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拉的原型(納博科夫精選集IV)
“如果說《洛麗塔》是‘耀眼的蝴蝶’,那么《勞拉的原型》就是‘天才之蛹’。”臨終絕筆,納博科夫要求焚毀的最后一部手稿;“小說的原型”,再現(xiàn)了靈感在大師腦中的生成與演變。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是俄裔美國作家,二十世紀公認杰出的小說家和文體家。他在一九五五年所寫的《洛麗塔》獲得極大爭議及榮譽。《勞拉的原型》是納博科夫的一部未竟之作,是他晚年最后一部手稿。小說講述了一個極為臃腫肥胖的學者菲利普·王爾德,娶了一個苗條貌美卻水性楊花的芭蕾舞演員弗洛拉,他一方面不得不忍受妻子對他的謊言和背叛,另一方面沉溺于自我毀滅帶來的快感。關于死亡及死后世界這一納博科夫從小就頗感興趣的主題,《勞拉的原型》提供了讓人耳目一新、豐贍詳盡的描述。《勞拉的原型》出版過程頗具爭議,納博科夫曾要求將其焚毀,但其子德米特里最終決定出版。《勞拉的原型》是打開納博科夫文字迷宮的一把鑰匙。
·4.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