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顛覆性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實踐》以計量經濟學等方法對顛覆性技術的預測與產業發展機制進行了研究。本書的創新之處在于利用專利技術對顛覆性創新產業化時點進行了預測,對如何利用市場機制與政府引導促進企業創新進行了研究等。全書共12章,分為理論篇與實踐篇兩部分,理論篇主要對相關的理論問題進行了研究,實踐篇主要對中國不同產業的顛覆性技術產業化中的經驗與教訓進行了案例研究。
李鋼等 ·中國經濟 ·13.4萬字
本書從社會主義政治權力的理論來源入手,分析社會主義政治權力的建立過程,論述社主義政治權力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實踐過程及其結果,探討在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政治權力如何作為,才能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為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上,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路上,建言獻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添磚加瓦。
王桂枝 ·中國經濟 ·15.6萬字
本書通過一系列理論實踐探索,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并重,努力“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探索新常態”。運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方法,從經濟增長、自主創新、產業結構、生態環境、區域協調、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多角度全視野對當前和近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努力找到中國特色改革發展創新之路。
張冠梓 李富強 李平主編 ·中國經濟 ·18.2萬字
本書以已經進入出口市場的企業為研究對象,從技術升級的視角出發,集中探討了企業的異質性出口特征對其技術升級的影響。一方面,在經典的異質性企業貿易模型架構下,通過引入內生的企業技術升級,構建一個分析企業異質性出口特征影響其技術升級的整體框架;另一方面,利用中國企業層面的微觀數據,本書從實證上檢驗出口持續時間、出口強度、出口貿易方式以及市場壟斷程度四個異質性出口特征對中國出口企業技術升級的影響,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
岳文 ·中國經濟 ·14.9萬字
美國20世紀末、中國21世紀初的全要素生產率快速提高,這一現象令人印象深刻,并被廣泛解讀為“數字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確保這一現象不會曇花一現,需要深刻洞察數字經濟的范疇、規律,掌握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策略。本書從中國數字經濟及其空間增長視角,側重于模擬數字經濟行為的動態性、空間性、機理性、區域性,并通過實證研究闡釋了數字經濟空間貢獻與空間增長的原因。
董曉松等 ·中國經濟 ·15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了跨境經濟合作的理論問題,在實踐層面則重點考察西南邊境地區跨境經濟合作的狀況與所面臨的經濟問題,并就如何進一步促進跨境經濟合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王贊信 魏巍 ·中國經濟 ·15.5萬字
本書主要論述專業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書中通過構建一個基礎分析框架,闡述推動產業集聚、地區專業化、經濟增長和空間經濟結構演變的過程;分析專業市場推動產業由單一中心集聚到地區專業化集聚的過程;論證專業市場不斷把外圍地區的專業化部門卷入整個分工網絡,進而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機理;討論專業市場驅動微觀主體和各種要素向不同地區遷徙,最終形成多中心城市區域的發展格局;揭示專業市場主導性作用的協調發展指向。
任光輝 ·中國經濟 ·14.9萬字
本書分為七部分,總報告分析了中國的產業競爭力變化,與“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的貿易結合度、競爭與互補關系,探討了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時,與美國、歐盟15國及日本合作的可能性、面臨的挑戰;其余六大部分分別探討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中亞地區、俄羅斯和蒙古、西亞和中東地區及中東歐地區的貿易競爭與互補關系,提出了中國在這些地區進行貿易拓展的空間和方向。
張其仔 郭朝先 白玫 鄧洲 胡文龍 張航燕 ·中國經濟 ·18.5萬字
本書旨在對2008~2014年我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市場化改革進展的總體情況和不同方面的進展情況進行評價,從而發現進步,找出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評價不同方面、不同地區的得失,為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為決策和改善政府工作提供參考,為學術研究提供數據,為企業經營者、投資者和廣大讀者提供背景情況。
王小魯 樊綱 余靜文 ·中國經濟 ·6.9萬字
生態經濟學的能量學說堅持“大生態,小經濟”的世界觀,重視分析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生物物理基礎,堅持以能量單位重構價值和決策體系,為我們洞察世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作為能量學說的最新進展,?值理論進一步體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哲學思辨,能更確切地描繪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演化規律。本書對都市經濟進行了?值核算、模擬與調控,提出了實現都市經濟永續長存的三大發展目標:恰當的經濟規模、合適的資本豐度以及適當的增長速率。
季曦 ·中國經濟 ·9.3萬字
本刊是計量經濟史研究的園地,主要刊登中國計量經濟史和外國計量經濟史研究的論文,也歡迎專門做經濟史數據挖掘與估算的論文。本刊意在探討歷史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崇尚從歷史角度修正、補充和完善經濟學理論的探索精神,為之努力的境界是推動學界深入研究經濟史,發現經濟學說暗含的前提假設與當代經濟的差異,使經濟史真正成為經濟學的“源”而不是“流”。
陶一桃 劉巍 ·中國經濟 ·9.9萬字
本書共分三部分及附錄:第一部分重點對為什么選擇動態因子模型、動態因子模型的特點、建立通貨膨脹率和GDP增長率動態因子模型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進行了討論;第二部分全面介紹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通貨膨脹率動態因子模型的建設過程;第三部分全面介紹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GDP增長率動態因子模型建模過程;附錄則給出了包括完整的Eviews動態因子模型程序在內的相關信息。
何新華 ·中國經濟 ·7.6萬字
《家族財富管理》旨在從理論與實踐、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代等維度,在借鑒國際經驗和歷史鏡鑒的基礎上,以經濟金融相關理論為支撐建立國內家族財富管理的分析范式。主線是微觀客戶服務的客戶分析策略、財富增值的資產配置策略、財富傳承的權益重構策略以及家族企業的家業治理策略,輔以中觀的私人銀行、家族信托和保險公司等機構開展財富管理業務的機構模式、業務模式和贏利模式等。
王增武 ·中國經濟 ·12.4萬字
本書討論了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的人工智能革命對人類工作方式和工作觀念的巨大影響。作者認為不同于以往的歷次失業浪潮,這次人工智能造成的技術性失業對人類文化和文明進程的影響將是深刻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同時,作者也探討了機器紅利對人口紅利的替代作用,并指出盡管如此,人仍然還是有人的用處,人類將與機器共存共榮,創造一種全新的經濟景觀和工作形態。
劉慶振 ·中國經濟 ·11.6萬字
我國當前面臨的收入分配問題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既有市場機制自身的影響,更有制度和規則方面的原因,還有經濟發展階段本身的特殊影響,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因而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具有市場經濟國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收入差距擴大的一般特征,體現了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二是與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相關聯,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體現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現象突出。三是我國收入分配具有發展階段的特征。
蔡昉等 ·中國經濟 ·19.3萬字
本集刊聚焦“一帶一路”與絲路學兩大研究主題,兼顧政策研究與基礎研究,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提供理論支撐。本集刊致力于政策研究與基礎研究的有機結合,以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以實地調研與多語種為優勢、重視國內外學者在絲路學研究領域的成果交流,以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研究水平,進而提高中國絲路學研究的話語權。
馬麗蓉主編 ·中國經濟 ·11.7萬字
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攻關期。無論從國際或國內形勢看,中國都應該主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綠色新動能經濟,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本書在“五級火箭”理論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綠色新動能經濟”概念,通過理論研究和案例剖析,深入分析了中國綠色新動能經濟發展的進展與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針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等,分別提出了發展綠色新動能經濟的思路與對策。
李佐軍主編 ·中國經濟 ·16.3萬字
本書對中國經濟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并與世界經濟發展進行了對比,指出中國所經歷的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并不是中國所獨有的,但中國投資率過高、持續時間過長確實比較獨特。本書從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效率的角度,對中國經濟發展情況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試圖找出形成和支撐中國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內在邏輯。根據分析結果,本書指出,中國需從產權制度、微觀制度、宏觀制度、非正式制度四個維度同時推進經濟轉型,并提出了轉型的具體路徑及建議。
王遠 ·中國經濟 ·11.8萬字
本書核心在于以倫理視角審視現行消費的合宜性,揭示西方消費理論的倫理欠缺,窮舉消費違背倫理眾象,明確合宜性消費范圍擴展及動力提升的路徑;研判違背倫理的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不足,界定出合宜性消費作為“首駕馬車”拉動的經濟增長效應;發展出倫理約束下的消費力提升理論及對應的質量型經濟增長理論。
孫世強 ·中國經濟 ·17.3萬字
本書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姊妹篇,遴選出19個有代表性和典型特色的優秀案例匯編成書,旨在總結優秀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典型實踐,樹立民營企業家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良好形象,展示民營企業的責任情懷和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帶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徐樂江 高云龍主編 ·中國經濟 ·1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