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稿除導論外,共分十一章:第一、二章分別對19世紀美國內需主導型工業化道路和美國學派的產生背景、形成與發展過程進行討論,第3-5章是對美國學派基本經濟理論的研究,第6-10章則是關于美國內需主導型工業化道路對中國直接具有借鑒價值的問題研究,最后一章則結合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挑戰,對美國學派和美國工業化道路從借鑒的角度做出總體評價。
賈根良 ·國際經濟 ·24.7萬字
能源合作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較好的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能源合作中,我國與緬甸的能源合作基礎最好,也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合作的重中之重。本書主要分析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及中緬能源合作的基礎、面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合作目標和重點項目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同時提出了富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羅圣榮 ·國際經濟 ·9萬字
全書主要介紹了人口較少民族人力資源現狀、原因分析、教育與開發等。
李忠斌 ·國際經濟 ·13.5萬字
本文將從利益分配視角探討全球經濟失衡格局及其可持續性。本文從全球經濟失衡現象入手,分析當前失衡現狀的基礎。通過理論和實證研究了全球經濟失衡的利益分配問題。本書最后,對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失衡模式進行了趨勢性分析。
廖澤芳 ·國際經濟 ·16萬字
作者結合自己在中國資本市場29年的經驗和超過12年的全球化經驗,以5G時代數字經濟作為驅動力,討論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時代產業全球化、企業全球化發展趨勢;討論中國企業、中國產業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討論全球企業與中國5G時代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融合方法,希望通過這些討論,探討全球化企業的新動向,掀起中國企業全球化浪潮,幫助更多企業學習全球化、理解全球化、一同走過全球化。
王世渝 ·國際經濟 ·23.7萬字
亞洲始終是中國經略周邊外交的重點地區,如何經略好這一地區,積極營造繁榮穩定的周邊環境和發展機遇期,對于我國塑造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和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重點圍繞以東亞合作為重點的亞洲經貿合作、中日韓及東北亞經貿關系展開研究,提出亞洲經貿合作發展中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與合作的新思路,給出中國方案和建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 ·國際經濟 ·23.5萬字
基于“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重點探討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的農業多元合作機制與發展路徑。通過構建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多元合作的理論分析框架,采用PEST分析法從開放的視角探討雙邊國家在農產品貿易、農業科技合作、農業直接投資、農業教育合作以及農業合作機制建設等層面的合作競爭態勢,比較分析雙邊在農產品貿易國別層面的差異性,構建農業科技合作指數和對外農業直接投資強度指數,明確雙邊國家各自比較優勢,測度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在相關農業合作領域的關聯度及其互補性,并對雙邊農業合作潛力進行評估,提出優化中國與中東歐“161”國家之間的農業多元合作機制及其有效路徑,助力雙邊國家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申云等 ·國際經濟 ·15.4萬字
按摩擦爆發的時間先后,日美貿易摩擦重點領域大致可以概括為:五十年代中期的紡織產業、六十年代后半期的鋼鐵產業、七十年代前半期的彩色電視機、七十年代后半期的汽車產業和半導體、機床等高技術產業,八十年代中期的電信產業、芯片等。有些產業的貿易摩擦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逐漸消散,而有些產業的貿易摩擦一直延續至今。特朗普執政以來,日美兩國的貿易摩擦再次進入緊張狀態。中國參與世界分工的過程中,也在經歷一些重要產業的貿易摩擦,尤其近些年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日趨激烈。本著作依托大量翔實的數據和英文、日文和中文參考資料,具體考察日美兩國具有代表性產業的貿易摩擦的始末,以此給中國應對貿易摩擦以啟示,也為關注該研究領域的學者提供一定的文獻參考。
高鶴 ·國際經濟 ·10.4萬字
本書通過對“日本制造”的歷史考察,從制造哲學、國民素質、職人精神、企業家情懷、生產模式、管理文化、創新精神、國家戰略、產業布局、競爭策略等多個層面,揭示“日本制造”得以享譽世界的深層文化“密碼”及其未來走向,剖析“日本制造”的得失成敗,以期為當下“中國制造”的崛起有所裨益。
彭新武 ·國際經濟 ·18.6萬字
本書共計十九講,主要分為三篇:第一篇為大國博弈:理論與現實,第二篇為未來的世界經濟與全球化分裂,第三篇為雙重沖擊下中國的戰略對策。最后一講,在附錄部分,首次以文字形式收錄作者于2018年6月底在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畢業典禮上所做的題為“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的講話。這篇講話迄今為止在國內外的點擊量超過千萬。當時正值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爭端不久,有些人不贊同作者對中美關系性質及其走勢的判斷,但三年多來中美關系發展的現實表明,這些判斷基本上是準確的。
李曉 ·國際經濟 ·22.8萬字
本書為國際政治經濟學系列叢書的第一冊。其主要內容分為兩個部分:部分“‘一帶一路’研究:成果、困難與改進”集中展示了學者們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成果,首先對海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進行了宏觀分析,然后轉入微觀分析,包括國別研究、區域研究與專題研究。第二部分“‘一帶一路’實踐:政策、國企與民企”側重于“一帶一路”的建設實踐,首先從官方視角展示福建、新疆兩地的核心區建設,然后展示亞投行與中非基金如何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接著是一些企業(中交建設、中國港灣)在全球拓展的體會以及一些園區案例,并分析了亞吉鐵路的代表性意義。
薛力主編 程章璽副主編 ·國際經濟 ·19.5萬字
《金錢關系》以相當翔實的世界史知識和事件,分析了政治與經濟的緊密關系,強調政治、戰爭對改變世界格局和人類生活、推動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重新審視了西方300年間經濟與政治間的相互作用,認為是政治,而不是金錢推動了世界的運轉,尤其是戰爭,造就了包括稅收機構、中央銀行、證券市場、股票交易所等的現代經濟生活體系。政治事件和體制往往控制了經濟的發展,也是導致經濟起伏不穩的主因。此外,是國內的政治沖突,而不是經濟,推動了現代政治體制的演變。經西方300年的歷史表明,金錢關系只是錯綜復雜的人類動機鏈上的一環。尼爾·弗格森的這部杰作,對經濟和政治之間復雜關系的透視,深刻精彩,引人入勝。
(英)尼爾·弗格森 ·國際經濟 ·25.7萬字
在全球化時代,城市是全球化矛盾最突出、最尖銳的地方,因此也是全球秩序最主要的直觀表現。就中東國家而言,無論是1979年伊朗爆發的伊斯蘭革命還是2010年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城市已成為關乎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中心。本書在對社會穩定概念進行解構的基礎上,探討了城市化與社會穩定的四個組成要素——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心理穩定、社會秩序穩定——之間的關系,細化了城市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探尋了城市治理與社會穩定的關系,認為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城市治理。
車效梅 ·國際經濟 ·26.8萬字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是國內較早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之一,持續開展“一帶一路”重大課題研究。本書對“一帶一路”倡議本質屬性、核心理念、基本原則、性質特點等基本問題進行深入探研和理論詮釋。研究重點為“一帶一路”理論框架與實踐,全書稿分為總報告和9個章節,系統歸納、總結、提煉“一帶一路”理論體系和寶貴實踐,詳細解讀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建設主線、主要目標、重要支撐、本質屬性及前景展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 ·國際經濟 ·20.6萬字
今日的歐洲身陷危機,經濟停滯,就業低迷,不平等加劇,民粹主義泛濫。英國在脫離歐盟而去,苦苦硬撐的德國和法國在街頭運動與移民問題中搖搖欲墜,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甚至被冠以“歐豬五國”的稱號。為了找到歐洲經濟問題的根源,并開出恰當的藥方,由歐洲議會的政治家們組成的非官方機構“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牽頭協調眾多學者與政策制定者,共同起草了一套歐洲經濟改革方案。這套方案最終以這本通俗易懂的書籍的形式呈現,不僅包括政策結論,更多的是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構,而且富有對傳統經濟觀念的反思。正如為本書做序的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總干事恩斯特·施泰特爾(ErnstStetter)所指出的,這本書與傳統的經濟智囊團的報告不同,更像是《重構美國經濟規則》一樣,會得到大眾媒體的重視,同時他也期待資助本項目的歐洲政策制定者們能給出更多的反饋。
(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 卡特·多爾蒂 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 ·國際經濟 ·18萬字
《西方經濟學評論》是為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用來集中發表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包括《貨幣與金融地理學研究:文獻綜述》、《X非效率的實證研究》、《從自給自足到勞動分工的演化分析》、《不確定選擇的一些新觀點》、《中國貨幣政策規則的一種推測》和《投入產出方法論》等中文文章,還包括TurnpikepathsinaMarx-Sraffa-vonNeumannModelwithFixedCapital:ACaseStudyofChina’sEconomy1995-2000和AMethodologicalAgendaforNewEconomicThinking等英文文章。
方福前 ·國際經濟 ·9.8萬字
本書對201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尤其是拉美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分析。同時,對阿根廷、巴西、秘魯、墨西哥等四國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現狀、經濟政策及效果、與中國經貿合作關系等進行了分析,并就哥倫比亞的投資環境及中國企業在哥倫比亞的投資、歷史上不同階段的智利債務危機等做了專題討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拉美經濟發展形勢和經濟環境。
陳朝先 劉學東主編 ·國際經濟 ·12.6萬字
我們一直認為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理念創造了全球經濟繁榮,以及提高全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奇跡,尤其是四十年代以后,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的經濟發展都證明了這一點。然而,在一個全球化和商業化的時代,作者懷疑,我們是否還能繼續享受這一理念所帶來繁榮,特別是當債務纏身的西方國家發現維持這個繁榮假象越來越困難時。作者不僅提出了一些創新的想法,利用市場原則產生公共財政收入來維持現狀,還在本書中強調,除了采取新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措施以外,西方國家還應該采取一些規范市場經濟的措施。
納茨姆蒂·薩利姆 ·國際經濟 ·8.2萬字
本書研究歐債危機形成的機理,揭示歐洲危機爆發的原因,分析歐債危機解決的方法,探析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政策、立場及其原因,判斷其角色定位和作用,因為如果沒有德國的積極參與,歐債危機不可能順利解決。通過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德國對歐債的態度和今后的政策,并進一步探索歐債危機帶來的理論思考以及未來發展的政策和方向,從而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海霞 ·國際經濟 ·18.6萬字
正確運用10大核心原則,看懂國運變遷,這是改變個人命運的開端。暴漲的洋蔥價格摧毀了誰的財富?政府干預的邊界到底在哪?下降的匯率更利于國際競爭嗎?科技或資源富翁如何影響貧富不均?什么樣的人口結構才能產生紅利?政治強人如何改變一國的命運?國際輿情熱捧就一定有利于國家發展嗎?多高的債務增長率會造成經濟猝死?為什么制造業最重要?區位優勢的威力怎樣運作才能最大化?魯奇爾·夏爾馬試圖回答史上最引人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國家貧窮,有的國家富裕?借助海量的數據和長達數十年的深入觀察,夏爾馬分析了影響國家經濟和未來前景的數千種因素,并從中總結出10大核心原則,帶領讀者了解一國興盛與衰落的秘密。翻開這本書,你將徹底讀懂正在發生的經濟變化,消解經濟格局變遷帶來的財富焦慮與危機感。
(美)魯奇爾·夏爾馬 ·國際經濟 ·2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