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當下的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分析當下的經濟態勢以及預測中國未來的經濟態勢,成為中國當下諸多經濟學家以及經濟學研究者所關注的核心。本書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執筆,以抓住碎片為引子,分析了三個學術人眼中的中國經濟拼圖。作者藉此對中國的經濟態勢提出了不少有益啟示。
徐奇淵 楊盼盼 馮蕾 ·中國經濟 ·9.4萬字
本書選取民營經濟極為發達、中國*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為分析對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背后的政治邏輯之后,提出了一個典型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歷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權力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決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大化而對發展民營經濟采取了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即政治上占主導地位的精英群體由于可以獲得權力高層自上而下的庇護和支持,因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動力不強,而政治上被邊緣化的精英群體只能向下尋求基層支持者的政治支持,因此采取了提供事實上的產權保護以保證地方民間經濟利益的方式,來換得基層的政治支持以*大限度地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
章奇 劉明興 ·中國經濟 ·20.3萬字
本書立足于技術與社會發展,從大趨勢、大命題、大融合的角度切入,探討與想象面向未來的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的發展浪潮、時代挑戰與價值實現,并深入闡明什么是數智化轉型、為什么要進行數智化轉型和如何開展數智化轉型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數智化的觀念、技術、方法、特征指引等方面全面且深入地解構數智浪潮的驅動機制,為政企數智化轉型提供省、市、縣3級與八大行業領域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分析,創新性地提出了數字政府“政府即平臺”理念。
張建鋒等 ·中國經濟 ·29.5萬字
本書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和人地系統優化的協同為主線,通過對二者協同機理的邏輯分析,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和人地系統優化是上層建筑和基礎路徑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就是回應現階段人地關系矛盾,二者在文化、文明的鏈接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螺旋上升。在此基礎上,分別豐富人地系統、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認知,構建人地系統“三元”結構理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五次產業體系理論;進行中國省域層面二者協同發展度的實證研究,透過協同發展度這個“果”分析不同地域的“因”。最后,提出地域分工視角的生態文明重點建設,與生態倫理視角下的生態文化建設、“三元”結構下的產業體系優化和以人為主導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一起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人地系統優化的協同實現路徑。
王亞平 任建蘭 ·中國經濟 ·16.4萬字
挖掘新趨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022灣區100家高成長企業大型全媒體深調研報道”重磅發布!聚焦廣東“雙十”產業集群及各市重點新興產業、港澳特色產業、重量級科創團隊,綜合企業、產業、區域多角度,持續推出全媒體報道、研究報告、閉門研討和高端論壇等,挖掘灣區創新發展新趨勢、新格局。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中國經濟 ·8.6萬字
該書稿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基礎設施投資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水平,而且也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現有文獻主要從社會產出彈性、對私人投資的影響、出口貿易角度研究了基礎設施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然而很少有文獻關注基礎設施對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效應。事實上,雖然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促進了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進口貿易特別是中間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和出口貿易競爭的加劇也提升了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外商直接投資對高技術專利的封鎖,以及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的加工貿易對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有限,因此,在外部技術的影響下,我們必須加強自主創新力的提升,為此,研究基礎設施對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效應,考察其作用機制成為一個關鍵的重要因素。
梁超 ·中國經濟 ·10.8萬字
本書分為七部分,總報告分析了中國的產業競爭力變化,與“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的貿易結合度、競爭與互補關系,探討了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時,與美國、歐盟15國及日本合作的可能性、面臨的挑戰;其余六大部分分別探討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中亞地區、俄羅斯和蒙古、西亞和中東地區及中東歐地區的貿易競爭與互補關系,提出了中國在這些地區進行貿易拓展的空間和方向。
張其仔 郭朝先 白玫 鄧洲 胡文龍 張航燕 ·中國經濟 ·18.5萬字
招商是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促進人員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需構建的招商優勢包括推動形成要素優勢、制度優勢和產業優勢。本書歸納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流中遇到的五大類常見問題,對應選取了十個典型城市的招商引流故事,分別是:重慶的挖掘培育要素優勢模式、貴陽的生態價值增值模式、合肥的政府投行模式、深圳的科技-產業-金融三循環模式、蘇州的園區驅動模式、武漢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杭州的數字要素引領模式、成都的城市營銷模式、南通的城市群招商模式、佛山的制造業主導模式。在十個城市的選擇上,充分考慮了東中西板塊、發達與欠發達地區、不同城市梯隊之間的差異,可以稱之為“十大招商引流策略”,以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流策略上有所選擇與吸收。
楊成長 龔芳 鄒威 曾培春 ·中國經濟 ·2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