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很少有一個國家,會在同一座城市為滅絕種族的殖民者和推動國家獨立的解放者立像,會有一個廣場兩側分立著描繪殖民統治抗爭血腥歷史的浮雕與殖民者遺留的風格殊異的建筑群。秘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秘魯旅行,如同在亞、歐、美各文明的古今時空場景中穿梭,復雜的地形、多變的氣候與交錯的歷史,在這塊土地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旅程不只是旅程,穿過五千年的時空交錯,走過沙漠、高山與雨林,你將觸達秘魯滄桑而勃然的靈魂。
王甲紅 ·隨筆 ·19.3萬字
本書是作者以一顆赤子之心,體察天地山川、人文世情所作的山水游記與人文訪記。借游覽名山大川、廟宇樓閣之際會,發思古之幽情,“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感慨宇宙之無窮與盈虛之有數。
季羨林 ·隨筆 ·10.8萬字
阮義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義者,頑固地堅持著報導攝影。他還有一項在攝影家身上很難見到的特質,那是能以批評的態度來整理、編輯自己的作品。這本書是阮義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歐亞的攝影隨筆。他用獨特的視角記錄了歐亞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風土民風。語言平實樸素卻滲透著深刻的力量。通過他的文字讀懂一代攝影大家的情懷。
阮義忠 ·隨筆 ·12萬字
《帶著兒子去旅行》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更是一本關于教育的書。一位身患重病的堅強父親,一個倔強叛逆的熊孩子,兩個人,一臺車,365天走遍中國大好河山。從初的尷尬到后的親密無間,父子二人的關系在旅行中得到了脫胎換骨的轉變:他們在旅行中修復了久違的愛,他們在旅行中學會了尊重和信任,他們在旅行中了解文化和歷史,他們在旅行中收獲了友誼和成長。
高銘遠 ·隨筆 ·16.2萬字
世界上哪一處地方能夠同時享受到蛇酒、戰爭紀念品、熱騰騰的米粉伴冰鎮咖啡?答對了,越南,東南亞沿海天堂。這里的白色沙灘足以與泰國媲美,越南正迅速成為背包客和豪華旅行者的下一個熱門目的地。這里有精致的海灘、茂密的森林和蜿蜒的三角洲,兼具大都市和神秘宗教場所,還有狂野的夜生活,準備好大開眼界吧。
勒巴楠·瑞戈姆 ·隨筆 ·4.2萬字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游記或攻略,它帶著作者對意大利的深情厚誼,為你帶來亞平寧半島心曠神怡的古老與時尚。這里有著最著名的美術館、歌劇院,也有小到只有當地人知道的小酒館和裁縫鋪。生活就該如此地充滿質感:在古老的城市里品味古羅馬貴族最愛的甜品;去無人看管的酒莊里認領一瓶最新鮮的起泡葡萄酒(Prosecco);試試高級訂制的“公主禮服”;讓威尼斯的藝術巨匠們給你上一堂“實景藝術史”;再到阿爾卑斯山的“香格里拉”打一場高爾夫;與“史密斯夫婦”親密接觸喝一杯;與盛裝出席的假面王子月下輕舞,然后在愛麗絲夢游仙境般的房間里安然入夢。跟著這本游記感受一下夢幻與現實的融合吧!
汪雅潔 ·隨筆 ·4.1萬字
這是背包客小鵬12年的漫漫長途,也是一個旅行者的情懷擔當。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23歲,畢業旅行選擇陽朔,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當背包客。24歲,選擇辭職,買好南下的火車票。25歲,躺在留學生公寓的單人床上,因一本《孤獨星球》激動得徹夜難眠。26歲,生活依舊動蕩,旅途還在繼續。27歲,在工作和旅行之間艱難抉擇。28歲,一個人去西藏。29歲,去印度旅行一個月,體會孤獨。30歲,仍舊看不清未來,分外迷茫。31歲,花開結果,正式成為職業旅行家。32歲,寫了一本《背包十年》。33歲,旅行清單上的項目已被勾得七七八八。34歲,開始自我膨脹,不能承受挫折與失敗。只能重新上路。35歲,重走格瓦拉的《摩托日記》之路,思考世界,思考自己。在成為背包十年青年公園的掌柜之前,他把背包客三個字,做到了極致。旅行的終極狀態,不再是沸騰,而是平靜。不再是遠行,而是回家。
小鵬 ·隨筆 ·13.3萬字
作者于1921年受大阪每日新聞社之邀踏上中國之旅,在4個月左右時間里訪問了中國的華東、華中和華北大部,以及東北小部地區,也拜訪了當時中國的政治或文化名人,他將途中“新奇”的見聞、對當時中國政治及發展的思考記錄撰文,最終集結出版。作者是一個深受漢文和中國古典影響的文人,可來到中國之后,種種怪象隨處可見,他不但將民國時期乃至當代中國也存在的一些陋俗進行了披露,發出遺憾的嘆息的同時又摻雜著鄙夷的批評,有調侃,也有失望。結合上述特點,本書譯文也以調侃的“吐槽式”風格譯成。
(日)芥川龍之介 ·隨筆 ·8.4萬字
本書記述了作者辭職后9個月環游世界28個國家以及北極南極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內容包括六個章節,分為“熱身之旅:韓國與日本”“正式啟航:獨自闖歐洲”“策馬揚鞭:一人逛北美”“特區之行:香港和澳門”“收官之游:南美與南極”“人在旅途:一人一世界”。作者通過分享自己旅游的經歷和感受,從而進一步認識自我,理解自我,悅納自我,提升自我。同時,作者也希望本書能夠對熱愛旅游、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廣大朋友有所啟發,有所幫助。相信每個人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王長青 ·隨筆 ·12.9萬字
本書是作者對古巴和南非兩個國家的游記。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游歷古巴哈瓦那、圣地亞哥、關塔那摩、特立尼達、西恩福戈斯等地的自然及人文景觀,探訪海明威故居,卡斯特羅墓地和格瓦拉紀念館等特色景點。在前往南非的旅途中,作者以日記的筆法,記錄了轉機時參觀香港孫中山紀念館的經歷,以及抵達南非后,參觀克魯格國家公園、約翰內斯堡、索韋托、種族隔離博物館、憲法山、布隆方丹、開普敦、好望角、德班等地的所見所聞。作者在出發前就做了大量“功課”,對古巴和南非的歷史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觀、風土人情都有很多了解。旅行過程中,作者及時記錄了每日行程及所見所聞。為撰寫本書做了充分的準備,也收集了大量素材。本書將向讀者介紹古巴和南非兩國的旅行見聞,使讀者足不出戶即可獲得旅行的愉悅感受。作者在旅行途中拍攝了大量圖片,也將為讀者帶來視覺的沖擊和享受。
鄒晶 ·隨筆 ·4.8萬字
作者史岱帆·舒曼遴選了十三篇關于中國的深入報道,具體包括:吾欲歷此熙攘,魅力說書,太極滑雪,肚皮舞、蜂蛹、炒蘑,大江之域,王者對決,與第三物種的相遇,圣馬響沙,中國制造之未來,園林之憂,鐵軌上的絲綢之路,山西之行,回到未來。本書能夠幫助中外讀者更好了解中國文化。
(德)史岱帆·舒曼 ·隨筆 ·7.7萬字
這是一本從2010年至2020年穿越亞歐大陸的旅行隨筆。在俄羅斯,作者淺觸堪察加,坐火車穿越遼闊的西伯利亞,體驗了俄羅斯式的荒野意趣;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這兩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追尋歷史之痕。以此為起點,作者探訪了封閉、傳統文化發達的中亞城市阿拉木圖、阿斯塔納、撒馬爾罕、布哈拉、德黑蘭、庫姆,也與背負沉重歷史包袱的柏林人展開了深度對話,在神秘浮華之城卡薩布蘭卡、拉巴特聽一段人生故事,獲得另一種人生啟示。新與舊、歷史與現實、記者的觀察與當地人的講述,復調敘述貫穿始終,有別于尋常的旅行記事。
蒲實 ·隨筆 ·20.1萬字
本書集結了中國現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達夫等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通過對民俗風情、家鄉親朋、兒時樂土、美食游戲的回憶,表達了對故鄉的無限眷戀和童年趣事的懷念。同時,也講述了民國時期的人性、習俗和風貌,完整地呈現了當時的歷史風情和民生狀態。
祁定江 ·隨筆 ·11.3萬字
本書的整理者是法國學者蓋蒂女士(Janette.C.Gatty),她可以說是“發現”白晉神父之獨立價值的第一人,她于1963年出版的《白晉暹羅游記》(VoiagedeSiamduPèreBouvet)一書,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專論白晉的著作。白晉的《暹羅游記》在其生前并未出版,是蓋蒂女士將手稿集結整理,并配了幾乎等量的研究性引言,才將其系統性地呈現于人前。全書以首次發表的白晉神父的《暹羅游記》手抄本為主體,描述了1685年白晉神父隨法國赴暹羅使團遠渡重洋、取道暹羅前往中國傳教途中在海上航行和暹羅逗留期間的所見所聞,為我們研究17世紀歐洲人的遠洋航行經歷和那萊王統治下暹羅的外交、政治、社會等方面的歷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暹羅游記》之前,蓋蒂女士撰寫的引言詳細介紹了法國赴暹羅使團的背景和成員,使團出使前歐洲列強與暹羅的關系以及白晉神父的生平,尤其是他在中國的經歷,對讀者了解白晉此人和游記的歷史背景頗有裨益。而白晉神父的著作和書信目錄也為致力于相關研究的讀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索引。
(法)白晉 ·隨筆 ·19.5萬字
1個酷派老驢與3個美麗女子的85天西藏旅行印記,天涯超火爆熱貼,千萬驢友瘋狂傳播!神山圣水,古詩經幡,用文化的眼光發現神奇,用行者的腳步丈量圣地。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圖書”,西藏旅游局推薦優秀圖書。
皮皮魯的草鞋 ·隨筆 ·24.5萬字
《尋路英國》是作者“走讀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流連大英博物館,徜徉伊頓公學,沉思西敏寺,體驗倫敦塔,漫步圣詹姆斯大街,在歷史與現實間穿行,鉤沉亨利八世、伊麗莎白女王、克倫威爾、光榮革命遺事,反思英國現代之路。《尋路英國》也可說是博物館之旅,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到約克的城堡博物館,再到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等等。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國家歷史、風俗、文化和今天的方便法門,也是一個國家文明高低的指標。眾多博物館呈現的,不僅僅是看得到的歷史,更是源源不斷的文化創新。
張志雄 ·隨筆 ·26.4萬字
本書介紹了十余個歐洲國家或城市文化、地理、社會、歷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不是翻翻旅行指南就能找到的,都是作者踏遍千山萬水的真實見聞,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例如,法棍好吃在哪里、“奧賽羅”為何成為居家男士車的名字、達·芬奇與法國國王的“不能說的秘密”……從揚帆愛琴海到探訪維也納,從野性的蘇格蘭到浪漫的法蘭西,從“藝術的后院”到“達·芬奇心中的伊甸園”……外表已是中年大叔,內心卻仍是此間少年的網紅旅行作家閆實,帶你與他一起體驗歐洲文化的日日夜夜……
閆實 ·隨筆 ·3.7萬字
《傻子旅行》是馬克·吐溫的第一部旅行文學著作。當時作者是《加利福尼亞大地報》的記者,報社派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回記者,這次經歷促成了《傻子旅行》藝術的誕生。該書是馬克·吐溫一生中最暢銷的作品,也是至今旅行作品中最暢銷的著作。《沙里緬度聯邦報》派馬克吐溫去當時被稱為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作通訊記者,給聯邦報寄來關于那里的事情的信。后來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地報》工作時也是根據這些幽默的信件寫出的,因為《加利福尼亞大地報》派了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回記者。當時他就不斷寄出信件給報紙出版,諷刺而幽默地記錄他的所見所聞。1867年6月8日,吐溫乘游艇前往費城,要住5個月。這一游導致了《傻子旅行》的誕生。
(美)馬克·吐溫 ·隨筆 ·35.4萬字
《背包十年》暢銷50萬之后,小鵬繼續走在路上,又去了許多地方,旅行經驗更豐富,對世界的體驗更深刻。經過兩年的沉淀與蟄伏,他寫出了這本書,從8個角度回答了“我們為什么旅行”這個稍顯宏大的問題,分別是:要有光,在路上,奢與簡,體驗式,巴別塔,陌生人,無盡歡,因有夢。小鵬通過真誠的文字和驚艷的圖片,與我們分享他12年來走過的路,遇見的人,經歷的事,他的感動,淚水,歡笑,悲傷,心靈受到的沖擊,震撼,他對夢想的獨到理解。他說,只有旅行,讓我們重新變成孩子,重走自己的青春。在此之前,小鵬在微博上做了“我們為什么旅行”的問題征集,千名網友踴躍參與,小鵬也從中挑選出最感人的十條,發布在書中。
張金鵬 ·隨筆 ·10.2萬字
本書是玉兒在環中國邊境游時的隨筆集合。玉兒是越野車手、專業攝影師、作家,她充分展現三個職業的魅力,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用鏡頭記錄,用文字書寫,精心打磨出了《環行中國》。藏地、敦煌、廈門、東三省……每個地方都為她提供了不同的思想空間。她用攝影保存壯麗的景色,用文字記錄細膩的情感。這次越野之路,作者看到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自己。以前她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刺激冒險的“男子氣”女子,現在,她找到了自己獨有的柔情與堅強,同時,她還深化了理性思考人生的方式,從過去的影子中找到了新世界,悟出一個道理:所謂的刺激只是自由的附屬品,生活應該帶上無所畏懼的勇敢和越發沉淀的善良,看淡腳下的路,看清自己的心。
玉兒 ·隨筆 ·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