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詩歌研究史(漢代卷)》是一部系統梳理20世紀漢代詩歌研究史的論著。全書共四章,第一章介紹上世紀初至1980年以前漢樂府詩歌研究的歷史;第二章介紹1980年至世紀末漢樂府研究的歷史;第三章介紹五言詩的研究史;第四章介紹四言、七言、騷體詩的研究史。該書對上個世紀內漢代詩歌研究的重要問題和重要論著做了歸納和分析,“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了參考的便利。
趙敏俐 ·文學理論 ·14.3萬字
短篇小說之“短”,不僅是體裁上的特點,更是一種藝術風格,蘊含著某種短篇小說能夠達到,而長篇小說無法匹敵的特質。只有短篇小說能達到自洽無隙、微妙雋永、無法增刪的完美,與長篇小說相比,短篇小說似乎更像一個謎。本書由26位英美當代新銳作家、創意寫作教師的創作談集合而成,聚焦于短篇小說寫作之謎——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有何本質區別?短篇小說的結構與形式為何重要?短篇小說的語言、情節與創作者的聲音有什么獨特之處?如何創作出一篇令人叫絕的短篇小說?不同創作者在創作時有不同的側重點,本書將帶我們穿梭、遨游、探究不同視角下短篇小說的奧秘,了解最先鋒、新銳的小說家最私密的寫作絕技。
(英)伊麗莎白·貝恩斯等 ·文學理論 ·14.3萬字
本書通過卷帙浩繁的史料,爬梳許地山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創作背景,在其“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和復雜的文化境遇中辨析其文化選擇和精神之根,在宗教與信仰之間探索其人生哲學和生命求索,從“此岸”與“彼岸”的游弋中建構其作品中的形象譜系和情感脈絡,從審美體驗的回憶和想象中書寫其創作中的“異域性”和詩意棲居。許地山獨特的精神氣韻貫穿他的整個人生和整體的文學創作,本書以更立體更全面的視角虔誠點燃許地山的精神之火,照亮他的每一處“獨特”,在其逝世80周年之際以為緬懷。
寧芳 ·文學理論 ·14.3萬字
《列王紀研究》是2005—2008年國家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列王紀》是伊朗(波斯文)史詩,是世界文學名著。
張鴻年 ·文學理論 ·14.3萬字
本書主要是從疑古思潮的角度重新審視白話文學史的建構,既有歷時性的追源溯流,亦有共時性的比較:前者體現于疑古思想在白話文學史的建構中所起關鍵作用;后者可見于胡適、顧頡剛兩人在建構白話文學史的方法論、民間文學的理論以及白話文學史與民族主義的關系的論述。本書第一次將顧頡剛視作為與胡適共同建構白話文學史的關鍵人物。簡而言之,本書所涉及的不只是白話文學史的探討,更是一次現代學術史的梳理與價值重估。
陳岸峰 ·文學理論 ·14.3萬字
《偉大的塵世之詩》描繪的是美國現代詩史中最強者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從文本捕捉到詩學辯潔,貫穿了李海英敏銳的問題意識、生動的在場能力和富于睿智的洞見。史蒂文斯在超驗性和經驗論之間、在觀察與想象之上,探索著“最高虛構”的“真實”,探索著新的物性和新的靈性,成就為一種“偉大的塵世詩歌”,由此獲得了兩種成功:詩意的成功實現與詩學的成功闡釋,同時獲得兩種價值:詩歌價值與詩學價值。《偉大的塵世之詩》從三個方面闡釋史蒂文斯:觀察詩人在現代詩歌語境中的位置,在本土及域外所發生的隱秘而持久的影響;探討詩人的姿態和意圖,從鐵事思維、觀察方式、主題選擇、抒情困境、現代敘事等角度考量詩人的具體作為,進而叩問現代詩的本質問題;以長詩“藍色吉他”“虛構筆記”與“秋天的極光”為主,兼顧其他文本及詩學構想,分析詩人是如何創造出同時滿足理性和想象力的當下之詩,建立了以現實結構為中心參照物的詩歌理論。
李海英 ·文學理論 ·14.3萬字
20世紀中國鄉土小說史上,五四鄉土小說和八十年代尋根文學雖相隔半個多世紀,但呈現出諸多相似性和內在的聯系。本書從六個方面對二者進行了比較研究:對文學發生的歷史文化語境的比較,對民族傳統文化態度的比較,在啟蒙意義上的比較,作家情感和對風俗描寫的態度上的比較,人物形象系列的比較,悲劇風格的比較。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可以看出文學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在相類似的歷史文化語境下文學創作會呈現出相類似的狀態。
王曉恒 ·文學理論 ·14.2萬字
《這樣寫出好故事》姊妹篇,大師寫作課經典!美國《作家文摘》創意寫作書系暢銷書。寫作教授教你用描寫和背景營造獨特的小世界,結合斯蒂芬·金等名家名段邊賞析邊練習!作家、編劇、媒體人喜歡的故事創作書。你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所有你想要的答案,本書作者兼創意寫作導師羅恩·羅澤爾將結合名家經典案例解析描寫與背景對于寫好故事的重要性。
(美)羅恩·羅澤爾 ·文學理論 ·14.2萬字
本書以部分具有音樂性的中國現代小說為考察對象,從隱性音樂性與顯性音樂性層面,試圖以跨藝術的視點來敞開小說與音樂之間的微妙關系,理解這兩種藝術互為創造和批評的參照時彼此之間的重疊與落差,從而在這些重疊與落差的縫隙背后,介入人性、文化與藝術的深層解讀。書中小說的音樂性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一種把握和理解作品、乃至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任何有機生命形式的內在深層結構。
李雪梅 ·文學理論 ·14.1萬字
本書為作者在博士畢業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圍繞拉美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文學思想,以后殖民與后現代文學相關理論視角重點考察和探討了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思想的意識形態問題。作者以種族、權力與文化身份作為切入點,對馬爾克斯的作品進行考察,全書從后殖民景觀,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權力架構變化以及身份身份多個方面梳理研究重點,最后梳理了馬爾克斯對當代中國文學的影響與傳播,全面呈現了馬爾克斯文學創作思想及社會意義,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于萍 ·文學理論 ·14.1萬字
本書以“性別”、“身份”、“文本”為題,選擇楚姬、姜靜一堂、云楚堂、金錦園四位女性進行研究,是對朝鮮有代表性的幾位女詩人寫作的文本和讀者、批評家等參與再生產的女性文獻等一系列問題的整體思考。分析其性別與文學文本的關系,并在中朝交流史中,討論女性文本如何參與其中產生流動和再生。
俞士玲 ·文學理論 ·14.1萬字
馮積岐是陜西第三代作家中的領軍人物,本書以馮積岐小說創作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從傳記研究、創作心理學、主題學、敘事學、女性批評、影響硏究與平行研究等維度,全面、深入地分析和闡釋了馮積岐小說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質,呈現了馮積岐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
王祖基等 ·文學理論 ·14.1萬字
自認沒有散文行世資歷的張大春,六年前接下《讀者文摘》的專欄邀請,起因于他愿意學習前輩梁實秋先生當年在該刊主持的專欄“字詞辨正”,借著重新辨識文字,寫字詞源起故事,同時為這個時代沒落的漢字文化盡力。見字,如見故人來。本書收錄的四十六篇說文解字,每一篇都有一段“得勝頭回”,說的是作家生命里與字相逢的風景、際遇,后文便是關于漢字的形、音、義與詞組的說解、甚至延伸變化:人若寬心不怕“肥”、“醉”里乾坤大、“旅”字的長途旅行……字與詞,在時間的淬煉之下,已經不只是經史子集里的文本元素,更結構成一代人鮮活的生命經驗;作家往往回到最初學習或運用這些字詞的情境之中,把那些和生活事實熔鑄成一體、又可能隨風而逝的字詞一一揭露、鉆探、銘記。對任何人來說,生命只走過一回;但是字卻將之帶回來無數次——只要你愿意讀。
張大春 ·文學理論 ·14.1萬字
本書系安徽大學大洋洲文學研究所所編“大洋洲文學研究”系列的第4輯,匯集了國內外大洋洲文學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內容涉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太平洋島國的主要作家和作品。書中所收研究文章均為國內外知名學者最新力作,對大洋洲文學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強調理論觀照、審美鑒賞與批評分析的有機結合。
詹春娟主編 ·文學理論 ·14.1萬字
本書為“有學”之一種,在進一步考察墓志銘傳記文學屬性的前提下,對前人措意較少但又關乎唐代傳記文學發展和演變的新材料——新出土唐代墓志銘,從傳記文學的角度進行多方位的闡釋。全書由上編、下編和附錄三部分組成:上編集中對唐代墓志銘的傳記文學價值進行全面闡釋。下編選取了幾方較為重要的墓志銘進行專門研究,上編論述的部分問題在下編得到進一步強化和闡釋,可進一步彰顯唐代墓志銘的傳記文學價值。最后以示例的形式附錄新出土墓志銘與唐人傳記的訂補資料,供相關研究者參考。
孟國棟 ·文學理論 ·14萬字
《以文學為志業》是三位“80后”學人的文學對話錄。該對話錄從自我的閱讀經驗、文學趣味、知識型構談起,追問在當下語境中以“文學為志業”的人生蘊藉和擔當使命。在此基礎上,對話錄由近及遠,分別論述了“新世紀歷史寫作”“八十年代文學”“社會主義文學”以及“現代文學傳統”“未來文學備忘錄”等系列話題。
楊慶祥 金理 黃平 ·文學理論 ·14萬字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第一部小說史專著,書中對從上古神話到清末譴責小說的中國歷代小說進行了精辟的論述,總結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著作。就連胡適先生也給了它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開山的創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斷制也甚謹嚴”(胡適《白話文學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將《中國小說史略》和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并譽為“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認為二者所從事的,“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后學”。
魯迅 ·文學理論 ·14萬字
艾麗斯·沃克(1944—)是美國當代杰出的黑人女性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小說、詩歌、散文作品,而且以倡導婦女主義思想成為美國社會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領軍人物。本書為沃克小說(主要是長篇小說)的主題研究,內容涉及作者評介、文獻回顧、婦女主義理論探微、文本分析等。文本分析(第四至七章)是全書的重心,將沃克小說納入婦女主義視野,解讀了其中諸如黑人男子氣節及人性的回歸、黑人女性顛覆男性和白人霸權的斗爭、黑人民俗文化的傳承以及兩性和諧、種族和諧乃至人與自然的和諧等關乎美國黑人乃至整個人類生存的共同主題。
水彩琴 ·文學理論 ·14萬字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識的德語左翼作家將書寫視域延展至正在經歷無產階級革命與反法西斯斗爭的中國,并以中國革命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本書將注意力集中于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爾夫和埃貢·基希等德語左翼作家創作的典型的中國敘事作品,以情節類型學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剖析、審視和挖掘文本敘事生成的過程和策略。本書選取英雄敘事、女性形象、空間敘事三個維度,分析作為敘事基點與旨歸的中國敘事在文本中的具體呈現。
陳麗竹 ·文學理論 ·14萬字
本書選取了世界文學史中較具有代表性的16位文學大師,把他們的文學思想、文學作品、人生經歷以一種通俗易懂又趣味橫生的方式介紹給讀者。這16位文學大師將會帶領讀者暢游于浩瀚的文學星海,一點一點揭開文學的神秘面紗,讓讀者感受到文學的多樣魅力。《文學原來很有趣》的重點不是教讀者去了解文學的體裁和文學的類別,而是逐步引導讀者與文學進行對話,感受文學作品之中的情感內涵,其目的不是讓讀者學會賞析文學,而是讓讀者學會用文學進行表達。
鄭偉 ·文學理論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