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二次創業成功路線圖:華夏基石總裁彭劍鋒、百度高級副總裁劉輝、柳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遠興能
- 夏驚鳴
- 15字
- 2019-01-03 04:12:41
第一章 成長的困境與突破
第一節 困境1:機會變成“陷阱”
■機會很重要
企業做到一定階段,機會總是接踵而至。捕捉的產業需要新的供應鏈資源、渠道市場機會是企業家的本能,于是,企業家的雄心和企業的規模也同時膨脹起來?!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子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昔日的小企業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大“企業集團”。
企業的發展必須靠機會,沒有增長的機會怎么會有增長呢?戰略理論中的戰略分析,第一步就是分析機會與威脅。華為在《華為基本法》中提到,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大的機會。如果企業招募了隊伍,配備了“槍支彈藥”(如研發的投入),但沒有增長的山頭——增長機會,那么結果會怎么樣呢?原有的山頭會人滿為患,人才之間要么相互傾軋、要么做猢猻散,人力投資、研發投資都變成了沉沒成本,企業負擔與風險陡然升高。企業的發展,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的配置,關鍵活動的展開都是基于公司發展的機會,要么抓住一個機會,要么創造一個機會,然后集中資源,把機會變為囊中之物!
■機會往往成為“陷阱”
一些現象經常出現,昔日遍地黃金的機會,并沒有帶來黃金:有的企業在投資時想象美好,在運營時遭市場、環境突變,盈利變得異常困難;有的企業感覺機會仍然像夢一樣美妙,感覺有前途,但始終沒有弄明白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辛辛苦苦,久久不見盈利;有的企業經營得不溫不火,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的企業盡管很清楚盈利模式,但別人在嘩嘩地賺利潤,自己卻并不是很成功……
企業失敗,從來不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自己認為不會成功的道路。相反,他們認為自己選擇的是對的、是成功的道路。但是很多機會沒有利用好,有的甚至變成了吞噬原有業務現金流的黑洞。
我們經常說企業要警惕“多元化的陷阱”,很多企業也的確是因為多元化“香消玉殞”。我們經常聽到戰略的關鍵在于明確“不做什么”,也會經常聽說企業要“專注”,而且我們也看到許多多元化企業要么失敗,要么歸核化。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優秀的多元化企業,例如,中國的聯想控股、復星集團、華潤集團,國外的GE、三星、三菱等。那么是不是多元化的機會就是“陷阱”呢?
既然企業的增長都是基于機會,那么,為什么很多企業在抓機會、謀發展的過程中折戟呢?既然機會不是過錯,那么為什么會有機會的陷阱、成長的陷阱?問題的關鍵在哪里?
其實,多元化本身并不是錯,關鍵在于如何進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