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八大詩人》主要介紹了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王士禎這八位中國古代詩人的詩歌創作藝術。胡懷琛先生對八位詩人的詩歌特點及其發生與源流進行了精到的論述,使讀者在很短時間內得以了解中國古代杰出詩人與優秀詩歌的成就,可稱是一部簡明的中國古代詩史。本書是閱讀、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好伴侶。
胡懷琛 ·古詩詞 ·6.5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欄目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很好的聲譽,是廣大詩歌愛好者和廣大師生的重要參考書。
趙敏俐主編 ·古詩詞 ·23.4萬字
本套叢書是以“建筑”“植物”“動物”“食物”“服飾”“色彩”為主題,選取有這些主題的詩歌,配上名物科普。借助詩詞,我們試圖穿透歷史的縫隙,將那些曾閃耀奪目的建筑、不知其名的物種、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中國傳統的色彩與服飾等,重新展現在眼前。本書從眾多古詩詞中精選出那些涉及植物題材的古詩詞,不僅配以詩歌注釋,還有相關的植物科普,以及手繪插圖等,讓讀者在感受詩意之美的同時,也能認識、了解不同的植物。
唐婷婷編著 ·古詩詞 ·5.8萬字
讀懂了洛陽,就讀懂了唐代乃至整個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讀懂了詠洛詩,就讀懂了唐詩的美麗與韻致。本書將時段定于隋唐,將空間定于洛陽,是一部體例獨特的唐代文學史話,試圖描繪一幅洛陽詩歌文學的全景圖,既有文學史的面向,也有城市空間的面向。
馬鳴謙 ·古詩詞 ·38.2萬字
唐朝承接隋朝,歷經將近三百年,無論文治武功,還是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可以說是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的頂峰,曾出現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也曾有“安史之亂”“涇原兵變”等民不聊生的悲慘境況。單從文學而言,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頂峰,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亮麗的風景線。唐詩與宋詞、元曲并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奇跡,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都奉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
蘅塘退士 ·古詩詞 ·42.6萬字
寫詩噴人兩不誤的駱賓王,狂放不羈的賀知章,官場常青樹張九齡,一心建功立業的王昌齡,“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詩紅人不紅的李紳、天才槍手溫庭筠......伴隨著生動的手繪漫畫和搞笑的段子,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人迎面走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在我們耳邊響起。本書用幽默的方式講述嚴肅的知識,為讀者呈現了13位唐朝詩人的人生經歷,解讀了他們的代表性詩歌。詩人們的悲歡離合背后,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
韓明輝 ·古詩詞 ·2.3萬字
《宋詞》(原書名《宋詞選注》)由民國時期吳遁生編選。全書分三卷,共選宋代142位詞人,三百余首詞,總計115調,136體。卷首是《本編作者傳略》,介紹所遴選詞人的生平、成就等。本書以詞牌名編排,以詞譜字數多寡為次序。作為正體的詞調名,往往還被標明平仄、用韻、句讀等。從整本書的編選體例看,選編者的目的并不是讓讀者純粹地欣賞詞作的文學藝術美感,了解某位詞人的創作風格,而是更側重于讓讀者了解每個詞譜的格律,通過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更深入地理解詞的創作,窺其堂奧。
吳遁生選注 凌麗君校訂 ·古詩詞 ·9.7萬字
《納蘭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一生情感的記錄。初名《側帽》,后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存詞約349首。“人生若只如初見”,“辛苦最憐天上月”,“山一程,水一程”等詞句膾炙人口。其詞風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其悼亡詞被王國維評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清)納蘭性德 馬大勇評注 ·古詩詞 ·10.8萬字
明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明代詩歌經歷多次變化,其中學習唐詩的理論主張特別突出,“前后七子”甚至提出“詩必盛唐”的口號,但是由于過于僵化,他們的創作成績反而落入唐人的窠臼,成就并不突出。至明代后期詩歌創作呈現出多元化的景觀,這是對復古思想的一種反思。以上是站在文學大歷史的角度做的總體評價,但是就具體作品而言,明代詩歌仍有眾多佳作。《明詩選》甄選明代199人,562題590首,該書不僅較為完整展現了明詩的風貌和明詩的藝術成就,還把經典精選出來加以注釋,對擴大讀者的閱讀視野極有益處。
杜貴晨選注 ·古詩詞 ·29.5萬字
本書之作,實受近年“課堂講錄”(如三聯講壇叢書)出版潮流的影響,是作者在多年講授《古詩十九首》的基礎上,根據最近一次課堂講授錄音整理而成。本書有意保留了課堂講授的口語化、現場感等特點,因而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本書的學術性主要表現為,對《古詩十九首》原詩的順序做了重新編排,因而對《古詩十九首》做了較為連貫性的解讀,不同于一般的注釋賞析類著作。《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但對其做系統解讀的著作似不多見,僅有馬茂元先生《古詩十九首探索》一部著作而已,因而本書若能出版,或許有助于《古詩十九首》的普及推廣。
劉煒 ·古詩詞 ·8.9萬字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甚廣的唐詩選集,編者是清朝的孫洙(蘅塘退士)與其夫人徐蘭英,約成書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唐詩三百首》的題材廣泛,筆力豪縱,氣象萬千,深刻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矛盾、邊塞軍事、宮闈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沉、隱逸生活等內容。
(清)蘅塘退士編 陳平編著 ·古詩詞 ·17.6萬字
本書遴選了溫庭筠、韋莊、薛昭蘊、毛文錫、牛希濟等人的經典詞作,典雅流美,格調高雅。輕輕翻開花間詞的詞卷,便是千年之前窸窸窣窣的往事。讀一首詞,做一個旖旎的美夢,如此這般美事豈不快哉。
石蘊輝 ·古詩詞 ·7.8萬字
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是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篤信佛教,詩歌常常和佛教精義相結合,有“詩佛”之稱。擅長作畫,蘇軾稱之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唐)王維著 張晨解譯 ·古詩詞 ·14.8萬字
《花間集》中國詞史上首部詞總集。收錄溫庭筠、韋莊、牛希濟等十八家詞,共五百首。所收詞包含男女相思、史事古跡、風物人情、邊塞舊事、山水花鳥等。《花間集》介于唐詩、宋詞兩大文學巔峰之間,以其清艷、婉麗之風為文壇確立了一種新的審美規范。有“詞中離騷”之美譽。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的熱播,《甄嬛傳》用《花間集》中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被為電視劇插曲,由劉歡作曲,姚貝娜演唱。古典詩詞類作品市場熱度逐漸高漲。這本普及版《花間集》必將脫穎而出。
溫庭筠 ·古詩詞 ·4.2萬字
這是潘向黎繼《看詩不分明》《梅邊消息》之后,一部更加成熟的古詩詞隨筆集。書中圍繞古詩詞中的愁緒、女性之美、懷古等關鍵詞,向讀者娓娓道來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的古老中國傳統詩詞中的意蘊之美,兼及對中晚唐詩人、歐陽修、周邦彥、二晏、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詩詞名家的切近心靈的揣度、細致入微的闡釋,旁征博引,卻又新意迭出。這是作者古詩詞課的巔峰之作,也是收官之作,在《鐘山》雜志發表以來,受到業界與讀者的熱棒。“如花在野”專欄,剛剛榮獲第四屆《鐘山》文學獎。
潘向黎 ·古詩詞 ·8.1萬字
秦觀的《少游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內容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后世流傳甚廣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即出自秦觀之手。在本書中,詩詞評論家、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化學者陳可抒對秦觀的詞作進行了全新精華式評注,將其哀婉感傷的藝術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千古傷心人”。別人寫詞,是“詞才”,秦觀寫詞,是“詞心”。
秦觀著 陳可抒評注 ·古詩詞 ·2.9萬字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五言古詩的優秀代表,歷代詩論家都對它評價極高,推崇備至。馬茂元先生早年曾潛心研讀,對各家注釋都有所涉獵,在此基礎上,他博采眾長,糾正了前人注解的錯誤,并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詩歌的藝術進行了極為精妙的分析。本書深入淺出、語言優美流暢,是古詩研究的典范之作。
馬茂元 ·古詩詞 ·11.3萬字
《千家詩》是明清時期最流行的蒙學讀本,它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曾經起過不可忽視的作用。《千家詩》所收作品都是五言、七言絕句和律詩,且大多數是唐宋詩人的名篇。此次請專業人士對每首詩作一簡注,并附以注評,書后還對詩作者按時代先后作簡要介紹,方便了讀者閱讀。
谷一然評注 ·古詩詞 ·9.8萬字
《二十四詩品》,唐末詩人司空圖作,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風貌的詩歌理論著作。以二十四首小詩對唐詩的各種風格和流派進行了匯集、整理和分類。
(唐)司空圖 羅仲鼎 蔡乃中 ·古詩詞 ·8.2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選本眾多,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本書以《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加以詳細注釋,并每篇進行解析評論,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欣賞唐詩的上乘注析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古詩詞 ·1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