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最美古詩詞》套裝由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先生主持編著,甄別、挑選歷代古詩263首,古詞250首,古文90篇,加以注釋和賞析。閱讀這些古詩詞,能使我們增長見識,得到教益,也對整個中國古代詩詞的流轉有最直接的認識。希望本書能成為面對卷帙浩繁的古典詩詞時最好的觀瀾平臺。
陳引馳編著 ·古詩詞 ·52.3萬字
詩詞的美麗是永恒的,正像億萬年動聽如初的雨聲。它是梧桐上的細雨,是暗香醉人的花蔭,是小樓微涼的東風,是月光下閃過的鵲影,是稻花香里的蛙鳴,是云濤與曉霧的相連,是落紅與芳草的囈語……
云葭 青黎 ·古詩詞 ·50.7萬字
本書收錄唐代近百名作家的詩歌作品三百余首,所選均為歷久不衰、廣為流傳的名家名篇。每篇詩歌之后都有精美賞析,有助于加深讀者了解中國文化。
《唐詩鑒賞 大全集》編委會 ·古詩詞 ·75.2萬字
《飛花令·風》是我社精心打造的“飛花令叢書”中的一種,收錄從秦漢至晚清歷代含有“風”字的經典詩詞名篇100首,每首詩配有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從劉邦、曹操到李白、王維,從韋莊、李煜到蘇軾、李清照,從于謙、唐寅到納蘭性德、秋瑾……近百位詩詞名家通過奇譎想象和生花妙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或大氣磅礴、或清冷孤寂、或昂揚奮發、或恬淡愜意的詩意空間。徜徉其間,既是一次絕美的文學美學享受,也是一場對古人精神世界的探秘之旅。
素心落雪編著 ·古詩詞 ·81.7萬字
清代詞人,納蘭是當今能夠名世的唯一一人,本書是納蘭性德詞的大全集。
聶小晴 ·古詩詞 ·53.2萬字
杜詩的藝術有多方面的成就,無論古體、近體、五言、七言,都有他獨到的長處,為歷代所重視,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說。清代的仇兆鰲花費20年時間,搜集各家注本,輯為《杜詩詳注》,資料極為詳盡,至今仍不失為閱讀杜詩的一種重要的參考書。此次整理以康熙五十二年(1713)附記的后印增補本為底本,參校其他各本,統一格式、篇目,訂正訛誤,加以標點,并編制篇目索引附后。
(唐)杜甫 ·古詩詞 ·81.5萬字
本書從數量龐大的元、明、清三代詩歌中,精選出近六百首,既有對作品創作背景、主題思想、疑難字句要言不煩的闡釋,藝術上的相互比較與深入剖析,又有元、明、清三代詩歌風貌的探索、作家生平及創作特征的說明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詩詞 ·52萬字
本書選錄唐五代詩歌七百余首,全書對唐五代詩歌的風貌作了概述,每篇作品則采用鑒賞的方法,對其創作背景、主題思想作了精當的說明和闡釋,尤其著重于藝術上的剖析和審美價值的探求。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詩詞 ·62.2萬字
合集包括:《浮生六記》、《納蘭詞》、《唐詩三百首》、《詩經》、《論語》經典選本,名家譯注,3.集經典性與普及性,權威性與通俗性于一體,在通俗閱讀中走進國學經典。
(清)沈復等 ·古詩詞 ·89.9萬字
謫仙人李白是最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唐代偉大的詩人,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他以獨特的成就,把中國的詩歌藝術推上了頂峰,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的許多優秀詩篇,不但在中國人民中膾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國人民中也有很大的影響。現在,我們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李白研究專家郁賢皓先生,將他的優秀詩篇和文章精選出來,匯為一編。本書依據宋本,考校李白詩文中的異文,詳加注釋,匯集歷來箋評,并附按語評述,既可用作研究參照,亦可備賞鑒之需。
郁賢皓選注 ·古詩詞 ·52.8萬字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載了魏晉士人風流的名著。其所記載的人物,形象生動,語言雋永,時常妙語如珠,風趣橫生,智慧哲理獨具特色,人生慨嘆深沉雋永,深受歷代讀者的追捧和喜愛。本書根據流傳至日本的珍貴的宋代董弅刻本整理,并且加以精當簡約的注釋和具有現代視野的評注,很適合當今讀者研究和閱讀本書。
蔣凡 李笑野 白振奎評注 ·古詩詞 ·77.1萬字
本書為研討詩歌現代性問題的論文集,主題為“如何現代,怎樣新詩”。在中國詩歌發展過程中,其現代性呈現出非常豐富、也非常復雜的情態,追新與炫奇,否定與肯定之間的錯綜復雜,在這些現代性景觀的層面,一方面顯示了現代性具有“永動性”和不穩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它潛在的許多問題。全書分“現代性的追求”“現代詩的語言策略”“現代詩歌中的現代性問題”“當代詩歌中的現代性”等幾個主題,分別對中國詩歌的現代性問題進行討論。
王光明 ·古詩詞 ·57.4萬字
《中國古典詩學源流》,錢志熙著。本書收錄作者歷年撰寫的32篇有關中國古典詩學的學術論文,立足于詩學本身的范疇來探討它的源流演變,對詩學的內涵,詩史的演進趨勢和規律,以及具體詩體與詩人創作等都作了探討,試圖探尋詩歌史中存在的發展演變的詩學系統。本書匯聚了作者二十余年來對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成果與心得,其中蘊藏了作者獨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和學術理念。
錢志熙 ·古詩詞 ·55.4萬字
本書力圖對我國傳統詞學中一些主要理論批評成果的歷史承衍加以清理,對歷時視域中重要詞學批評體式的承衍予以考察。在以傳統詞學理論批評基本內容承衍為核心的同時,在其外圍也構筑一道詞學批評承衍的同心圓。在內容把握上,圍繞不同詞學專題的承納接受與演變發展,專注于從思想養料與歷史生成的角度加以清理,在歷史的長河中比照異同,揭橥所潛藏的詞學承衍。
胡建次 ·古詩詞 ·56萬字
本書研究了宋代至民國近千年間閩詞的發展歷程,揭示了閩詞關注現實的精神特質,說明了詞體文學與閩人文化傳統的深度結合如何催生閩詞,探討了閩人性情氣質與閩文化特殊性所決定的閩詞地域特征,闡明了閩詞之愛國傳統、淑世精神以及非凡創造力的重要價值。
劉榮平 ·古詩詞 ·5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