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散文不能蘸著清水去寫,要蘸墨汁,越濃越好。在作者看來,研究散文,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學院人和文論家走出的,這是大路,是做學術治學問。另一條是編輯走出的,盡管和學問學術有些距離,卻也是大路。比如散文是糧食,小麥,稻子,或玉米吧,學院人和文論家是在糧倉里研究,在種子培育中心研究。編輯則是在田問地頭研究,在打谷場上,甚至在集貿市場研究。因此,編輯眼里的“糧食”,很可能還沒有曬干曬透,可能夾帶著谷殼,可能還留存著市場的噪雜氣,但有一點比較珍貴,這是手資料。
穆濤 ·現當代隨筆 ·15萬字
本書稿是作家胡冬林先生的散文作品,講述在長白山原始森林中馬鹿群的故事。在長白山深處,強壯的鹿王被獵人追擊,聰明的它利用冬眠的熊嚇走了獵人,此后在鹿王和獵人的多次遭遇中,彼此斗智斗勇,最后獵人把鹿王逼到了絕境。可是鹿王不肯把自己的身體留給人類,自己跳崖自殺了。獵人在最后一刻,也對鹿王心生敬佩,選擇放下獵槍。故事留給讀者清新的閱讀體驗和深刻的內心思索,是一部優秀的自然文學佳作,適合青少年閱讀。書稿配有11幅根據情節而來的插圖,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
胡冬林 ·現當代隨筆 ·4.1萬字
這是一本我寫朋友的書。這是一本朋友寫我的書。這是一本由朋友策劃、朋友主編、朋友裝幀設計、朋友幫忙出版的書。朋友,人生的財富。有朋友相伴,人生就顯得豐富多彩;有朋友相伴,人生之路就變得平坦開闊。我借這本書,感謝六十年來眾多師長和朋友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對我的栽培、幫助和愛護。
譚談 ·現當代隨筆 ·14.9萬字
潮汕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文獻汗牛充棟。為綿延千年的潮汕文化編一本鉤玄提要、老少咸宜的讀物,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本書從歷朝歷代潮汕典籍中探尋潮汕文化的淵源,從珠玉紛呈的學人作家中梳理潮汕文化的脈絡,其所呈現的聲音,既是潮水的聲音、眾生的聲音,也是潮人的聲音、時代的聲音。期待讀者諸君借此對潮汕文化有份初步印象,甚或引發對潮汕文化的些許興趣,倘能因此而生發出登堂入室、一探究竟的雅致,則善莫大焉。
張培忠 ·現當代隨筆 ·19.5萬字
《光影》系作者從歷年來創作的近一百萬字一百九十八篇散文中選出的八十篇散文,作者對這些散文進行了認真而細致的修飾和刪改。每篇約二千字左右。每篇散文力求立意新穎,充滿正能量,鼓舞年輕讀者積極向上。并注重文字精美,耐讀。每篇散文都在文中畫龍點睛地提示讀者,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到語言精美,描寫真情實感,在閱讀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示。作者還選出書中十篇散文進行閱讀分析,以幫助青少年讀者加強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王桂宏 ·現當代隨筆 ·12.2萬字
這是一本真性情的散文集,共六輯。分別為“迷途時,靜待花開“,“守望著,歲月柔軟“,“形影間,現世安好“,“成長中,擁抱未來“,“寂靜里,塵世向暖“,“日子邊,只求歡喜“。語言形象,細節生動,樸實感人,文字安靜柔美,以自己的思考反映一個作家應有的生活體驗,以深情的目光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叩問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無論是對文化的認知還是對人生的領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文集以不同尋常的藝術洞察力、思考力和表現力,以全新的視角和深度揭示生活內里、窺探真理,讀來富有生活趣味性和思想深刻性,寫出了暖意,寫出了光亮。
李俏紅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本書是一本文學隨筆,是資深媒體人陳鐳每日的生活感念,一日,一圖,一念。二百余日筆耕不輟,詩意并不在遠方,眼前也并非只有茍且。在以數字化和高速度為特征的時代,慢慢品味生活的日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慢品生活的樣本。本書帶領讀者從外在喧騰的歧路,回到寧靜的內心,也療愈自我。
陳鐳 ·現當代隨筆 ·7.1萬字
其實,普通上海人過的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日腳,而是踏踏實實的小日腳。小日腳里有真善美,小日腳里有閑情逸致,小日腳里也有深厚的海派文化傳統。本稿用隨筆的形式,以小情致、小事體、小考究、小人物、小天井、小浪花六個版塊,寫出上海小日腳里的喜怒哀樂。
畸筆叟 ·現當代隨筆 ·9.2萬字
苦燈夜戰之后的假日,像沙漠中的一絲清泉,是精疲力竭的我們最好的充電器。被補課和作業填滿的假日,疲累就似吃瓜子一個接著一個地進入身體。而抱著失落的成績單的假日,卻有如被裝進黑暗麻袋的苦瓜,愁眉苦臉。本書從親人朋友到愛人,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到所思所想,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人的復雜的內心世界。你是我愛的天使!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8.8萬字
那些伴隨我們時間最長久的愛,那些我們往往忽視的愛,那些我們以為理所應當的情,那些永遠不變的情。本書為散文集錦,講述伴隨記錄,美文不失哲理,故事承載實錄,字里行間滿滿的真情實感,再現那些我們成長中的各種愛、煩惱與感悟。
記敘鄉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回憶,描寫生活、生產、風俗人情、物產美食,以一個村莊為縮影,揭示了中國農村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中,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薛日旺 ·現當代隨筆 ·14.6萬字
1926年下半年魯迅在廈門大學開設了中國文學史的課程,為此編寫了一份講義,定名為《中國文學史略》,似有與《中國小說史略》匹配的意思,此講義有完整的手稿和油印本,共計10篇。1927年魯迅在中山大學再次開設此課,講義更名為《古代漢文學史綱要》。1938年編纂《魯迅全集》時,編者將此講義更名為《漢文學史綱要》。
魯迅 ·現當代隨筆 ·5.5萬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為它的珍貴,如何讓生命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竟相討論的問題。在古代,獨處深閨中的女孩,從哇哇落地起命運就不在自己的手上。嫁人、持家,千篇一律的生活在不斷不斷地上演。這樣的生命有意義嗎?如今,那些有權有勢的貴族人家,通常都為自己的孩子鋪好了金光大道,而孩子只要按照父母的意圖去做,就夠了。這樣的生命有意義嗎?在大人們的世界里,有一個詞叫違法。有些政府官員為了個人的利益,收受別人的錢財。倘若被捉到了,后果可想而知。一些人因為一時的意氣用事,傷害了自己的仇人,而后果呢?監獄將會陪伴他度過一生!一個一生有多長?這樣的生命有意義嗎?
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冉冉地升起,再晨風中飄揚。這一團紅色越來越深,最后竟鮮紅如血。它仿佛一團火,在這鮮血染紅的大地上空熾烈地燃燒。它上面染滿了多少革命先烈的熱血,包含著多少革命先烈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雄壯的國歌聲在天際回蕩,把我的思緒拉到了《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課文上。“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邱少云,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邱少云的一生都是光輝的、有價值的。“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作者作為一名知名的紀錄片制作者、導演,同時也是一名有著豐富閱歷和相當思想深度的評論家,在本書中,將自己長期拍攝紀錄片的經歷與感悟訴諸文字,他希望自己的紀錄片以及自己對人類社會的思考,能夠像一個支點一樣,撬動人們對社會的關注,并推動社會改革的步伐。全書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
張釗維 ·現當代隨筆 ·7.8萬字
流年似水,十數年,已流過了那夢鄉的甜,那童年的畫,流到了如今的境遇,生活驀然的有了傷痛。不經意間,發現心隱隱作痛痛。原來是你,已經有了喜歡的他。而我,卻只能默默地看著你,這就是青春的痛。大圣大賢教誨世人,情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然而,我卻固執的相信著凡夫俗子所執念的愛情的美,哪怕一次次被愛傷的心如刀絞,也只是強忍著用口咽下心里的苦水,這是愛情的傷,青春的痛。
趙鈞海散文集《活著的靈魂》,是一部有思辯、有感悟、有崇高精神內涵的散文隨筆新著。該書收入趙鈞海近些年在路上行走的心路絮語和感悟短文三十七篇,其作品構思新穎,視角獨特,思維敏捷,立意深刻。不是浮光掠影的表象介紹和復制,而是飽含豐富人文知識、人生閱歷的深刻思辨與思考,既透徹、精辟又發人深思。作品用現實的目光,用追溯真理的辨析,回眸過去,鑒讀歷史,關照當下,直叩人們心靈,始終游歷于信念與理想之間,游歷于歷史與現實之間,有洪鐘大呂的記述,又有細膩本真的描寫,還原了歷史真實,描摹了人間真情,有閃爍的絢麗,有迥異的溫馨,讓人欣悅、感悟、受益和心靈升華。該書用筆大氣,文采斐然,意蘊豐滿,旨意高格,是當下中國不可多得的散文佳品。
趙鈞海 ·現當代隨筆 ·12.3萬字
本書收錄了80多篇精短美文,是作者30多年文學創作的結晶。作者用熱情、靈動的筆墨,描繪了祖國山川大地之美,反映了川南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的旖旎多姿,尤其是那些再現鄉愁的篇章,深切關注人的生命訴求,表現人性和人的命運,彰顯了作者真摯的家國情懷。奔放暢快、流麗飄逸的文字,溫婉與雄渾相互成趣的刻畫與描寫,陽光熱烈、幽深遙遠的抒情場景,是本書特有的藝術風格。所選作品,精煉優美,充滿詩情畫意,給我們一種精神的力量,讓生命唯美向好。作者以其“人間的善良、美好”所創作的精短美文,講述的中國故事,感人至深,已成為當代文壇一道亮麗的審美風景。
楊雪 ·現當代隨筆 ·11.9萬字
本書為郭沫若所著,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郭沫若 ·現當代隨筆 ·14.4萬字
本書是“北大學術講演叢書”之一種。作者李歐梵為現代文學研究和批評界著名的學者,作者以輕松自如的方式談論了這幾年的學術前沿問題,如現代性、文化研究、人文精神、都市文化等等。從晚清以來文學中的現代性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到現代性與整個中國現代文學的關系,以及對上海和都市文化的探討,作者在這幾篇文章中呈現了自己對許多前沿問題的思考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作者的這些思考大多以講座的方式來呈現,生動迷人,不像別的大文章那樣,把一個固定的觀念交給讀者,我們隨時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路、探究問題的方式、包括他的困惑。應該說,這些文章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這些文章中的命題和思路,在作者其他的專著中得到了周密的論證和延展。
李歐梵 ·現當代隨筆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