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史鐵生作品全編》,以原《史鐵生作品系列》七卷為基礎,加入新整理的史鐵生遺作重新編輯,約三百萬字,編為十卷,2017年出版,銷售9000套。近年發現史鐵生軼文、訪談數篇。近年史鐵生及作品頗受社會關注,應是出版的時機,也可趁機提升書價,保證利潤。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有深度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文字簡潔優美,承載豐厚,極具思想和藝術價值。
史鐵生 ·名家作品 ·220萬字
《川端康成精選集》由著名翻譯家、國內最早研究川端康成的學者譚晶華歷時多年翻譯,以典雅的譯筆再現日式物哀之美。收錄《雪國》《古都》《千鶴》《山之聲》《花的圓舞曲》《碧波千鳥》6部不朽的中長篇名作,以及《伊豆舞女》《十六歲的日記》《精通葬禮的名人》《母親的初戀》等18個短篇經典。
(日)川端康成 ·文集 ·52.7萬字
在《文學體驗三十講》中,小說家苗煒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對數十部外國文學經典的閱讀體驗,并糅合作者自身生活經驗的文學閱讀指南,也順帶講述了自己對于愛欲、孤獨、死亡等本質問題的思考,還有對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對象的體悟:“文學體驗其實就是講我的感受,這些體驗大多跟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有關。但愿你有所收獲,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看看人的處境,感受細膩一點兒,心靈豐富一點兒?!边M入文字,經歷諸多可能和無限人生,理解人心的混沌和復雜;用心感受,學會與迷失和傷痛相處,終于能抵抗孤獨、收獲慰藉。
苗煒 ·文學評論 ·48萬字
本書講述了上海及浦東的歷史變遷,展現其從落后走向繁榮的歷程,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作者從上海起源以及“上海”地名講起,近代經歷了諸多變革,外灘成為金融集中地,而浦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落后狀態。直到1990年,中央宣布浦東開發開放,為其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近些年來,浦東的發展成就顯著,在金融、科技、貿易等領域,浦東將持續深化改革,提升自身的國際化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其發展模式和經驗或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和應用。
何建明 ·紀實文學 ·37.2萬字
《洋橋破浪》描寫了一百年前中國北方一個較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北京順義的蘇莊洋橋的建設過程。蘇莊閘橋的興廢幾乎就是一段歷史興亡的縮影,當時許多政界高層人士牽扯其中。從縣知事到村正村副,從鄉紳到貧民,從軍閥到土匪,從清朝遺老到江湖術士,從外國洋行到出家僧人,無不卷入蘇莊閘橋的盛衰榮辱之中。
許福元 ·紀實文學 ·35.4萬字
1996年春節前,著名的沈陽市五愛市場發生了系列特大持槍搶劫案,給這個溫馨祥和的城市蒙上了陰影。以李漢垣、高炳勤為首的犯罪團伙,運用暴力手段、直接入室持槍搶劫現金財物,對象都是在五愛市場做生意的商人。這伙罪犯作案猖獗、明火執仗,有特無恐,作案手段兇殘。公安部門接到報案后,迅即偵查立案。但是,李漢垣一伙,反正常思維,頂風繼續作案,被捕獲的”小個子”突然跳樓,使案件的線索全部終斷。本書以翔實的材料,紀實的手法,詳細而準確地記敘了這全部過程,作者對罪犯向思維的探觸,對罪犯心理開掘、人格的二重性和人生歷程的探索,有十分深遠的社會學意義。
牛伯成 ·紀實文學 ·33.2萬字
為了抓捕毒梟霍學范,林志祥假扮欲購毒品的商人來到西南邊境某省。在與霍學范的接觸中,林志祥發現了霍學范背后更大的毒梟“老熊”。于是警方改變計劃,“老熊”成了“A行動”的主要目標。林志祥費盡千幸萬苦見到“老熊”。意外發現“老熊”竟是自己兒時的摯友辛甫。林志祥順理成章地取得了辛甫的信任承擔了為辛甫運輸毒品的任務。由于大宗毒品在運輸途中“失手”,辛甫對林志祥產生懷疑,他默許受到損失的貨主除掉林志祥,林志祥死里逃生。不久以后,林志祥請命再次來到境外,辛甫念及舊情,打算與林志祥見面。本書展開了當前我國禁毒戰場上波瀾壯闊的場面,把禁毒斗爭中的波譎云詭、爾虞我詐描寫得淋淳盡致,同時塑造了一批禁毒英雄的形象。
牛伯成 ·紀實文學 ·27.5萬字
本書作者華盛頓·歐文(1783—1859)是美國文學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散文家和短篇小說家。其代表作《見聞札記》1820年在英國出版時引起轟動,流傳甚廣,使他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聲譽的美國作家,被譽為“美國文學之父”。司各特和拜倫等人成為他的知交,薩克雷稱其為“新世界文壇送往舊世界的第一位使節”。他給世人留下了《瑞普·凡·溫克爾》、《睡谷的傳說》和《威斯敏斯特教堂》等不朽篇章。他也是一位傳奇故事大師,所選作品如《瑞普·凡·溫克爾》、《睡谷的傳說》和《幽靈新郎》等不失為文學作品中的精品,給讀者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美)華盛頓·歐文 ·外國隨筆 ·21.8萬字
在這本書中,苗師傅談同理心與二手情緒,坦承對弗里達、伍爾夫、普拉斯等女性藝術家她身之痛苦的共情;談命運的無常,回顧本雅明、艾略特、普魯斯特的坎坷人生;談如何努力閱讀“難讀的”名著,如中英對照地讀《尤利西斯》,也終于讀完了《卡拉馬佐夫兄弟》;談那些“不是讓你親近的”偉大作家;談空間的詩學,描述家帶給我們的庇護感;談詩性正義,試圖厘清面對人道主義災難時,普通人應該怎么做;還結合原著,解讀現代電影經典,如《肖申克的救贖》《冷血》《飛越瘋人院》……
苗煒 ·文學評論 ·21.1萬字
本書為著名倫理學學者李建華的文集,收錄了其近年來的時事道德評論、書序及書評文章。全書圍繞倫理與事理,結合當下社會道德熱點事件,探究轉型期中國社會道德生活的變化,尋找倫理學理論的創新路徑,在理論反思中探索倫理學如何扎根中國土壤、總結中國經驗、解決中國問題、凸顯中國風格。作者以倫理學學者的知識與良知回應現代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難題,涉及政治倫理、經濟倫理、教育倫理、信息倫理、法律倫理、職業倫理、家庭倫理等領域,探討學做人、學做事的基本道理。
李建華 ·文集 ·21萬字
本書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以“人之存在”為中心,綜合運用主題解讀、比較研究、傳記研究、文化觀照、理論分析等方式對具體作品進行解讀,重點探索文學經典中蘊含的精神世界。本書以哈羅德·布魯姆的經典閱讀論為中心,探討了經典的價值以及經典閱讀的現狀與意義,選取《埃涅阿斯紀》《哈姆萊特》《許佩里翁》《項鏈》《在流放地》《邊城》《雪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世界文學名著及維吉爾、莎士比亞、彌爾頓、莫泊桑、契訶夫等世界文學巨匠,對作家作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讀,從人的內心及精神的角度探討文學創作和表現問題。
高永 ·文學評論 ·20.5萬字
《森林報》是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塔利·瓦連季諾維奇·比安基的代表作。這部書1927年出版,著者以其擅長描寫動植物生活的藝術才能,用輕快的筆調、采用報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有層次、有類別地報道森林中的新聞,森林中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強盜,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著者還告訴了孩子們應如何去觀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蘇)比安基 ·外國隨筆 ·18.7萬字
本書是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T.S.艾略特的部分文學評論合集。艾略特以詩享有盛名,是英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其詩作,在現代文化的背景下重現了人性的荒蕪和對人類困境的永恒追問,曲折而有節制地表現了人文精神的復蘇。與此同時,他亦是位卓越的文學批評家,在西方產生過重要影響。艾略特的文學批評著作可歸結為三大類:一類主張詩歌必須增強它的客觀性,再一類討論詩歌形式和風格,尤其是對某些作家或作家集團進行重新評價,又一類則是論文學和文學批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他的文學批評態度謙遜而條理清晰,非常言之有物。任何讀者通過他的批評都能學會理解一首詩或一篇散文。
(英)T.S.艾略特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本書選擇了100首精美的唐詩,分為經典的十類題材,加以重新的詮釋。其中既有對春花秋月等自然風物的細心描摹,又有登山臨水時的深情詠嘆,更有面對歷史古跡時的深沉反思,其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唐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對十類詩歌的解讀中,既可以感知到唐代詩人們五彩斑斕的詩性生活,開闊自己的歷史文化視野,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從而接受美的熏陶,愉悅精神,享受快樂;又可以涵養性情,調適心境;更能夠濡染古人崇高的精神,提高人生修為。
李靜 ·古詩詞 ·16.9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夢”的散文作品??茖W研究表明,人一生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睡眠,而睡眠中有很多時候在做夢。本書作者以“夢”為切入點,站在“夢境的觀察記錄者”的視角,將自己的上百個夢境以戲劇化的表現手法描繪出來,試圖探索夢境與內心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潛在聯系。書中既記錄了看似光怪陸離的夢,令人費解的荒誕的夢,奇幻瑰麗的夢,也有連續出現、記憶深刻的夢……這些五彩斑斕的夢境,呈現出如春夏秋冬般四季輪轉的氣象,它們是發現真實的自己、通往內在世界的冒險旅程,也是一次感悟生活的自我對話,更是一場文化血脈基因的覺醒之旅。
翀子 ·現當代隨筆 ·16.7萬字
本書是一本書寫我國法學教授陳光偉的紀實文學作品。陳光偉生于戰亂年代,少年歷經磨難,在師友幫助下完成學業,考入新中國首個政法高等學府——北京政法學院。初入社會被發配邊疆勞動22年,仍以“瓦刀精神”為民修屋筑橋,堅守信念。50歲平反后重返講臺,面對中國經濟法空白,以自然生態保護為基,首創經濟法教學體系,推動全國法學界聯合編撰首部《經濟法》教材,奠定中國市場經濟法治基礎。晚年投身司法實踐,以雄辯之才助力案件仲裁,被譽為“特殊貢獻仲裁員”。他的一生,從逆境崛起到法治拓荒,以“瓦刀”砌就中國法制大廈的基石,成為法學教育與實踐的典范。
張興培 ·紀實文學 ·15.8萬字
死是容易的,活下去才更為勇敢。“90后”M3白血病女孩,坦誠記錄患病后的重生之旅!張夸夸,一個“90后”職場女孩,看起來和別人沒什么不同。她從沒想過年輕時也可能會死,直到27歲生日那天,她被送進中心ICU搶救,醫生幾次建議家人為她準備后事。擺脫死亡很難,人生沒法一下子就變好、變順。她歷經了4次大化療、8輪維持治療。病情逐漸好轉,但人生的難題并不只有死的威脅,不是活下去就萬事大吉了。5年間,身體變差、工作停擺、婚戀無望,她的人生密布著各種困境。她講述的不僅是她的“存活奇跡”,更是她的“重生之旅”。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低谷,當你感到痛苦、絕望的時候,也許你可以從她的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困難的勇氣。
張夸夸 ·現當代隨筆 ·15.4萬字
本書作者曾親赴新疆,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以真實細膩的筆觸再現了馬漢慶的罪惡人生。
牛伯成 ·紀實文學 ·13.4萬字
9名專業醫護親筆記述,15位患者的真實人生。一線醫護視角,帶你了解普通人無法接觸的生死場。這里有擊穿每個人的故事,沒有那句“本故事純屬虛構”。本書的創作團隊,是9名依舊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他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了職業生涯中遇到的15位患者的真實遭遇,呈現了最真實的醫院的日常,帶讀者了解普通人無法接觸的生死場。全書從一線醫護的視角,記錄了患者是如何應對重病與生死難題;在進退維谷的兩難之中,醫生如何做出對患者更有利的醫療決策;在這個死神隨時光顧的生死場中,醫生和患者家屬每天又面臨著怎樣的處境。這里有擊穿每一個人的故事,但沒有那句“本故事純屬虛構”。生命寶貴,這樣的故事值得被看到。
陳拙主編 ·紀實文學 ·12.3萬字
這是一本記錄了作者過往數年旅行和成長經歷的“筆記”,作者除了分享旅途,還配上了多幅手繪旅行線路圖。作者每次出游歸來,都會按比例尺繪制一幅旅行線路圖,注明時間、方向、交通工具、事由和旅伴,一部分旅行線路圖也會在本書中隨文呈現,作者至今已畫滿八個大小不一的筆記本。而更有趣的是,本書收納了7條20世紀70年代外國元首訪華的線路行程圖,也均為作者親筆繪制。最早的一張是理查德·尼克松首次訪華線路,當年8歲的作者密切關注并手繪了這位美國前總統的訪華行程圖,之后他又按照報紙上的新聞報道,記錄下那個年代多位外國元首的訪華行蹤。
蔡天新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