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聚焦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廣州發展的定位與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開放合作,以及綠色灣區建設和文化灣區建設等主題,系統梳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廣州發展的基礎、優勢和現狀,深入剖析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曾偉玉 吳業春 ·中國經濟 ·21.4萬字
本選題包括5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會議綜述,包括中國經濟二次轉型與防范外部沖擊、2016年中國35城市生活質量報告等。第二部分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中國經濟效率提升與供給側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經濟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政府行為調整等。第三部分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包括增長跨越:經濟結構服務化、知識過程和效率模式重塑,金融周期與創新宏觀調控新維度,重塑改革的動力機制是保持長期中高速經濟增長的關鍵等。第四部分為區域發展與收入分配,包括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異和行業勞動報酬的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區域性適度收入差距研究、中國的政府存款:口徑、規模與宏觀政策含義等。第五部分為國際比較與啟示。
張連城 劉樹成 張平 ·中國經濟 ·21萬字
經過30余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成為現階段中國政府、中國經濟學者高度關注、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書從“新常態”的特征內涵、經濟發展增速、結構升級、創新驅動、區域協同發展、通脹通縮、改革紅利、開放貿易、面臨問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供給側改革等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進行了系統、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對策和建議,是了解中國“新常態”的重要參考。
王軍等 ·中國經濟 ·31.6萬字
40年來,改革開放掀開了中國現代歷史波瀾壯闊的新篇章,推動中國向著民富國強的目標大步前行,在規模和深度上創造了人類歷史嶄新的奇跡。中國不斷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從旁觀者變身為參與者、貢獻者,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業也在4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與金融改革開放的推進密不可分。本書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常務理事、學術顧問等,對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金融體系改革、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現代貨幣與財政政策框架構建、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的深入思考和總結,是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磅之作。
陳元 黃益平主編 ·中國經濟 ·27.7萬字
本書介紹了東盟各國能源資源現狀,東盟及其成員國實施的主要的能源戰略、政策,以及東盟各國能源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總結了中國-東盟能源合作的基礎、制度、領域和成效;從時代背景、戰略互信基礎、經濟發展需求、一體化能源市場推力和新能源領域等方面分析了機遇,從內部制約,外部局限,南海爭端,非傳統安全合作不足以及區外大國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中國-東盟能源合作的困難和挑戰;提出了中國-東盟能源合作的總體思路與對策建議。
李濤 陳茵 羅圣榮 ·中國經濟 ·20.7萬字
本書在實地田野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宏觀、微觀考察民族地區農村貧困的復雜圖景及致貧機理,準確把握當前我國民族地區的貧困和反貧困出現的新情況,尋找各種反貧困政策措施在民族地區反貧困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未來完善民族地區反貧困政策措施、促進民族地區反貧困的參考建議,供有關部門進行參考。
劉小珉 ·中國經濟 ·21.3萬字
自2007年開始,“中國公司治理分類指數”已歷經14個年頭。本報告是第五次集六類指數(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董事會治理指數、企業家能力指數、財務治理指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數和高管薪酬指數)之大成的一部公司治理指數報告,從中可以多維度、全景式了解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從2019年開始,在六類公司治理分類指數的基礎上,計算了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總指數,本年度繼續延續這項工作。
高明華等 ·中國經濟 ·20.9萬字
《2020中國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沖擊,全球經濟出現衰退成為大概率事件,各國央行紛紛宣布下調利率,全球進入“低利率時代”。今年的《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主題是“低利率時代如何配置資產”?《經濟新動能資管新使命——2021中國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報告希望通過對相關話題和問題的分析,客觀呈現當下行業發展的趨勢,為大資管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份支持。《大資管進化再啟航——2022中國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報告》:本報告匯聚了21世紀資管研究院和部分行業人士的成果,從宏觀、中觀、微觀不同角度觀察大資管發展最新趨勢,助力于行業在新的征程上持續健康發展。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中國經濟 ·33.9萬字
本書以構建中國經濟發展內外需動力協同戰略與政策體系為目標,層層深入地完成了七個相互關聯的專題研究。主要依托對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歷程的回顧,完成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動力結構的識別。立足中國的大國經濟特征,研究經濟發展過程中消費內需擴容受到的規模性、結構性和流動性約束,并尋找破解各類約束的途徑和對策。從凱恩斯提出的三大貨幣需求動機出發,探討交易性持幣需求、預防性持幣需求、投機性持幣需求對潛在消費購買力的分流,并通過量化研究三大貨幣需求動機的影響因素,尋找引導居民有序釋放消費潛能的途徑和對策。以發揮投資內需的長效機制為目標,聚焦產業投資領域,圍繞投資對象、投資重點和投資主體三大命題開展理論和實證研究。主要立足于中國所處的開放經濟環境,研究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外需顯著的經濟調節效應以及過度依賴外需可能引發的經濟失衡風險,并由此實現外需動力的利弊協調,形成合理利用外需動力的策略主張。面向中國經濟的趕超型發展戰略,基于中國經濟內聯外通的整體框架,探討內外需協同的必要性和經濟影響機制,研究內外需之間互促互斥的復雜聯動關系,并據此確立內外需合力機制的構建原則和實施標準。
李智 馬龍龍 ·中國經濟 ·32.9萬字
本選題包括5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會議綜述,包括中國經濟二次轉型與防范外部沖擊、2019年中國35城市生活質量報告等。第二部分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中國經濟效率提升與供給側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經濟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政府行為調整等。第三部分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包括增長跨越:經濟結構服務化、知識過程和效率模式重塑,金融周期與創新宏觀調控新維度,重塑改革的動力機制是保持長期中高速經濟增長的關鍵等。第四部分為區域發展與收入分配,包括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異和行業勞動報酬的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區域性適度收入差距研究、中國的政府存款:口徑、規模與宏觀政策含義等。第五部分為國際比較與啟示。
劉樹成 張連城 張平主編 ·中國經濟 ·24.5萬字
本書深入分析了高端軸承的發展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制造業強國的重要性,全方位論述了我國高端軸承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技術路線圖。闡述了軸承的分類和高端軸承的范疇,國內外高端軸承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我國高端軸承的發展短板和發展重點,新時代我國高端軸承發展的路徑:推進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高端軸承發展的產業基礎建設“產學研用”聯合的高端軸承創新鏈:產業鏈的生態體系,促進高端軸承的研發—工程化—產業化遵循既科學又接地氣的技術路線圖,實現高端軸承標志性產品的突破性開發增強發展高端軸承所必須的先進制造技術和軟實力。是一本有關高端軸承翔實的,具有先進性、科學性、指導性、前瞻性和基礎性的參考書。本書適合關注和致力于高端軸承發展的科技界、產業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大學教師和學生,以及政府部門相關人員閱讀使用。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組編 ·中國經濟 ·24.5萬字
本書為2017年10月26~27日招商局史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中國經濟史學會聯合舉辦的“招商局歷史與創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收入學術論文近30篇,內容涉及招商局與中國近代金融業、中國產業的變遷,改革開放和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主題,是為近年來學術界關于招商局歷史與企業創新發展研究的最新成果。
陳爭平 朱蔭貴 胡政 ·中國經濟 ·37.8萬字
本報告是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中心成立以后發布的第12部年度報告。本書以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與結構升級為主題,分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即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建等領域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務,以經濟改革為重點和牽引,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轉變為城鄉統籌、相互聯系的發展整體。
劉偉 ·中國經濟 ·30.6萬字
2020年“精準扶貧”工作已經圓滿收官,“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在社會轉型時代大背景下,中國當代貧困問題仍然具有特殊的多維性、區域性、階層性、制度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尤其是當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帶來的“因疫返貧”“因疫致貧”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新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究竟應該怎么積極應對,也是緊迫而富有挑戰性的。顯然,站在“歷史臨界點”上,高瞻遠矚,系統回顧梳理中國反貧困艱難曲折的歷史脈絡,認真總結得失,無疑具有重大理論及現實意義。
李寶元 ·中國經濟 ·28.2萬字
本選題包括5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會議綜述,包括中國經濟二次轉型與防范外部沖擊、2018年中國35城市生活質量報告等。第二部分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中國經濟效率提升與供給側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經濟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政府行為調整等。第三部分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包括增長跨越:經濟結構服務化、知識過程和效率模式重塑,金融周期與創新宏觀調控新維度,重塑改革的動力機制是保持長期中高速經濟增長的關鍵等。第四部分為區域發展與收入分配,包括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異和行業勞動報酬的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區域性適度收入差距研究、中國的政府存款:口徑、規模與宏觀政策含義等。第五部分為國際比較與啟示。
張平 劉樹成 張連城 ·中國經濟 ·20.4萬字
本書涉及國資委方方面面的業務工作。縱覽這些文章,每篇都有獨特的視角和閃光點,集中反映了當前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的前沿熱點和重大現實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充分體現出青年同志對本職工作進行了科學嚴謹的探索和積極的思考,彰顯出青年同志們敢于創新、敢于挑戰、鉆研務實的精神。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 ·中國經濟 ·24.8萬字
本書全面回顧了2021年度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整體市場,針對熱點行業、國家和典型案例進行獨家分析,詳細解讀了“一帶一路”政策下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新機遇,對并購市場趨勢進行了展望,為準備走出國門的企業提供意見和分析,同時,也對全球和中國跨境并購市場的發展歷程做了梳理,并從專業和實際操作的角度整理了一份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實用手冊,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和參考價值。
馮林等主編 ·中國經濟 ·28.9萬字
資管新規收官之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在一個新的制度起點再出發。什么樣的資產管理行業,能支持并匹配中國實體經濟在全球的位置?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行業格局篇之中,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就資管行業價值鏈的轉型升級、資管科技監管新框架、低利率時代下資管行業的發展與應對等領域展開了研究,同時也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投資情緒與收益分化進行了分析。二部分機構專題篇關注了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的未來發展路徑。三部分海外及中國香港地區資產管理篇著重對美國、歐洲、中國香港地區、日本和新興市場的資產管理行業做了記錄和觀察,力求從中探尋出可以為正在轉型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所參考的經驗與心得。
巴曙松等 ·中國經濟 ·24.6萬字
本書以重慶市檔案館、成都市檔案館有關城市土地行政資料,結合民國時期報刊及相關論著,探討抗戰時期城市土地問題及政策的實施情況,考察國民政府在土地行政方面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實施手段,民眾反應,社會效果,并總結出:城市土地問題與城市建設密切相關,平均地權是解決城市土地問題的良策。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在重慶的土地行政實踐沒有實施漲價歸公,城市土地政策的作用難以發揮,未能達到解決建設資金、發展城市的目的。
韓宏偉 ·中國經濟 ·26萬字
本書在分析我國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深層次結構性原因的基礎上,探討我國內需長期可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基礎,以及構建這一結構性基礎所要求的投資結構與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從理論層面探討突破內需長期可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制約因素的路徑與政策選擇,并對促進內需長期可持續增長的各項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進行詳細的論證。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第一,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問題以及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背景。第二,分析導致我國內需總量不足的結構矛盾、原因與宏觀經濟政策選擇。第三,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的傳導渠道、適用條件、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以及未來政策調整的可能路徑。第四,在綜合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構筑內需長期可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基礎的具體政策建議。這些研究對于思考如何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如何完善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框架以及提升經濟增長的社會福利效應,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楊瑞龍主編 ·中國經濟 ·2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