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文學中的城市”為主題,展開“十七年”(1949—1966)文學的城市表述研究。通過具體的文本分析,考察“社會主義文學”與“城市”這個資本主義“場域”之間沖突、順應、分野的意識形態聚合過程,進而探求一種“社會主義城市”的文學表述。盡管在這種表述背后,暗藏著“革命之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矛盾性和內在焦慮,卻是從中分析中國社會主義遺產和教訓的絕佳視角。
徐剛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本書對《史記》篇章連接標記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篇章功能的角度,將《史記》篇章連接標記分為“篇章邏輯連接標記”和“篇章功能連接標記”兩大類型,注重揭示不同類型的篇章連接標記在篇章信息組織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結合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考察了《史記》篇章連接標記產生、發展的情況及規律。
凌瑜 ·文學理論 ·17.2萬字
美國猶太裔作家索爾·貝婁的小說《奧吉·馬奇歷險記》《雨王亨德森》《赫索格》《賽姆勒先生的行星》和《洪堡的禮物》中的超驗主義思想及其在形式層面的展現手法,表明貝婁在創作時受到了傳統超驗主義思想的影響,但由于歷史語境的差異性,貝婁對傳統超驗主義思想進行了揚棄。本書依據文學社會學理論,以訪談、貝婁的評論性文章、傳記等為佐證,集中探討貫穿貝婁小說的主導主題——精神追求和道德旨歸,探究貝婁小說的主題和敘事形式背后的文藝思想,并從歷史語境的差異性角度辨析了貝婁小說中的倫理道德維度,揭示貝婁的文學濟世情懷。結論指出:雖然貝婁的小說兼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特色,但是貝婁對社會的批判,對烏托邦式美好愿景的構建及其道德濟世的情懷是不容忽視的。
趙秀蘭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他的詩詞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渾然天成。本書選取了李白詩詞中的精華部分,分為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四大部分,方便國學愛好者閱讀及理解,博覽國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文學熏陶。
劉克勤解譯 ·古詩詞 ·17.1萬字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欒棟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7輯,書稿主要包括詩學研究、法語文學研究、英美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語言學和語用學研究、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等幾個欄目。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欒棟主編 ·文學理論 ·17.1萬字
徐嘉瑞,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在文學創作、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民間文藝收集整理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捌矫裎膶W”思想貫穿了徐嘉瑞創作研究的始終,是新舊交替時代碰撞出的樂章,是中國傳統文學思想和西方現代文化交流的產物。徐嘉瑞在西學東漸的時代氛圍里,運用西方先進思想和方法研究中國傳統文學,進行文學創作,收集整理民間文學,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平民文學”思想。本書采用文獻細讀,歷史分析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對徐嘉瑞的“平民文學”,思想及其在文學史觀和文學實踐中的反映進行研究,以期提升學界對徐嘉瑞文學思想的價值和歷史地位的認識。
吳婉婷 ·文學理論 ·17.1萬字
國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焦點,但尚有開拓和掘進的空間??箲鸷蛢葢鸬奶厥庹Z境滋生了新的文學思想和表達,也影響著此后的文學轉折,四十年代庶幾堪稱現代文學國家想象的最重要階段。本書將文學置于具體的歷史情境考察,運用各類文獻,以文史瓦證的方法,討淪不同知識群體對新中國的認知與構想,細究文學與政治的內在聯系,從而揭橥現代文學及知識分子傳統的繁復面貌。
嚴靖 ·文學理論 ·17萬字
作為“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還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主題寬泛,表達灑脫不羈,文字艷麗紛繁,風格詩情畫意;加之作者個人性情的真實流露,給讀者展現了一個融貫中西文化而又率真風趣的知識學者形象。本書精選徐志摩散文38篇,包括作者的早期名篇《落葉》等;留學時期的《翡冷翠山居閑話》《巴黎的鱗爪》等;寫人記事的佳作《泰戈爾》《海粟的畫》等;以及《志摩日記》和《致梁啟超》《致王統照》等書信,可以完整展示作者的散文創作風貌。另有作者不同時期照片15幅,圖文并茂,給讀者新的閱讀體驗。徐志摩的散文為中國現代文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志摩 ·名家作品 ·17萬字
《朱自清散文》請北大文學院著名教授吳曉東重新編選,擬收入朱自清散文著名篇目及重要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并對全書做結構性調整,再加上《導讀》一篇,以更好地展示朱自清的創作特色和成就。朱自清是現代文學史上有定論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文辭清麗,內容優雅,古文功底深厚,自帶中國傳統美感,他用現代白話將日常所感融匯在筆端,帶讀者不遠不近,剛剛好的審美體驗。
朱自清 ·名家作品 ·17萬字
城市是由各式空間與建筑片斷構成的整體,文學家對城市的書寫摻雜著個體的空間想象與文化記憶。本書以建筑書寫為焦點,結合空間敘事的動力機制與空間構形的權力關系對1980年代以來的城市敘事進行全面考察,探繹建筑與城市景觀、空間、符號、身份在文學層面的互動關聯,從而勾勒出一套有別于以往的“文學城市”地圖。
趙坤 ·文學理論 ·17萬字
吳偉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詩人、戲曲家、書畫家,他創作的一系列長篇歌行體詩歌被譽為“梅村體”,以沉雄博麗、哀感頑艷的風格奠定了其在長篇敘事詩領域的地位、吳偉業寫詩之余,兼及戲曲,創作了傳奇作品《秣陵春》和雜劇作品《通天臺》《臨春閣》,抒發了朝代更替之際的黍離之悲和內心之痛,可備一代心史。本書從吳偉業戲曲方面的交游出發,分析其戲曲作品的內容和敘事方式,在對戲曲文本進行細讀的基礎上,分析其“梅村體”詩歌創作與戲曲創作之間的關系,并對其戲曲理論進行了梳理。
楚萍 ·文學理論 ·17萬字
本書對當代美國族裔作家的反戰小說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從后現代主義敘事理論視角探討了族裔作家如何用并置、措置、黑色幽默等手法來抨擊美國白人政府所發動和參與的戰爭,憧憬世界和平與自由之精神,如土著人對白人入侵的抗爭與頑強生存;黑人和亞裔人對戰爭的逃避;奇卡諾族裔律師為本族老兵和城市貧民爭得的司法公正;俄裔和德裔人用黑色幽默與科幻的手法譏諷戰爭的荒誕性;混種青年戰后的身心創傷與創傷治愈以及奇卡諾女性通過跨國愛情故事揭露美國政府的虛偽等。美國族裔作家的反戰小說是對人類殘酷的戰爭和美國種族歧視的辛辣批判。本書內容新穎,適合高校文科專業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及族裔文學愛好者閱讀參考。
袁雪芬 郝健 ·文學理論 ·17萬字
《老子》英譯的悠久歷史和眾多譯本為翻譯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案例。本書從三個不同歷史時期中選取理雅各、韋利、劉殿爵、韓祿伯和米切爾這五位譯者的《老子》英譯為研究對象,采取“社會歷史語境+譯者/譯作+譯文讀者”的綜合研究路徑,描述不同社會歷史語境下譯本的特點,并將譯者和譯本放置在其所處的社會歷史語境中進行考察,嘗試發現和解釋社會歷史語境與譯者、譯本及讀者之間的關聯。
吳冰 ·文學理論 ·17萬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據傳孔子曾對其作過整理,現存詩共305首?!对娊洝返膬热萆婕罢巍⒔洕惱?、天文、地理、風俗、文藝等諸多方面,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对娊洝穼ξ覈臍v史文化發揮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孔丘 ·古詩詞 ·17萬字
本書對中國接受俄國文論過程中發生的照搬、誤讀、糾偏、闡發等現象進行準確辨析,對其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并對中國接受俄國文論的得失進行論證,認為中國對俄國文論的接受既促進了中國文論的現代轉型,也助長了中國文論中工具論的增長,從而為當前中國文論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同時,本書還對中國接受俄國文論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完成了中國接受俄國文論的年表工作。
莊桂成 ·文學理論 ·17萬字
《馬可波羅行紀》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旅游行記。馬可·波羅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將地大物博的中國向歐洲人作出報道的人。本書記載了他于13世紀從威尼斯出發,穿過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經歷。在書中,馬可·波羅盛贊了中國的繁盛昌明;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宏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使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對東方無限神往,揭開世界地理大發現的熱潮,也徹底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想象?!恶R可波羅行紀》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對于文藝復興前夜閉塞的歐洲,這不單是一部游記,而是啟蒙式作品。
(意)馬可·波羅著 (英)慕阿德等編 ·外國隨筆 ·17萬字
休閑是人類存在的理想狀態,也是當今社會人們的基本生活訴求。本書以中國古代文化為背景,通過對以儒家和道家為主的休閑觀念的梳理,探索中國休閑文化的思想根源及其基本特質。與一般對休閑的純理論論證或社會現象描述不同,本書力圖將休閑與文學聯系在一起加以探討,特別是借助對散文文本的分析,發掘散文中的休閑文化意蘊,探尋休閑文化對散文,尤其是對閑適散文的影響。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書對中國休閑文化與閑適散文的論述限于唐代以前,實際上閑適散文的大量出現是在唐代以后,特別是明清時期。但中國古代的休閑觀念在前唐已基本形成,所以我們將其視為中國休閑文化的基礎部分。
李漫天 ·文學理論 ·17萬字
新時期文學批評,在中國社會基本結構發生巨變的語境下呈現出空前異彩紛呈的盛況,形成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最激蕩、最活躍的景觀之一。新時期文學批評處于社會轉型和新舊交替之際,顯示著重大的轉折和變化,構成了當代思想文化變化最為深刻復雜的方面,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及時地對它進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呈現近三十年文學思想狀況復雜性的歷史面貌與走向,有助于我們認識時代復雜多元的文化語境。本書是對新時期三十年文學批評的回顧與總結,以文學批評的轉型與走向角度切入。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梳理與概括:文學批評的形態:由整體走向分裂;文學批評的格局:由三足鼎立走向多元共存;文學批評的模式:由感性批評走向理性批評;文學批評的視角:由審美批評的內視角轉向文化批評的外視角;文學批評的品格:由精英批評走向世俗化、平面化;批評話語:由80年代弘揚“現代性”到走向90年代反思“現代性”。
劉雪松 ·文學理論 ·16.9萬字
英語世界不斷推陳出新的文學思潮與理論建構,均繞不開莎士比亞這一世界文學巨擘。莎士比亞不僅成為理論建構的實踐場所與檢驗理論的試金石,其作品更成為各國文化與文學創新的源泉。尤其在進入21世紀以來,英語世界莎學學者借后現代主義思潮之風,對傳統莎士比亞研究進行解構,并有所建構:或借跨學科等新視野,重新闡釋莎士比亞研究中的舊問題;或結合新近出現的莎士比亞現象,挖掘莎士比亞研究新問題,拓展研究范式,成果頗豐。本書即是對英語世界莎士比亞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視域的進一步發掘與研究。
楊清 ·文學理論 ·16.9萬字
晚清朱庭珍《筱園詩話》綜合古今之長,深化傳統命題,集前人詩論之大成,被譽為“云南古代文論之冠冕”,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本書以云南圖書館光緒六年(1880)年朱庭珍《筱園詩話(筱園先生自訂鈔本)》為底本,以光緒十年(1884)云南叢書初編本為校本,借鑒郭紹虞、張國慶等前賢之經驗,補充現有版本之缺憾,以校、注結合的方式,對筱園詩話所涉人名、地名、文論專有名詞、宗教名詞等加以闡釋。此書的整理出版,對研究云南古代文藝理論有較大價值。
(清)朱庭珍著 王歡箋注 ·文學理論 ·1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