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37年抗戰爆發,豐子愷被迫攜全家老小十余人開始了逃難之旅。他們從緣緣堂出發,經杭州、桐廬、蘭溪、衢州、常山、上饒、南昌、新喻、萍鄉、湘潭、長沙、漢口、桂林等地,一路輾轉,于1947年回到故鄉。本書收錄了豐子愷有關逃難十年間的文章和畫作,講述了這位杰出藝術大家的人生中極為難忘且不凡的一段經歷。面對顛沛流離的生活難免頹唐,但他的這些文字和漫畫,更多流露的是別后重聚的喜悅、奔波后停靠的溫暖、苦難中的點滴趣味,體現了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豐子愷著繪 ·名家作品 ·17.8萬字
《京杭運河詩文賞析》是配合“京杭運河詩文講讀”線上課程而撰寫的新形態教材。就文稿而言,作者努力將中華文明發展源流的梳理,落地于運河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和傳統詩文賞析,涵蓋了運河各渠道的鑿通地點和時間、相關人物、規模大小、開鑿目的以及對當時和現今的鑿通意義等一系列相關內容,全方位地為學習者展示每段運河背后耐人尋味的故事,并挑選歷來文人有關運河的抒情、評價、懷古之作,在了解了每段運河的歷史地理背景的基礎之上,站在詩人的視角回溯過往,感受詩人當下的心境,加深對詩文的理解。每一篇賞析文章精彩生動、文情并茂,堪稱雅俗共賞,具有很強烈的當代關懷意識。
邱江寧 孟國棟編著 ·古詩詞 ·17.8萬字
本書以抗戰時期的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這兩個體現國共合作的政府文化機構為研究對象,系統梳理它們的組織建構、文化活動和文藝政策,通過第三廳、文工會在抗戰時期的表現及其對國統區抗戰文藝的種種影響,來重新觀照生存于戰爭和政治的糾纏之中的現代文學的發展路向和生存機制。第三廳和文工會是觀照國統區抗戰文藝的一條重要線索,代表著中國現代文學中革命功利主義的一脈在抗戰時期的發展和壯大。《野玫瑰》和《屈原》的兩軍對壘第一次把國共兩黨之間在文藝領導權上的對立和沖突明確地彰顯出來,文藝領域的矛盾上升到了政治意識形態的高度。文工會以“郭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和對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宣傳,廣泛團結、教育國統區的進步文化人,把解放區文藝思想帶到國統區,以文藝領域意識形態的分歧推動國統區民主運動。國統區抗戰文藝界在文工會的引導下為中共贏得了思想文化上的決定性勝利。
李揚 ·紀實文學 ·17.7萬字
本書將對新舊文學關系的考察植入立體的社會網絡中,從晚清民初的啟蒙思潮談起,通過考察新舊文學與報刊市場以及舊體詩詞的刊印傳播,將社會生活新舊雜糅,交融互滲的復雜性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辨析了文言與白話、新文學與舊文學、傳統與現代之間頗為復雜的關系。
尹奇嶺 ·文學理論 ·17.7萬字
本書以中西比較詩學為理論基礎,以美國自白派主要詩人“自白”敘事的代表性詩集為主要“互文本”,以1980年代受到美國自白派影響,并創造出一批兼具美國自白詩表征和本土詩學特征的中國詩人的“自白式”詩歌文本為“當前文本”。本書從寫作主體、詩學接受、文本美學、文化對文本的干涉等方面對美國自白詩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自白詩在中國土壤上的美學繼承及詩學建構、中國自白詩對美國自白詩的詩學創新及移植變形等方面進行系統考察和研究,以期突破研究現狀,消除某些方面的誤讀或誤解,并為相關研究開拓空間。
魏磊 ·文學理論 ·17.7萬字
本書共收錄14篇文章,分三部分:批評困境、文本及探險,集中論述了中國新詩諸多顯要議題。第一部分主要討論當前詩歌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對詩歌史書寫問題、長詩寫作問題、現代抒情精神、新媒體語境下的詩歌寫作加以觀照;第二部分是探索詩學經驗所取得的藝術效果,主要研究對象為昌耀、多多、蕭開愚、孫文波、靳曉靜;第三部分在一種科學分析和史學態度的關照明晰“地方之于詩歌”的作用,研究對象主要有徐玉諾、蘇金傘、森子、羅羽。
李海英 ·文學理論 ·17.7萬字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包括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人,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書選取了八大家的代表作,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確的解讀。
東籬子解譯 ·文學評論 ·17.6萬字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創作論·第一輯》選取了平襟亞、張資平、蔣光慈、沙汀、葉靈鳳、張天翼、姚雪垠、羅洪、周楞伽、李輝英、王西彥、程造之、碧野、谷斯范、田濤、無名氏等多位中國現代作家的長篇創作進行論述闡釋。作為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補充,本書意在以新歷史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文學文本為原點,以史料為根基,關注長篇小說的時代經驗、審美經驗、文體追求,呈現出發展動態、微觀全面的研究追求。不僅能完善已有的主流作家的分析以及非主流作家作品的研究,對于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研究是一種有益的豐富和補充。
董卉川 張宇 ·文學理論 ·17.6萬字
《寂靜的春天》是生物學家、環保運動先驅蕾切爾·卡森的經典作品。她以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與詩意化的語言,詳細分析了化學污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全書充溢著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1962年,《寂靜的春天》初次出版,將長期被忽視的農藥、殺蟲劑濫用問題推到聚光燈下,直接挑戰了化工巨頭的既得利益。猶如一枚文化核彈,在全球引發巨大震動。“環境保護”議題由此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寂靜的春天》通識圖解版,以精細圖解,直觀展示有關自然科學知識,書末特別收錄“《寂靜的春天》傳播簡史”,揭示本書在全球環保運動中的重要地位與深遠影響。
(美)蕾切爾·卡森 ·外國隨筆 ·17.6萬字
葉圣陶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創作的先行者。作為散文家,他早期和周作人、朱自清共同成為文學研究會散文創作的中堅,后來又成為開明派散文的代表,其散文被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選錄的篇數僅次于周作人、魯迅和朱自清。寫實是葉圣陶散文的特點,他力主文學反映人生,描寫平民百姓“血與淚”的生活。葉圣陶散文結構謹嚴,針縷綿密,無一懈筆,無一冗詞,沉著痛快,愜心貴當,風格謹嚴,平實耐讀,韻味雋永。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認為葉圣陶在新文學作家中“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一位”。
葉圣陶 ·名家作品 ·17.6萬字
本書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城市文學進行綜合研究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本書以當代河南文學為研究視點,通觀其城市文學的發展脈絡。通過重回文學現場,在解讀文本、考釋史實的基礎上,本書剖析其間的地域屬性、文化心理、精神氣質、城與人的發展史。河南的城市文學不僅觸及了城市文學的普遍性問題,也呈現出很多不同的地方經驗,包括歷史積淀、古都文化下的城市光影與氣韻、現代化進程中特定的心靈狀態。而通過挖掘文學與歷史經驗所尋回的“靈韻”,或許可以成為現代都市人走出內心困境的一把鑰匙。
魏華瑩 ·文學理論 ·17.6萬字
桐城派作為清代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派別與清代學術發展有著密切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在:第一,作為清代理學中堅的桐城派在發展軌跡上與清代理學存在相似性;第二,它與清代漢學之間存在既相爭又兼容的復雜關系。桐城派在有清一朝居于學術正統的地位,清朝滅亡后又被斥為“謬種”。這種學術及政治地位上的大起大落使桐城派具有了學術研究上的典型意義,對桐城派學術思想流變的梳理,不僅有助于對中國近代學術思想流變的認識,也有助于對中國傳統學術發展與政治之間關系的認識,有助于對中國傳統社會中體制內知識分子政治情懷與學術精神的認識。
曾光光 ·文學理論 ·17.6萬字
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云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國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里,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王安憶是中國當代文學一個獨特而豐富的存在,始終以一種頑強堅韌的姿態,暢快地書寫著她的人生體驗、精神歷險和生命向往。王安憶的散文文筆細膩溫婉,廣征博引,講述的即便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也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緊密的關聯。閱讀這些美麗雋永的文字,本身就是在和我們的內心對話……
王安憶 ·名家作品 ·17.5萬字
《豪放詞》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瑰寶,以行文雄渾大氣,氣象恢弘豪放而著稱,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不拘于音律,尤其是寫于時代巨變時期的作品,悲壯慷慨、豪氣干云,讓人既有遍灑英雄淚的傷感,又有馳騁疆場,殺身報國的豪壯。有“大江東去,浪淘金,千古風流人物”的磅礴大氣;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蕭索雄渾;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激昂。豪放詞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還是靈魂的呼喚與共鳴。這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本激勵情志,催人奮發,拓展胸懷的豪邁勵志之書。
(明)馮夢龍著 東籬子解譯 ·古詩詞 ·17.5萬字
《聚焦研究》梳理了敘事學的核心概念“聚焦”的產生及發展,根據不同文學時代媒介載體的變化,以多個文本分析為基礎,探究與聚焦相關的敘述特征,并認為聚焦類型的變化集中反映了人類思維、認知的發展以及技術革新對敘述方式產生的影響。
陳芳 ·文學理論 ·17.5萬字
本書立足于中國少數民族史詩的演述、文本及研究文獻,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酌取中國當代史詩學最具代表性的六個關鍵詞——史詩、口頭詩學、演述、文本、歌手、文化記憶進行科學闡釋和理論反思。六個關鍵詞互相滲透和參照,既展示出中國當代史詩學體系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脈絡,又以其獨立的問題域形成對中國當代史詩研究的多維觀照。
李楠 ·文學理論 ·17.5萬字
本書以隨筆的形式,分三個部分,向讀者介紹了作者在工作、旅行、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和所想。文筆平實、親切,把一位女性作家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誠如作者所言:微思、微念、微言、微行,甚至微文,那些每時每刻都發生著的平凡、瑣碎、細小,如隨風搖曳的萬千柳絲,述說著世間生動、豐饒的樣子。
龔莉 ·現當代隨筆 ·17.5萬字
作為曾經被詩歌的閃電照亮過的寫作者,龐余亮已在散文園地耕耘多年,斬獲過孫犁散文雙年獎、萬松浦文學獎、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等多種散文獎項,《半個父親在疼》和《小先生三部曲》更是近年廣受好評、不斷加印的優質散文。龐余亮散文主要有三個主題:父愛,母愛和成長,其風格則既天真又滄桑,淚水與笑聲齊飛,極具漢語溫潤之美,尤其受到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多篇作品入選語文閱讀理解和考卷。本書精選作者不同時期的經典散文若干篇,共分為三輯:父親篇、母親篇、我之篇。有《半個父親在疼》《白露》《母親的香草》《我是平原兩棵樹的兒子》《八個女生跳大繩》《寂寞的雞蛋熟了》等。全書配若干照片,包括作家照片、手跡、書影等,圖文并茂地給讀者展現作者的人生和文學軌跡。
龐余亮 ·現當代隨筆 ·17.5萬字
國內高校戲劇社團及其原創話劇已成為當下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青年文化載體,它們能夠體現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和人文精神,具有比較突出的美育研究價值。藝術貴在養心,在如今網絡訊息爆炸與娛樂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高校劇社原創話劇不僅關注社會,也反映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面貌和情惑世界,詮釋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本書通過觀察、調研、分析和提煉,以生動鮮活的風格、貼近學生本體的態度,融戲劇理論、劇作闡釋,人本美育于一體,加深對年輕態戲劇創作的認識,對助推和完善國內戰劇產業鏈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和指導意義。
周珉佳 ·戲劇 ·17.5萬字
21世紀的中國,挑戰與機遇并存。該確定一個什么樣的基本立場去理解歷史,思考當下,探索未來?本書的作者堅守現代性的價值觀,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一些重要問題,諸如中國現代文學內在規定性,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發生,世俗化思潮的流行,并從現代性歷史演進的角度來探討啟蒙現代性與革命現代性的關系及其深遠的歷史影響,強調五四文學革命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原點的歷史地位,又以現代性的觀點選取新文學期刊的角度,來考察俄蘇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研究魯迅等現代作家的思想探索和藝術創新。問題導向,熱點關注,前沿追蹤,理性思辨與審美分析相結合,時見思想的火花。
陳國恩 ·文學理論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