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麥粒轟鳴》是一部關于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巨大變革的長篇紀實文學。以新舊“麥客”更替為線索,鉤沉傳統麥客來源與消失,回望中國農業機械化百年史,厘清“新麥客”——聯合收割機的起源與發展。作者通過五卷內容(“到汝陽”“老麥客”“前奏曲”“新麥客”“新時代”)完整地展現新舊“麥客”的更替,以這個為線索,通過回憶、實踐、數據,又展望了新時代下鄉村的變化,以及農業用具大變革的必然性。同時深刻地揭示麥客的精神內心、日常生活,揭示“麥客經濟”和當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賈遼源 ·紀實文學 ·13.4萬字
《海上花木蘭》是一部多維角度講述遼寧省“時代楷模”長海縣海洋島鎮民兵集體“三八女炮班”戍邊守島故事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三八女炮班”組建63年來,14代女民兵秉持為國戍疆、保衛和平的堅定信念,扎根祖國海防前哨,代代接力守護海島,被譽為“海上花木蘭”。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國際局勢下和奮力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她們的事跡顯然具有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經過創作者飽含激情、生動細膩的描述,從而賦予了這部作品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極強的時代意義。
劉國強 ·紀實文學 ·17萬字
莫里斯·希勒曼是現代醫學史上一位英雄般的傳奇人物。全球14種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接種的疫苗中,有9種是他的發明。這些疫苗使得以前極其常見和致命的疾病,包括腮腺炎、風疹、麻疹、水痘等已被全世界遺忘,他也因此被尊為“現代疫苗之父”。此外,他還是第一個預測出流感大流行的時間的人,并在疫情傳入美國之前成功研發出了疫苗;美國醫學研究人員能得的所有大獎,他全都得過了;他的工作,每年能挽救約800萬人的生命。而因為疫苗的誕生,人類的壽命比100年前延長了30年。希勒曼以不斷進取的精神,一次次突破科學障礙研制疫苗。他的一生,是現代流行病學和疫苗學的縮影,而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希勒曼的故事。奧菲特與希勒曼共同發明了輪狀病毒疫苗,在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最后幾個月里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作者生動地講述了希勒曼研發各種疫苗的細節,也以此為基礎介紹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開發,勾勒出了200多年來的公共衛生史,在展示流行病學的得失的同時,也以有力的證據提醒人們重視疫苗的價值以及科學所擁有的拯救生命、保護人類福祉的力量。
(美)保羅·奧菲特 ·紀實文學 ·16.2萬字
本書以大連援鄂醫療隊五百名白衣天使元宵節星夜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大連與武漢雙城暖心互動等新聞熱點事件為重點,真實講述了大連人民全力支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動人故事,是全國人民在中央領導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生動寫照。2019年12月,湖北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抗擊新冠疫情,全國人民都投入到這一沒有硝煙的戰場。緊要關頭,大連醫護工作者響應國家號召,先后3批抵達抗擊疫情最前線,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中。2月8日,元宵節,大連五百名白衣戰士星夜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疫情無情人有情,共克時艱傳真情。非常時期,大連人民和武漢人民的心貼得更緊了,武漢大連人與大連武漢人,都感受到了所在城市的包容與關愛。
半島晨報編著 ·紀實文學 ·14.5萬字
鼠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我們在不安、焦灼與希望、期待中,度過了一個個“戰疫”的日子。這一個月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如何讓未來記住今天?最好的答案,莫過于寫下一本書,記錄下“戰疫”時期所有的“平凡與不凡”。作為浙江省第一本反映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紀實圖書,樸素,但又充盈著真實的力量。這些文字有一股引力,將一張又一張“疫”線面孔,拉近到我們的面前。大數據時代“精準智控”的有效嘗試,浙江向全國交出了一份個性答卷,一套面向未來發展的科學籌謀——這就是浙江的平凡與不凡。讓我們帶著這些故事,一起邁入未來,以及未來的未來。
錢江晚報編著 ·紀實文學 ·9.2萬字
瑞木鎳鈷礦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馬當省,是中國企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乃至南太平洋島國的投資項目。2018年12月9日,該項目榮獲我國工業領域獎項——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瑞木鎳鈷項目的成功為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走進天堂鳥之鄉——巴布亞新幾內亞瑞木鎳鈷礦工程親歷記》是一本紀實性文學作品,作者劉傳凱曾任瑞木鎳鈷項目部工程初期冶煉廠現場負責人,他以自己在施工現場寫下的12本約35萬字的日記和記錄為基礎,把巴新的風土人情以及工程建設的歷程和經驗教訓記錄下來,希望能為讀者展現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一個建設實例,了解工程所在國家——被譽為“天堂鳥之鄉”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劉傳凱 ·紀實文學 ·16.5萬字
《中國影視產業分析報告(2019)》是由西安影視數據評估中心編寫的關于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和研究的著作。本書稿秉承客觀公正、平和理性、務求實效的原則從影視大數據的角度,呈現了2019年我國影視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政策導向,對我國影視產業的劇本市場、交易市場、播出市場、進出口市場進行認真梳理,并對影視產業中的“大政策、大事件、大發展”分別進行專題研究,同時對新一年的市場發展趨勢做出預判。該書稿的出版對未來我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 西安影視數據評估中心編著 ·紀實文學 ·3.4萬字
本書以畫冊形式介紹1991年以來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合作,利用外資進行水土保持建設項目黃土高原出現的歷史性巨變。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 ·紀實文學 ·1.7萬字
本書包含660余幅日本每日新聞社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侵華的照片。在當時為了控制輿論,日軍加強了新聞審查制度,由陸軍省、海軍省和情報局以極其嚴苛和機械的標準新聞照片進行審查。除了涉及軍事情報等機密信息之外,反映日軍侵華時期燒殺搶掠,被認為有損日軍“形象”的,會引起士兵厭戰情緒的照片,均被蓋上了“不許可”印章,嚴禁對外發表。戰后照片被曝光,進一步為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證。
殷占堂 ·紀實文學 ·2.1萬字
本書向我們呈現了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犧牲的三位臺灣青年李蒼降、藍明谷、邱連球的生命故事。他們出生于日據統治下的殖民地臺灣,不得不接受日本所實行的“皇民”和“奴化”教育,對于民族壓迫有著切身的感受,自年幼起就具有強烈的抗日精神與祖國意識。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們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投身到抵抗外來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與自強的歷史浪潮中,將自身的理想與祖國的解放、臺灣的回歸緊緊聯系在一起。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看到了國民黨統治下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因而在思想上主動向共產主義靠近并在臺灣參與共產黨地下組織,并因此最終在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時期被國民黨情報機關逮捕、刑求直至處決。為了不讓前人的歷史被湮滅而扭曲,《幌馬車之歌》的作者藍博洲持續追尋前人的生命足跡與印記,在歷史殘酷的喑啞處苦心求索,想方設法搜集史料與人證,最終把這些被歲月塵埃掩埋忘卻的身影鋪展為時代的證言,見證了李蒼降、藍明谷、邱連球三位臺灣青年為理想殉難的熱血生命,以及不容抹滅和纂改的歷史斫痕。
藍博洲 ·紀實文學 ·13.6萬字
家譜,是一個距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的詞,但是仍然有人在堅守著譜師的職業,撿字塊、排字板、修家譜,這就是王超輝大半輩子的生活狀態,王超輝出生在浙江溫州的東源村。譜師,是這個七千人口的小村莊里,所獨有的職業。浙江人對于血脈淵源尤為重視,即使是在今天,每個氏族也都還保有祠堂和族譜。族譜每過三十年需要重新翻印,添補信息。專為宗族修族譜的職業——譜師也應運而生。在電子排版和鉛字印刷的時代,他親手在書頁里留下墨香。
知了青年 ·紀實文學 ·1萬字
本書作者怡雪通過數年時間無數次采訪,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在汽車業界享有盛譽并取得巨大成就的8位歸國精英的曲折、傳奇經歷。這8位海歸精英包括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趙福全,吉林大學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原終身教授陳芳等。從8位海歸精英的人生故事中,我們能夠了解一個時代的變遷,了解世界及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學習他們身上凝聚的精神特質,解讀他們成功的秘訣,還能收獲工作、求學、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一些經驗教訓。全彩色印刷,118張照片,生動幽默的語言,曲折傳奇的故事,讀來趣味盎然。
怡雪 ·紀實文學 ·19.8萬字
《訪紅札記》是紅史學者、老共產黨員段亞平尋訪紅軍故地和長征路,歷時幾十年、行程十萬里,自費奔走28個省、市、自治區,走訪300余個紅軍舊址、紀念館和烈士故居,寫作出版的第四部紅色專著,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輝煌歷程,含“紅軍之路”“訪紅經歷”“感人故事”“文化交流”等共計十章三十四節文字、200余幅現場圖片。讓信仰之火熊燃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是段亞平“訪紅”并進行撰述的初衷和動力。在走訪和寫作間隙,他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專題片《雄關漫道——長征路上的歌》的錄制,到學校、社區黨群中心、社會團體舉辦紅色專題講座,不遺余力宣講紅軍故事、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圳電視臺、香港有線電視臺和《中國文化報》等媒體都對他的“訪紅之旅”進行了采訪報道。
段亞平 ·紀實文學 ·13.5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筆法,通過典型人物和生動故事,全面記錄了紅船啟航地嘉興市南湖區學習、弘揚和踐行紅船精神的全過程;生動而藝術地描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南湖兒女在紅船精神指引下,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展現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里,南湖兒女全力弘揚紅船精神的信心和勇氣。
孫侃 ·紀實文學 ·17.3萬字
私人函札本是人際交往的一種記錄,因為其私密性,往往較少顧忌,所以能夠透露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作為一種史料,它可以還原大量的歷史細節與隱微之處,重要函札甚至能重新書寫歷史敘事,在近年來尤其受到學界的重視。李瑞清為我國著名教育家、書畫家、文物鑒賞家,他與吳昌碩、曾熙、黃賓虹并稱“海上四妖”,又是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也是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開拓者。本書收錄李瑞清致師友親朋書札二百余通,涉及近代史上大量著名人物,如端方、哈麐、康有為、梁鼎芬、張謇、柳詒征、沈曾植等,內容豐富,是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
肖鵬 曾迎三整理 ·紀實文學 ·8.1萬字
本書是一本畫冊,反映了寧夏援助貝寧醫療隊隊員在貝寧的工作、生活情況,總結了寧夏醫療援助貝寧35周年光輝業績,弘揚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展示新時期寧夏回族自治區醫療衛生行業廣大醫務人員真誠獻醫、珍愛生命的崇高美德和精神風貌。主要內容分為:親切關懷、集中培訓、整裝待發、診療活動、重大手術、友誼橋梁、文化交流、多彩生活、異國風采、不辱使命、載譽歸來、歷史回顧等。
黃占華 ·紀實文學 ·6320字
死亡是一門生意,套路滿滿。20世紀“扒糞”新聞運動經典之作,引爆輿論驚呼“你死得起嗎?”憑一己之力推動相關立法,影響肯尼迪葬禮的操辦,改變美國的殯葬價值觀,入選《時代周刊》百大非虛構佳作,對J.K.羅琳影響最深的英國女作家。只有杰西卡·米特福德的敏銳和智慧,才能把對美國現代殯葬業的曝光變成一本既嚴肅又有趣的書。1963年首次出版時,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調查性新聞報道力作成為超級暢銷書,并推動了相關的立法保護。1996年去世前,米特福德修訂并更新了她的經典研究,重新審視美國式死亡面臨的新趨勢,包括職業游說者在華盛頓的成功、火葬成本的暴漲、預付費墳墓的電話營銷,以及目前由跨國公司主導的殯葬行業壟斷的影響。
(英)杰西卡·米特福德 ·紀實文學 ·18.9萬字
獨居老人=悲慘的晚年?!《獨居老人》中作者采訪呈現的16位老前輩,會用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打破世人的這種偏見。他們中有的獨身已久,有的經歷人生的起起落落,一一送別至親好友,也有的兄妹子女仍健在于某處。他們每個人雖然不怎么富裕,但都在一間小屋,埋首于喜歡的事物——攝影、跳舞、畫畫、放電影、乘摩托車兜風、表演行為藝術、走唱街頭……沒有壓力,沒有人際關系的紛擾,也沒有對未來的不安,看起來每一天都過得相當愉快。他們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唯獨年歲稍長而已。敢于做獨居老人,敢于不察言觀色,也是一種適用于如今這個日益老齡化的社會的STYLE。
(日)都筑響一 ·紀實文學 ·12.4萬字
從歷史的細微處理解為何年輕人更傾向社會主義,以自由與市場的交鋒講述民主社會的未來。醫療保險、學生貸款債務、退休保障、兒童保育、獲得住房所有權,都是推動美國當前政治論辯的議題。它們通過同一個問題聯系在一起:是否應該讓自由市場決定人們的生活?美國著名經濟評論員邁克·孔恰爾以響亮的否定回答了這一問題。2019年的一次民調顯示,將近一半的美國年輕人更傾向于“生活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18到24歲這個年齡段,有61%的年輕人對于“社會主義”一詞表示了正面評價,而在55歲這個年齡段,占比則不到29%。孔恰爾通過回溯歷史發現,不止于進步主義或羅斯福新政時期,早在建國初期,美國人對于自由的定義中,就包括了免于市場的自由。孔恰爾指出,在美國人珍視的諸多自由中,有很多是市場給予不了的。事實上,人得以生存的一些基本資源,恰恰是不能完全市場化的,比如土地、勞動力和時間。像占領華爾街這樣的民間運動,也表明大眾對于美國過度市場化的民主社會,提出了尖銳的批判和反思。
(美)邁克·孔恰爾 ·紀實文學 ·13.6萬字
作為一部反映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紀實作品,《綠水青山》以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形式,客觀記錄了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成就,深情講述了各地歷史人文、自然風物的特色通過典型的人物事件以及背后的生態保護故事,呈現了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行不悖的振興鄉村、富裕百姓、美化生態的綠色發展智慧。理論上充分論證,事例上大量實地探訪,《綠水青山》用典型范例給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在綠水青山間擘畫共同富裕的可靠答案。
北京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中心 ·紀實文學 ·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