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寫詩噴人兩不誤的駱賓王,狂放不羈的賀知章,官場常青樹張九齡,一心建功立業的王昌齡,“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詩紅人不紅的李紳、天才槍手溫庭筠......伴隨著生動的手繪漫畫和搞笑的段子,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人迎面走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在我們耳邊響起。本書用幽默的方式講述嚴肅的知識,為讀者呈現了13位唐朝詩人的人生經歷,解讀了他們的代表性詩歌。詩人們的悲歡離合背后,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
韓明輝 ·古詩詞 ·2.3萬字
本書是關于元曲的入門讀物,介紹元曲基礎知識,兼顧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掌握元曲的知識全貌和發展脈絡,展現了元曲這一文學形式的藝術魅力。
楊棟編著 ·古詩詞 ·25.7萬字
本書從明代詩學內在問題出發,在中國詩學整體理論視野中,展開對清代詩學的全面探討。作者提出,真偽、正變、雅俗三對基本觀念制約明清詩學的歷史進程。全書十六章,在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獻的基礎上,揭示清代詩學的演變軌跡及整體特征,探究各時期詩學的理論問題與價值取向,考察各詩學流派的群體構成及理論主張,比較各派之間的承嬗關系與詩學異同,闡述重要詩學家的理論體系及獨特貢獻,對清代詩學的歷史與體系作了論述。
張健 ·古詩詞 ·48.7萬字
宋代是節令體系成熟發展的鼎盛時期,日趨繁盛的節俗推動了節令詩的大量誕生。宋代節令詩蘊含著優美的文學情思與生動的民俗描繪,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端未澚钤娧芯俊芬粫饕⒆阌谖谋炯氉x,并在歷時比較的視野下對宋人節令詩進行系統性的專題研究。全書首先考察節令詩中的女性書寫、兒童書寫、農家書寫,其次探討節令對宋人生命情境的滲透,再次剖析宮廷節令與應制書寫、權力運作的關系,最后從組詩、典故、題材、語言等層面考索節令詩的審美嬗變。附錄部分闡述節令詩對宋詞、宋代地理類筆記等不同節令文類的影響,且就南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宋詩部分的錯訛進行補正,從而進一步揭橥節令與宋詩、民俗與文學之間的密切互動關系。
李懿 ·古詩詞 ·20.4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十余年古體詩詞創作及部分詩評、詩論等研究成果。全書分三卷:卷一為陶軒詩詞,收錄七律、五律、七絕、五絕和詞等原創作品;卷二為陶軒詩評,收錄作者評論元明清詩人等論文數篇;卷三為陶軒詩論,收錄作者多年從事古體詩詞創作之心得。全書精髓在于所收錄的400余首詩詞作品,內容涵蓋自然山川、名勝古跡、詠史抒懷、詠物言志、記游送別和時代風貌等,而以三秦自然山水、人文景觀及歷史名勝等吟詠居多,故名曰《終南集》。
李曉剛 ·古詩詞 ·7.2萬字
本書在系統梳理唐以前敦煌地區漢文化生成歷程的基礎上,運用文獻學方法,對中古時期(指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文人詩歌傳播問題,作了細緻的專題研究,發現如下兩種現象:1.敦煌輿內地之間的文人詩歌交流,是自東向西的單項流傅,且吐蕃時期中原文人詩向敦煌的流傅,極有可能是中斷的。2.中原文人詩傅入敦煌以後,其接受群體不斷擴大、流傳範圍不斷擴展,個別文化素養較高的敦煌本地人士,甚至掌握了詩歌創作技能,並從事到了詩歌創作中。上述兩種現象說明,敦煌本地詩歌是在中原文人詩的長期孕育下產生的。這一結論,提示我們,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中古時期的敦煌,中華文化才是敦煌地域文化的主體,敦煌以及更西的絲綢之路沿線各地,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本書最大的價值,即在於此。
侯成成 ·古詩詞 ·15.7萬字
本書是“跟著詩詞游浙江”書系之“浙東唐詩之路”卷。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自錢塘江經紹興、浙東運河、曹娥江至剡溪再達新昌,直至臺州天臺及溫州的詩意之路。本書以詩為起點,以路為依托,以場景、故事和風物為敘述載體,記錄蘊含于自然風光、傳統村落、歷史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現代生活空間中的浙江人文風韻,以此傳遞出詩路浙江所包含的最安靜的風景和最沉默的文明,以及它們背后所蘊含的獨特而又鮮明的東方生活美學。本書充分考慮詩路浙江接下來在文旅化和生活化開發利用的現實需求和未來規劃,還將面向年輕、商務和中高端消費群體,以研學和休閑度假為消費訴求,對沿線點位進行創意化和功能化呈現,提供旅游攻略點(吃、喝、游、樂、娛、購、住宿和非遺體驗),以此實現詩路浙江不僅是一個文化概念上的浙江,更是一個可感、可體驗和可消費的浙江。
楊肖 關嘉藝著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編著 ·古詩詞 ·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