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政部門在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人事安排上滲透過多,使之產生行政依賴性和缺少廣泛的代表性。因此,在貨幣政策委員會人員組成方面應有所變革,在盡量減少行政官員數量的基礎上,增加實業界代表以及金融界的專家學者。筆者認為,選擇專家委員要選擇真正懂金融的專家,而不要選擇連M2怎么來的都不懂的所謂“經濟學家”。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六條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利、有責任了解掌握對宏觀調控影響最大的貨幣政策情況。有不少學者提出應改人民銀行隸屬于國務院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領導,筆者認為這種建議可以考慮。在這之前要減少行政干預央行決策,還央行獨立制定、執行貨幣政策的權力。
反貪與金融
貪腐金融學被誤解,反貪也是反通脹
(2014年5月19日)
自“能源局正處級副司長家中搜出1億元人民幣、點鈔機燒了四臺”的新聞出來后,關于貪官“窖藏”人民幣為抑制通脹做出貢獻說法廣為流傳。如果是調侃尚情有可原,沒想到這種說法卻被海內外媒體甚至財經媒體認同。這跟早年腐敗是經濟發展潤滑劑提法類似,純屬因果顛倒。
我的觀點是:貪腐是造成中國通脹的根源。“窖藏”人民幣絲毫不能抑制通脹。反腐就是反通脹。貪腐刺激出來的腐敗經濟是惡果。
從金融的角度,我支持堅決地反腐,對腐敗要零容忍。為什么官員會愛好窖藏現金?直觀地分析,因為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是個金融通,存款海內外都不安全,這是造成M0大增的原因。我建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藏現金更容易暴露,1億元上噸的重量,目標更直接。
貪官窖藏人民幣不能抑通脹
窖藏人民幣現金的記錄不斷地被貪官刷新,隨著反貪的深入相信這是空前而非絕后的。
騰訊網在其首頁專題中引用了一篇海外文章《中國的“貪官經濟學”》說:“作者主要講述的是,貪官藏匿現金的現象可以用來解釋‘明明中國已經在超量增發貨幣,卻沒有發生惡性通貨膨脹’。作者引用了一位發明了‘貪官經濟學’一詞的文學教授的說法,他稱這一現象‘廣大的貪官群體功不可沒’——因為貪官們通常不會去花銷巨額的受賄款,也盡量不存進銀行。這位文學教授大膽估計,M2余額的50%在貪官手上,是不流通的?!?
顯然,這個作者和這個文學教授缺乏起碼的貨幣銀行學常識。
窖藏人民幣真的能抑制通脹嗎?答案是否定的。
流通中的現金為M0,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即通貨發行額減去金融機構庫存現金。
任何國家的中央銀行職能之一是必須保持足額的現金貨幣流通,從而保證現金交易的完成。
比如,如果央行覺得今年全國需要5萬億現金人民幣,上年末余額是4萬億元,那么央行就會新增發行1萬億現金人民幣。假如貪官窖藏了2萬億元,央行就會多投放,那至少要投放3萬億元。央行必須要把貪官窖藏的人民幣印出來,以滿足維持現金交易的需要。
比如,那位副司長窖藏了一個億,央行為確保現金交易就得多印發一個億的等額現金人民幣。
多印刷發行的2萬億元只會增加通貨膨脹壓力,而絲毫起不到抑制通脹的作用。
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包括打車等必須用現金的交易都可以通過微信和支付寶錢包支付了。在傳統經濟起步和快速發展階段,央行確保一定現金流通和M0合理增長是必要的。
但是,隨著第三方支付深入普通家庭,流通中的現金需求會減弱。按理說,隨著互聯網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普及,M0會趨于停止大幅增長,甚至呈現減少趨勢才對。
從央行公布的數據分析,2011年年底,流通中貨幣M0余額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比上年末低2.9個百分點。
2012年年底,流通中貨幣M0余額為5.5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全年現金凈投放3910億元,同比少投放225億元。
2013年年底,流通中貨幣M0余額為5.9萬億元,同比增長7.1%。全年現金凈投放389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貪官的現金需求抵消了網絡支付對現金的減少。這是造成M0居高不下的原因。為什么貪官要窖藏現金?個人覺得可能貪官都知道王岐山是金融通,存款一定會被查出,自以為窖藏最安全。
貪腐是造成通脹的根源之一
早在2013年3月,我就在《華夏時報》撰寫了《M2對中國通脹的影響遠不及貪腐,中國的通脹是成本推動型和貪腐造成》,詳細分析了貪腐是造成通貨膨脹的根源之一的原因。
道理很簡單,無論哪個行業行賄,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會表現在價格上,無論是上面文章中所舉例的肉聯廠還是開發商,行賄最后都會計到最終消費者頭上。
無論哪個行業的貪腐,最終都會轉嫁到商品價格的終端,埋單的是全體消費者。這是中國通脹的特殊原因。
今年四月的CPI為1.8%,在“被妖魔化的M2”系列文章中,我已經在一年多前進行了預測,現在已經得到了印證。2011年后每年廣義貨幣M2的增幅都在13%以上,2009、2010年非常高,為什么沒有造成通脹,而出現物價增幅放緩?
原因就是反貪腐全面的開展。比如,反對公款大吃大喝后,高檔飯店出現虧損,菜價也出現暴跌。
以下引用《M2對中國通脹的影響遠不及貪腐,中國的通脹是成本推動型和貪腐造成》內容:
“無法找到權威的“三公消費”數據,相信一定是天文數字,其中直接拉高CPI的兩大動力是:公款消費和公車。公車不僅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燃油,還有無數修理費漏洞,無論哪種都會直接推高CPI;而公款消費也是直接推動CPI的罪魁禍首之一。
“樓市傳媒一位媒體人爆料說,北京某開發商一年有兩百多天陪官員泡溫泉,蓋一棟房子要蓋一百多個公章,每個公章后面都有一大沓人民幣要送。開發商不會為了賠錢而蓋房子,于是,他們會把送出去的錢和泡溫泉的支出計入成本,加上只漲不跌的地價,房價能跌嗎?
“通貨膨脹中的貨幣一部分去了壟斷企業,一部分被腐敗消耗了?!?
假如,反貪腐取得更大進步,每個行業都消除腐敗,CPI出現負數都是有可能的。
貪官窖藏現金抑制通脹和腐敗拉動經濟增長的說法,要么是不懂金融,要么是別有用心。從金融的角度看,我支持堅決地反貪腐。反貪腐就是反通脹!
反腐影響經濟發展是黑白顛倒
(2014年5月29日)
最近,反貪腐影響改革、影響經濟發展的謬論又粉墨登場了,并且很有市場。5月22日,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導李稻葵在接受新加坡媒體專訪時表示:“短期來看,反腐敗肯定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因為反腐敗使得一些與政府有關的經濟活動放緩,從餐飲業到與政府有關的一些服務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這是毫無疑問的。”
李教授還說:“現在反腐敗政策的最大成本,不是公務消費的下降,這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與改革相關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敗的大形勢下難以推進,因為很多的改革措施需要通過地方政府官員的創新和嘗試去推行……”
言下之意,反腐不僅影響了經濟增長,也阻礙了改革大計。無論從邏輯上還是經濟、金融角度看,李教授的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表面看,反貪腐對官方高端消費造成很大打擊,但是,另一方面降低了物價,隨著反貪腐的深入,各行業腐敗成本會大幅降低,終端價格終將會下滑,出現負增長也不會奇怪。由于這輪價格波動是貪腐與反貪腐造成的,跟貨幣供應量關系不大,故價格上漲和下跌與廣義貨幣M2關系不大,即便CPI出現負數也不能說明通縮。
貪腐造通脹阻礙經濟發展,反腐就是反通脹有助改革
無論哪個國家決不會把貪腐當成經濟發展的動力,只有中國的教授才會提出這樣奇葩的觀點;絕無僅有的奇特媒體才會提出對腐敗適度容忍。
今年以來,物價漲幅明顯回落,主要得益于反貪腐全面的開展。正如李稻葵所言,反對公款大吃大喝后,高檔飯店出現虧損,菜價也出現暴跌。
靠貪腐拉動的經濟增長是變態的,也是極大的浪費。比如,高端消費,有個極端的例子是某國企高管在香港一頓飯吃了250萬港元。相信這樣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是極其變態的,造成的浪費和腐敗自不待言。
關于反腐導致改革的停滯、影響經濟增長的觀點純粹是黑白顛倒。
第一,改革需要清廉的官員和民眾推動,而不是貪官。那種說官員不敢推動改革,一推動就怕舉報的話是可笑的。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是清官,何懼舉報?中紀委不也審查出沒有經濟問題的官員嗎?比如,中行的一位副行長。改革的確需要各級政府官員推動,但是,請教授不要忘了,老百姓也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是改革的原動力。
第二,貪官推動的改革只會是對自己和其利益集團有利的“改革”。由貪官設計推出的“改革”還不如不改革。
第三,貪腐造成中國式通脹,如果不及早制止,腐敗會越來越嚴重,商品中的腐敗成本會越來越高,最終受害的是全體消費者。
第四,反腐不能等到改革完成了后再開展。反腐阻礙改革的一個邏輯和論調似乎是現在反腐應該緩一緩,等官員們把改革改到位了再去反腐。這個思路是荒唐的,何謂改革成功?即便假設有標準,貪官們也會故意拖延改革,以達到延緩反貪的早日到來。
第五,貪腐拉動的經濟增長是畸形的不可持續的。正如上述例子,反腐會帶來經濟增長的陣痛,但是,長痛不如短痛。必須割掉靠腐敗拉動經濟增長的毒瘤。早割早輕松!不然,這種依賴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畸形變大。
第六,關于反腐造成的“經濟增長”是完全可以“彌補”的,比如,把“三公”消費節省下來的錢,用于減稅,減少企業稅負,減少個人所得稅是最立竿見影的,并且消費更精準、可以拉動的行業更多。
作為國內有很大影響的經濟學家,李稻葵先生發表如此言論,著實讓人費解。真不知道其為何如此為貪腐辯護——還假裝站在維護改革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立場上。
CPI放緩源于反腐,貨幣政策盡力了,該減稅了
早在2013年3月,筆者就在《華夏時報》撰寫了《M2對中國通脹的影響遠不及貪腐,中國的通脹是成本推動型和貪腐造成》詳細分析了貪腐是造成通貨膨脹的根源。
道理很簡單,無論哪個行業行賄,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都會表現在價格上,無論是上述文章中所舉例的肉聯廠還是開發商,行賄最后都會計到最終消費者頭上。
無論哪個行業的貪腐,最終都會轉嫁到商品價格的終端,埋單的是全體消費者。這是中國通脹的特殊原因。
2014年4月CPI同比增長1.8%,在上述文章中,筆者已經在一年多前進行了預測?,F在已經得到了印證,2011年后每年廣義貨幣M2的增幅都在13%以上,2009年、2010年非常高,為什么沒有造成惡性通脹,在今年反而出現物價增幅放緩?
今年以來,影響商品價格的看得見的成本因素,比如工資、原材料等并未出現大幅波動,盡管稅負有所增加,然而價格增幅卻明顯下滑。這間接證明了貪腐成本大幅下降。
能源領域反腐力度非常大。一個能源局副司長家中就能搜出上億元現金,煤老板還不屑一顧地說“幾個億都愿意送”。產能過剩和其他原因是造成煤炭價格下跌的原因,不可否認,反貪也是原因之一。加之,作為基礎生產資源,煤炭價格的下跌也是拉低物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基本走到了臨界點。筆者也多次撰文論述過,銀行的貸存比臨近75%的法定紅線,這也是筆者在央行請各家銀行召開“房地產座談會”后評論銀行不會放貸的原因。果然,根據5月27日媒體報道,5月,四大國有銀行新增貸款僅僅1300億元,創造很低紀錄。
在這條法律紅線的限制下,即便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也只會是收回貸款而不是發放貸款。商業銀行并不缺錢,但是受法律還有資本充足率等的限制,央行、商業銀行已經盡力了。為了不至于讓商業銀行違法,我們的財政政策該上場了。
財政收入遠高于經濟增長,有減免稅的基礎和空間。在企業和居民困難時期,減稅比貨幣政策更管用和直接。
我的同事們說,如果降低所得稅,他們會將減免的錢派去很多用途,不僅僅是買衣服和看電影,“每個月的工資,扣除房貸、稅、五險一金后到手的就沒幾個錢了”。
減稅不會造成通脹壓力,下調準備金率姿態效應大于實際功效,并且會有通脹壓力。
即便物價出現負增長,也不是因為貨幣供應不足造成的,央行沒有實施寬松貨幣的理由和基礎。物價漲跌跟貪腐與反貪有關,不能作為貨幣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據。
與其用貪腐刺激經濟增長,不如讓老百姓刺激經濟增長;與其說反貪影響改革,不如說反貪耽誤很多人的仕途。
反腐影響經濟增長論”是顛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