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長物志》中國重要的造園文獻之一。共包含十二卷,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卷與造園理論及技術有較密切的關系。尤以水石一卷,備述園林中廣池、小池、瀑布的設計,以及靈璧石、英石、太湖石、昆山石登的選用;提出水與石相結合的論點,有獨到之處。由此可見,《長物志》一書中講解到的諸多內容,展示了晚明文人高雅的生活和審美趣味。
文震亨 ·古代隨筆 ·2.8萬字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是一部尋回內心本真的頓悟之書。全書共分5卷,收錄383則語錄格言。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對生死、榮辱、心性、德行等人生之根本問題作出解答。語言雋永,禪味十足。翻開本書,讓您在逆境中保持平常心,提高人生境界。不知不覺中,浮躁和不安煙消云散。本書以清光緒十三年揚州藏經院刻本為底本,參校民國二十年武進陶氏涉園《喜詠軒叢書》刻本。收錄齊白石高清畫作103幅。
(明)洪應明著 齊白石繪 ·古代隨筆 ·2萬字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語錄體,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從結構上《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洪應明 ·古代隨筆 ·1.9萬字
《陶庵夢憶》(共八卷)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也是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斗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構成了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卷,尤其可以說是江浙一帶一幅絕妙的《清明上河圖》。其中雖有貴族子弟的閑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同時,書中含有大量關于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等的紀錄,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學者視為重要文獻。《陶庵夢憶注評》就是《陶庵夢憶》的注評本,由林邦鈞注評。
(明)張岱 林邦鈞 ·古代隨筆 ·18.3萬字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王根林校點。本書為志人小說的名著,該書36門,一千一百多則,上起秦末,下至南朝,大部分篇幅記載東漢末到劉宋初近三百年的人和事。涉及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各個方面,是研究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
(南朝宋)劉義慶 (梁)劉孝標注 王根林標點 ·古代隨筆 ·19.7萬字
該書所選的古文,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照文體來看,該書選韻文十三篇,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杜牧《阿房宮賦》等,這些作品都是“極聲貌而窮文”,工于描繪,描繪中雖用韻語,但與詩不同,往往韻散結合,來加強聲情之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
吳乘權 吳調侯編著 ·古代隨筆 ·6.1萬字
《游山日記》被林語堂稱贊為“日記模范”,并專門撰寫五千字長文《〈游山日記〉讀法》,一一指出其妙處,大加推崇。是書共12卷,前10卷稱“天香隨筆”,即舒夢蘭在嘉慶年間居游廬山一百日中所作日記;后2卷稱“天香手稿”,為期間所作詩賦。日記正經中雜以詼諧,行文如行云流水,幽默而不流于尖酸,洵為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現以上海圖書館藏嘉慶十年刻本為底本,參考相關文獻進行點校,排為簡體字,以便讀者。書后并附原刻本序言及1936年版中周作人序、林語堂《〈游山日記〉讀法》、周劭跋等,讀者于此可知此書來龍去脈及精妙趣味之所在。
(清)舒夢蘭著 于淑娟整理 ·古代隨筆 ·9.1萬字
《流年急景,守一份深情》是一本散文精選集,書稿精選《古文觀止》中韓愈、歐陽修等歷代文學家抒寫家國情懷、朋儕之誼、師友深厚情感的文字,引領讀者體驗古文之美,體會古人深情,于俗世生活中詩意地棲居,在現實生活中守住屬于自己的那份真情。
韓愈 歐陽修等 ·古代隨筆 ·4.1萬字
《小窗幽記》是明代陳繼儒所編撰的一本隨文集錦。整本書看似是一種對所見所聞、所聽所想的記錄,而實則是對內心感悟的梳理,寫盡了人生百態、世間真情、人生真諦。全書共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12卷,分別從修身、處世、為學、立業等角度闡釋為人準則。內容涉獵廣泛、意韻深遠、極具哲思,幾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
陳繼儒 ·古代隨筆 ·8.5萬字
《秋燈瑣憶》是清代浙江錢塘人蔣坦回憶與愛妻關瑛(秋芙)生活瑣事的散文。作品文辭極美,敘事傳情栩然哀切,催人淚下。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秋燈瑣憶》是一種“憶語體”,也就是回憶錄的意思。其中秋芙被林語堂形容是中國古代最可愛的兩個女性之一。書中所寫的是一對情深意篤、才情清絕、心性淡遠的夫妻。他們意趣高雅,性情相契,盡管生活貧寒,卻整日涵泳于琴棋書畫中,陶然忘憂。他們既是一對夫妻,又是兩個韻友。據說秋芙天生體弱,卻生具慧根,悟性奇高。凡古琴、繪畫、詩詞、書法等雅業,觸手便通,讓人訝異難解。書中文字優美,讀者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蔣坦和關瑛這對才子佳人雖然沒有經歷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們用才情和雅趣,把日子過成了讓人羨慕的恩愛典范。作品文字自然流暢、充滿詩意和風雅情趣,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妻子的欣賞、寵愛和思念之情,誠摯動人。
(清)蔣坦 ·古代隨筆 ·8303字
《小窗幽記》共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分別從修身、處世、為學、立業等角度闡釋為人準則。圖書內容涉獵廣泛、意韻深遠、極具哲思,幾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譯得當,版式舒朗,適合當下的讀者仔細品讀,為心靈尋以慰藉。
陳繼儒 ·古代隨筆 ·7.7萬字
《梁啟超家書》主要收錄了1898—1928年間梁啟超寫給妻子和子女們的書信,字里行間表達了他對妻子和子女的深切關懷。從一百多封家書里,我們可以窺見梁啟超是一位和藹開明的慈父,關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頗具智慧的導師,指導子女的學業理財;是自立自強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個個成為精英。其中建筑學專家梁思成、考古學專家梁思永、火箭專家梁思禮被評選為院士,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這其中不乏個人因素,但與梁啟超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他的教育理念,對當今中國家庭教育仍有著重要的借鑒及啟示價值。
梁啟超 ·古代隨筆 ·10.6萬字
《圍爐夜話》是一部勸世之書。此書文辭淺近明晰,言語言簡意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長者和一群后輩圍著火爐,娓娓而談,品味人生,意境深遠,頗有啟發性。全書分為221則,以隨筆的形式闡發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諸多方面,如修身養性、為人處事、持身立業、讀書立志、安貧樂道、濟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節義、為官執政等,以“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價值的深刻內涵。
王永彬 ·古代隨筆 ·2.1萬字
《閑情偶寄》被譽為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典范。本書選取頤養、飲饌、種植、器玩中的絕妙佳作,堪稱一部賞心樂事雅集。生活瑣細、平常之物,在李漁筆下,皆有大美。若能實具一段閑情,一雙慧眼,則過目之物,盡在圖畫,入耳之聲,無非詩料。愿你至情至性地活著,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生活中的無往不趣。
(清)李漁著 彭劍斌譯注 ·古代隨筆 ·8.9萬字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顏之推通過記述自己的經歷、思想、學識,目的在于告誡子孫。全書以說理為主,深入淺出,語短意長。
(南北朝)顏之推著 江朝輝編譯 ·古代隨筆 ·7.1萬字
《快園道古》是一部仿《世說新語》的著作,資料廣博,內容繁富,文筆簡練,詼諧嬉笑隨處可見。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不讀。全書分為盛德、學問、經濟、言語、夙慧……內容涉及晚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多張岱本人、親屬、先世及當時一些時聞逸事的記載,對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及對張岱本人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書遠取諸史冊記載,近取諸親所見聞,津津樂道。所記以明代士民言行為主,注重可讀性,詼諧可喜,雋永有味,不諱親尊,不避俚俗,記事多含微旨,記言多帶機鋒。作品形制短小,易于循覽,是張岱現存著作中極饒趣味的一部。
(明)張岱 ·古代隨筆 ·5.7萬字
《夢粱錄》是宋代吳自牧所著的筆記,是一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對宋代市民生活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夢粱錄》不僅記載反映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書中還對許多傳統習俗的來源進行了說明,有的甚至是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如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但關于貼“福”字的最早記載則是《夢粱錄》。該書仿效《東京夢華錄》體例,記載南宋臨安的郊廟、宮殿、山川、人物、市肆、物產、戶口、風俗、百工、雜戲和寺觀、學校等。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活動,手工業、商業發展情況,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特別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較豐富的史料。該書不僅詞匯豐富,口語色彩較濃,還記錄了大量的名物詞,為語言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語料。書中伎樂、百戲伎藝、角觝、小說講經史諸節,為宋代文藝的珍貴資料。
吳自牧 ·古代隨筆 ·4.9萬字
《四時幽賞錄》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精悍清新之筆觸,為人們勾勒出西湖四時芳容,充滿真趣。這種以四季景觀描繪西湖游賞之境趣的寫法實屬匠心獨運,別于他作,令人耳目一新,心馳神往。其筆下杭州四時四十八種幽賞閑事,命名雅麗,時空清幽,妙趣天成,無不體現晚明文人靜觀萬物的審美心態,亦在游覽中將審美升華,豐滿了西湖山水的人文內涵和精神品質。導讀者陳云飛慕其幽情逸致,以今人的視角作了當代性的解讀,充滿當代生活美學意味。
(明)高濂著 陳云飛導讀 ·古代隨筆 ·7.7萬字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沈三白以時而輕靈、時而深情的筆觸寫下生平所樂、所快、所愁,其中《閑情記趣》之生活藝術、《坎坷記愁》之悲慘愁苦、《閨房記樂》之夫婦情深、《浪游記快》之自由曠達,皆筆真、情真、意更真,令人讀之心醉。試問,誰人能在掩卷后稍忘至情真性的沈三白及靈慧深情的蕓娘呢?
沈復 ·古代隨筆 ·8.2萬字
《荊楚歲時記》是記錄中國古代楚地(以江漢為中心的地區)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散文著作。全書記載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節令和時俗。如荊楚地區的農事、治病、祭祀、婚嫁等民俗習慣和民間故事。本書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了各種風俗的來源,偶爾也記載北方的節令時俗。《荊楚歲時記》涉及民俗和門神、木版年畫、木雕、繪畫、土牛、彩塑、剪紙、鏤金箔、首飾、彩蛋畫、印染、刺繡等民間工藝美術以及樂舞等。這些民俗、民間工藝美術傳自遠古,延續后世。其中如門神、彩蛋畫、土牛、木版年畫等民間工藝美術,至今仍在城鄉流傳。書中用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吃喝玩樂敬神虐鬼,習俗流傳眾生相,用點點滴滴的文字繪成民俗長卷,在今天讀來仍讓人倍感親切。本書記載了楚地20多個歲時、節令和風物故事,時間跨度從元日到除夕,正好是一年。作者文采風流,書中各種史料、詩文、傳說旁征博引,可讀性極強。
宗懔 ·古代隨筆 ·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