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親英到抗英的轉變(3)

1770年3月5日,正是英國議會取消對北美殖民地征收除茶葉稅以外的關稅那天,波士頓大街上有一些年輕人和駐地英軍發生了沖突。消息傳開,憤怒的人們自覺聚集起來,包圍了英軍居住的海關大樓,以雪球、石塊和棍棒等投擲英軍,直到英軍開了槍,才把騷亂鎮壓下去。在這次事件中,有4名群眾被打死,還有多人受傷。這就是后來歷史書上所記載的“波士頓慘案”。

英軍的暴行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憤怒,人們開始進行有組織的斗爭。1772年11月,波士頓建立了北美第一個革命組織——通訊委員會。緊接著,馬薩諸塞省內數十個城鎮相繼建立了通訊委員會。1773年3月,弗吉尼亞境內的通訊委員會也建立起來。此后,北美13個殖民地先后成立了這一革命組織。這標志著北美殖民地與英國政府的斗爭由分散到集中,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由于北美殖民地人民拒飲征稅茶葉,英屬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出現了大量的積壓。為了挽救這個局面,英政府出臺法案,允許東印度公司免交出口稅,企圖用低價引誘美洲人購買茶葉,同時還能維護英國對殖民地征稅的權力。東印度公司深信這一政策的明智,它從倉庫中拿出大量茶葉,裝了好幾輪船,運到各殖民地廉價促銷,這就加速了事態向白熱化進展。整個北美大陸萬眾一心,集體進行抵制。

在紐約和費城,運輸茶葉的輪船因無法進港而被迫返回倫敦。在查爾斯頓,輪船卸下的茶葉被堆放在地下室,因為沒人購買,茶葉開始腐爛變質。在波士頓,當輪船抵達波士頓港口停泊下來,一小部分茶葉被運到岸上的時候,革命組織禁止其出售。輪船船長眼見形勢不妙,很想返回英國,但是海關和運貨人卻不同意,省督也不肯給他簽發離港通行證。很明顯,對于這一船茶葉,東印度公司是非要賣給波士頓人民,征稅的原則英國政府是非要確立起來不可。

雙方僵持不下,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并且證明在原則問題上波士頓人民是不可輕侮的,1773年12月18日夜晚,一部分波士頓居民化裝成印第安人,悄悄登上輪船。他們打開所有的茶葉箱子,把茶葉倒入大海。這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一批可敬的公民經過深思熟慮后精心策劃的,所有參與此次行動的人員在行動實施過程中井然有序,沉著冷靜,沒有任何喧雜之聲,行動結束后悄悄散去,讓對方無跡可尋。

這就是后來載入歷史的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事發之后,英王喬治三世極其震怒。他宣稱:“局面已沒有回旋余地,殖民地要么投降,要么勝利?!庇疀Q定對波士頓傾茶事件進行嚴懲,以儆效尤。1774年3月,英國議會通過了5項懲罰性的苛刻法令,企圖迫使殖民地人民就范。這5項法案的內容是:

(1)封閉波士頓港,禁止該港口與外界通商往來,直到賠償茶葉損失為止。

(2)撤銷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自治(波士頓屬于馬薩諸塞殖民地),由英王直接委任議員,所有地方官吏均由總督任免。

(3)取消殖民地的司法權。英國在殖民地的官員犯法,不受殖民地的司法機關審判,只能送回英國處理。

(4)頒布《魁北克法案》,將俄亥俄河以北,賓夕法尼亞以西的土地,劃入英王直轄的加拿大魁北克殖民地管轄。

(5)重申《駐兵條例》,規定北美各殖民地要為駐守在當地的英軍提供飲食和住房。

同時,為了貫徹執行上述5項法令,英政府還任命北美英軍總司令蓋奇將軍擔任馬薩諸塞總督,并定于1774年6月1日起執行上述法令。

七、走向抗英斗爭的前沿

就在波士頓人民抗擊英國政府的殖民統治之時,弗吉尼亞人民的反英情緒也日趨高漲。1771年,巴特圖特勛爵卸任,鄧莫爾伯爵繼任弗吉尼亞總督。鄧莫爾一直擔心弗吉尼亞議會做出什么過激行為,所以長期讓議會處于休會狀態。

1774年5月16日,一再休會的弗吉尼亞議會重新召開會議。愛國的議員們都迫切希望利用這一盼望已久的機會來制定有關各殖民地共同事務的立法。華盛頓也早早地達到威廉斯堡,出席了此次會議。就在會議進行時,通訊委員會派人給議會送來了一封信,宣布波士頓將于6月1日被英國當局封閉。信件一經宣讀,整個弗吉尼亞議會為之嘩然。會議的中心議題當即轉為聲援波士頓人民的正義斗爭。

5月24日,弗吉尼亞議會通過決議,宣布6月1日為“蒙恥日”,號召弗吉尼亞人民齋戒,并為波士頓人民祈禱,懇求上蒼保佑人民安全,堅決反對一切損害美洲自由的行為。然而,正當議員們熱烈討論的時候,鄧莫爾總督來到議會,再次冷冷地宣布解散議會。和上次一樣,議會雖然被解散了,但議員們并沒有各自散去。他們自發聚集到一個旅館的會議室中繼續開會,并通過了好幾項決議。

這些決議的內容為:譴責波士頓港法案破壞了整個北美洲憲法規定的自由和權利;號召大家不僅要停止飲用茶葉,而且要停止使用東印度公司的一切商品;宣布對一個殖民地的進攻,比如說征收各種捐稅,就是對所有殖民地的進攻;提議全體市民院議員在8月1日舉行弗吉尼亞全體會議;命令通訊委員會和其他殖民地的通訊委員會聯系,研究美洲各殖民地是否應該派出代表,每年在某個固定的地方舉行大陸會議,討論保衛各殖民地共同利益所應采取的應對方案。

這是美洲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有人提議召開的大陸會議。這項決議馬上得到各殖民地普遍認同,并確定于9月5日在費城舉行第一次大陸會議。

1774年6月1日,波士頓港法案被付諸實施。波士頓城陷入困頓:港口被封閉,碼頭上空無一人,商店關門停業,一切工作停滯下來。然而民眾并沒有因此而慌亂,大家也都沒有輕舉妄動,一切顯得井然有序。這反倒弄得北美英軍總司令蓋奇找不到下手的借口。北美其他城鎮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了對波士頓的支持,一切真正的愛國者都把這一天當做齋戒和屈辱的日子,各地的教堂里擠滿了為和平祈禱的群眾。當時仍在威廉斯堡的華盛頓也嚴格地執行決議:禁食并到教堂為波士頓人民祈禱。

6月20日,華盛頓離開威廉斯堡,返回弗農山莊。不久,他就在費爾法克斯縣的一次會議上以主席的身份主持了會議。會議決定在7月18日召開全縣大會,并成立了以華盛頓為主席的委員會,負責起草在全縣大會上提交的決議書。

18日,費爾法克斯縣全體代表會議如期舉行。在這次大會上,由華盛頓主導起草的決議書被通過。該決議書再次強調自治的原則,強調征稅問題和代表權問題不可分割的原則。

決議書指出:英國政府各項政策法令的實質是在逼迫人民進行反抗,逼迫殖民地人民取消依附于英國國王的盟約。該決議書還建議各殖民地人民應當團結起來,精誠合作。并訂立公約,在不進口問題上以及不交往問題上決不妥協,堅決拒絕同違反該公約的省份和城市有任何來往。

最后,決議書還呼吁即將召開的大陸會議以臣民的身份畢恭畢敬地向英王提出請愿和勸告,懇求英王不要迫使自己忠實的美洲臣民鋌而走險,以致最后只能對英王訴諸戰爭手段。

這份由華盛頓主導起草的決議書從整體上表達了華盛頓在這個風云多變的時期的思想和情感。一方面,他想要團結北美各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去反抗英國政府的暴力統治,從而維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另一方面,他對英王及英國依然懷有真實的情感,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途徑來和平解決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爭端。

但同時他也暗示,如果英國政府仍然不為所動,堅持用現有方式對待北美殖民地人民,那么人們則有可能被迫訴諸武力以反抗英國政府的殖民壓迫。此時,華盛頓試圖訴諸武力以反抗殖民壓迫的思想再次顯露。

在費爾法克斯全縣大會上,民眾一致推舉華盛頓作為本縣代表,去出席將于8月1日在弗吉尼亞首府威廉斯堡舉行的弗吉尼亞省全體代表大會。8月1日,在人民的熱切期盼之中,弗吉尼亞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在威廉斯堡舉行。

此次大會氣氛空前緊張,代表們一致厲聲斥責英國封鎖波士頓的暴行。華盛頓也被代表們紛紛譴責英國政府暴行的激動情緒所感染,一向感情深沉、謹言慎行的他以異乎尋常的雄辯口才為他帶來的費爾法克斯決議案辯護。他甚至在大會上慷慨激昂地宣布要招募1000名士兵,自己出錢供養,并親自率領他們前去解救波士頓。與會代表被華盛頓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紛紛表示支持他的意見。大會隨之通過了與費爾法克斯縣決議案在本質上基本一致的決議。

這次弗吉尼亞全省大會共開了6天。大會除通過一系列決議之外,還推選出了7名代表前往費城參加定于9月5日舉行的第一屆大陸會議。他們是:佩頓·倫道夫、理查德·亨利·李、喬治·華盛頓、帕特里克·亨利、理查德·布蘭德、本杰明·哈里遜和埃德蒙·彭德爾頓。

英雄與時勢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時勢造英雄。英法兩國爭奪北美殖民地的斗爭以及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一系列激烈的斗爭,給一些具有遠見卓識、有思想有勇氣的偉人們提供了海闊天空、縱橫馳騁的空間,華盛頓便是其中一位。

在北美大陸上空重新布滿戰火陰云的時候,時局的變化打破了弗農山莊的平靜,催促著華盛頓放棄自己舒適安逸的田園生活,投身到一場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宏偉事業中去。偉人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他能夠正確地做出判斷,還在于他能夠適應歷史發展潮流,緊緊把握歷史發展所給予的機遇。華盛頓這兩點都做到了。

于是,這位弗吉尼亞的大種植園主自然地被人民所選擇,走向了帶領人民反抗英國暴政的道路,成了叱咤風云的一代梟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花莲县| 龙山县| 登封市| 克什克腾旗| 儋州市| 遂川县| 北京市| 通城县| 尉犁县| 修水县| 准格尔旗| 定结县| 霍邱县| 修文县| 大同市| 淮安市| 奈曼旗| 苍溪县| 托克逊县| 沁阳市| 洛扎县| 清新县| 会东县| 三穗县| 治多县| 托里县| 万源市| 潢川县| 紫金县| 称多县| 郴州市| 庆元县| 乳山市| 凤台县| 桐乡市| 沽源县| 南郑县| 德钦县| 得荣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