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威尼斯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托馬斯·曼(ThomasMann)寫于1912年的著名小說,故事發生在瘟疫肆虐的威尼斯,主人公最后也因瘟疫死于威尼斯。1971年被意大利現實主義大師維斯康蒂(LuchinoVisconti)拍成同名電影。故事的主角,德國慕尼黑著名作家古斯塔夫·馮·阿申巴赫(GustavvonAschenbach)長年克己、勤勞地經營著刻苦嚴謹的寫作生涯,在他知天命之年,終于對工作感到倦怠。他“向來認為旅行不過是一種必要之惡,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苦差事,是為了身心健康不時做出的必要妥協。”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看見一個外貌頗不尋常的怪家伙似乎是去旅行,激發了他“對新奇遙遠景色的向往,對自由、解脫和忘卻的渴望”,于是輾轉前往水都威尼斯度假。威尼斯華麗得化不開的美景,喚醒了阿申巴赫的內心長久的感性思維。在異國國度里他邂逅一位美少年達秋(Tadzio),他深深愛上這位俊美如希臘雕像的波蘭少年,“他的太陽穴和脖子附近垂著一綹綹蜜色的鬈發,肩胛?間的絨毛在陽光下透著金?色。少年的上身覆蓋著薄薄一層皮膚,隱隱可以看?其下肋?的精致輪廓和勻稱的胸膛。他的腋窩像雕像的一樣光滑,膝蓋后面的凹陷處也同樣光滑,閃閃發光。藍色的血管在他的皮膚下游走,仿佛他的身體是由某種比肉體更透明的東?構成的?!迸c此同時,悶熱的威尼斯爆發了一場霍亂,官方刻意封鎖消息,阿申巴赫一開始并無知覺。當他發現游客紛紛走避,逐漸了解事態的嚴重性,但為了多看達秋一眼,他選擇留在了被瘟疫所籠罩的威尼斯,繼續在大街小巷跟蹤那少年。后來他做了一場夢,夢見原始部落里野蠻人正在放蕩淫亂的進行祭神。他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衰老,為了博得對方的歡心,他開始染發化妝,好讓自己煥發出青春的姿態。長時間的追逐,使他筋疲力竭,最終因為吃了過熟的草莓而得霍亂使他一病不起,孤獨地死在荒涼的海灘上,老人垂死時最后的眼里,仍是那位水仙花一般俊美的少年。
·5.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