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部書近似一部囗述實錄,是一部貴州人尋謀后發趕超之路的心靈史,也是一部工作與生活的有思考有洞見的隨筆。有時候作者寫他經歷的一些事情的具體細節,有時候作者把筆墨放在一種處事、做的方法和技巧上。整部書,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從書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是一個什么樣子,中國的基層干部是如何面對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日常事務的,可以說,我們可以把這部書看成一面鏡子,照見自已,照見貴州,照見民族地區的艱難和奮發。
張加春 ·紀實文學 ·19.3萬字
本書稿是寧夏報業傳媒集團的工作調研報告集,由11篇調研報告組成,內容從不同領域、不同視角,對報業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認真思考,有現狀的分析、破題的簡介,也有思路的建議、趨勢的預測。書稿中大量的一手資料為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改革、發展和管理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依據。
王強 ·紀實文學 ·10.9萬字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當城市里的人們背著大包小包,帶著歡笑,忙碌著去那些風光名勝之地旅游的時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運城市紀檢委副書記梁雨潤告訴我,他必須去處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發揪”。他用這詞形容內心的急切與憤慨。
何建明 ·紀實文學 ·11.6萬字
我們必須在桎梏中尋找自由,在殘缺中尋找圓滿。在疾病與死亡的框定下,生之意義與頑強得以彰顯。最會說故事的神經科醫師奧利弗·薩克斯,以其專業的知識背景,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腦神經病人的臨床案例,寫成24個動人心魄診療故事,完美融合科學性與人文性。在疾病與死亡的框定下,生之意義與頑強得以彰顯。24個故事中的病人都因腦神經疾病,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但與這種殘缺相伴相生,他們身上也都有著某種天賦。他們以自身尚存的能力與天賦,頑強地突破疾病帶來的限制,擁有了精彩甚至可稱輝煌的人生。他們的人格熠熠閃光。這對我們普通人的意義是——生命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但也總能自行尋找出路。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蔡曙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作序推薦。
(英)奧利弗·薩克斯 ·紀實文學 ·14.6萬字
在人類的各種活動中,葬禮和墓地最為純凈,最能夠使人們在名利場上的爭斗中幡然地卸下鎧甲,從而使有限的生命變得恬淡而從容,但愿楊早所著的《驚天慟地:世界大空難秘聞》的讀者在閱讀后心靈上也獲得如此洗練……《驚天慟地:世界大空難秘聞》還原世界空難史上15個著名的空難事件,傾情揭秘空難背后的故事,娓娓講述空難自我避險小貼士。
楊早 ·紀實文學 ·16.8萬字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話:“今天是游擊隊武裝建立十一個月紀念日,一上午輕松悠閑,如同享受田園生活一般,沒有出現什么麻煩事。”他并不知道,這會是自己的最后一篇日記。在第二天的尤羅山谷之戰中,切負傷被捕,落入了玻利維亞政府軍手中,翌日未經審判即被處決,尸體也被當局藏匿起來。人們在他的背包里發現了這本日記。《玻利維亞日記》是見證切·格瓦拉生命最后階段的最原始、最重要的資料,經迅速而未加修飾地翻譯后,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細致入微地再現了玻利維亞山區中驚險跌宕的游擊戰經歷,從秘密化裝進入玻利維亞,到勘查地形、發展地下工作者,以及密林、山谷、河口的激戰、與敵人的遭遇、隊友的犧牲……堪稱游擊戰教科書。同時收錄三十余張從未在中國公開發表過的珍貴照片,呈現游擊隊的日常生活、戰斗場面。讀者可在此看到格瓦拉喬裝改扮后的假護照、游擊隊員在樹梢上放哨瞭望、格瓦拉在河邊整理步槍等情景。斯皮爾伯格導演電影《切·格瓦拉傳:游擊隊(Che:PartTwo)》,即以《玻利維亞日記》中所述歷史為藍本。片中飾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德爾特洛憑此片獲得戛納影帝。
(古巴)切·格瓦拉 ·紀實文學 ·15.2萬字
一位鋼鐵工人,半路轉行學了醫,誤打誤撞進入了有“醫學桂冠”之稱的神經外科,由此開啟了一段甘苦相依的修煉之旅,也見證了那些事關生死的黑色幽默:患有21三體綜合征且只有一條椎動脈的安迪、抱著小兔子玩偶與死神抗爭的瑞貝卡、搶在腦瘤殺死她之前生下孩子的莎拉……他每天要面對的是“疼痛”“創傷”和“癱瘓”,要打開造物主最不愿讓人動的“腦子”,要每時每刻行走在刀鋒邊緣,也要有接受失敗和死亡的勇氣。在描畫那些撼動人心的生死時刻之余,也以自嘲幽默的筆觸記錄了神經外科醫生的心路歷程,思索生命的可貴與脆弱,將我們拉回交織著藥水、針筒和手術刀的現場,目睹一幕幕真實人生。
(美)弗蘭克·維托斯克 ·紀實文學 ·15.1萬字
這是一本隨筆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國手記。作者跟隨丈夫來到荷蘭,用一個最平凡普通的中國人的眼睛看西方,從吃飯穿衣,點點滴滴中感受東西方的差異,經歷了好奇、感嘆、敬佩和反思,從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沖擊,也不乏憂慮和感慨,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敬重生命,珍愛生活。
雅昵 ·紀實文學 ·12.5萬字
《意大利的黃昏》是英國作家D.H.勞倫斯青年時期的一部域外游記,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記作品。記錄了勞倫斯1912-1916年間從奧地利、德國、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時的所見所聞。本書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畫的描繪、詩的抒情、哲理的沉思”。《不列顛百科全書》評論說:“勞倫斯的游記在描寫風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難忘”。
勞倫斯 ·紀實文學 ·10萬字
“明明還是孩子,卻被逼成了大人”,無法安心學業的高中生,日本現代貧困的縮影。在日本,每7個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處于“貧困狀態”,每2個大學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請獎學金。高中生窮忙族在外打工掙錢、在家忙于家務,哪怕成績優異,靠借貸型獎學金完成學業,也可能因債務壓力而陷入更深的貧困。然而,即便拿出確鑿的數據,認為“貧困并不存在”的人依然隨處可見。“哪里窮了!這不是還用得起智能手機嗎?”“衣服不也是干干凈凈的嗎?”“明明還有過得更艱難的人,真矯情。”為讓“看不見的貧困”可視化,NHK特別節目錄制組展開了日本全國范圍內的采訪和跟蹤調查,用數據和實地采訪還原出真相,將現代貧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覽無遺地暴露在大眾面前。
(日)NHK特別節目錄制組 ·紀實文學 ·7.6萬字
這是一本超正經、超神秘、超硬核、超有趣的破案科普書!如果你對世界上所有神秘的案件都充滿好奇,不妨來看看現實中的法醫是如何破解兇案的!法醫秦明將與你一起,從案發的那一刻開始,逐步調查案件的來龍去脈,直到揭開讓人唏噓的真相!本書收錄了9樁神秘的兇案,每樁兇案都包含了3層解讀:第1層:超正經調查每個兇案的檔案名,都仿佛一道謎題,每章開始前,你會得到一份簡單的“調查提示”,幫你更快進入探案的角色。這些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兇案故事,一旦開始閱讀,就根本停不下來。你將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每一樁案件的調查當中,直觀地感受到“排除所有可能,最不可能的也是真相”!第2層:超硬核索引每個檔案的開頭,你將得到一份本章核心知識點的提示,在兇案調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份索引僅僅只是本書科普內容的冰山一角。第3層:法醫手記兇案破解之后,你也可以翻翻老秦的法醫手記,看看他對案件的想法,是否會引起你的共鳴。兇案已經發生,生命無法挽回,但我們是否能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一些啟示,避免悲劇的重演呢?畢竟,我們與惡的距離,有時候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遙遠。
法醫秦明 ·紀實文學 ·13.7萬字
《飛向太空港》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本書講述了中國長征三號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場發射美國亞洲一號衛星的故事,記錄了中國航天事業繼往開來的輝煌時刻。書中既有中美專家在大山溝里攜手合作的事跡,也有中西方兩種文明在發射場上的碰撞。作品張弛有度,展現了中國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稱為中國“航天文學”的開山之作。本書入選“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名著導讀自主閱讀指定書目。
李鳴生 ·紀實文學 ·18.3萬字
這是一篇紀念康定解放60周年而寫作的報告文學。1949年底,西康省政府響應劉文輝號召,在康定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起義。但是,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沒進入康定的時候,一股國民黨軍隊從丹巴方向竄到康定。起義的西康省政府舉棋不定,一些人表明堅決跟共產黨走,要與這股國民黨軍隊戰斗到底;而另有一些人卻反悔起義的舉動,以為這股國民黨軍隊真能抵擋得了歷史的車輪。兩股不同的力量展開了較量。《康定解放紀實》,真實地反映了這段歷史,深刻揭示了在那驚心動魄歲月里那些人復雜的內心世界。
賀先棗 ·紀實文學 ·11萬字
本書由著名作家李國文話說三國157題,據史實,講故事,說權謀,道忠奸,探尋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長之謎,梳理人生成敗之路,內容豐富,文字精煉。
李國文 ·紀實文學 ·7.7萬字
戰地記者,一個著勇敢的職業,一個代表著榮耀的職業,一個體現人性的驕傲的職業,一個無懼于生死的職業殘酷的戰爭時時有,戰地記者處處在。他們因為無畏,因為敬業,毅然奔赴戰爭最前線,接受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其中必定有許多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書介紹了當代著名戰地記者的非凡經歷,他們無畏的精神、卓越的貢獻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本書以真實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讀性和流暢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現了這樣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李子遲編著 ·紀實文學 ·14萬字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中國十二時辰》以脫貧攻堅為主線,將飛馳的中國濃縮在一天的十二個片段中,縷述十二個城市下轄鄉村的脫貧故事。中國人民自古以來追求小康的樸素夢想,在今天的中國大地,變為現實。在華夏大好河山的壯麗風景中,在全面小康照耀的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這些脫貧攻堅戰中的動人故事,創造了了不起的人間奇跡,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李舫 ·紀實文學 ·12萬字
本書所選唐詩都是思想深刻、詞句優美、境界高曠、流傳廣遠的經典之作。每首詩除了有詳盡的注釋之外,還附有賞析,提示了鑒賞唐詩的角度和層次,引導讀者發揮自己活躍的神思,暢游于唐詩這片浩瀚的海洋。
華業 ·紀實文學 ·12.4萬字
早晨起來,石開就覺得老天一點不講情面,如此“重大決戰”,還不作美些?真是的,干嗎大學考試每年都非得放在這又熱又燥的幾天?不行不行,管這些做啥,別影響了考前的情緒。
何建明 ·紀實文學 ·19.6萬字
8位日本年輕人的職場故事,8場“迷惘一代”的生命漂流。20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終身雇用制和論資排輩的時代走向終結,就業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雇傭者和被雇傭者的雙向選擇帶來的是自由,也是壓力。這一時期之后進入職場的日本年輕人被稱為“迷惘的一代”。曾經,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著穩定的人生;如今,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跳槽,創業,出國深造……三十歲上下,換跑道似乎還不太遲。年輕人以不斷改變對抗不安,在職場中漂流不定,尋找屬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可究竟如何改變,該漂向何方?
(日)稻泉連 ·紀實文學 ·17.3萬字
《綠之夢》文稿大多來源于曾經寫的通訊報道,特別是近幾年,易地新建、區域調整,給學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姜彩美 ·紀實文學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