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她從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癥,導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關節變形、強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顧她的母親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難,擺脫依賴。她想出了發明“自理工具”,來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開了淘寶網店。她躺著打包裝手指磨出了血,躺著寫快遞單髖關節磨破了皮。從癱瘓十八年,到網絡創業先鋒,她開辟出了一條不能自理的重殘疾人、自立自強的生存之路。她躺著把店里的產品賣到了全國32個省市和自治區,還賣到了香港……她被譽為“中國淘寶張海迪”。
李梅 ·紀實文學 ·14.3萬字
長篇紀實文學《革命兄弟》,以寫實的手法,真實記錄了河南宜陽侯安國和侯安宗烈士的革命事跡。這是一對參加革命的親兄弟,侯安國1929年入黨,侯安宗1934年入黨。為了革命事業,他們不安于殷實的家庭生活,甘愿以地下革命者自居。最后,在1944年的抗日武裝斗爭中,作為宜陽抗日支隊支隊長的侯安國和弟弟侯安宗,同時獻出了珍貴的生命。侯安國是中國共產黨豫西地下組織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創建最早的豫西地下黨組織——韓城黨支部。
司衛平 ·紀實文學 ·15.5萬字
12個厭學孩子的真實案例,20萬字采訪實錄呈現隱秘的少年心聲!作者陳瑜深耕青少年心理十余年:曾就青少年心理問題被央視少兒等多家權威媒體采訪。他發現厭學情緒正在學生群體中急速蔓延,不斷升級,逐步轉化為行動,即拒絕上學。陳瑜老師敲開孩子的心門,傾聽孩子家長和厭學搏斗的成長故事。“我又受到校園霸凌了,甚至連學校都不敢去……”“我讓父母去看精神科,最后卻是我被抓進了‘改造機構’……”“從刷手機至凌晨3點,到復學后主動學習,是什么改變了我?”有些孩子剛出現厭學情緒、有些正因厭學而休學退學、有的已經擺脫厭學情緒成功復學,他們的心路歷程是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最好途徑。看孩子如何一步步走出厭學困境!
陳瑜 ·紀實文學 ·11.3萬字
1943年秋冬,自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以來,蘇聯軍隊在烏克蘭急速進軍,迫使曼施坦因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步步后退。但蘇軍始終未能獲得包圍殲滅曼施坦因重兵集團的機會。與此同時,希特勒將德國最精銳的裝甲部隊和大量最新的重型坦克運給曼施坦因,以此來穩定東線南部戰場的局勢。在基輔等地,曼施坦因發起強力裝甲反擊,卻無功而返。蘇聯人繼續進軍。1944年初,在切爾卡瑟地區,蘇軍終于抓住戰機,包圍了曼施坦因麾下的兩個軍。形成了所謂的鋼鐵包圍圈。曼施坦因為了挽回顏面,決定孤注一擲,投入最龐大精銳的裝甲部隊實施救援。在冬季雪原上展開了罕見的坦克大戰。德軍經過奮力廝殺,結果雖然救出了大量兵員,卻令東線德軍最強的裝甲軍團喪失戰斗力。東線南部戰場的均衡局勢從此徹底被打破。由于失去了希特勒的信賴,曼施坦因的軍事生涯也將告結束。自1943年以來,德國重型裝甲部隊的技術優勢也在這場戰役中喪失殆盡。切爾卡瑟戰役在戰術意義上具有獨特和重要的地位,深入地了解這一戰役,有助于加深對蘇德兩軍體制、戰術和武器運用方式的認識。本卷對這場冬季坦克大戰做出了遠超常規卷的細致描寫。
朱世巍 ·紀實文學 ·15.9萬字
《人文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第四病室》以一個病人的十八天日記,真實地再現了舊中國苦難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在第四病室里,有錢就能享受到特權,沒錢就只能在病床上哀號等死。住院病人要自己另外花錢買藥和生活用品,工友的冷漠無情,醫生即使有再高超的醫術但是沒有特效藥品也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病人的生存困境被赤裸裸地體現出來……而如此人情淡漠,環境惡劣的第四病室,卻依然顧客不斷。全書以第四病室內病人談話的內容為主,傳達出作家對生命的追問及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就像作者在全書最后說的:我們每個人“應當變得善良,純潔,對別人有用些”。
巴金 ·紀實文學 ·10.8萬字
《地下2》是繼《地下》之后,村上春樹的第二部紀實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員口述的邪教黑幕,與《地下》同樣詳細逼真,觸目驚心。尋求療愈的他們為何制造了“地鐵沙林”這一毫無救贖可言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他們為何難以在現世中正常生活?他們追求的夢想國到底在哪里?直面奧姆信徒進行的徹底訪談,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間的不設防對話實錄,揭示現代社會包裹下的內心陰暗的一面。本書是《地下》的續集,同樣根據錄音整理的采訪實錄。繼采訪東京沙林毒氣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對多名奧姆真理教原信徒進行采訪,了解邪教組織的內部情況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療救的主張。
(日)村上春樹 ·紀實文學 ·11.4萬字
胡適、陳寅恪、沈從文、周作人、老舍、馮友蘭……生命軌跡幾乎與20世紀同步的季羨林,與眾多標志性人物有著非同一般的交集,而他也在以文會友、師友輔仁的道路上成長為一代大師。本書收錄作者懷念一生重要師友的文章,勾繪出一幅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群像,而貫穿其間的則是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軌跡。
季羨林 ·紀實文學 ·13.5萬字
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擴散到全國。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一場舉世矚目的疫情防控戰正在進行中。戰“疫”甫啟,廣大醫務人員沖鋒在前,用智慧與生命踐行著白衣天使的使命擔當,被譽為“最美逆行者”。本書以人物記述為主,分出征、戰斗、心聲三部分,展現這些當代最可愛的人踏征程、戰一線、抒情懷的情景與過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 ·紀實文學 ·8.7萬字
本書包含660余幅日本每日新聞社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侵華的照片。在當時為了控制輿論,日軍加強了新聞審查制度,由陸軍省、海軍省和情報局以極其嚴苛和機械的標準新聞照片進行審查。除了涉及軍事情報等機密信息之外,反映日軍侵華時期燒殺搶掠,被認為有損日軍“形象”的,會引起士兵厭戰情緒的照片,均被蓋上了“不許可”印章,嚴禁對外發表。戰后照片被曝光,進一步為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證。
殷占堂 ·紀實文學 ·2.1萬字
在本書,作者記錄下了自己親身經歷的艱苦卓絕的南極科考行動。作為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內陸隊隨隊醫生,他和隊員們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在南極冰蓋高點DomeA成功建立了昆侖站;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醫療保障和醫學研究任務;他在進入冰蓋的征途中全程駕駛雪地車,并主動“客串”了廚師、機械師、攝影師等多個角色……130多天的一點一滴,作者都用錄音筆每天如實地記錄了下來,并原汁原味地訴諸于文字。從他的記錄中,我們能夠領略到冰蓋的廣袤、冰山的肅穆、海豹的閑適、企鵝的慵懶;也能感受到在特殊環境下工作的艱辛,有時甚至充斥著殘酷的絕望和無助。
毛一雷 ·紀實文學 ·16.4萬字
獨居,不是“老后破產”的根源,老有所依成為幻想,與子女同住反倒兩敗俱傷。NHK特別節目錄制組秉承“實驗性”“獨家性”和力求“感動”大眾的一貫理念,大膽創新取材方式,敢于挑戰各種話題,致力于挖掘事件真相。幾十年來,制作播出電視節目數千部,并陸續推出了《無緣社會》《女性貧困》《老后破產》等大量反映日本社會現實問題的書籍。“與家人一同生活”所引發的“老后兩代破產”日益普遍。為了看護年邁的父母而離職,就會失去收入;重返職場、工作賺錢,則會導致父母“日間獨居”。人到中年又回到父母身邊的“逆流”子女們,陷入兩難境地。在傳統家庭的存在方式被動搖的今天,能否避免“兩代人兩敗俱傷”?
(日)NHK特別節目錄制組 ·紀實文學 ·8.8萬字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30萬以上中國人被俘軍民被慘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奸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指。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該遺忘的恥辱。這場浩劫是中國人永遠的疼,也是全人類的恥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性質比二戰時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更嚴重,畢竟納粹屠猶是一個黨屠殺一個民族,而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這值得整個人類深思。然而,日本至今尚有人根本上否認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尚有人著書撰文為侵略者開脫罪責。作者親自登門一一拜訪當時在世的近百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獲得了大量第一手鮮活資料。他以飽蘸國人血淚的文字,穿透歷史的風煙,以詳盡的事實,將這一事件的始末呈現給讀者。
徐志耕 ·紀實文學 ·17.1萬字
《林徽因:一念花開鎖清思》是“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講述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經歷為線索,較為完整地展現了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愛情和婚姻,以及坊間傳言的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糾葛,同時也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學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時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較全面的講述林徽因生平的評傳。
邵麗坤 朱丹紅 ·紀實文學 ·13.1萬字
《想象的共同體》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戴錦華教授作序推薦,《想象的共同體》,一部民族主義的顛覆之作,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全球學界聲名鵲起,至今余波未散。思想生發的背后是個人成長與時代流變的交匯。《椰殼碗外的人生》將帶領讀者叩訪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及歷史現場。正如戴錦華教授所言,這是一位學者的生命軌跡與心路歷程,是一段20世紀特定時段的歷史,也是一個重要思想生成發展的歷史。還原歷史語境,以獲得校準自身的可能。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紀實文學 ·10.5萬字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方式記錄了影響當今中國社會的一些重案要案,介紹了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事實,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動機以及他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作者將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再現了案件發生的場景,生動地描繪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歷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發人深省的血的教訓。本書為廣大法學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實際案例,對于完善我國法制建設、提高社會治安具有一定的意義。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1.7萬字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1.9萬字
“親愛的上帝,請讓我感覺她感覺到的,只要一瞬間就好。”多年之后,女兒這么說道。娜塔莎·沃丁十歲的某天,母親出門,再也沒有回來,后來才得知母親自沉雷格尼茨河,沒能留下只言片語;父親則酗酒,終日埋首俄語書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識到自己對她一無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來自馬里烏波爾,1943年作為強制勞工被驅離烏克蘭,前往德國。憑借少得可憐的線索,娜塔莎·沃丁一點一點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發現,這個家族的過往是一個巨大的謎,是一則關于東歐苦難的歷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還原了一部母親的個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紀動蕩史。雖然這是一部非虛構作品,卻比虛構作品更魔幻,更戲劇化,也更驚心動魄。
(德)娜塔莎·沃丁 ·紀實文學 ·16.7萬字
《三大隊》原著作者深藍新作,“深藍的故事”第4部!每一個人都應該讀的“人間避坑”手冊。收錄前一線民警深藍所寫的十個真實故事。書中多數故事都與“家”有關,既有互相支撐,為了家人改過自新的罪犯;也有當局者迷,深陷家庭糾紛難以抽身的普通人;更有利用金錢與特權設局,為日后家庭悲劇埋下根源的案件。除此之外,還記錄了一樁初中老師失蹤案的“野生調查”始末和一場聚眾斗毆的立案過程,揭開了基層民警日常工作一角。面對紛繁復雜、觸目驚心的現實,深藍的文字引導我們思考,作為警察,如何才能防止這些人間悲劇一再發生?作為讀者,怎樣避免自己陷入相似困境之中?
深藍 ·紀實文學 ·14.1萬字
“凡是來到Telegram的人沒有是為了看正常東西的吧?”“可以在這里公布前女友的KakaoTalk賬號嗎?”“各位,那個女的(受害者)死了。”“她是誰?反正不是我的錯,嘻嘻。”2020年3月,韓國N號房事件震驚世界,數碼性犯罪問題由此進入公眾視野。在N號房里,女性,包括未成年人,被威脅拍攝下非法性視頻。畫面不堪入目,手段極其殘忍。加害者毫無悔意,隨意傳播,甚至以此獲利。在數碼性犯罪的噩夢中,誰來保護兒童,創造安全的世界?誰又能預料女性與性犯罪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在一個女性不安全的社會,其他人又將走向何方?
(韓)追蹤團火花 ·紀實文學 ·12.5萬字
本書為資深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編選的魯迅作品集,以魯迅一生輾轉過的城市為線索,關于每一地的作品各成一輯,包括浙江故鄉、日本、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兼涉及精選出的創作談,編選角度新穎別致,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魯迅的一生。
魯迅著 陳漱渝選編 ·紀實文學 ·1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