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所選篇目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一定影響或者某一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反映了70年來我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創作概貌。篇目以小說、詩歌、散文和戲劇為序分單元編排,同一單元作品則按發表時間先后為序。本書在每篇作品后面均附有800—1000字的解析,以幫助讀者閱讀理解。因篇幅所限,部分中、長篇小說和戲劇以存目形式出現。
賈麗萍主編 ·文學評論 ·71.2萬字
本書的邏輯起點建立在對人類歷史長河中男權中心文化統治下女性歷史境遇和文學境遇的認識上。在充分吸收借鑒四十年來女性文學與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以全球化語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為背景,聚焦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1895—2020年)120多年來中國婦女解放思潮與中國現當代女性文學之間互為因果、互為依存、互動發展的緊密關系和發展態勢,梳理百年來各個時期婦女解放的思想脈絡,并對各時期重要節點遞次演進中的女性文學所反映的中國女性的命運軌跡、解放意愿、價值訴求及其解放路徑和存在的困境進行考察,探尋中國近現代女性寫作的軌跡;同時通過發掘文本中潛藏的女性視角、女性聲音和解放訴求,進而梳理呈現民族國家由近代向現代演進的過程中,中國婦女不斷掙脫鎖鏈獲得解放,以“半邊天”的氣度與實績,在中華女性發展史上譜寫的璀璨奪目的歷史華章。
馬超 張學敏 ·文學理論 ·32.2萬字
本書從“歐美文學跨學科視野”“英國旅行文學研究”“現代斯拉夫文論的中國之旅”“文學史的對話”“莎劇經典的中國重生”“西方目光下的俄羅斯文化”“中日俄文學關系”等七個方面,應用跨媒介批評、文學倫理學批評、空間敘事、后殖民批評、文化批評、影響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對外國文學前沿問題展開研究。內容涉及但丁、莎士比亞、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索爾仁尼琴等經典作家作品的跨學科審視和新的闡釋、巴赫金文論的核心話語、東西方文學關系等命題,體現了對外國文學前沿問題的熱切關注。
吳笛主編 ·文學理論 ·31.6萬字
這是一部網絡文學批評專題文集,由75篇論文組成。內容包括四個部分:網絡文學批評原理(18篇),網絡文學評價體系(21篇),網絡文學批評標準(15篇)和網絡文學批評實踐(21篇)。這些文章均系國內重要學術期刊和主流報紙理論版公開發表的成果,它們基本反映了這些年來我國網絡文學批評的理論建樹和評論實踐的基本面貌和水平。文章作者大都是我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的一線學人,有傳統學院派資深學者,也有近年來涌現出來的學術新銳,他們對網絡文學批評的孜孜努力與貢獻,對這個新興的學術領域無疑具有篳路藍縷之功。編者從網絡文學發展20余年積淀的理論批評成果中擷英咀華,遴選精粹以結集出版,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些成果,對網絡文學的理論構建和批評實踐,對促進我國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歐陽友權主編 ·文學理論 ·24.5萬字
本書整理和研究了作者在日本發現的林語堂《紅樓夢》英譯稿,是首部系統研究林稿的學術專著。研究篇考證了翻譯底本與歷程,回答了林語堂未直接出版譯稿而在日本轉譯出版的疑問;指出林語堂的翻譯與研究相互映射,翻譯《紅樓夢》既是其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畢生追求之體現,亦是其呼應而又有別于主流的紅學主張之呈現。林稿情節整合銜接自然,譯文簡明地道,重視再現日常細節、傳統文化與詩意等,保全了核心的文學性。其中的敘事重構與人物形象變異等反映了東西文化差異,亦投射了林語堂的個人經歷與審美傾向。內部研究結合與英、德、日等其他外文譯本的比較研究可知:林稿是一個成功的編譯本,重視后40回與侍女故事是其有別于其他編譯本的兩大特征。整理篇的22個表格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原文與譯文對照表,及林稿注釋、修改筆記等,以期為林語堂研究、紅學研究、中國文學外譯研究等提供參考。
宋丹 ·文學理論 ·24.7萬字
長期以來,新詩序跋文章被人忽視,不是因為其詩學價值不高,而是因為其傳播和接受面臨一定的局限。比如伴隨詩集出版的時候,讀者更在意的是詩歌作品而不是序跋;而對從事詩歌研究的讀者而言,他們更愿意閱讀理論著作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在本質上,新詩集的序跋就是對詩人或詩歌作品的研究,同時也伴隨著新詩理論和詩學思想的閃現,我們往往從詩集序跋中獲得對詩人及作品的最初認識,尤其是對于那些業已歷史化的詩人研究而言,后來的研究者更是將序跋作為論述的邏輯起點和珍貴史料,并從中獲得對詩人的基本定位,其詩學價值不容小覷。本書是對呂進上百篇序跋的整理,挑選有代表性的序跋以全文的方式呈現,其余的以存目之方式呈現。讀者可以從這些序跋文章中了解作者的詩學思想,以及對相應的詩人做出深刻的解讀。
呂進 ·文集 ·21.2萬字
本書由21位教授、博士、作家、學者,以各自的專業特長為立足點,以應用性、博通性、開放性為原則,選擇具有代表性、原創性且適合本科生接受水平的論題作為講演內容。整部書稿分成區域內兩漢三國特色文化、中外語言文學研究與學術素養、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文學創作與寫作能力四大板塊。全書共由21講構成,依次分別為:漢水文化撮要;論漢水流域的水滸戲及其傳播意義;諸葛亮與漢中——試論諸葛亮對漢中戰略地位認識的矛盾心理過程;漢水上游的神話傳說;歷代文人詠漢中;卡夫卡《在流刑營》的人類學儀式闡釋;中西文學:文化精神與審美意識辨義;文化批判與美學救贖:審美現代性的社會景觀;唐詩宋詞誤讀與正辨;《三國演義》的現代啟示;武俠小說的文化生態;當代陜西小說創作的幾個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新文學家的舊體詩詞寫作;論三種不同性質的假借——兼論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敦煌文學概說;唐代全國各地民間紙文化——以敦煌地區為中心;中國玉文化與傳統審美;探訪蜀道的體會;文學是一種生命修行——關于閱讀、寫作、語言的一些淺見;新媒體環境下時事新聞評論的寫作特色;申論概述。
付興林 吳金濤主編 ·文學理論 ·34.7萬字
漢語新詩詞用韻及用韻理論的討論已經走過了百余年的歷程,時至今日還還存在不少爭議。這些爭議涉及新詩是否需要押韻、押什么韻、如何押韻,以及今人寫作舊體詩詞如何押韻、押什么韻等重大問題。詩人、詞人、評論家以及研究語音學、韻律學等領域的學者之間,由于看待問題的立場和視角不同,難免存在理念與認識上的落差。本書就如何通過對新詩詞用韻實踐和用韻理論的探討,紓解學界存在的爭議,合理解釋爭議的癥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通過對普通話韻類進行細致深入的學術探討,總結已有新詩詞韻書編纂的得失,提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分韻標準,編纂出合用的新詩詞用韻韻譜,為新詩詞創作實踐提供依據。
張玉來 許霆 ·文學理論 ·30.4萬字
本書為“中國文藝長安論壇”論文集,此論壇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陜西省委宣傳部和西北大學主辦,西北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承辦。書稿是由此次參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發言稿和約稿組成,圍繞著四個方面展開:文化自信與世界眼光、現實主義與中國傳統、中華美學與當代呈現、網絡文藝與時代審美。發言者都是中國文聯的領導、文學評論界的知名教授學者。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 西北大學文學院編 ·文集 ·42.9萬字
在蒙漢文化相互交融過程中,蒙古族漢語創作逐漸發展、成熟。蒙古族作家在接受漢族文學影響的同時,也在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敘寫著本民族的傳統思想和審美理念,形成既有蒙古族文化底色,又有漢族文化意蘊的一種新型文學。《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研究論文集》全書收錄29篇論文,第一部分影響研究集中討論元前詩歌對于蒙古族漢詩創作的影響以及蒙古族文人對于傳統儒學、佛學思想的接受;第二部分家族研究論及蒙古族的家族文學;第三部分文學研究討論了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學價值及研究意義。
米彥青主編 ·文學理論 ·38.3萬字
本書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2014年年會精選論文集,這些論文在很多方面對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提出了建設性的學術觀點。按照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民族理論建設、少數民族跨學科研究四個板塊進行編輯,旨在反映當今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前沿動態,為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提供具有學術性、創新性、建設性的學術資料。
朝戈金 尹虎彬 楊彬主編 ·文學理論 ·60.2萬字
本書所收論文涉及韓愈詩文創作與理論再評價、韓愈思想與韓愈文化研究、韓愈詩文版本校勘與流傳、韓愈的接受史與海外“韓學”研究、韓愈文化的現代價值及其與地域文化及地方旅游資源的開發研究等諸多方面,匯聚了包括張清華、閻琦、曾楚楠等“韓學”研究專家和胡阿祥、郝潤華、楊國安、劉寧等“韓學”中堅以及丁恩全、丁俊麗、杜學林等“韓學”新銳在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說,無論是從研究視野的開拓、研究方法的運用,還是從文獻資料的發掘、文本解讀的創新來看,這些論文都足以代表當前“韓學”研究的成績與方向,顯示了“韓學”研究的深厚基礎與勃勃生機。本書的出版,必將進一步推動“韓學”研究的持續深入,引領“韓學”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王德保主編 ·文學理論 ·31.3萬字
2016年4月,山東省世界史專業委員會第九屆研討會在聊城大學召開。會議的主題為“一帶一路”視閾下的國別和區域史研究。本書為該次會議的論文集,收入論文(或者摘要)近30篇,包括“國別區域史研究”“古代中世紀史研究”“世界歷史專題和教學問題研究”等專題。
陳德正主編 ·文集 ·23.3萬字
關于經典的研究,是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與經典相關的種種問題,牽連著古代文學的整體脈絡。本書中的論文雖視角有別,題目各異,但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作者們對經典研究諸層面的思考:或對既有文學經典作重新解讀,或是對新經典的發現與塑造,或關注經典生成的原因、路徑與機制,或探求經典化過程背后的歷史文化原因。多維的觀照視角、獨到的文本解讀,匯聚成一批青年學者的集體思考。
馬東瑤主編 ·文集 ·28.3萬字
本書在“面向時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總題下,輯錄了“文學基礎理論”、“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與中外文論比較”、“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文化與新媒介生態批評”、“文學批評研究與作品分析”、“文學與藝術研究”等七個專題性研究論文50篇,另有“致辭”2篇,總計53萬余字。現所收入論文是通過認真審讀從80余篇文章中選定的,這些研究論文注重問題意識,強調學術性、現實性、導向性,對當前我國文藝理論領域里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以專題理論形式對文學藝術與文化中一些的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度研究。論文作者很多都是國內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本學術文集還專設“文學與藝術研究”專題,選入3篇國外學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國外研究的交流對話起到重要作用。
高建平主編 ·文學理論 ·30.8萬字
劉宋文學在六朝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盡可能掌握劉宋文學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此時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士人心態等,闡釋劉宋作品的風格特色、藝術特質,探究此時期文學的嬗變過程及其所產生的意義,考辯劉宋作家的存疑問題。(一)劉宋詩歌淡化了東晉詩歌中的玄理味與枯燥感,實現了向文學、向詩歌的形象性與審美性的回歸。鮑照、謝莊等對詩體的探索,推動了雜言體、七言體的出現與發展。(二)劉宋辭賦一方面保持了賦體鋪排的特質,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造境、抒情等功能,向詩化特質的的方向演進,并深刻地影響了齊梁辭賦的發展。(三)劉宋之文經歷了散體、駢散雜糅、駢文之過程,實現由“古”向“駢”的轉變。(四)劉宋文學之“轉關”意義,具體表現為由理向情、由才向學、由雅向俗的轉變。(五)劉宋作家存在諸多疑案,本文對此進行了考證。經考,袁淑任彭城王義康軍司祭酒任衛軍、宣城太守、太子中庶子時間,分別是元嘉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王微,并非如史傳所言為弟僧謙誤診,咎恨哀痛而死,而是因經年服用寒食散,中毒而亡。等等。
孫耀慶 ·文學理論 ·24.6萬字
本書在古今已有濂溪學文獻的基礎上,對濂溪學詩歌進行補遺。具體搜集了五類文獻仔細檢索,一是學界已有濂溪學文獻;二是各相關地方歷代方志;三是古代諸儒別集與總集。這三類中,優選古人別集刻本,次選古人總集、叢書、類書刻本,再次選其影印本,最后選當代人編纂的總集、叢書、類書。為行文簡潔,各底本均簡稱之,注于篇末。第四類是韓國諸先生的詩文集,均來自兩套堪稱韓國四庫全書的大型叢書——《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韓國文集叢刊》。第五類是日本諸位先生的詩文集多來自日本大型儒學叢書——《續叢書類從》《續續叢書類從》《日本儒林叢書》及日本學者別集。以上文獻至少110種。
王晚霞編著 ·古詩詞 ·12.4萬字
本書是中國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匯集。為慶祝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元史研究會名譽會長蔡美彪先生九十華誕,推動元史研究的繁榮發展,南開大學、中國元史研究會于2017年10月在天津舉辦“慶祝蔡美彪先生九十華誕元史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元代碑刻及八思巴字研究,歷史語言視野的元史研究和其他領域的元史研究。本書作為《元史論叢》特輯,共收入會議論文50余篇。內容涉及蔡美彪先生的學術貢獻與治學,北方民族與蒙古人,元代職官與軍事制度,元代士人與家族,元代社會經濟與宗教,元代典籍文獻與碑刻金石專題,等等。
李治安主編 ·文集 ·59.9萬字
“民國文學”從概念提出到引起各方面關注是1997—2013年10多年間的現象。2013年,《民國文學討論集》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匯集了這一次討論的主要文獻,2013年以降,這一學術理念逐步走向深化。本書為第二輯,是第一冊文獻集之后的史料匯集,保留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以供學術研究參閱。所謂的“代表性原則”指的就是不再簡單重復前期話題提出者的觀點,或者重復前期已經被反復表述的思想主張,有自己獨立的見地,也不重復自己其他文章中的觀點,受篇幅的限制,共精選論文二十九篇,存目五十五篇,按照“持續的探索”“深入的反思”“不懈的開拓”“豐富的意蘊”等四大板塊作初步的分類。
李怡 李俊杰 葉炘晨編 ·文集 ·33.2萬字
該書為朱德發先生著作評論文章的精選集,由“獨奏的回聲”、“合奏的弦音”、“交響的魅力”和“附錄”四部分構成。其中,“獨奏的回聲”精選了有關朱德發先生獨著的評論文章,彰顯他作為學界獨行俠在現代中國文學研究領域開疆拓土、縱橫捭闔、勇開風氣之先的獨立風姿和精神氣度;“合奏的弦音”選入的是關于朱德發先生合著的評論文章,凸顯他作為學界前輩甘做人梯、獎掖后學的人格風范;“交響的魅力”匯集的是針對朱德發先生主編著作的評論文章,展現他作為一代大宗師帶領學科同仁在文學史書寫實踐上艱難探索和縱深耕耘的軌跡;“附錄”部分包含朱德發小傳、朱德發著作編年、朱德發著作評論編年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對朱德發先生學術成就的評價文章,再現他的學術生命歷程和學界地位。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既展現了一代學術大家在現代中國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影響和突出貢獻,又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建設和研究歷程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學術史文獻資料。
陳夫龍 王曉文主編 ·文集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