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修辭、語法、閱讀、寫作、詩詞、小說、日記、文學史……這么生硬的知識,讓孩子怎么愛上學習?如果有這樣一本書,既像小說一樣好讀,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一定會深受歡迎。為了在語文學習上更好地引導孩子,漢語大師夏丏尊、葉圣陶共同編寫了這本《文心》,通過32個相互聯系的小故事,將抽象的知識與具象的學習和生活場景相聯系,融知識于故事,以故事傳知識,生動周到,深入淺出,讓孩子在輕松的閱讀中便將知識理解吸收。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學理論 ·13.5萬字
無論是新人作者還是資深作家,都會遭遇寫作瓶頸期。對此,暢銷書作家、資深寫作導師詹姆斯·斯科特·貝爾給出的解決方法是:放手寫吧,直面自己心中的恐懼、疑慮和眼前的挫折,憑借對寫出佳作的熱切渴望,讓自己深深沉浸在寫作這門手藝中。在本書中,作者結合自身的寫作經歷,介紹了寫出令人難忘的故事并度過有意義的寫作生涯的方法。他為想要有所成就的寫作者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探明讀者真正想要的東西,并堅持不懈地學習寫作技巧,滿懷熱情地投身到創作中,直至寫出成功的作品。
(美)詹姆斯·斯科特·貝爾 ·文學理論 ·12.6萬字
在大眾文學逐漸活躍的當今日本,山崎小說以其典型的故事題材、鮮明的寫作風格,吸引著國內外的眾多讀者。而如何評價山崎本人及其作品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一項極具深遠意義的工作。山崎通過細膩的筆觸將抽象的、隱性的事物一一描繪出來,把看似紛繁復雜的體制、關系條理化、層次化,幫助讀者了解無形的事物,縱覽社會的全貌。富有挑戰精神的山崎,還會通過小說將讀者帶向未知的世界去一探究竟。鮮為人知的主題、性格迥異的人物,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令人拍案稱奇,激發讀者豐富的情感共鳴,讓讀者領悟人生的真諦、發掘世間的美好、獲得真實的感動。歸納并總結山崎小說的規律及特點,不僅有助于對日本社會小說乃至大眾文學的普及與研究,更能讓人們通過文學這面鏡子深入了解日本社會。
鮑同 ·文學理論 ·11.8萬字
這是一部講授詩詞寫作方法的著作。作者結合自身多年詩歌創作經驗,深著明切地講述了詩詞寫作的基礎知識與格律、技巧,對于詩詞的寫作與鑒賞都很有裨益,不僅是學習詩詞寫作的絕佳教材,更是廣大詩詞愛好者升堂入室的必備參考書。
徐晉如 ·文學理論 ·18.8萬字
本書從比較文學的視角入手,探討18—19世紀越南古典文學產生、發展、繁榮、高潮與衰落。著作既有對越南古典文學的宏觀敘事,也有對具體名著《花箋傳》、《宮怨吟》、《征婦吟》、《蓼云仙》等的微觀書寫。本書的重點是對越南大儒阮攸所創作的經典作品——《金云翹傳》的多重考察,作品盡管以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原作為藍本,但阮攸以詩歌形式進行再創作,并注入中越兩國語言文化元素,使之成為越南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之作”,阮攸本人也因此被聯合國教科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由于歷史文化的緣故,越南古典文學與中國文學文化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本書也有對中越特殊文化關系的論述,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兩國文化“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的文化差異。
劉志強 ·文學理論 ·16萬字
罩袍,英國人稱為波卡,阿富汗人叫它茶達里,是一種長至腳踝,面部用網眼布料織成的蒙面長袍,也是外界對阿富汗女性的固有印象。真實是一種尊嚴,對于探究真實,面對真實的人如此,對于終于得以真實樣貌示人的人,更是如此。人們對于阿富汗的印象,似乎只有戰爭、童婚以及對女性的虐待。跑了幾次阿富汗后,筆者深感人們的偏見就像一根刺牢牢地釘在罩袍上面,罩袍遮擋的不僅是她們的生活,還有我們的雙眼。筆者與書中的六位阿富汗女性同吃同住一起,6位女性,從16歲的殘疾畫家少女到年近半百的做餅婦人;6個故事,從前坎大哈市長的女兒到普普通通的女大學生;6種角度,從不能聲張的愛情到舐犢情深的親情。她們出生不同的省份,來自不同的民族,從事不同的工作,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性格,阿富汗女性和我們一樣,沒有更高尚,也沒有更卑微。
原老未 ·文學理論 ·10.7萬字
這是一本專業學者寫給大眾的書籍,嚴謹而又通俗地向大眾讀者介紹了古代希臘羅馬的神話系統。古希臘神話不僅本身就是色彩斑斕、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我們今天很多文化元素——從哲學觀念到藝術作品再到游戲和科技等的源頭,因此本書可以讓讀者認識到這些神話與今天世界千絲萬縷的聯系。
(英)菲利普·馬蒂塞克 ·文學理論 ·11.8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閱讀與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心得感悟。旨在打破普通讀者對古典小說的種種既有偏見與誤解,引導讀者重新認識中國古典小說,感受其中的深邃魅力。本書分為12個章節,分別從出場、視角、錯位、人物、道具、性別、層次、變奏、本性、傳承、說教、死亡這12個角度來論述中國古典小說的獨特美學,從整體宏觀的視角找尋古典小說的內在共性與隱秘的傳承聯系。
周游 ·文學理論 ·16.7萬字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日本文學經歷了由自然發生到深受漢文學影響,再到恢復本國文學傳統,最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學理念和文學手法的發展歷程。《日本文學》以時間順序編寫,從遠古時代到近代,詳細介紹口頭文學到文字文學發展,敘述了從神話、傳說、原始歌謠、和歌、漢詩、物語、日記、隨筆、連歌、俳句、通俗小說到近代小說。文學形態從初期近古文學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學逐步走向多樣化、庶民化和大眾化,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姿的文學形態。在其文學發展的進程中,日本始終堅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學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學在世界文學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
唐月梅 ·文學理論 ·5.2萬字
宗白華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本書精選宗白華先生20篇美學論述,全新編排,內容從宏觀的文藝美學理論,到具體的藝術分析;從東方的書法、詩歌,到西方的雕塑、戲劇……涉及美學的方方面面。全書文辭典雅,富于詩情畫意,將“美”娓娓道來,讓每一位渴望美、渴望自由安寧的現代讀者,在靈動的文字里充分感受藝術的魅力,走進美的世界,提高審美品味,尋回內心的詩意與純真。
宗白華 ·文學理論 ·13.2萬字
數學家、詩人蔡天新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童年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南方鄉村生活風貌。在一個物質和精神生活均十分貧瘠的年代,棋藝精湛、喜歡手繪地圖的“我”度過了孤寂而無助的童年。然而,好奇心和想象力終究在荒蕪的土壤里撒播下種子,并在作者成年后陪伴著他漫游四方。
蔡天新 ·文學理論 ·15.4萬字
圣誕節為何要掛槲寄生?洛基心如蛇蝎,化身為女子,殺死了夏日神巴德爾?《貝奧武甫》和《伊利亞特》的價值孰高孰低?《尼伯龍根之歌》是如何影響了瓦格納的創作?薩迦、史詩、挽歌、埃達……英格蘭的撒克遜文學、德意志文學和斯堪的納維亞文學都源自同一個根系——日耳曼尼亞。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是阿根廷著名詩人、小說家、散文家,他與阿根廷作家瑪麗亞·埃絲特·巴斯克斯合作,將日耳曼中世紀文學介紹給讀者,將源自同一個根系的三種文學匯總成了一部珍貴的著作。博爾赫斯認為日耳曼可以視作風俗、語言、傳統和神話傳說都較為接近的多個部族的集合體,其地理意義遠不如民族意義。博爾赫斯對日耳曼古代文學有一份獨特的熱愛,他將幾乎隱沒于故紙堆里的史詩、詩歌、傳奇故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娓娓道來,仿佛一門由文學巨匠親授的珍貴文學課,帶領我們走近文學史里這個神秘的領地。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瑪麗亞·埃絲特·巴斯克斯 ·文學理論 ·8.6萬字
本書仿照宋人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而名為《九家讀杜詩》,由田曉菲主編,收錄宇文所安、艾朗諾、倪健、王德威、羅吉偉、陳威、潘格瑞、盧本德等九位學者,從九個角度對杜甫詩作進行細讀的文章。呈現出杜詩中地方與帝國、政治與個體、宗教與文學間的微妙張力,并將文本閱讀延展到詩歌和視覺藝術、傳統和現代等話題上,觸及到當代對杜甫接受與再造。九位作者雖然角度各異,卻一并致力于發掘“埋沒”在“儒家詩人”窠臼下的杜甫的真實形象。書中尤其重點討論了安史之亂前后,杜甫飄零在夔州的作品。在遠離長安故居的同時,杜甫也與精英文學機構產生了距離,這反而讓他成了一個先驅者,為中國的詩歌話語引入了新形式:對日常現實、家庭生活的細節性關注,反映出與“詩圣”“詩史”絕然不同的、另一種復雜的詩人形象。
田曉菲主編 ·文學理論 ·13.8萬字
本書是弗洛伊德有關達·芬奇童年記憶的心理史學經典著作,對達·芬奇一些畫作呈現的心理學潛意識狀態進行分析。這是他唯一一次大規模地涉足傳記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他研究的主題從早年開始的列奧納多的感情生活,其藝術和科學沖動之間的沖突,他的性心理歷史軌跡,到同樣重要的次主題:創造性藝術家的心理本質,某種特殊類型同性戀的起源,對研究精神分析理論的歷史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自戀癥概念。這些都無一例外地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奧)弗洛伊德 ·文學理論 ·5.4萬字
《西南聯大文學通識課》是聯大文學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們的淵博之識、神奇之思的精華,由朱自清、胡適、聞一多、陳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師的講義和學術成果集成。
朱自清 聞一多等 ·文學理論 ·17.1萬字
本書是臺灣學者巫仁恕先生對明中葉以后到清中葉江南城市居民的休閑消費與社會生活的最新研究。以消費為切入點,以江南城市為案例,探討明清城市內休閑消費活動如何改變了城市的空間結構,進而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會關系與權力糾結。休閑消費如何改變了城市的空間?店鋪為滿足消費需求如何改造其空間配置?休閑的空間如何擴大與分化?私人性質的休閑空間為何走向公共化?男性與女性在消費空間上有何差異?……諸多問題,作者在書中都一一解答,并總結指出,消費是城市性格的重要特征,同時以休閑消費的吸引力來解釋明清鄉紳逐漸城居化的原因,闡明十八世紀江南官紳對休閑消費的觀念有去道德化與去政治化的可能性。透過本書也可以管窺明清時代江南市民的休閑生活,領略江南都市的繁華盛景。
巫仁恕 ·文學理論 ·15.9萬字
《詩詞中國》叢刊是由中華書局、中華詩詞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面向全社會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每年出版四期。本刊旨在“搜集當代最動人的詩句,收錄最權威的詩法,分享最有趣的詩話”。內容方面以探討寫作技巧、交流寫作經驗,圖文詩詞賞析為主,力爭成為高手交流的心靈家園。本刊目標受眾為中青年傳統詩詞愛好者,在收錄“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優秀作品的同時,也將選登全國各大詩刊及網站選送的優秀作品(發表時將刊登發表詩刊名稱)。
詩詞中國叢刊編輯部 ·文學理論 ·8.5萬字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這部小說的誕生和推廣,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何啟治息息相關,他是《白鹿原》的組稿人、責任編輯和終審編輯。何啟治與陳忠實交往了幾十年,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向陳忠實約寫長篇,這才有了之后的《白鹿原》。本書收錄了何啟治回憶陳忠實和《白鹿原》誕生的文章,以及《白鹿原》審稿意見,以及關于它出版后引起的爭議和討論,對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新增了作者發現的陳忠實先生親筆寫給作者的23封珍貴的信,以及一位殘疾作家趙凱與作者關于《白鹿原》的對話。
何啟治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本書圍繞圖像認知、圖像結構、圖像敘事、圖像風格、圖像傳播等五個問題,總結了明清時期插圖在表意、敘事、傳情、表征等諸多方面的特性、規律及范式意義;分析了插圖再現文本故事與實現視覺符號獨特意旨的雙重意義;考察了插圖對社會歷史風貌的影射和還原作用;并著眼于小說戲曲插圖與其他文體刊本之間的比較、刊本插圖與傳統繪畫之間的互動以及圖像生產、消費、鑒賞、收藏等傳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獨特意義,嘗試從整體上把握、建構視覺文化的格局。顏彥不僅在這幾個問題上都有縱深的挖掘,而且盡可能照顧到了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結與互動,從而豐富了論述的層次。
顏彥 ·文學理論 ·15.8萬字
《中國文學常識》是鄭振鐸所作《文學大綱》中講中國文學的篇章合集,系統而完整地總結了中國文學知識點。從《詩經》、楚辭再到明清小說,中國首位專門整理和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鄭振鐸從中國文學的源頭一直講到現代,介紹了文學史上所有不朽的作品,又運用舉例說明、圖表對比、分類列舉等方式清晰展現中國文學知識點。《中國文學常識》從中國文學發展的源頭講到現代的文學改革,把涵蓋世界文學的《文學大綱》中的中國文學部分摘選出來,形成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學史。以作家和作品為主要研究對象,展現各個時代文學的特色和風格。文后附文學史大事年表的形式,梳理本書內容,幫助讀者直觀地掌握中國文學史脈絡,構建中國文化系統認知!
鄭振鐸 ·文學理論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