登錄???|???注冊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本書記錄了作者利奧波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的經歷。全書以四季為順序,筆法抒情、生動,極富感染力,書中有關于鄉野生活的優美描寫對美國自然文學的寫作傳統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本書也是從哲學、倫理學、美學及文化傳統的角度深刻闡述了人與自然應該具備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4萬字
本書是美國獲獎女作家珍妮·羅森的第三部隨筆集。共包含35篇隨筆——13篇關于心理治療的記錄、6篇關于家庭生活的瑣事,還有16篇尷尬到摳腳的社死故事。珍妮想要以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讓生活簡單起來,正視所有人都可能經歷的窘境,然后確信自己并不孤單,并在下次犯傻的時候哈哈大笑。她的文章輕松幽默,思維跳躍,腦洞大開,常常前言不搭后語,但總會讓讀者在結尾發現每一個故事背后的道理。在這本書中,沒有為了博得社會認可的諂媚之舉,也不在意任何對自己評價的視線,只想坦誠而純粹地表達和記錄自己的生活。
(美)珍妮·羅森 ·外國隨筆 ·14.4萬字
《沙鄉年鑒》是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利奧波德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的結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關系的書,被譽為土地倫理學開山之作。
本書是梭羅的最后力作,是他傾注其生命最后十年的全部心血,陸續寫成的一組有關野果的散文。與《瓦爾登湖》中的哲人不同,在本書中,梭羅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知識豐富的游伴和植物學老師,他滿懷對大自然的神圣摯愛,以其仔細考察野外行程為線索,娓娓動聽地詳細描述了各類野果在北美地區的分布狀況,它們的花期、結果的具體時段和各自形態等生命藝術,以及當地各類昆蟲、鳥獸(如各種鳥、黑熊、松鼠、牛羊等)與之的自然關系。讓人感到身邊一切草木的和諧、可愛和寶貴,各類生命間的相互依賴、相互扶持的重要。
(美)亨利·梭羅 ·外國隨筆 ·14.4萬字
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開始了為期十年,錯綜復雜卻又殘酷無比的阿富汗戰爭。一代蘇聯青年在“幫助我們的阿富汗兄弟”旗號下應征入伍,他們非常年輕,大多才二十出頭。阿富汗戰爭在1989年結束了,但關于戰爭的記憶是一個錯綜復雜的泥沼,這些一代青年人終生或許都在其中。本書以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了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官、士兵以及他們親人、友人、子女的血淚記憶。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系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外國隨筆 ·14.3萬字
一戰末期,年幼的洛瑞·李隨家人定居在風景如畫的英國科茨沃爾德鄉間。而立之年,他用詩般優美、溫暖的文字重溫故鄉的童年往事,譜寫出一首經久不衰的英式田園牧歌。金色的火焰,少年的詩,蘿西的笑靨,未被電氣化侵擾的美麗村落,一代人失落的集體記憶……
(英)洛瑞·李 ·外國隨筆 ·14.3萬字
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經,歐洲中古學者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橫穿英吉利海峽,翻越阿爾卑斯山。如今,網絡提供了一種人類無法抗拒的便利,在彈指之間接近無窮的閱讀可能。數碼時代,以“書”為載體的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我們找來了這個星球上或許最有資格談論這一話題的兩人:安貝托·艾柯,讓-克洛德·卡里埃爾。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書式學者,享譽世界的意大利哲學家、符號學家、小說家,一位是電影泰斗、著名編劇、法國國家電影學院創始人。他們同是藏書家和珍本追蹤者,對書籍有深刻的理解,對各種文化載體在技術革命中的變局有敏銳的洞察。
(法)卡里埃爾 (意)艾柯 (法)托納克 ·外國隨筆 ·14.3萬字
如果說哪本書能將倫敦城魔幻般還原于我們面前,同時還讓我們一睹各個歷史時期英國文學大家的風采,那就非《筆尖下的倫敦》莫屬了。芝加哥大學教授珀西·H·波恩頓(1875—1946)深入挖掘了英語文化為人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和文學財富,不僅提供了極富價值的歷史和社會背景,而且帶領人們遍觀千年,從中世紀喬叟勾繪的城墻之下穿越到維多利亞的大都會之中。在他筆下,英國的文壇巨匠喬叟、莎士比亞、彌爾頓和狄更斯等人,一下變得鮮活起來,仿佛隨時會從書中走出,親切地伴著我們一起,穿梭于千年倫敦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正如約翰遜所言:當一個人厭倦了倫敦,他就也厭倦了生命;因為倫敦有著生命中所包含的一切。從亞歷山大到雅典,從羅馬到佛羅倫薩,從巴黎到倫敦再到紐約,這些歷史上歷歷可數的心靈之城,孕育了無數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可以這樣說,城市是文學的搖籃。如今,紐約已成為文學名城中的名城,而巴黎和倫敦已經式微,但是它們曾經創造的輝煌依然熠熠閃光。芝加哥大學教授珀西·波恩頓(1875—1946),用一本書的時間挖掘史料,激揚文字,遍觀倫敦千年,并鋪開一張日益壯大的城市地圖。
(美)珀西·波恩頓 ·外國隨筆 ·14.3萬字
124封名人信件首度曝光,女王、巨星、總統、詩人、作家、科學家……封封都精彩!《見信如晤:私密信件博物館》收錄了大量名人的私密信件:杰克·凱魯亞克邀請好萊塢大明星出演《在路上》的信,海明威給好友的寫作建議信,開膛手杰克附上人類腎臟的恐嚇信,達芬奇的求職信,伊麗莎白女王教艾森豪總統做烤餅的信,科學頑童費曼先生寫給亡妻的情書,甘地請求希特勒不要發動戰爭的信……帶你走進他們鮮活的人生故事,包含超過100張珍貴的書信原件全彩影印件。女王、巨星、總統、詩人、作家、科學家……大人物的小秘密、偉大靈魂的真摯絮語、富有時代意義的通信,濃縮成124顆承載秘密、眼淚、歡笑、悲傷和祝福的時空膠囊。卷福、抖森等明星珍愛之書,《紐約客》《金融時報》等重量級媒體力薦,在書信藝術即將失落之前,造訪一次書信博物館!
(英)肖恩·亞瑟 ·外國隨筆 ·14.3萬字
1957年,《在路上》出版,讓“垮掉的一代”登上文學版圖,并讓凱魯亞克躋身暢銷作家之列。僅一年后,《達摩流浪者》出版。相比前作,這部小說具有同樣的開闊、幽默和對生活的感人熱情,故事則更有凝聚力,講述了兩個年輕人對佛法或真理的激情探尋。他們的冒險集中在對禪的追求,這最終引導他們攀上內華達山脈,去體悟孤獨之道。作為凱魯亞克最優秀、最受歡迎的自傳體小說之一,《達摩流浪者》基于他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真實經歷,當時他對佛教的精神理解模式產生了興趣。書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賈菲·賴德的原型是著名詩人加里·斯奈德。
杰克·凱魯亞克 ·外國隨筆 ·14.3萬字
本書包括了英國作家R.L.史蒂文森的《攜驢旅行記》《內河航行記》兩部充滿幽默意趣的游記,是作家早年的作品。無論是趕著毛驢橫穿塞文山區,還是乘游艇沿瓦茲河下行,史蒂文森的筆調總是清淡平實,拋開諸多哲理與說教,懷著愉快的心情娓娓道來。比起波瀾壯闊的冒險活動,在瑣細的事務中遇見、發現那些溫柔誠實的朋友,一路上所見所聞、以及蘊涵其中的想象與思考,無疑帶有更獨特的個人風格,更為引人入勝。戴子欽先生的譯文,務求忠實精美,即便文中多有引經據典,讀來依然輕松自然,無矯揉造作之弊。此次出版,擬采用英國畫家埃德蒙·布朗皮耶的經典插圖,高清再現,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領略視覺的享受。
(英)R.L.史蒂文森著 埃德蒙·布朗皮耶圖 ·外國隨筆 ·14.2萬字
《安妮日記》出自一位年僅十四歲的猶太女孩,為了躲避德國納粹黨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遷徙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兩年多的暗無天日的隱藏期,安妮用她樂觀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對生活愛情的憧憬度過了痛苦壓抑的日子。這本日記是作者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記錄了25個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艱辛、戰爭時期人們的恐懼表現得淋漓盡致。
(德)弗蘭克 ·外國隨筆 ·14.2萬字
《沙鄉年鑒》是利奧波德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自然的結果。它以自然隨筆的形式,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沙鄉不同季節的自然生態之美,歌頌了人與土地、河湖、動植物之間“平等相待、和諧共生”的關系之美,呼吁人們關注生態的倫理,認為人類只有“保持生態共同體總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時,才能增進人類自身的福利。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念已經成為美國環保組織和政府機構行動的思想基礎,他本人也被公認為生態環保主義最著名的先行者。本書中收入了最早的英文版中由查理·施瓦茨繪制的富有召喚力的插圖,極大地提升了書的可讀性和優美性。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2萬字
《去你夢想的方向,過你想過的生活》收錄了最能體現梭羅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精品散文。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對村莊和田地懷有無限的熱愛,閑適時看看書寫寫字,給心靈更多放空的時間。他用自己本身詮釋著順從本心去生活的意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他對理想生活的選擇溫暖著穿行在孤獨迷茫途中的每個年輕人的心。
(美)梭羅 李安安譯 ·外國隨筆 ·14.2萬字
《陰翳禮贊》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作家谷崎潤一郎隨筆集,收錄《陰翳禮贊》《懶惰之說》《回憶兒時味道》等十一篇經典代表作品,濃縮了谷崎潤一郎對東方美學的精妙見解,任何一種小物件在他筆下都顯得趣味橫生。谷崎潤一郎從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娓娓道出建筑、家居、器具、茶道、飲食、身體、戀愛、戲劇等的獨特魅力,以優雅素樸的語言,揭示日式美學精髓,在細碎的日常中發現美,探索治愈人心的力量,帶您感悟世間的美好與從容。
(日)谷崎潤一郎 ·外國隨筆 ·14.1萬字
《沙鄉年鑒》是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利奧波德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的結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關系的書,被譽為土地倫理學開山之作。全書涵蓋眾多學科知識,語言清新優美,內容嚴肅深邃,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洋溢著作者對那些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生靈們的摯愛情愫,是值得讀者反復品味的傳世經典,更是讓孩子走向野外、培養環保及生態意識的入門讀物,曾被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為“20世紀自然寫作領域十大好書之一”。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1萬字
本書描述和總結了20世紀百年非洲現代文學的演進過程,及它與這百年非洲大陸歷史變遷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這樣一種“文學與時代”互動關系的綜合性研究,試圖說明這樣一些有關20世紀非洲文學之民族精神與民族特征的基本觀點,即20世紀的非洲文學其實是透視這百年非洲社會變遷的一個特殊的窗口,是這百年非洲人民探索民族復興、國家發展、國際尊嚴而在文學方面所做的特殊努力。一個世紀以來,非洲文學以自己特有的敏銳和真切,既反映著非洲人民所生存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更表達著非洲人民內在的精神情感與心靈追求。20世紀的非洲文學應該在20世紀的世界文學史上獲得它應有的尊重與地位,因為百年非洲文學跳躍式的崛起并獲得的那些世所矚目的成就,不僅是非洲現代歷史發展的生動記錄,也是變更時代非洲大陸的啟蒙思想,不僅是非洲大陸時代更迭的表征,更是動員非洲人民奮斗的號角。
夏艷 ·外國隨筆 ·14.1萬字
本書是弗朗茨·卡夫卡的談話錄。1920年,文學青年雅諾施初次拜訪在保險公司任職的卡夫卡,從此開始了一段亦師亦友的情誼。兩年多的時間里,無數次辦公室里見縫插針的聚談,或是漫步在布拉格的邊走邊聊,圍繞文學、藝術、閱讀、寫作、自由、愛情、孤獨等話題,卡夫卡展開了一系列洞察人心的思考和表達。他用書建起屏障,抵抗自己的局限性和惰性,抵抗眼前的辦公桌和椅子。雅諾施記錄了這些閃爍著思想火花的句子,讓我們有幸聽見這位文學圣徒的真實聲音。卡夫卡在本書中既談論文學、寫作、藝術的日常思考,也談論工作、人的自由、家庭、城市生活等普世話題,金句頻出,十分精彩。比如談健康與疾病:“對健康的人來說,生就是對人必有一死這種意識的無意識的、沒有明言的逃遁。疾病總是警告,同時又是較量,因此,疾病、痛苦、病痛也是虔誠的極重要的源泉。”比如談作家和語言:“語言只借給活著的人一段不確定的時間。我們只能使用它。實際上,它屬于死者和未出生者。占有語言必須小心翼翼。”
(奧)弗朗茨·卡夫卡口述 (捷克)古斯塔夫·雅諾施記述 ·外國隨筆 ·14.1萬字
《科德角》講述了作者在科德角一年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四季的變化在他的窗前流逝,大海在他的房子下面永遠地沖動與退潮,觀察細致入微、思考人所未見,文筆優美傳神。
(美)梭羅 ·外國隨筆 ·14萬字
本書是庫切《耶穌的童年》的續集,大衛是個愛問問題的小男孩,西蒙和伊涅斯把他帶到一個新的小鎮去撫養。大衛學了新的語言,交了新的朋友,同時他要開始上學了。他加入了舞蹈學院,他在這里學會了從天上將數字召喚下來,也懂得了成長的含義。庫切在本書中探討了成長的意義、作為家長的意義、感性與理性的沖突,以及我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南非)J.M.庫切 ·外國隨筆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