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方式記錄了影響當今中國社會的一些重案要案,介紹了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事實,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動機以及他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作者將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再現了案件發生的場景,生動地描繪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歷程,以及由此引發的發人深省的血的教訓。本書為廣大法學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實際案例,對于完善我國法制建設、提高社會治安具有一定的意義。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1.8萬字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2.1萬字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2.7萬字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30萬以上中國人被俘軍民被慘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奸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指。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該遺忘的恥辱。這場浩劫是中國人永遠的疼,也是全人類的恥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性質比二戰時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更嚴重,畢竟納粹屠猶是一個黨屠殺一個民族,而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這值得整個人類深思。然而,日本至今尚有人根本上否認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尚有人著書撰文為侵略者開脫罪責。作者親自登門一一拜訪當時在世的近百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獲得了大量第一手鮮活資料。他以飽蘸國人血淚的文字,穿透歷史的風煙,以詳盡的事實,將這一事件的始末呈現給讀者。
徐志耕 ·紀實文學 ·17.1萬字
“佛羅倫薩的惡魔”案發生在1974-1985年間的佛羅倫薩郊區群山之間,受害者先后一共有七對年輕的情侶(包括一對同性戀)。整個案件調查持續了三十多年,牽涉數萬名調查對象,幾十名嫌疑犯,其中數名嫌疑犯被長時間關押,但又因出現類似兇殺而被釋放。案件成為意大利乃至世界歷史上耗時持久、開銷巨大、警力投入驚人的連環殺人懸案。警方、媒體、公眾人物圍繞案件提出不計其數的所謂破案理論,每一種似乎都能自圓其說,卻又自相矛盾;美國聯邦調查局也曾一度參與破案。但至今,被稱作“佛羅倫薩的惡魔”的真兇依然逍遙法外。案件偵破過程展現了意大利司法黑暗的冰山一角,其中有些人因為參與案件偵破而飛黃騰達,有些人因為受到懷疑而身陷囹圄。
(美)道格拉斯·普雷斯頓 (意)馬里奧·斯佩齊 ·紀實文學 ·19萬字
《兄弟中國》詳細記述了山達克項目發展的來龍去脈,真實反映了中冶集團銅鋅有限公司從公司領導、部門負責人到普通員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記錄了項目建設者二十多年的奮斗拼搏和犧牲奉獻。作者采取紀實手法,采訪了大量的相關人物,收集整理有關的資料,以飽含真情的筆觸全景呈現了山達克項目的艱辛歷程,書寫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歷史場景和現實生活片段。《兄弟中國》在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征程中,他們用青春書寫了一部新時代的創業史。在中巴經濟走廊上,他們用生命在戈壁荒漠搭建起一座友誼橋梁。在“一帶一路”上,他們用熱血澆鑄了一枚閃閃發光的金色勛章。兄弟中國,中國兄弟,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守望拓荒使命,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完美詮釋了山達克“扎根”精神。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3.2萬字
紀實文學作品。《世紀母親》映射出近百年中國滄桑巨變時代中的“女性和母親們”所具備的一切善良、睿智、聰慧和堅毅剛強的美德。書寫了中國生生不息的愛母、愛家、更愛國的傳承。
仙風君 ·紀實文學 ·14.5萬字
長篇紀實散文。《沙卜臺:無鎖的村莊》,無論選材視角還是鄉土美學的獨特建構,都稱得上是一部具有史性價值和超越意義的精品力作,其所呈現的鄉村圖景、情感歸依、社會變遷及文化記憶,浸透著中國傳統村莊特有的人文底蘊和生命哲學,有一種別具一格和令人沉醉的詩性之美。
胥得意 ·紀實文學 ·14.6萬字
本文系一名晚報記者采訪生涯的真情實錄,精彩點擊,行動再現;悲歡離合都是事實,喜怒哀樂皆系真情,酸辣苦甜緣自親歷。
黃永東 ·紀實文學 ·15.4萬字
廣東,一直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十八大以來,廣東公安在很好之時,以很好之志、很好之魄,用很好之將,行很好之舉,為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做出了很好貢獻。《啄木鳥》歷時三年精心策劃的長篇報告文學《颶風行動》,聚焦了廣東公安打擊毒品犯罪的精彩系列戰役。以“雷霆掃毒”行動為起點,廣東警方在圍剿博社村等一場場戰斗中,用忠誠洗亮了南國的萬里晴空。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7.7萬字
本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聚焦近期北京發生的重大刑事案例,交待其來龍去脈、細述庭審始末,審視、洞悉社會轉型時代的非常態生活現象。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9.9萬字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7萬字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人群,是他們創造了無數的神話。他們幾乎是從一種很原始的生存狀態中掙脫出來,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成為了現代文明的創造者。他們不是費孝通視野中的30年代的江浙農民,他們也不是趙樹理筆下的40年代的陜北農民,他們不是大寨式的農民,不是小崗村的農民,他們是他們自己。我們在尋找一個農民,其實,我們是在靠近一個正在實現中的夢想。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我們所關注的這部分農民,便是當今正在東方大地上改變著自己命運的幾億中國農民的一個縮影。
吳曉波 ·紀實文學 ·10.4萬字
長篇紀實文學《去北川》基于作者2021年至2022年掛職北川期間的觀察、記錄和思考,從個體體悟入手,結合間接經驗,融合人類學、社會學等內容,對北川的歷史人文、民族記憶、地理變遷、風物傳統、現實發展進行生動書寫,做到了歷史與美學相結合、人民性與時代性相統一、文學性與知識性相協調,是一部體現新時代山鄉巨變的長篇紀實文學精品之作。
劉大先 ·紀實文學 ·11.5萬字
《小鎮青年》取事詳實、敘事感人,作家多次深入基層,深入采訪挖掘典型人物。全書共分八個章節,反映青島地區鄉村振興中年輕人的創業故事,宣傳青島鄉村振興成果。八個章節中的新時代島城小鎮代表人物有學識、會創新、肯堅持,是帶頭實現共同富裕的年輕先鋒,具有積極的社會引導作用。通過一個個平凡鮮活的勞動人們英雄形象,折射出鄉村振興的新景象,讓青島勞模精神成為激勵讀者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和信念,具有鄉村振興發展樣本作用。
高方 ·紀實文學 ·12.2萬字
無論你選擇化療、X光檢查還是心臟移植,每一個醫療決定,都是一種風險。保羅·奧菲特醫生指出,從三百多年前人類的第一次輸血到現如今的新冠疫苗開發,風險,伴隨著每一種新治療手段的出現。20世紀,美國人的人均壽命整整增長了30年,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現代醫學的進步。同時,每一項醫學突破都伴隨著勝利與悲劇。我們是否要接受,以及何時接受新技術?輸血、麻醉、化療、疫苗、抗生素、X光檢查、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制劑,《賭命》從現代醫學九種偉大成就入手,講述每一種醫學進步背后的風險故事。
(美)保羅·奧菲特 ·紀實文學 ·11.6萬字
在德國的醫院里,動手術、插管、放射治療和人工呼吸這些業務——依據收費標準的不同,每人每天的住院治療費用約在1600歐元——就是搖錢樹。作者馬蒂亞斯·特恩斯行醫多年,接手病例無數,其中包括年老體衰,已經無法醫治,只能依靠機器存活的患者。但面對這些病患,很多醫生和醫院所關心的并非如何去減輕患者的痛苦,而是如何獲取經濟利潤。治療越頻繁、越復雜,他們的盈利空間就越大。為此,特恩斯醫生呼吁: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姑息治療,而非通過過度治療去延長老年患者的痛苦,在具體評估之后,應該提倡姑息治療,讓病人有尊嚴地安詳離世。本書通過外科手術、透析、放療、人造營養等治療手段下的各個活生生的病人的故事,真實呈現他們所面對的痛苦,所經歷的過度治療,揭露了德國現行醫療體系下不尊重病人意愿,為了獲取高額的經濟利潤而進行過度治療的現狀。
(德)馬蒂亞斯·特恩斯 ·紀實文學 ·15.1萬字
隨處可見的家庭的問題,隨處可見的孩子的煩惱,隨處可見的孩子的社交圈,為什么會發展成凄慘的殺人事件?2015年2月20日清晨,寒風刺骨。日本川崎市多摩川的堤岸邊,人們發現了上村遼太的遺體。年僅13歲的遼太全身赤裸,身上有多達43處刀傷。遼太的失血量超過1升——相當于全身血液的三分之一,在徹底失去知覺前,他艱難地爬行了23.5米,試圖到公路上求助,但終究沒有力氣爬上堤壩。警方不久便逮捕了犯罪嫌疑人,三人均未成年。三名少年本是與遼太一起消磨時間的伙伴。父母離異之后,遼太跟隨母親和兄弟姐妹搬到了新城市,卻難以適應新生活。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和學校里失去容身之處,轉而向外部世界尋求,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他們遇到了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孩子,構建起一個共同的圈子,想要填補彼此心中的空洞,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做些壞事——抽煙、打架、小偷小摸。但究竟是在什么時刻,少年們的心中生出了殺人的念頭?
(日)石井光太 ·紀實文學 ·11.9萬字
耳朵聽不見,也可以打拳嗎?日本第一位女性聽障職業拳擊手小笠原惠子的雙親都是健聽者,因此,兩人從未想過自己的女兒會聽不見。直到三歲,惠子依然無法說出完整的詞句,媽媽終于面對現實帶她去做精密檢查。自此,惠子被確證為“聽力障礙患者”。也就是說,從小,惠子就與最親近的人活在兩個世界,從來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流暢地交流,又如何與世界恰當地互動。她頂著爆炸頭孤獨地跋涉過狂躁的青春期,在校園霸凌與暴力對抗中探索著自己的位置,以別人眼中異類的弱者形象生存于世。直到走入拳館的那個意外瞬間。她怕痛、怕挨揍、怕丟臉,沒有過人的天資,反倒懷抱缺陷。沒有人能夠明白,為什么連喝彩聲都聽不見的她,想成為職業拳手。本書描繪了她如果度過人生的前三十年,如熱血漫畫一般,有心酸有亢奮,也有讓人共情的軟弱和淚水。這或許并非一則關于英雄成功的故事,反倒關于日常的失敗與尊嚴,正如她所說:“我總是在逃避。我的膽小怕事在拳擊里也依然保留得完好無損。可這世界上并不只有內心堅強的人,還有許多軟弱的人。”
(日)小笠原惠子 ·紀實文學 ·6.5萬字
本書為長篇報告文學,真實生動地再現了紅船啟航地、江南古城嘉興自1921年至新世紀,在遭受種種苦難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大眾命運、城鄉面貌、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并邁向共同富裕的壯闊歷史。作品基于大量第一手史料創作,深入挖掘革命年代涌現的感人事跡,以及在和平年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典型人物故事和重大成就,展現了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精神,描摹了中國百年波瀾壯闊歷史的典型樣本。
黃亞洲 ·紀實文學 ·1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