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闡明了無錫、保定農戶收支變化的地域政治、經濟、社會背景的情況下,基于2011年調查和1998年調查的數據,以無錫馬鞍村與玉東村、保定南鄧村與固上村為重點,對無錫、保定城鎮化進程中農戶收支變化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力圖詮釋20世紀末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無錫、保定農戶收入與支出變化的特征及其結構變遷的原因,從而為觀察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案例。
趙學軍 隋福民 ·中國經濟 ·23.7萬字
近年來數字經濟增加值在我國GDP中的占比不斷提升,但相對經濟總量而言還是偏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和挑戰。我國數字經濟在提升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促進國內經濟循環各環節貫通、提升人民群眾生活便利度的同時,平臺壟斷、競爭失序、無序擴張等問題也逐步顯現,不僅帶來影響市場公平競爭、抑制創新活力、損害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妨礙社會公平正義等隱憂,甚至給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安全帶來風險。隨著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平臺企業不正當競爭行為越來越隱蔽,在對企業違規行為及其不良影響后果的判定方面更加復雜。這些都對數字經濟監管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在推動和規范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重構監管體系,進一步突出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并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本書圍繞平臺監管,分析我國在數字治理、反壟斷等方面的探索,平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和可能的應對之策。
于鳳霞 ·中國經濟 ·10.7萬字
當前中國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的階段,恰為全球不確定性居高不下的時期。在不確定性加劇的國際市場中,如何實現出口產品質量升級是中國經濟轉型期面臨的挑戰。在描述中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現狀的基礎上,本書首先探討涵蓋范圍較廣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以凝練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質量影響的一般性機理?;诮洕卟淮_定性與出口固定成本關系的假設,構建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通過進入退出機制作用于行業和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理論模型。進一步,本書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細化到貿易領域,分析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如何影響出口產品質量。政策不確定性不僅影響出口增長的擴展邊際,還可能影響集約邊際,而在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質量的效應中,集約邊際的作用未能體現。然而,集約邊際本身又具有內生性,為此,接下來本書研究與集約邊際等效的目的國進口需求沖擊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提出需求沖擊對出口產品質量的異質性影響及作用機理,然后運用構造的出口企業面臨的多邊外生需求沖擊指標,實證研究不同創新能力企業面臨需求沖擊時,其出口產品質量如何調整。本書研究目的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對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不僅在理論和實證層面豐富了不確定性和出口產品質量的文獻,也對不確定性背景下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朱小明 ·部門經濟 ·12.1萬字
書稿分三個部分:綜合篇(含經濟、社會、文化、法治)、部門篇(各部門研究報告)和專題篇。本藍皮書是以學術視角、專家立場,對寧波經濟社會等一年運行情況進行總結,對下一年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本書全面記錄寧波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特點,綜合分析2018年發展形勢和走向。
陳利權 ·區域 ·34.3萬字
本書基于博士后課題“我國東西部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比較研究”(編號145316)與中央高校“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土地配置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編號2120120279)展開。本書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先保障生態安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原則,以土地資源為載體,多角度探討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可持續性。書中通過分析資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和存在問題,提出結構性缺損和功能性缺損概念;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生命周期理論、耗散結構理論,探討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機理;從轉型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特征、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狀況,評價轉型發展過程中城市系統的健康性;從城市系統耗散結構特征出發,建立系統熵流模型,觀察生產力活動對城市系統熵流貢獻情況,分析轉型發展過程中城市系統有序性變化情況;剖析土地利用系統和城市發展系統耦合關系,判定城市系統協調性;并以社會調查為基礎,了解礦山關閉對社會經濟環境影響情況,收集群眾對城市轉型發展成果的感知和建議,提出可持續轉型發展對策。本書形成的研究成果可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晒┭芯拷洕鷮W、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讀者閱讀參考。
朱琳 ·部門經濟 ·9.8萬字
對2017年各個季度的NCFI綜合指數、分航線指數進行解讀,深入挖掘各項指數與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波羅的海指數(BDI)及世界宏觀經濟與貿易的關聯性,客觀評價NCFI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完善NCFI和“海上絲路指數”體系提供依據。
周偉 董雪兵 董善華 ·區域 ·8.1萬字
本書采取案例解析、法律法規、審核要點及擬IPO企業應關注的重點體例,有利于中小企業有的放矢。第二,新案例、新法規及審核精神將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通向資本市場的實效性。本書全部采用2017年發審委審核之IPO全年案例,并結合2017年11月新一期證監會發行部門窗口指導精神,可以有效把握當前嚴格上市審核之脈絡。第三,簡明扼要進一步增強對中小企業通向資本市場的指導性。
程繼明 ·通俗讀物 ·11.8萬字
本書在企業戰略的歷史演變和四度思維的基礎上對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交控”)的戰略定位、資金融控、服務創新、產融結合進行深度剖析,并進一步提煉了江蘇交控在信息轉型、人文環境、風控保障方面的創新實踐,最后對江蘇交控的未來藍圖進行展望。本書既展現了江蘇交控大量鮮活典型的案例,又對江蘇交控的大量創新實踐進行了理論提煉。
趙曙明 ·部門經濟 ·18萬字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作為金融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一直是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多年來,關于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討論和分析可說是汗牛充棟。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討論和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一是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二是利率市場化的風險;三是關于中國利率管制與低利率政策引起結構失衡;四是關于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的步驟、與金融開放的關系,以及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都成為討論的熱點,同時,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控機制建設也成為一個重要研究問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理論 ·14.8萬字
2017年年初,國家提出實施差異化供地政策,并支持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等公共住房建設,農業部也出臺政策明確在2018年將選擇50個地市和個別省市,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整省整市”改革試點。重慶在強化土地供應調控、完善住房功能品種、提升建筑工藝標準、加強質量標準化管理、完善房地產行業監管等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受益于主動性的政策調整,重慶房地產開發建設總體平穩有序,但也存在部分領域開發進度不合理、區域布局不均衡、風險監管不健全、政策導向不完善等問題。本選題通過對比分析和經驗借鑒,分析研究重慶房地產開發建設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和優化方向,探索下一階段科學調控政策措施,對于全市促進房地產市場總供給與總需求、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平衡與整體優化,實現房地產開發建設持續平穩運行具有積極意義。
張佳 李丹妮 鄧蘭燕 ·部門經濟 ·5.8萬字
中國是稀土儲量、生產、消費和出口第一大國,但長期的粗放開采和低水平應用導致中國稀土資源優勢未能成為全方位的產業優勢。本書針對中國稀土產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深入研究國際市場稀土產品供求變化、中國稀土資源儲備和開采條件以及稀土產品出口的綜合成本,比較發達國際制定實施稀有礦產資源戰略的經驗,解析中國稀有礦產品出口貿易摩擦的典型案例。以此為依據,探討中國稀土產業發展的方向、路徑、模式與政策導向,提出構建促進稀土資源開放式、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產業政策體系和出口管理制度的總體思路。本書的研究內容不僅有助于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稀土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的總體狀況,而且為加快推薦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決策建議。
楊丹輝等 ·部門經濟 ·20.7萬字
《“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報告(2019)》是依托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一帶一路’大數據和絲路經濟社會評價系統研究”所編制的年度報告。本報告的編制始終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均衡、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新理念為理論依據,選取“一帶一路”國家中的71個國家為樣本,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及開放度三個維度出發,構建了包含8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和57個三級指標組成的“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利用世界銀行WDI等八個權威數據庫和國家統計局編寫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統計資料》公布的權威數據,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對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因素指標的權重確定及評價指數進行設計,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及單項發展水平的排序和分類,同時對71國2019年度和2018年度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行了比較;最后從地區角度對71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做了簡單評述。
胡健 ·國際經濟 ·3.6萬字
本書(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圍繞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任務和重點,深入研究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十大重點領域,并新增食品、紡織技術與裝備、建材、家用電器四個重點領域的需求。基于這些需求,提出了十四個領域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戰略支撐與保障?!凹夹g路線圖”的發布,可以為廣大企業和科研、教育等專業機構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提供參考;也可引導金融投資機構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從事研發、生產和使用“技術路線圖”中所列產品和技術的企業,從而引導市場和社會資源向國家的戰略重點有效聚集;“技術路線圖”也可為各級政府部門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咨詢和參考。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 ·部門經濟 ·12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了區域分工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和空間分析等技術手段,系統分析了我國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系統與區域經濟系統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影響機理,提出了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西部地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徑和保障措施。如何實現我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政府和學術界關注的重點,本書以旅游產業為研究對象,從理論研究到產業實踐,對回答上述目標導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趙雅萍 ·部門經濟 ·13.8萬字
建設制造強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實踐,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建設制造強國進程中的諸多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深入思考,不斷努力探索。本書基于制造強國的理論,分析了建設制造強國的現實背景和客觀環境,對建設制造強國的行業企業、創新研發、前沿技術、生產績效、品牌方陣、園區集群等進行了研究,據此提出中國建設制造強國的發展路徑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實現研發路徑,科技有效支撐,提高生產效率;開展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實現產業集聚;進行制造強國制度與創新文化建設。
李金華 ·部門經濟 ·28.9萬字
本書主要目的是探尋具體社會關系中的互動行為及其策略思維,由此來推動合作博弈理論的發展。相應地,本書主要研究如下內容:1.從人性假設和行為機理上來深入挖掘合作博弈的基本機理;2.考察“為己利他”行為機理的人性基礎并以此來理解和推動社會合作;3.從現實人際關系及其社會互動特點中審視合作博弈理論的思維邏輯。事實上,現代博弈論面臨著兩大問題:1.實踐中如何避免低收益水平的囚徒困境?2.理論上如何解釋比推理結論更優的社會合作現象?主流的非合作博弈理論至今并沒有給出有效解答,由此促成了博弈論研究的轉向——尋求協作策略。進而,理論上的邏輯分析根本上涉及對現實人性及其行為機理的理解,也涉及對人類理性內涵的認識。一般地,人類理性包含認知力、意志力和親社會性三大內容,由此就導向“為己利他”行為機理:這不僅體現出社會互動中的交往合理性要求,而且有助于促進行為協調和社會合作,從而為協作策略和合作博弈理論提供行為和思維上的微觀基礎。
朱富強 ·理論 ·32.4萬字
我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上是一場“中國式供給革命”。之所以說是“中國式”的,是因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因、內容、實施路徑和理論依據等都與20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的供給改革不同。之所以說是一場“革命”,是因為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結構周期性失衡、提升中國經濟質量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制度創新。本書主要闡釋四大問題:“為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源頭在哪里?”“為什么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走雙重路徑?”本書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采取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對癥治療,主要措施是“三去一降一補”;第二步是鞏固治療,主要方案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第三步是去根治療,主要途徑是制度改革和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走市場化改革和政府改革的雙重路徑,其目標是建立有效市場和有效政府相結合的“雙效”模式。本書使用的分析框架主要是總需求—總供給分析,輔之以制度分析和結構分析。
方福前 ·中國經濟 ·14.7萬字
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主持的《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是國內外惟一以中國都市化進程為觀察與研究對象的年度報告,以“記錄關鍵要素、再現本土經驗、分析內在矛盾、闡釋深層結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城市轉型”為主旨,全景展示和重點解讀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宏觀進程和深層邏輯,深度梳理和理性闡釋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矛盾與關鍵問題,傾力探索傳統城市研究升級路徑和切實推動城市科學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為提升我國城鎮建設質量和開展全球城市社會治理,奉獻具有鮮明中國話語特色和價值立場的理性思考與人文關懷。
劉士林 ·部門經濟 ·19.3萬字
過去,我們通常只以財富來定義一個階層,現在我們發現,人群中正崛起一股新的力量,他們除了家庭收入可觀,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更現代、更新潮——2016年,吳曉波頻道率先提出“新中產”概念。經過吳曉波頻道多年調研,新中產的畫像逐漸豐滿,他們具備現代化人格的基本特征:個人權利意識、理性化生活觀念,以及全球視野和本土認同。這些價值觀念,來自高等教育、職業工作、城市生活中的社會合作經歷、家庭資產與收入的富足。本書將從消費、財富、職業、家庭和社會關系、價值觀、產業、未來商業7個方面,解析新中產的主要特征,進一步深化對當下職場白領及精英人群的發現和洞察,幫助新中產人群更好地自我定位、規劃未來,同時幫助企業借助新中產崛起的東風,在市場中占盡先機。
吳曉波頻道 ·中國經濟 ·10.4萬字
貿易成本幾乎被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忽視,但卻廣泛存在于實際國際貿易活動中。事實上,貿易成本是國際經濟學的重要變量,是解釋國際貿易領域眾多疑惑的重要因素,一直在國際專業化和貿易模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本書對于貿易成本對貿易發展的影響進行了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剖析了貿易成本對貿易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提出了有效降低貿易成本,加快推進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張毓卿 ·貿易 ·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