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功能原料

基于中醫理論,清咽潤喉功能性糖果往往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滋陰補虛、健脾益氣等作用,目前多以中藥作為其中的功效成分。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準具有清咽潤喉功能的常用原料有西洋參、菊花、桑葉、胖大海、薄荷腦、桔梗、金銀花、川貝母、草珊瑚、烏梅、桉葉油、蒲公英、麥冬、橘紅、羅漢果、甘草等。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化痰、止咳、平喘類

化痰、止咳、平喘類中藥以祛痰、緩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為主要作用。

(1)祛痰作用 桔梗、川貝母等的煎劑或流浸膏均有祛痰作用,能增加呼吸道的分泌量,一般在給藥1h后作用達到高峰,其中以桔梗等作用最強。

(2)止咳作用 苦杏仁、桔梗、貝母均有程度不等的鎮咳作用。苦杏仁等的鎮咳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樞神經系統。

(3)平喘作用 浙貝母、杏仁、枇杷葉等有一定的擴張支氣管作用。

二、清熱解毒類

凡以清泄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其主要藥理作用如下。

(1)抗病原微生物 清熱藥抗菌作用的特點是抗菌譜廣,大多數藥物和清熱藥復方對細菌、真菌、病毒、原蟲等都有一定的抑制或殺滅作用。蒲公英等對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夏枯草等對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細菌內毒素 許多清熱藥或能對抗內毒素毒性,或能直接使內毒素生物活性降低,以致使內毒素結構崩解破壞,抗原性消失。金銀花、蒲公英等能抑制內毒素所致發熱,降低大腸桿菌等內毒素所致小鼠死亡率,減輕腹瀉及腸道黏膜炎癥反應。

(3)抗炎 大多數清熱藥具有抗急性炎癥反應作用。板藍根等對多種實驗性炎癥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解熱 里熱證多伴有發熱,多數清熱藥有明顯的解熱作用。清熱解毒藥金銀花、板藍根,對內毒素或酵母等引起的實驗性動物發熱,有程度不同的解熱作用。

常用的清熱解毒類中藥有金銀花、板藍根、魚腥草、蒲公英、野菊花等。

三、芳香化濕類

凡是氣味芳香,具有化濕運脾作用的藥物,稱為芳香化濕藥。芳香化濕藥具疏暢氣機、宣化濕濁、健脾醒胃等功效。其主要藥理作用如下。

(1)抗潰瘍 蒼術、厚樸等芳香化濕藥,具有較強的抗潰瘍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 芳香化濕藥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試驗研究表明,厚樸酚、蒼術提取物、藿香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其中尤以厚樸抗菌力強,抗菌譜廣。蒼術對黃曲霉菌及其他致病性真菌,藿香的乙醚及乙醇浸出液對白色念珠菌、許蘭黃癬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厚樸、蒼術、廣藿香、白豆蔻對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四、辛涼解表類

解表藥主要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部分藥物兼有利水消腫、止咳平喘、透發疹毒、緩解疼痛等效應。

解表藥根據其藥性和功效的不同,可分為辛溫解表藥(發散風寒藥)和辛涼解表藥(發散風熱藥)兩大類。前者藥性多屬辛溫,主治風寒表證;后者藥性多屬辛涼,主治風熱表證。

可采用的辛涼解表類中藥有薄荷、菊花、牛蒡子等。

五、開竅類

以蘇醒神志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開竅藥。開竅藥具有通關、開竅、醒神、回蘇等功效。開竅藥大多性溫、味辛、芳香、善于走竄,皆入心經。

常用的是冰片。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脾、肺經。冰片為小分子脂溶性單萜類物質,在胃腸道吸收迅速。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长子县| 嘉定区| 宜黄县| 航空| 罗山县| 昔阳县| 科尔| 张掖市| 潼南县| 沙田区| 九江县| 伊吾县| 长沙县| 前郭尔| 泗洪县| 汉寿县| 汉源县| 措勤县| 历史| 平安县| 郴州市| 马山县| 嘉义县| 北京市| 收藏| 花莲县| 内乡县| 吉林省| 沁水县| 宣武区| 蛟河市| 平潭县| 仁寿县| 武城县| 吴堡县| 咸丰县| 韶山市| 炉霍县| 广灵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