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秘密》(7)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潛能開發訓練
- (美)查爾斯·哈奈爾等
- 2861字
- 2016-09-06 16:42:08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吹接腥艘蚓襁^于緊張而引發嘔吐,因極度憤怒或驚駭引發黃疸,還有人因情緒的突然發作導致中風或猝死。因情緒波動而引發的猝死屢見不鮮,長期處于悲痛、嫉妒、小心翼翼或焦慮之中的人極易精神錯亂。從這些現象中不難發現病態的或者不調和的情緒是滋生疾病的土壤。
高明的醫師在為患者診病時往往善于捕捉環境誘因對疾病的影響,從而做到讓對方不藥而愈。他們除了能夠緩解病人身體上的痛,還能解開他們的心結,給患者帶來精神和肉體兩方面的健康。他們采取的一些細節常常會影響到患者的思維方式,仿佛“洗腦”一樣,患者會覺得體內的混沌之氣被蕩滌一空,積極的情緒開始重新掌管身體,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治療法。
焦慮、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會使人的身體經歷狂風暴雨的洗禮,從而可能改變身體的某些機能,若不能調控好這些情緒,長此以往,日積月累之后就會形成顯性的疾病,而那些如歡欣、寧靜等愉悅的心情有利于健康,會在人的周圍形成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氣場,拱衛著身體,使疾病無法靠近。
◎沒有無法醫治的疾病
我看過許多發生在人們生活中的奇跡:財務上的奇跡、身體和精神痊愈的奇跡,以及關系愈合的奇跡。
——《秘密》
莫里斯·古德曼因為創造了醫學上的傳奇而被稱為“奇跡先生”。
那是1981年3月10日,莫里斯乘坐的航班出現故障,他墜機了。很多同航班的乘客不幸喪生,莫里斯雖然幸免于難,卻受了很嚴重的傷——他全身癱瘓,脊椎斷裂,由于傷到了第一和第二節頸椎,莫里斯的吞咽反射功能損壞,無法進食,更嚴重的是,因為橫膈膜受損,他甚至無法自主呼吸?,F在,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眨眼睛。
所有的醫生都用遺憾的眼神望著他,他們都認為這個可憐人將要在輪椅上度過一生。也許,莫里斯的余生,唯一能自己做主的事情就是眨眼睛了。
但是尚有意志的莫里斯并不這樣認為:“那是他們對我的看法,但他們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的想法?!蹦锼怪幌胂駛€正常人一樣,走出這家醫院,讓事情回復原狀。
于是,他每天對自己說:“深呼吸,深呼吸……”最后,他真的摘掉了呼吸機,開始自己呼吸。醫生們無法用醫學知識解釋這個轉變,他們只能稱之為“奇跡”。
莫里斯熱愛這個創造奇跡的過程,他對自己說:“我要在圣誕節的當天走出醫院?!弊罱K,他做到了,這個曾經全身癱瘓的人用自己的雙腳走出了醫院。
莫里斯說:“如果有人問我人能夠對生命做些什么,我會回答。人會成為他所想的樣子。”
最初莫里斯被斷定永遠無法再走路、說話;如今他卻在世界各地旅行,并用他神奇的故事感化和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這個故事被《秘密》引用,證明了人有能力創造奇跡。
世界上每天都有奇跡在發生,這些奇跡大都來源于精神的力量?,F代醫學能夠幫助病人減輕痛苦,加速病人的康復,但對于如莫里斯這樣嚴重的病人,醫學往往也束手無策,但頑強的意志卻能發揮作用。別人只能治標,只有自己方能治本。
約翰·迪馬提尼醫師曾經見證過很多醫學奇跡,他常說:“所謂的‘絕癥’,就是指要從內心治療的疾病?!焙芏噙^去人們談之色變的絕癥大都找到了醫治的方法,很多被醫生們判定不可能康復的病人最后也痊愈了。“無法治療”的疾病幾乎是不存在,這個世界給那些身患疾病的人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掘自己內心的力量。
一位名叫凱西的女士被診斷出患了乳腺癌,最初她心中也有恐懼,但很快她就用自己的意志戰勝了對疾病的恐慌。她每天都對自己說:“我的病痛已經消失了,我已經痊愈了?!辈⑶宜龝驁孕抛约阂呀浫兄x上帝的保佑。
除此之外,為了緩解壓力,她還常常去看一些爆笑電影,用愉悅的心情對抗病痛的折磨。三個月后,凱西痊愈了,從診斷出癌癥到最后痊愈,她沒有接受任何放射線或化學治療。
朗達·拜恩認為,凱西之所以能夠不治而愈,是因為她運用了三種強大的力量:感恩的治療力、接收的信心力,以及歡笑和喜悅消除體內疾病的治療力。
以上的故事都充分證明了在疾病面前,人們往往能表現出超凡的能力。疾病并不是最可怕的,只有自己才能打敗自己。假如你正罹患疾病或身邊有人承受著疾病的折磨,不妨嘗試一下凱西自我治療的方法,也許你會成為下一個創造奇跡的人。
◎健康的生命拒絕透支
我們的身體其實就是思想的產物。我們已經開始了解,從醫學上來說,思想和情感的狀態確實會影響身體的物質、結構和功能。
——《秘密》
人們的身體就像組合精密的儀器,控制權掌握在人們自己手中,就如同掌握著控制機器運轉的所有的按鈕。機器尚且不能一直晝夜不停地運轉,人的身體更是如此,透支健康便是透支生命。所以,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不僅能使身體得到放松,還能調養精神、補充智慧。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之一。一個人若精神過度疲勞,就會產生不安、緊張和焦慮的情緒,睡眠能使人恢復精神、消除疲勞,起到消化這些負面情緒的作用。
有一位女記者由于工作關系,常常熬夜趕稿,時間久了,身心俱疲。她經常因為睡眠不足而精神委頓,白天的工作效率也很低。
一天晚上,她又接到主編的電話,要求她當晚趕寫一篇重要的稿件,第二天一早便要刊發。這篇文章不僅緊急,而且涉及很多專業知識,這讓她大傷腦筋。她思考了很多,查閱了很多資料,依然不知從何著筆。
她疲憊并且絕望,便決定把這一切煩惱拋之腦后早早睡覺。這一覺便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早上她睜開眼睛,腦海里頓時浮現了昨晚翻看的各種資料,更神奇的是,這些資料竟然像被加工過一樣,既清晰又有條理。她安靜地躺在床上認真地思考了幾分鐘,一篇完整的文章便仿佛呈現在了她的腦海里。
她迅速地從床上跳了起來,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跑到書房里奮筆疾書,很快這篇稿子就寫完了。
從那天開始,這位記者便常常使用這種工作方法,不論多難的稿件,只要睡前做過一些準備工作,一覺睡醒之后便會變得很容易。后來,這種方式也影響到了她的生活,她常常把生活中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留到第二天早上,便會擁有一個比昨天更加清晰的思路。
人類的精神世界像無比浩瀚的宇宙,智慧像在宇宙中運行的天體,總是沿著一定的軌道前進。如果一個人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睡眠,無法獲得很好的休息,久而久之,不僅身體會變得缺乏抵抗力,連思維也可能遲鈍。而適當的睡眠則會使智慧得到滋養,對其產生另外一種引力,將思維吸引到一條新的軌道,就像故事中的記者一樣,在睡眠之后很容易打開思路,獲得廣闊的思維空間。
一般人都認為人在睡眠中精神會變得慵懶,但實際上這時候人的思維能力可能比白天更加活躍。白天,身體器官承受著來自外部的各種刺激,精神也隨著感官的運動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難以全部匯聚到對某件事專注的思考中。到了晚上,睡眠中的人體會自動關閉對外界的感知,雖不能完全屏蔽,但精神從外部獲取信息和指令的能力會降低,所以人體內的能量便全部集中到了思維中。如果這時候能夠把它們集中到睡前正在思考卻沒有獲得答案的問題中,便能決定潛意識的工作內容,在睡醒時獲得一個完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是勞逸結合的,休息能夠讓人保持平和、寧靜、淡然的狀態,在愉悅的心情中工作不僅能使人遠離疾病的侵襲,還能使人更加容易地從宇宙中獲取有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