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紅樓夢》中寫入了大量的詩、詞、曲、辭賦、歌謠、聯額、燈謎、酒令……做到了真正的“文備眾體”,且又都讓它們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擬寫小說人物所吟詠的詩詞作品,能“按頭制帽”,做到詩如其人,一一適合不同人物各自的個性、修養、特點,林黛玉的風流別致、薛寶釵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灑脫,都各自有自己的風格……還有些詩就詩歌本身看寫得或平庸、或幼稚、或笨拙、或粗俗,但從摹擬對象來說卻又是惟妙惟肖、極其傳神的作品。——蔡義江
蔡義江 ·四大名著 ·33.9萬字
本書選擇了三十六個問題,構成了一個“問題樹”,這些問題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真問題”和“大問題”,而且是在同類事物的比較中形成的問題,這些問題認識上的模糊,就會導致行為上的離差。這些問題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這些問題研究明白了可以加深和擴大我們原有的認知。本書的特色是:把問題與三國故事打結,再從中靜悟出智慧來,并將這種智慧與中西方的理論融合起來,從而讓讀者眼界通透,醍醐灌頂,洞徹到深層的智慧。
陳樹文 ·四大名著 ·26.9萬字
本書的前70回和金圣嘆評點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基本一致;而后50回,則與目前流行的120回本《水滸全傳》完全不同。這里的梁山好漢沒有受招安,直到120回,他們還在與官軍血戰。這后50回曾由上海中西書局在1933年單獨排印過,梅寄鶴先生的序言里記載了當時出版的詳細情況。《古本水滸傳》的后50回,情節曲折,人物個性鮮明。一部分學者認為,它與前70回的作者為同一人。將后50回與前70回對比分析,從而發現前后的情節結構連貫吻合,布局前后呼應,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統一體;沒有前者,后者無法成立;沒有后者,對前70回中許多情節安排也難以理解準確。前后人物形象特征一致,后50回中的主要人物只要看其言行就可以判斷他是誰了,現在能見到的其他各種版本的續作都達不到這一水平。前后所反映出來的世界觀一致;藝術風格一致;特別是語言的時代特征、地方特征也一致。
(明)施耐庵 ·四大名著 ·25.6萬字
教育部推薦書目,新課標同步閱讀,王蒙、張曉風推薦閱讀。東漢末年,漢室羸弱無能,黃巾之亂爆發,群雄并起,軍閥混戰。在這個背景下,劉備、曹操、孫權逐漸崛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就是歷史上承東漢、下接西晉的三國時期。書中根據三國史實和大量民間傳說,相互穿插,描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眾多的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向讀者展開一幅縱橫捭闔、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明)羅貫中著 潘宗峰改寫 ·四大名著 ·22.6萬字
中國四大古典著作之一,世界神話傳奇經典著作!《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去往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以降妖伏魔,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
(明)吳承恩 ·四大名著 ·35.1萬字
一部影響整個華人世界的經典,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篇章。胡適說“《紅樓夢》這部書是曹雪芹的自敘傳。”毛澤東說“《紅樓夢》我至少讀了3遍……我是把它當歷史讀的。”張愛玲:“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清)曹雪芹 ·四大名著 ·45.6萬字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羅貫中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經過巨大的創作勞動,寫下了這部規模宏偉的巨著。
(明)羅貫中 ·四大名著 ·29萬字
被外國人推崇備至的中國英雄傳奇小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水滸傳》這部著作始終是偉大的,并且滿含著全人類的意義,盡管它問世以來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大英百科全書》:“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因以通俗的口語形式出現于歷史杰作的行列而獲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部文學作品。”
(明)施耐庵 ·四大名著 ·23.6萬字
(明)吳承恩 ·四大名著 ·35.6萬字
被外國人推崇備至的中國英雄傳奇小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水滸傳》這部著作始終是偉大的,幷且滿含著全人類的意義,盡管它問世以來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大英百科全書》:“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因以通俗的口語形式出現于歷史杰作的行列而獲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部文學作品。”
(明)施耐庵 ·四大名著 ·41.4萬字
(清)曹雪芹 ·四大名著 ·41.2萬字
(明)羅貫中 ·四大名著 ·3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