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洋橋破浪》的緣起,是當時主持文化館工作的胡廣星先生,他是一個很想干一些事情的人。于是召集全區二十幾個所謂的文化人,分成數組,認領順義區諸個不可移動的文物,如無梁閣,碧霞宮,呼奴山等。我則認領了蘇莊洋橋,并為組長,脖子上還給掛了一個頭銜牌牌,美其名曰《北京市順義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證》,還笑呵呵愿打愿挨般地簽了一個不平等條約,條款中明確規定:自費考察,自負安危。
于是我就...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寫《洋橋破浪》的緣起,是當時主持文化館工作的胡廣星先生,他是一個很想干一些事情的人。于是召集全區二十幾個所謂的文化人,分成數組,認領順義區諸個不可移動的文物,如無梁閣,碧霞宮,呼奴山等。我則認領了蘇莊洋橋,并為組長,脖子上還給掛了一個頭銜牌牌,美其名曰《北京市順義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證》,還笑呵呵愿打愿挨般地簽了一個不平等條約,條款中明確規定:自費考察,自負安危。
于是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