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心》是葉圣陶和夏丏尊寫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本普及國文知識的書。兩位作者除了文學創作活動,同時又是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家,這是他們合作完成的教育啟蒙的著作之一。本書以故事的形式,將個人和社會的大小時事穿插進去,關聯地寫出來。通體都把國文的抽象的知識和青年日常可以遇到的具體的事情融成了一片。寫得又生動,又周到,又都深入淺出。是一本很好的有益于青年的讀物。本書由陳望道和朱自清分別作序,對書的內容和成書原委做了介紹,有助讀者的理解,平添書內外的趣聞。
夏丐尊 葉圣陶 ·文學理論 ·15.4萬字
1930年春,羅振玉應日本學者松崎鶴雄之邀,講清朝學術源流概略。該書的主體內容即為羅振玉講述、松崎鶴雄日文譯注、大連耆宿穆傳金中譯的《清朝學術源流概略》。書中先從追溯清之前的歷代學術變遷入手,對先秦至明代的歷朝學術予以簡單評述,以此作為討論清代學術的前提和基礎。接著對有清一代的整體學術面貌,從學術淵源、學術流派、研究方法、學術得失等四個方面進行敘述和評價。在編校過程中,以羅氏文集中的《本朝學術源流概略》作為參照。為了使讀者和研究者盡可能較為全面地知曉羅氏的學術史論,并了解這些史論所由發生之語境,本書還收入了羅氏《古今學術之遞變》、《扶桑兩月記》、《五十日夢痕錄》、《集蓼編》、《海寧王忠愨公傳》、《狩野君山博士六十壽序》、《與柯鳳蓀學士書》等文,并將柯昌泗的《吊上虞羅先生》、董作賓的《羅雪堂先生傳略》作為附錄。
羅振玉述 ·文學理論 ·15.4萬字
《白話文學史》為胡適論述的白話文學史,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具有開創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與結構框架,揭示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質,其突破性的成就具體表現在:打破了前人文學史研究的狹隘框限,把視野伸展到了經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廣闊領域,大拓闊了中國文學史的內涵;研究方法上,注重縱向的考查與橫向的比較;跳出傳統的思維偏見,以全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評判中國古代文學。
胡適 ·文學理論 ·15.4萬字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結構主義詩歌的著作。首先闡述了詩歌的內結構和外結構的特征,提出了詩歌是一種能夠自我調節、有中心、有層次,而且具有普遍永恒性的文學門類。其次,重點分析了詩歌結構的十四種形態,提出了在結構作用下,每一首詩都成為一個完整自足的藝術整體的觀點。本書認為,詩人情感的變化是構成詩歌內結構的主要元素,因為詩人的自我審美情感作為一種“媒介”,將詩歌語言的審美信息傳達給讀者。此外,該書把詩歌創作的各種技法歸入詩的外結構來考察,認為詩歌的各種審美技巧對于確定詩歌的主題意義作出了貢獻。不管這些技法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瞬間的還是永恒的,都是詩歌結構實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還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以近百位中外詩人的作品為案例展開分析,試圖證明書中所論的合理性。
李騫 ·文學理論 ·15.4萬字
本書在自我認同理論視野下對“80后”作家的青春敘事進行了系統的學理的研究,以韓寒、郭敬明、春樹、張悅然、周嘉寧、笛安、張怡微、文珍、顏歌、甫躍輝等“80后”作家為典型案例,分析“80后”青春敘事潮流產生的原因,重點梳理敘事主題的變遷:一是青春期“叛逆”的自我退卻,二是倫理變遷中的自我重建,三是家族群體身份的追尋,四是城市化過程中的文化認同。最后本書從總體上反思了“80后”青春敘事的價值和局限。
祁春風 ·文學理論 ·15.3萬字
周立波是一位創作豐沃、影響深遠的作家,中國的文學批評卻在很長的一個歷史階段內未對其給出應有的歷史評價。在激情蓬勃的年代,周立波的作品因為“不夠理想”和“不夠純粹”而受到打壓,而在“新時期”,其作品義因“告別革命”的時代風潮而備受冷遇。周立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塑造成了一個猶豫徘佪的踟躕者或是激情涌動的盲從者,他長時間被批評界所低估和片而闡釋。本書對周立波的文學創作進行了重新的解讀,將他的作品和“五四”傳統以及《講話》傳統的關系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對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命運進行了分析,由此,也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內在機制進行了反思。
張維陽 ·文學理論 ·15.3萬字
關注自我、直抒性靈的晚明小品文是中國傳統文學的一股清流,它在后世,尤其是20世紀初對中國文化有怎樣的影響?本書從袁宏道、公安派與晚明思想及晚明詩文的現代回響三個方面展開。從袁宏道其人開始,講述他的生平,分析他的個性、行操及思想,再論他的詩文,一個充滿矛盾但真誠幽默、“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公安派領袖人物躍然紙上。借由對其詩文的批判性分析,袁宏道不僅被描述為一位杰出的詩文作家,同時也凸顯了他相當的才智與幽默。其中亦評估了公安派對晚明文學的影響,以及它對竟陵派的興起所起到的作用。袁宏道所代表的公安派注重自我表現的趨向,跨越三百余年,在20世紀初的現代噴涌而出,影響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周質平 ·文學理論 ·15.3萬字
海內孤本《稗家粹編》是晚明著名出版家胡文煥選編、于萬歷甲午(1594)序刻的小說選集,但國內外小說書目、文學史教材以及研究論文、著作等都沒有提及?!栋藜掖饩帯肪哂忻鞔_的出版時間,收錄有許多珍稀小說,并且包含許多重要的富有學術探討意義的異文,與文言小說的編選、通俗類書的編輯、話本小說和詩文小說改編、匯編型小說的創作和傳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書強調問題意識和文本細讀,小處著筆,大處著眼,是對《稗家粹編》的資料價值、文獻價值、研究價值進行深入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具有填補空白的學術意義;在古代小說的版本、本事、成書等基礎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突破性意義。
向志柱 ·文學理論 ·15.3萬字
常勤毅的《駱賓基:時代與政治洪流里中國現代作家的一種范型》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研究卷中的一部。全書約20萬字,包括《記錄與時間的“同步”感受》《刻畫與時代的“共時”思考》以及《探索與政治的“橫跨”距離》等內容。全書通過對駱賓基近60年來作家、學者生涯及其作品的考察和論述,指出其在中國現當代作家中具有相當涵蓋面和典范性的“共時”與“橫跨”的特征。洞穿這一“駱賓基式”的典型形成、變化和發展的內外因,剖析他創作心態的內在結構與演化軌跡,客觀地評定駱賓基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常勤毅 ·文學理論 ·15.3萬字
這一卷收集的是《羅念生全集》前十卷出版后發現的羅念生先生的遺稿。共分為三個部分:戲劇、詩歌和散論。
羅念生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本書從小說文本和史料分析人手,重點梳理了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河南長篇小說創作的基本狀況,并對每個時段的代表作品進行了個案分析,從中發現了河南長篇小說一些相對突出的創作現象和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了與中原地域相關的某些“特色”和“規律”。在研究方法上,本書竭力避免概念的先行介入,避免為論證觀點而選擇材料的方式,盡量從作品“現場”出發,在大量文本閱讀的基礎上發現問題,以“問題”為突破口,尋求河南長篇小說的基本面貌。
張東旭 ·文學理論 ·15.2萬字
六十年來,由于家世的原因與工作的關系,作者與許多具有深厚傳統文化修養的老輩文化人、學者先后結識,如陳夢家、啟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樹青、翁偶虹、鄧云鄉、吳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著比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們離世。而這些老輩文化人、學者,恰好也是中國百余年來大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本書敘述了作者與這些前輩交往的點滴,描摹了他們的音容笑貌,并著力鉤沉他們在學術文化上的貢獻,從而使本書具有當代文化史的意義與價值,今天的讀者也得以據此領略他們的德行與風采。
趙珩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本書是特魯別茨科在從語言學角度進行文學研究的集中成果,其中包括他對古俄羅斯文學、19世紀的俄羅斯詩歌和20世紀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論述等等。附錄中不僅有他關于民族志、民俗學的思考,更有他與雅各布森通信,談論形式主義方法、詩歌中的形式與內容、文學作品的接受、文學與文化進化以及詩歌類型學等問題的重要內容。
(俄)尼古拉·特魯別茨科伊 ·文學理論 ·15.2萬字
肯·福萊特這樣的暢銷書作家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掌握了寫出極具吸引力的世界級暢銷小說的訣竅。阿爾伯特·扎克曼是位傳奇文學經紀人,與許多暢銷書作家合作過,包括肯·福萊特、邁克爾·劉易斯(《大空頭》)和斯蒂芬·霍金。扎克曼是教授作家進入暢銷書榜所需技巧的大師。在這部已授權七種語言的暢銷寫作指南中,扎克曼為你解密不為人知的寫出暢銷長篇小說的竅門,讓你知道你也可能寫出銷量百萬的小說。閱讀此書,你將學會如何構建、使用提綱,如何選擇、塑造人物,如何控制視角并利用視角引起讀者的共鳴,如何將人物關系交織在一起,大場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構建場景,如何編織情節線以營造最大程度的沖突,如何把握情節的節奏,何為故事點以及如何創造故事點。這些知識點都是在對經典作品的分析中提出,比如《飄》《教父》和《荊棘鳥》等。如果你夢想寫出一部暢銷小說,這本書對你來說將是無價之寶。讀一讀本書,好好學習,說不定你的名字有一天也能出現在暢銷書榜上。誰知道呢?
(美)阿爾伯特·扎克曼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本書為作者20年來郁達夫研究部分成果之結集。作者采取區域文化批評、比較文學批評、文本細讀、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或角度,結合郁氏文本和相考證,對詩人郁達夫的行旅生涯、社會交往、自敘傳寫作等專題開展了饒有個人興味的探究。其尤讓人矚目者,是作者在北京、上海、杭州、安慶等地探尋郁達夫“屐痕”的一組演講。這些與不同人文地理相結合的研究形成了“一幅別具生面的‘郁達夫學術地圖’”。全書文字簡樸,敘事詳實,思維細密,評議亦別具風格并偶富創見。
李杭春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本書為作者對21世紀中國兒童文學文論批評的理性梳理,包括本體論、主題論、文體論、地域論、出版傳播論五個部分:本體論主要從兒童文學的兒童觀、思想性、原創性等角度進行闡釋;主題論從兒童小說入手透析兒童文學的主題內涵;文體論從小說、童話、影視、科幻等文體入手探尋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地域論主要關注遼寧及東北地區兒童文學的地域特征呈現;出版傳播論則以出版傳播理論透視21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全書理論與文學批評實踐相結合,試圖勾勒出當下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與研究的新動向。
王家勇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本書重點運用以蘇珊·S.蘭瑟為代表的敘述聲音理論,結合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分析、讀者反應批評等方法,從理論上厘清了敘述聲音及其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敘事形式和意識形態,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小說作品中的敘述聲音進行了綜合分析。
舒凌鴻 ·文學理論 ·15.1萬字
一本結構嚴謹、字如珠璣的研究漢詩英譯美學問題的學術專著;中央電視臺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字幕的漢譯英英文翻譯者重磅推出的“漢詩英譯三部曲”之一。本書與同類作品相比,更加突出美學研究,并初步建立了一套漢詩英譯美學體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張智中 ·文學理論 ·15.1萬字
本書在幽靈批評的理論視域下,從四個方面闡釋當代英國新維多利亞小說的敘事特征。首先,在語言上,新維多利亞小說采用腹語術,挪用維多利亞時代的詞與物,在與前輩幽靈的對話與磋商中努力再現歷史真相。其次,在文本上,新維多利亞小說打破線性敘事,使文本成為幽靈游蕩的空間性場所,以表征幽靈超越在場與缺場的悖論。再次,在主題上,新維多利亞小說著重再現“另一類維多利亞人”的創傷,揭示這些創傷如何以幽靈的形式對后代造成持續的縈繞。最后,論述新維多利亞小說如何沿用并發展了維多利亞小說中的“女性哥特式”題材,分析瘋女人、幽靈、女性靈媒等在當代語境下復歸的原因,揭示幽靈書寫對重構女性文學傳統的意義。
杜麗麗 ·文學理論 ·15.1萬字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1950—1960年澳門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且覆蓋面廣,具有很高的學術含量和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古遠清編撰 ·文學理論 ·1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