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現代文學史料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書聚焦于對現代作家佚文的挖掘、校勘與闡釋,涉及的對象有魯迅、冰心、馮至、姚雪垠、王西彥、葉公超、高長虹、周佛吸等。作者秉持“報紙是現代作家的‘起居注’”“民國報紙、副刊是現代文學重要的史料庫”的觀念,運用樸學研究方法,通過對民國報紙的“田野調查”,搜集和整理現代作家的諸多佚文,以期為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作出貢獻。
劉濤 ·文學理論 ·26.9萬字
本集收入作者研究俄蘇文學批評家的兩部專著。《列寧文藝思想與當代》是作者主持的“八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1997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盧那察爾斯基文藝理論批評的現代闡釋》是作者主持的“九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2001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里選了作者撰寫的《導論:盧那察爾斯基其人》、《上編:盧那察爾斯基的文藝思想》,《中編:文藝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
程正民 ·文學理論 ·31.6萬字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批評及文藝問題的重要論述為理論資源,探討了有關文藝理論、文藝批評的各種新語境、新命題,分析了文藝批評在推動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文化強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等方面的價值作用。同時,本書以“文德”論、“文治”論、文藝的真實性與傾向性等一些文藝理論的傳統命題、重要概念、熱點論爭為研究對象,深入挖掘它們的思想內涵,探討它們對于當下我國文藝問題的諸多啟示。以上問題都是新時代我國文藝理論領域的基本問題,對以上問題的探討,本書始終面向中國傳統文論的思想資源,面向當下文藝創作與批評的基本實踐,以古融今,強調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新使命。
李小貝 ·文學理論 ·20.4萬字
本書立足于谷崎短篇小說,以其短篇小說的藝術研究為對象,以文本細讀為基本方法,從谷崎短篇小說的題材處理、心理描寫、敘事人稱、語言藝術、其他藝術以及對中國現代文壇的藝術影響六個方面,深入、系統地闡述谷崎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質,掲示谷崎短篇小說創作精美的主導藝術風格,展示其“東西結合以東為主”的藝術創作道路,以此呈現谷崎短篇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
張能泉 ·文學理論 ·20.8萬字
本書以影響研究為切入點,運用翔實的史料,深入分析祖國大陸母體文學對臺灣現代文學的影響,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整體框架中展開臺灣與大陸文學的比較研究,積極探求中國現代文學精神、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和現代經典作家對臺灣文學發展的意義。本書較為系統地梳理了臺灣文學與大陸母體文學深刻的淵源關系,探討了臺灣文學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五四”以降的中國現代文學對它產生的恒久而深刻的影響;通過對兩岸文學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的比較研究,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宏闊視野中,探討了臺灣文學的特色和價值,這將有助于推動學界建構多元共生、整合兩岸、兼容雅俗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
方忠等 ·文學理論 ·34.2萬字
中國絲綢文化,是我們偉大祖國傳統文化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體現了幾千年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美好的精神情感和民族精神。絲綢歷史燦爛輝煌,一代代能工巧匠巧奪天工、舉世無雙的精美技藝和成就,形成了豐厚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絲綢之路與文化研究的意義已不僅僅限于文化與歷史價值,更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是有關中國蠶桑絲綢業發展研究的文獻選編,旨在為人們了解中國蠶桑絲綢業發展的歷史提供依據。全書分為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絲綢文化研究書目,共收錄圖書書目220余種:第二部分為優秀期刊論文(摘要)選編,收錄優秀論文570余篇:第三部分為優秀期刊論文,收錄論文15篇。書目主要依書目漢語拼音順序排序,除線裝書外,均編有內容提要。
吳曉駿 張贊梅 陳健編著 ·文集 ·24萬字
范曄有些才華,因卷入劉宋皇族內訌而被殺。其所處之南朝著史風氣興盛。受家學影響,其《后漢書》重儒術,崇王道,尊仁政,頌忠節,要“正一代之得失”。全書體例及人物,承自《東觀漢記》及諸后漢史著。范曄吸收前人成就,化為己用,新設類傳,人物類型的豐富性、人物形象的感染力直逼《史記》;采用“牽連法”,使合傳更像一個整體;人物傳記,雖頭緒較繁,但前后關聯,雜而不亂。敘述語言簡中見密,簡中見麗,序、論為其親筆,傾向駢偭化,頗具婉轉頓挫之氣韻。這與宋初文學風氣、風格頗相一致,反映出南朝文史創作的相互影響與借鑒。
程方勇 ·文學理論 ·22.3萬字
先秦漢魏六朝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本書試圖對這一時期的敘事詩進行系統的梳理。全書確定敘事詩的內涵,分析敘事詩產生的原因以及先秦、漢代、魏晉南北朝等不同階段的敘事詩的基本情況。圍繞不同時期敘事詩發展的內在理路,就熱點與焦點問題展開研究,描述與把握這一階段敘事詩的演進軌跡。并借鑒西方的敘事理論,從敘事模式上總結先秦漢魏六朝敘事詩。
李鴻雁 ·文學理論 ·24.3萬字
本書抓取論詞絕句得以出現、承納、衍化與展開之代表性論題,緊密依托各異的批評材料立論,清理論詞絕句承納與衍化的內中情形。以個案的歷史承納與創新發展為線索,并以線索上眾多的原點為支撐,揭示論詞絕句發生、發展、衍化與創新的豐富內涵。
胡建次 汪素琴 金鳳 吳玉窕 ·文學理論 ·35.5萬字
長期以來,新詩序跋文章被人忽視,不是因為其詩學價值不高,而是因為其傳播和接受面臨一定的局限。比如伴隨詩集出版的時候,讀者更在意的是詩歌作品而不是序跋;而對從事詩歌研究的讀者而言,他們更愿意閱讀理論著作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在本質上,新詩集的序跋就是對詩人或詩歌作品的研究,同時也伴隨著新詩理論和詩學思想的閃現,我們往往從詩集序跋中獲得對詩人及作品的最初認識,尤其是對于那些業已歷史化的詩人研究而言,后來的研究者更是將序跋作為論述的邏輯起點和珍貴史料,并從中獲得對詩人的基本定位,其詩學價值不容小覷。本書是對呂進上百篇序跋的整理,挑選有代表性的序跋以全文的方式呈現,其余的以存目之方式呈現。讀者可以從這些序跋文章中了解作者的詩學思想,以及對相應的詩人做出深刻的解讀。
呂進 ·文集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