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詞之文體形式于兩宋時代登臨審美顛峰,而詞話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理論探究之果實,也從萌芽至發展、豐富至成熟,留下完整的歷史圖譜。該著從美學視角對兩宋詞話進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研究,運用現代文藝學理論對兩宋詞話的代表性文本予以描述和詮釋,并綜合西方美學的相關觀點進行比較與印證,進而給予價值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理論歸納,著力立足于辯證理性和歷史理性相統一的立場提出美學新見,由此使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具體的方法論得以統一。
顏翔林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首次提出“非常態人物敘述者”的概念,具體是指一種特殊敘述者,它主要由智力、精神、心理、道德、形態、狀貌等多個方面與正常態的人存在較大差異和區別,并且已經參與到故事進程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相對具體和形象化的人物來擔任。本書主要針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引人注目的癲狂型、癡呆型、幽靈型和比擬型這四個非常規形態的人物敘述者類型展開專門探討和深入論析。這是在取法和借鑒國內外學術界關于敘述者、不可靠敘述(者)、敘事交流、非自然敘事等研究理論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思考與探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它可以為人們分析、解讀乃至審視、理解富有魅力和創造性的20世紀中國文學提供一種新穎獨特的思路、角度和方法。
洪麗霽 ·文學理論 ·29.3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既是意識流小說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散文隨筆作家。知識貴族的出身、獨特的經歷、作家的稟賦、對閱讀和寫作超乎尋常的熱愛和捍衛,成就了既是“普通讀者”又是文學批評大家的伍爾夫。伍爾夫的文學批評隨筆,既包括有關作家作品的批評文章,又包括闡釋文學理念及有關文學話題的隨筆。本書以其“普通讀者”的閱讀立場為切入點,從“普通讀者”的成長、不同視角中的“普通讀者”、“普通讀者”的文學世界、深度解讀中的性情言說四個方面,對弗吉尼亞·伍爾夫及其文學批評隨筆作出存在性解讀和詩性闡釋。
胡藝珊 ·文學理論 ·25.7萬字
本書研究詩人創作過程的基本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詩創作心理學是心理學與詩學的一個交叉學科,它屬于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詩創作心理學隸屬于現代心理學的范疇,是現代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用現代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去揭示、探討詩人在詩創作過程中的心理發生發展之規律。
譚陽剛 ·文學理論 ·26.8萬字
本書全面整理并系統研究先秦神話文獻中最重要的變形敘事主題,立足敘事學、圖像學、神話學等跨學科視域,深入探討先秦神話變形敘事類型及其式的表征、生成,提煉變形敘事模式。全書基于“圖像轉向”“圖像證史”觀念,拓寬了神話形態,采擷300余幅神話圖像,以類相叢,圖文互勘,并通過對傳世典籍、出土文獻、考古遺產、民俗遺制等互動闡釋,全方位展現先秦神話變形敘事向度,并揭示了先秦神話變形敘事的生成機制,鉤沉其整體性動態發展的軌跡。
段麗 ·民間文學 ·23.7萬字
本書以2001一2005年為界,對這一時期法國的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情況做了細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國的中國文學研究樣貌。具體包括這一時期出版的中國文學作品譯本目錄,以及中國文學研究的專著目錄、博士學位論文目錄、期刊論文目錄,同時精選翻譯了數篇期刊論文,對重要的專著和博士學位論文還進行了摘要編譯。此外,本書收集了這一時期法國召開的中國文學研討會的簡要資料,整理了從事或涉及中國文學研究的機構信息以及期刊目錄,還附有法國漢學家的譯名、原名對照表。
高建為主編 ·文學理論 ·9.5萬字
朱鶴齡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遺民學者,有六部著作為《四庫全書》著錄?!抖旁娸嬜ⅰ肥且徊烤哂袀髌嫔?、包含遺民底蘊而又極富學術價值的杜詩注本,與《錢注杜詩》被尊稱為“朱注”“錢箋”,是清代杜詩學的奠基作之一,但長期以來人們難睹全貌。其主要優點在于正本清源又廣博謹嚴的考證,故取精用弘,成就斐然,多為仇兆鰲《杜詩詳注》采錄,古人稱其集大成,洵非過譽。
周金標 ·文學理論 ·29.4萬字
《愿力的奇跡》為四大佛教名山中的九華山(地藏道場)之參訪記,共有九章:“在大覺寺醒來”“靈山九華”“明月前身”“歡喜地”“愿力的奇跡”“陪云漫步”“地藏本愿”“寂靜的流水”“林下相逢,山中作伴”。作者以游記的形式,借由在九華山山居數日的所見所聞,既介紹了九華山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又借景抒情、借事顯理,一路感悟人生、體會處世哲學。書中結合一個個發人深省、啟人心智的禪宗故事,系統地介紹了“佛教的智慧與慈悲”,“給人信心,給人勇氣,給人歡喜,給人力量”,為讀者解決現實生活中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參照,能助人凈化心靈、脫離煩惱、心生菩提。作者相信“有愿望就有力量”。此書還推出了繁體版《人間何處不靈山》,受到海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
馬明博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本書匯集謝冕、程光煒、周曉風、羅振亞、劉士杰、吳曉、張德明、姜玉琴、張健、師力斌、邱景華、易彬、盧楨、劉波、陳培浩等學界同仁關于吳思敬詩學研究的專題文章,分別納入“同行、堅守、探索、回響”等專輯,涉及同代人有關吳思敬先生的印象與認知,中青年學者探討其詩歌批評與理論建構、詩歌史研究等內容,并附資料價值較高的訪談與學術年譜。
龍揚志 王珂編 ·文集 ·28.2萬字
本書以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從文體學視角出發研究屈原辭。作者先從文章體類角度將屈原辭分作詩體、賦體兩類,每一類又依具體文本體征進行再分辨。再分辨時,根據先秦文體生成特點,著重從文體生成的文化依據、文本的藝術構思等視角立論,得出了一些新認識。
張世磊 ·文學理論 ·16.7萬字
作為一部對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廣播傳播進行研究的著作,本書從歷史的和社會的角度梳理了當代長篇小說通過廣播傳播的過程,探討了不同時代背景下廣播小說選題、播講、傳播效果的特點。本書也在廣播媒介的視角下探討聲音對當代長篇小說的“二度創作”以及由此帶來的文體結構、審美內涵、情感表達、藝術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及表現特點,從而加深對當代長篇小說的理解。本書突破以往研究當代長篇小說傳播時僅僅關注書刊、影視、網絡而忽略了廣播的不足,拓展了當代長篇小說傳播研究的新領域。
劉成勇 ·文學理論 ·25.6萬字
十四行體中國化的百年進程,經歷了早期輸入期、規范創格期、變體探索期和多元發展期,其間誕生了數以萬計的漢語十四行詩。詩式跨語系移植,一般都要經過原樣式拿來、中介物溝通和新樣式誕生,其中最為重要的轉借環節是作品翻譯、理論介紹和作品創作,中國詩人通過以上轉借環節推進了十四行體節奏模式、樂段結構、建行方式、詩韻組織和詩組結構的中國化,推進了中國新詩體和新詩律的建設,十四行體中國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是中國詩人對于世界十四行詩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許霆 ·文學理論 ·34.5萬字
本書以“中國當代小說與佛教文化的關系”為核心,旨在將1949年以來的中國小說文本置于與佛教文化關系的發展脈絡中,考察佛教故事原型、基本觀念、話語表達方式對故事本體的塑形及小說精神內涵的生發;對中國當代小說敘事體例、時間及空間結構的創設意義;對特定意象、意境及語言表達方式的生成與開掘等。通過將中國當代小說與佛教文化的關系放在歷時性和共時性的維度中梳理,突破了前人指證性的研究和作家作品個案研究,深化和拓展了這一尚未充分展開的研究維度。不僅探索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的佛教文化對中國當代小說美學范式的開辟,也進一步思考了有關神圣與世俗、文學的終極性關懷等人類學命題以及中國文學在形而上層面上與世界對話的可能性。
褚云俠 ·文學理論 ·20.3萬字
本著作以“轉型”為關鍵詞,聚焦中國當代科幻小說轉型過程中的典型現象,重點文類特征及文本個案,勾勒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歷史發展及轉型圖景,力圖從歷史脈絡中考察、把握科技與人的關系、工業現代性美學、外來影響及中國性建構等當下科幻創評前沿問題,為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研究做出基礎性的學理貢獻。
詹玲 ·文學理論 ·25.3萬字
本書基于跨文化視閾和主題史脈絡,沿著生命超越主題原型及其置換變形的歷史軌跡和邏輯進程,考察了西方文學生命超越主題的生命意識和文化內涵,梳理了西方文學生命超越主題嬗變的不同形態和基本框架,建構了生命超越主題的研究體系。通過西方文學生命超越主題的發生學解讀,追索生命超越主題形成的意識誘因和物化形態;通過其原型學闡釋,發掘生命超越主題的原型意義;通過其所反映的形上訴求,探討西方文學生命超越主題的象征譜系及其價值取向。提出了生命超越主題因其形而上性質而成為文學表現的深刻主題和最高境界的觀點。本書突出了生命超越主題之于人的精神和心靈的引領與提升的審美作用和認識作用,對激發人們探索生命意義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對弘揚人文精神亦能產生有益啟示。
孟湘 ·文學理論 ·25.7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十余年古體詩詞創作及部分詩評、詩論等研究成果。全書分三卷:卷一為陶軒詩詞,收錄七律、五律、七絕、五絕和詞等原創作品;卷二為陶軒詩評,收錄作者評論元明清詩人等論文數篇;卷三為陶軒詩論,收錄作者多年從事古體詩詞創作之心得。全書精髓在于所收錄的400余首詩詞作品,內容涵蓋自然山川、名勝古跡、詠史抒懷、詠物言志、記游送別和時代風貌等,而以三秦自然山水、人文景觀及歷史名勝等吟詠居多,故名曰《終南集》。
李曉剛 ·古詩詞 ·7.2萬字
杭州西《西湖民間故事》由杭州市文化局主編,自1978年首次出版后,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支持和關注,不斷重印再版。2023年是杭州的亞運之年,《西湖民間故事》可謂宣傳杭州城市文化的一張金名片,中英版的出版可謂正當其時?!段骱耖g故事(中英版)》是深受幾代讀者喜愛的長銷書《西湖民間故事》的中英對照雙語版,以精裝中文版與平裝英文版組套的形式推出。全書甄選20個和西湖有關的民間故事,如我們熟知的《白娘子》《東坡肉》《飛來峰》等。英文版由多年從事翻譯工作的美籍華裔周天翻譯,盡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和江南民間故事韻味。央視《國家寶藏》“國寶守護人”葉露盈工作室為《西湖民間故事》傾情繪制40余幅精美插圖,使得原本感覺古老的民間故事煥發出童趣光彩,使讀者得到民間文化的熏陶。
杭州市文化局編 葉露盈等繪 ·民間文學 ·6.9萬字
本書以陸游文為研究對象。首先指出陸游志士之文的特點,即鋒穎銳利、情感濃郁、立意高遠、見識卓異、文備眾體、風格朗暢、文采飛揚。主體部分分別論述陸游文中最有文學價值的序跋、書啟、雜記、筆記、史傳、碑志和頌贊等七種文體。最后將陸游文置于兩宋文發展的宏觀背景中,認為陸游可人兩宋一流古文家之列,是南宋中興文壇的杰出代表。
倪海權 ·文學評論 ·16萬字
20世紀40—70年代小說對鄉村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想象充滿豐富性和復雜性,或以鄉村現代的本土性想象方式重建鄉村人情倫理秩序,或以鄉村階級、革命意識思索干部、望城青年的主體性,或以德性標榜的敘事讓未來社會的想象失去實踐可能性。話語的顯隱、敘事的裂隙等,讓識字、衛生、效率、技術等表征現代性特征的話語變得多義。作為一種想象新社會秩序的文學,對鄉村社會主義的認同、熱愛和想象,讓這段文學充滿青春氣息、明朗色彩、浪漫激情。在“短二十世紀”中,這段文學的出場凸顯了社會主義國家文學在全球化語境中確認自己文化身份的努力。
郭文元 ·文學理論 ·39.9萬字
本書稿《柳宗元研究:1912—1949》為論文集,編輯部咼艷妮主編、中文系彭二珂編。本書稿搜集1912—1949年間學者探討柳宗元生平、思想、創作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這一時期全國大中小學學生的讀后札記,共計60余篇,字符數15萬,基本上代表了這一時期柳宗元傳播與接受的總體面貌。文獻來源均為民國時期正式出版的各類期刊。
彭二珂編著 ·文學理論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