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中篇小說,以郁達夫筆下的A城為背景,借用郁達夫“A城系列”的人物。主人公于質夫八年前在A城認識了一些文人和青樓女子,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次酒醉后于質夫對一位女子許下承諾,救她脫離煙花,但由于戰亂等原因第二日他便匆匆離開A城。于質夫心里始終被這個承諾折磨,卻無法確定他做出承諾的女子是誰。于是,在內心折磨了八年后,他如同迷途之羊一般再次回到A城,尋找那位女子,也尋求自己心靈的救贖。
汪軍 ·社會 ·5.1萬字
“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自傳式代表作,村上春樹推薦閱讀作品,寫給青年一代的心靈之書。主人公漢斯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好學,被大家視為神童。他被送入一個神學院學習,受大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他功名心切,在與世隔絕的學校里拼命學習,沒有半點空閑,身心健康受到損害。同學赫爾曼生性倔強,蔑視功名,為學校不容;而漢斯覺得只有赫爾曼才是知己。漢斯用功過度,身體衰弱,成績倒退;學校把這些歸罪于赫爾曼。赫爾曼被學校開除,漢斯更感孤單,不時受到老師的訓斥和同學的恥笑,之后得了神經衰弱癥,使他無法繼續學業,只得返回家鄉當鉗工為生。社會的歧視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覺得仿佛跌在無情而龐大的車輪下。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10萬字
“搖滾樂界拜倫”科恩半自傳體長篇名作,加拿大版《麥田里的守望者》。本書是科恩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富家子弟布里弗曼兒童時代一直到二十歲的生活,其生活由宛如高速放映機下一系列光怪陸離的眩目影像的疊加:父親的離奇死亡,他的秘密催眠術實驗,與少年同伴克蘭茲的友情。大學時代的他靠寫作出了名,又以勞動贖罪,后逃往紐約。小說還講述了他與進入他生命中的幾位女子之間的感情,以一種兼具細膩情感與自我解嘲式的“無賴氣質”描繪了一個男人的成長史,闡述了作者對戰爭、暴力、階級平等以及對愛的真諦的觀念,有“加拿大版《麥田里的守望者》”之稱。
(加拿大)萊昂納德·科恩 ·社會 ·12.5萬字
“搖滾樂界拜倫”長篇名作,作品突破了小說的傳統形式,被譽為加拿大第一本后現代小說。本書是科恩的長篇名作,問世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小說以六十年代的蒙特利爾為背景,勾畫了一個愛的三角:致力于印第安部落研究的無名學者,其妻伊迪絲——印第安某部落最后一名后裔,以及學者F。這三人由十七世紀一個名叫凱瑟琳·媞卡薇瑟的印第安圣女的傳說連結在一起,身處一團糾纏不清的關系當中。小說時而夢囈,時而嚎叫,表達了人們對于秩序的欲望以及對于精神孤獨的恐怖。作品突破了小說的傳統形式,被譽為加拿大第一部后現代小說。
(加拿大)萊昂納德·科恩 ·社會 ·13.5萬字
和他們一樣,我們無法抱怨生活什么,但又仿佛若有所失……藤澤周平先生的獨女、遠藤展子女士曾多次公開表示,父親留下的等身著作中,她獨愛這一本。《橋物語》,以橋為紐帶,或以橋為界限,講述了十個帶著心跳和體溫的故事,寫盡了人情幽微。其中多篇作品被反復影視化,三浦友和、吉永小百合、永山絢斗等歷代實力派演員生動詮釋原著小說。寫慣了“俠骨”的藤澤周平,這次把畢生的“柔情”,全傾入了這一本《橋物語》。
(日)藤澤周平 ·社會 ·10.5萬字
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穩定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行為。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的靈魂終于得到了的安寧。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
(英)毛姆 ·社會 ·15.8萬字
大作家德里菲爾德及去世后,妻子請人為他立傳。小說的敘述者阿申登被傳記作者請來回憶當年和作家的交往,故事由此展開。在阿申登的記憶深處,我們發現了作家的前妻——迷人的羅西。她生性風流,處處留情,卻不失善良坦誠與優雅活潑。在這本書里,毛姆一改以往作品中對女性的偏見,以愛慕者的身份來追憶一個美麗女人的一生,并點綴以許多文藝圈中的韻事逸聞。整個小說布局錯落有致,現實與回憶相互穿插,文字干凈利落而又犀利深刻,塑造了毛姆所有小說中最鮮明生動、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英)毛姆 ·社會 ·14.4萬字
急功近利不甘現狀的徐雅為了出國竭盡全力。但現實卻不盡人意,美國沒有給予她期待的天堂生活,中國的崛起和繁榮讓她倍添失落,打擊她的還有丈夫的背叛,身患絕癥。她不甘心命運的捉弄,苦苦掙扎。善良樸實甘于現狀的王真莫名其妙地被性別取向受折磨的同性戀丈夫帶到了加拿大后輾轉到美國,地域的變遷并沒有解決他們的問題,反而促使公公早逝。不正常的家庭更加風雨飄搖。兩位個性完全不同的女子卻機緣巧合成了樓上樓下的鄰居,她們不得不開始她們奇特的相處。各自的軌道分向而行卻又彼此影響。夢是否隕落,紐約還是紐約,她們已不是她們……
夏婳 ·社會 ·16.5萬字
在美國奮斗了半生的蘇林玲終于迎來了升職,她原本以為生活將從此蒸蒸日上,豈料,一系列的變故在此時接踵而至。蘇林玲發現自己懷孕,她的公婆來到美國看望她,兩代人卻因為理念沖突而鬧得不可開交,此事令蘇林玲心力交瘁。美國房價大跌,蘇林玲辛苦十年攢下的積蓄一夕之間化為泡沫,令她大受打擊,開始反思起自己離鄉背井來到美國的意義。蘇林玲意外發現表面上看起來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的同事和好友們,原來都各有各的不幸,她由此悟出,原來生活、婚姻和事業一樣,都需要悉心去維護。
夏婳 ·社會 ·12.1萬字
作品以大西北腹地西海固一個叫紅城子的村莊為原點,以一代坤伶、當家花旦齊翠花的命運為主線,講述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一支民間秦腔戲班的故事,再現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民俗活動,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和人物命運。
火仲舫 ·社會 ·19.8萬字
根據古典小說《柳毅傳》改編演繹結構而成。作品擷取了柳毅傳書的情節,以現代讀者的審美觀點,融會貫通了現代理念和審美情趣,構思了大量合乎情理的故事情節,從而使故事更為曲折傳奇,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火仲舫 ·社會 ·11.8萬字
女主為救治爺爺踏上驚險刺激的尋藥之旅,途中結識了包括男主在內的一群仗義朋友,并探索到身世真相。
獅子坡的老板娘 ·社會 ·16萬字
“我坐在碼頭上,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時間撥回至一九七二年五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隊,漫長的雨水終于停歇,麥子發酵味道籠蓋村莊,暗潮涌動于日常。碼頭邊,十四歲的少年等待著了解歷史問題的外公,江南大隊的人們等待著石油鉆井隊的大船,然而生活終以脫離人們預計和掌控的方式運行。少年在碼頭邊左顧右盼,在莊舍與鎮上間游走返還,在交織纏繞的隊史、家族史、革命史間出入流連。他于奔跑中成長,于成長中回望,回望里,記憶發酵,生長。歷史老樹的黃葉,一片片落入《民謠》的故事和人物,飄揚,旋轉,飛翔。作者王堯為其長篇小說處女作《民謠》準備了二十余年,藉此完成了他重建個體與歷史之間聯系的夙愿。他以故事中人與故事看客的雙重身份,雜糅評點、抒情批判,歲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斷碰撞,顯露出新的縫隙,而小說由此拼湊出一條真正能夠進入歷史的現實路徑。這里有故事,但波瀾不驚;它從歷史走來,也脫胎于每個日常;散曲民謠中包裹著唱不盡的人事變遷與世情冷暖。《民謠》鋪寫一個少年的成長精神史,一個村莊的變遷發展史,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革命史。它以個體細微纖弱之小記憶,抵擋時代宏闊酷烈之大記憶。
王堯 ·社會 ·16.4萬字
馬可瓦爾多是位城市小工。他有一雙敏銳善感的眼睛,時刻捕捉著四季的變化和都市的隱秘。春天花壇里冒出來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鳥,都能讓他那灰色貧乏的世界變得多彩肥沃。對他來說,“生命中除了以小時計酬的薪水、額外的工資補助和家庭津貼外,還有某些東西可以期待。”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7.1萬字
一份困難的愛,一種困難的生活。卡爾維諾以“愛”和“人生”的困難為主線,輕盈地捕捉普通人的生活影像:為會心上人在二等車廂局促一夜的困難;一夜風流后無從炫耀艷遇的困難;迫于生計日夜錯肩的夫婦的困難;戴上眼鏡發現新世界卻因視線太清晰而看不清的困難;生活在煙云籠罩、凈化無望的城市的困難……這些困難構成了人類生命的常數,勾連起對現世的沉思軌跡,以及些許頓悟的瞬間。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13.8萬字
本書是我作為一名股市投資者的回憶錄,通過回憶和剖析,我將向大家展現一個真實的股市以及一名普通散戶的真實投資經歷。書中有我初入股市的迷茫,有虧損累累的心酸,有牛市中的意氣風發也有熊市里的低落,還有掉進投資陷阱的悔不當初。從迷茫走向成熟,從混亂走向規范,不管是人生還是股市,我都有了不一樣的收獲和感悟。
藍道大叔 ·社會 ·9萬字
小說以寫實的手法描寫出民國時期女主人公四喜與男主人公白珝卿與命運抗爭、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故事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情節曲折,文字流暢。
薏米 ·社會 ·15.2萬字
本書以方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真實的中學生活,把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在教育制度下產生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讓那些叛逆的、激動的、憤怒的情緒帶你重回那個熱血沸騰的中學往事,還原一個不被時光染指的真實青春。
李魯 ·社會 ·12.9萬字
本書為一部關于描寫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篇小說,以20世紀50年代初“灰鯊號”海輪不幸遇難為背景,講述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彩云姑娘與輪船上一名初到人世的男嬰生活在荒蕪人際、天水合一的平安島上的故事。
楓嶺 ·社會 ·8.4萬字
第二屆京東文學獎入圍作品,麥克尤恩盛譽之作,展現文明社會中道德與法律困境,直擊人性的懦弱、猶疑、自私與偏執。2017年同名電影由艾瑪·湯普森、菲恩·懷特海德等主演,共同演繹一場“少年法內情”。菲奧娜·邁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來以嚴苛的睿智、精確和理性聞名。可她成功的職業生涯卻無法掩蓋家庭的不睦,長達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岌岌可危。與此同時,一名十七歲的男孩亞當由于宗教信仰拒絕輸血治療,命懸一線。時間在流逝,控辯雙方都給出了理由,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決,菲奧娜決定親自前往醫院探望男孩。一番懇談觸動了菲奧娜內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終,她的裁決將給兩人帶來怎樣意想不到的后果……麥克尤恩在《兒童法案》中再次呈現了一個個難解的道德困境:理性壓抑下的情感洶涌澎湃,一個偶然的選擇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個人意志,還是應該堅持生命至上?背負著文明社會的沉重枷鎖,人性的天平最終將向哪一邊傾斜?
(英)伊恩·麥克尤恩 ·社會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