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為什么能夠在過去的30年里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從一個貧窮的國家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天面臨的問題是怎么造成的?如何應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中國怎樣才能實現順利轉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這些問題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福祉,本書將與讀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為重啟改革議程、創造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吳敬璉 馬國川 ·中國經濟 ·22.7萬字
在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于2011年初設立了“結構轉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課題,經過一年來對該問題的反復研究討論,最終形成了10份研究報告,希望在對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結構形態變化總結評價的基礎上,借鑒吸收相關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從而提出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體制改革等為重點的、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經濟發展轉型路徑,力求對未來我國的轉型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馬曉河等 ·中國經濟 ·22.7萬字
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確立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推動改革與創新,不斷實現預期的宏偉目標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本書系統介紹了“十五五”的痛點難點,規劃理論、規劃架構、規劃前期研究及規劃編制、具體案例、行動方案等。本共二十二章,各章節層次推進,相互銜接,前后呼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以模型和案例等方式,首次權威、系統地解讀“十五五”規劃編制模型與編制實踐,預判了我國“十五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依據、程序、內容、模型、難點、要領及路線圖,試圖給部委和地方“十五五”規劃編制、論證、評估和修訂等,提供規范、權威、前瞻的實踐指南。
吳維海 吳志強 黃寶榮 ·中國經濟 ·22.6萬字
本書以“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為主題,以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典型案例調查為基礎,闡明了精準扶貧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實踐的豐富過程,揭示了取得的成效、經驗和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提出了促進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本研究的邏輯線索,地方政府在頂層設計的指引與規制下所呈現的能動性和實踐創新是本研究的重點,這種能動性和實踐創新所反映的地方政府的行為規律及其對政策制定的啟示是本研究的最終指向。
陸漢文 黃承偉 劉曉山 蔡志海 何家偉 呂方 ·中國經濟 ·22.6萬字
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進一步保護好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金融服務創新促進減排固碳,提升金融改革創新能力,更好的服務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本書以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綠色發展為目標導向,通過金融創新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重點介紹了金融創新與共同富裕、綠色發展與產業融合以及鄉村投融資創新實踐等內容,為綠色金融創新理論和實踐賦能綠色高質量發展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價值。本書可以作為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監管部門等機構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經管類研究生及博士生專題學習的指導用書,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蔣遠勝 吳平主編 ·中國經濟 ·22.6萬字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戰略、道路必須而且可以創造出占優優勢。占優優勢遠優于比較優勢。具有占優優勢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管他國采取什么發展模式本國都以它為最優發展模式的模式。它既不是唯GDP論,也不是“贏者拿走一切”,既不是“以鄰為壑”,也不是一方喝湯另一方面吃肉的“雙贏”。它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框架下基于最大發展機會識別設計出的能夠實現最大發展可能的模式。中國早已有這種模式。未來,它將在更高的生產力基礎上展開。
王今朝 ·中國經濟 ·22.6萬字
本書從經濟空間結構調整、科技的長遠基礎、高端制造、鄉村現代化、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國生態足跡、廢棄物收集處理數字化、“一帶一路”的持續點、2035經濟愿景、教育作為第一國策等多個領域,展示了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于理解當前的中國以及把握趨勢、做好應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張國有主編 ·中國經濟 ·22.6萬字
產業自主性,即主要產業被外資控制的情況,直接涉及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書選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并進一步選擇汽車、鋼鐵、裝備制造、有色金屬、電子信息以及高技術6個重要行業為研究對象,用外資市場控制度、股權控制度、技術控制度、總資產控制度和固定資產凈值控制度5個指標定量分析了近年來我國三次產業和上述6個行業及其細分行業的外資控制情況和變化趨勢;搜集了相關案例進行剖析;最后提出了防止中國產業外資控制的對策建議。
卜偉 李文興 ·中國經濟 ·22.5萬字
本書圍繞國家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大局,探究智慧城市在我國的思想起源和發展歷程,分析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意義,重點研究智慧城市的內涵、評價體系、關鍵技術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本書包含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城市設計與規劃、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安全等主要內容,并對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進行了認真梳理和深入分析,以求為更多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借鑒。
李春華 許翃章 薛蘇鵬 ·中國經濟 ·22.5萬字
基于系統論視角,通過理論探討、量化與質性研究并舉,本書者特質行為與VUCA環境不確定性多要素有效性的互動影響展開了系統研究,以闡明VUCA環境要素互動影有效性的作用機制和深層機理。在理論層面梳理分析VUCA環境有效性影響底層邏輯基礎上,基于問卷調查數據,實證研究特質、共享及悖論等新行為對VUCA環境有效性的作用機制以及VUCA環境特質行為有效性的調節機制而通過多案例比較研究的質性方法深入剖析和解構VUCA環境者特質有效性的影響模式及作用機制,后整合前面量化和質性研究的結果,建構VUCA環境下有人格類型特質行為與境的互動及匹配模型而系統化形成VUCA環境有效性作用機制整合模型,為如何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能力提升和管理實踐提供思路和依據。
譚樂 蒿坡 ·中國經濟 ·22.5萬字
本書是一本論文集,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集中討論了中國城市土地從無償使用到使用權的商品化,城市地租分配及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育、主體、運行機制做了闡發;對中國國有經濟改革的模式、路徑、實現形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這些討論不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相關改革及理論研究特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作者所討論的問題“還在路上”,仍然具有深入挖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南嶺 ·中國經濟 ·22.4萬字
40年來,中國經濟所經歷的變化包含了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不勝枚舉。本書作者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視角,回顧了40年來為推動改革做出貢獻的主要人物,以及諸多影響深遠的事件,在改革經歷40年后的今天,有助于讀者更深入理解中國改革的未來。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學家參與改革過程中最為精彩紛呈的歲月,現在已是中國經濟學領軍人物之一的張軍教授,當年正就讀于復旦大學經濟系,他將自己始于此時的觀察、當年親臨火熱一線的回憶,融于《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一書。40年來,兩代經濟學家積極傳播思想、參與政策討論、走進真實世界、推進經濟研究,即便內部仍有分歧,但他們一直在跟著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脈搏而進步。作者選取了改革進程中的幾個關鍵時間點,將視線投向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方面,以回顧和研究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未曾被清晰揭示過的改革內幕。
張軍 ·中國經濟 ·22.4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企業黨的建設切實加強,國資監管體制得到系統性重塑,企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約30萬字,由主報告和20家中央企業分報告構成,遙相呼應、點面結合,全面展示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分報告從多個角度展示中央企業近十年的成績和發展,聚焦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產業布局、深化改革、黨的建設、社會責任等方面,展現中央企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穩健步伐。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編著 ·中國經濟 ·22.4萬字
技術轉移是科技創新時代下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較為薄弱的環節。本書結合權威文件及專家的解析,旨在給讀者提供有益的指引和啟示。本書共6章,主要包括認識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權威解讀《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權威解讀《技術轉移服務規范》、政府部門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實務指導、高校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實務指導和企業技術轉移人才體系建設實務指導等內容。本書適合企業專利管理人員及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閱讀。
楚明超 ·中國經濟 ·22.4萬字
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比較全面、系統、科學地對習近平反貧困系列重要論述進行了概括與闡釋,并將習近平反貧困系列重要論述所構成的思想體系概括為“新時代反貧困思想”。本書從新時代反貧困思想形成的社會背景、理論淵源、主要內容、基本特點、時代價值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嘗試性地構建了“新時代反貧困思想”的基本理論框架,對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積極的實踐指導意義。
文建龍 ·中國經濟 ·22.4萬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本課題在研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背景、國外環境重大變換、時代特點等基礎上,就基本內涵、突出問題及深層次原因等進行分析。總結國際發展經驗的同時,到典型省市、重點企業深入調研,聽取決策部門意見,掌握更多一線資料,分析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挑戰與具體路徑。課題研究兼顧定量與定性結合案例分析,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探索從需求、供給、要素投入產出、分配、宏觀循環等5個角度描述測評高質量,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朱之鑫 張燕生 馬慶斌 ·中國經濟 ·22.4萬字
本書提出了“義烏商圈”這一具有原創性的概念,用以概括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所在地——義烏與國內外其他區域的聯系,以及它們共創、共建、共享、共榮的關系。本書從市場體系、支撐產業、商人群體、物流網絡等不同層面對“義烏商圈”作了理論分析,揭示了“義烏商圈”的現狀、特征、形成機理等;采取實地訪談、問卷調查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論述了“義烏商圈”形成中政府的作用及其發展趨勢,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目標、重點領域等,闡釋了“義烏商圈”形成發展機制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耦合性,就專業市場的發展前景和義烏如何建設世界“小商品之都”、創新型城市、打造浙中商務中心(CBD)等,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本書作者既是專家教授,又是“義烏商圈”、“義烏發展經驗”、“義烏試點”的親歷者,這種雙重身份的交融,使本書較好地體現了實踐性、學術性與史料性的統一,具有較高的存史、資政和研究價值。
陸立軍 ·中國經濟 ·22.3萬字
本書首版(《中國經濟專題》)在2008年一經出版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曾榮獲多個暢銷獎項和優秀圖書獎,并作為解讀中國經濟問題的權威讀本,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還入選了“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動了西方讀者對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的清楚認識。本書是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新版結合最新的國際與國內經濟形勢全面更新了相關數據和分析內容,并新增一篇關于“全球失衡、儲備貨幣與全球治理”的附錄。書中總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活動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并以此理論分析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各項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系統地回顧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與改革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重點闡述了自生能力理論和比較優勢戰略。
林毅夫 ·中國經濟 ·22.3萬字
當下的世界經濟形勢日益嚴峻復雜,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在這樣一個經濟拐點時期,如何反思中國經濟的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黃奇帆、樓繼偉、劉世錦、周天勇、劉元春、姚洋……國家經濟智囊聯袂解讀未來五年國內經濟發展新勢能——內生增長。從政策出發,凝練、拆解“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強化國內市場的重要戰略基點;從民生出發,厘清未來五年國內經濟增長、企業瓶頸突破的核心路徑。深刻答疑內生增長的經濟內涵,以及如何通過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發現大循環、雙循環之間新的拓展空間。在擴大內需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現在,在“十四五”的開局之際,本書為你提供理解經濟布局新思路、把握時代機遇新走向的參照。
黃奇帆 樓繼偉 劉世錦等 ·中國經濟 ·22.2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對中國經濟進行細致調研,他們在本書中體現的基本觀點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并不是由上層即國家主導的,而是來自于底層,即企業創造的。這并不是一個新的觀點,但是作者通過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超過700家企業的調研,細致刻畫了中國的經濟奇跡是怎樣發生的。出版這本書有兩個意義:一是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視角觀察我國經濟,二是這本書所呈現的研究方法本身值得所有從事經濟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學習。
(美)倪志偉 (德)歐索菲 ·中國經濟 ·2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