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與眾不同的才女,與眾不同的解讀。《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精選李清照39首經典詞作,每一首詞作都反映著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經歷。全書以李清照的愛情為主線,貫穿其不同時期的心路歷程,分為“情竇初開”、“廝守白頭”、“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個部分。作者在品讀李清照詩詞時,并不拘泥于傳統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氣質和獨立的女性人格,視角獨特,文筆浪漫,細膩優美地記錄李清照的生命歷程,精雕細琢地詮釋李清照的內心世界。
楊瑩驊 ·古詩詞 ·9.1萬字
陸游是我國南宋時期最著名的愛國詩人,詩、詞、文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水照和高克勤先生選注的《陸游選集》,選注了陸游各個時期各種文體的代表作四百多首,是一部能夠全面反映陸游創作成就和創作風格的優秀選本。所據底本優良,選目經典,注釋簡明準確。陸游是頗受讀者喜愛的作家,選注者王水照先生是宋代文學研究的大家。
王水照 高克勤選注 ·古詩詞 ·16.1萬字
本書從新手學外貿入門著手,以進入外貿行業的新手需要掌握的知識順序為主線,分章節循序漸進地講解了新人入行熟悉外貿操作的流程,內容包括熟悉外貿基礎、了解外貿術語、認清交易的單據、掌握外貿操作流程、學會跨境電子商務、瞄準盈利市場、做好宣傳推廣、防范交易風險和交收貨款程序等。在闡述內容時注重提供合適案例與心得,并附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具體操作步驟,幫助讀者指導實際操作,在每一個環節上力求避免風險。本書案例豐富、圖文對照、強調流程和實戰,是所有進入外貿行業新手的入門指南,也適合有一定基礎的外貿從業者借鑒參考。
云馨 王華 ·古詩詞 ·13.5萬字
《詩經》中古老的故事和情懷,至今仍有新鮮溫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桃花相映紅,古詩里的婚姻,如畫一般美好;“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方距離雖然咫尺可見,卻是遠在天涯,伊人之美氤氳如煙,若即若離,穿越千年之后依然鮮活如初;“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般洗練如白描的誓言,真是最動人的愛情表達。
陳思思 ·古詩詞 ·9.1萬字
白居易曾與李白、杜甫并稱為唐詩三大家,乃元和諸怪中之一怪。其怪就怪在刻意為俗,以俗為美,他的這種審美追求,應該說是一種勇氣、智慧和策略。白氏有好盡之癖,不少詩淺露直激,且寫法程式化,故雖存詩三千,但毀譽參半。為了其全人,此選本之所選者,不全是膾炙人口的“傳統篇目”,也不全是用常得奇而俗中見雅的精致篇什,更不全是批評現實主義的“人民性”作品。選者追求“陌生化”之效應,細讀深涵,反復不已,故常有會心,別開生面,而多發人所未發也。
王志清 ·古詩詞 ·11.5萬字
晚唐五代時期藩鎮割據,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而“大重儒者”,北宋開始文教大昌。王國維說:“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學術多發端于宋人。”(《宋代之金石學》)而歐陽修就是北宋開一代風氣的人物,是主導古文運動的北宋文壇盟主,在散文、詩、詞、文學理論、文藝批評,乃至經史、書法、金石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
(宋)歐陽修 ·古詩詞 ·5.4萬字
《小山詞》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宋詞作品,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評價為“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實罕其匹”。《小山詞》里的作品多懷往事,抒寫哀愁,筆調飽含感傷,傷情深沉真摯,“能動搖人心”。《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通過生動感人的畫面,抒寫離別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時的喜悅,可謂情真意切,九曲回腸。其中新辭麗句,深為論者所嘆賞,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復堂詞話》贊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苕溪漁隱叢話》評它為“詞情婉麗”。
晏幾道 ·古詩詞 ·2.8萬字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宋)柳永著 東籬子解譯 ·古詩詞 ·14.9萬字
《中小學必背古詩詞誦讀日歷》既是日歷,又是詩詞書,旨在潛移默化間提升讀者的文化修養,銜接學校教育,讓古詩詞學習變得趣味盎然。書中收錄了300余首古詩詞,主要選自中小學課標“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中小學語文課本以及中考語文真題。這些詩詞既是千古傳誦的經典,也是中小學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書中的每首詩詞都配音頻解讀,每天一節微型詩詞賞析課,掃碼即可收聽。日歷部分也貼心做了適當留白,方便書寫備忘、記錄心情。讀經典詩詞,聽專業解讀,在時光流轉中,品讀詩詞的美妙。
新東方圖書研發中心 ·古詩詞 ·3.1萬字
本書選取了《紅樓夢》中具有代表性的、能夠充分體現人物性格特點或者是情節的,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詩、詞、曲、賦、歌謠、謎語、酒令、聯額、對句等,用十二支曲中的“終不忘”“恨相遇”“惜落花”“嘆無常”“聰明累”“好事終”“終身誤”“觀世事”“感聚散”作為章節名,對每篇文字都做了細致的解讀,包括精確嚴謹的文字詮釋、真實可信的背景介紹,同時又進行了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藝術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體會小說中詩詞之美和詩詞之趣,同時也能更準確、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節。
美芹 ·古詩詞 ·11.5萬字
好詩好在哪里?聽都靚講解古詩名句的美妙詩意!還原李白、杜甫、蘇軾等24位詩人的人生際遇,講透好詩背后的厚意深情。挖掘詩人面對挫折和失意時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受詩詞帶來的撫慰與治愈。翻開本書,讀懂好詩背后的美妙詩意。
都靚 ·古詩詞 ·11.9萬字
這是一本以美為標準的宋詞精選集。全書收錄了更具意境,更適合當下讀者閱讀的宋詞作品,并配以注釋,讓讀者省去甄選的時間,直接閱讀到優美有深意的宋詞作品。一本書讀完中國最美宋詞。
顧非熊 ·古詩詞 ·8.8萬字
《王維孟浩然詩選評》上部王維,分聲華早著、貶官與隱居、出塞與知南選、半官半隱、余生晚景、未編年詩等章節;下部孟浩然,分待仕鄉園、長安求仕不利、漫游與入幕、未編年詩等章節:對王維和孟浩然的詩歌創作作了詳盡的注釋和解評。深入淺出,易讀易懂,適應新時代讀者的欣賞閱讀習慣,通俗而高雅。
劉寧 ·古詩詞 ·12.6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與宋詞、元曲并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奇跡。本書在選編過程中,參照了多種唐詩選本,提取各家精華,旨在于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詩讀物,從而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質。
李金水編譯 ·古詩詞 ·18.1萬字
本書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歌的選注本,由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顧學頡、周汝昌撰成。本書以較早的宋本為底本,以全面展現白居易詩歌藝術成就為宗旨進行選目、校勘;注釋方面,除了對于一般讀者認為困難的詞句和典故加以注解,更著重在作者創作這一些詩歌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情況以及作者生平和他的交游活動等方面。全書體現了前輩學者深厚的學養和功力,是研習欣賞白居易詩歌的經典讀本。本書近二十年未再版,此次納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三輯再版,可以使這本比較優質的白居易詩歌選本再次為讀者閱讀提供輔助。
顧學頡 周汝昌選注 ·古詩詞 ·17.2萬字
拿掉唐詩宋詞,中國文化的一張美麗面孔就沒有了。繼“奇書!天書!”《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之后,又一“清掃霧霾”的認知奇著問世。顛覆千年定論,別一種唐詩宋詞的打開方式,一本地球引力拽不住的奇書,復興被歷史掩埋的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論是王國維、陳寅恪、胡適之,還是龍榆生、施蟄存、錢鐘書,都要拿來嚴苛審視一番。《唐詩宋詞解》中的李劼,筆鋒犀利,激昂難止,想常人所不能想,言常人所不敢言。“詩為心聲”、“詞乃情物”是李劼的審美宗旨,個人的親歷、個人的感懷,才是意境的由來,才是審美的底蘊所在。
李劼 ·古詩詞 ·13.6萬字
納蘭容若傳唱300多年的清詞麗句,暢銷7年修訂版!內含57幅唯美古典畫作,詞畫交相輝映,一代翩翩佳公子筆下的絕美情韻躍然紙上。
(清)納蘭性德著 夢遠主編 ·古詩詞 ·10.4萬字
歷史遠去了刀光劍影,時間銷蝕著一切繁華,盛唐氣象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華美的詩句閃爍著輝煌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詩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訴說著興衰哀樂。緊張的塵世生活中,選一個古典的黃昏或浪漫的清晨,獨處僻靜之隅,捧讀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氳煙氣和書香之中,傾聽那自遠古而來卻清晰的聲音,讓心也隨同它飛越時間的溝壑。
辛然 ·古詩詞 ·16萬字
柳永開辟了通俗化的文學創作道路,突破性地將鋪陳敘事的方法移植入詞,注重對人物情態心理做多方面的刻畫,對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做層層描繪,抒情處飽含敘事性、情節性,而且自創慢詞,擴大了體制。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王兆鵬 姚蓉評注 ·古詩詞 ·10.2萬字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時期的大詩人。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辭官歸隱,絕意仕途。他是一位高潔、熱愛生活的文人,創作了大量山水田園詩歌,風格平澹自然,給人一種親近之感。他的詩歌也常常寄寓了他對于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這種思考是悠遠與深沉的,引發古今詩心的共鳴。季拓,生于1988年1月,曾先后就讀于南開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現從事翻譯工作。
季拓 韓艷春 ·古詩詞 ·1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