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金融科普與辟謬(5)

《華夏時報》5月29日刊登該報編委、著名經濟評論家賀江兵先生文章指出:反腐阻礙改革論”很荒謬,CPI下滑是反貪成果而非通縮。詳讀此文得知,最近,反貪腐影響改革、影響經濟發展的謬論又粉墨登場了,并且很有市場。令人不解的是,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導李稻葵在接受新加坡媒體專訪時表示:“短期來看,反腐敗肯定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因為反腐敗使得一些與政府有關的經濟活動放緩,從餐飲業到與政府有關的一些服務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這是毫無疑問的。”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李稻葵先生竟然說:“現在反腐敗政策的最大成本,不是公務消費的下降,這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與改革相關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敗的大形勢下難以推進,因為很多的改革措施需要通過地方政府官員的創新和嘗試去推行……”

正如賀江兵先生所言,李稻葵的言下之意是反腐不僅影響了經濟增長,也阻礙了改革大計。如此論調,筆者實在忍不住,有話要說。

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深受海內外關注,贏得了廣大百姓的廣泛贊譽和堅決擁護。看到一個個腐敗分子倒下,億萬民眾無不拍手稱快。這讓無數百姓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大增。反腐敗的力度和成就在全社會已經形成了最大共識。然而,總會有一些人士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敢于挑戰這個最大共識而顯擺自己的另類。

反腐影響經濟論和阻礙改革論的目的無非是力圖維護少數人的腐敗利益和將改革紅利釋放給既得利益者而已。不可否認,長期的公款腐敗消費對經濟有一些拉動作用。但是,這種公款浪費腐敗式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遠遠小于其對社會經濟的破壞性、危害性。從政治層面的腐敗消費敗壞社會風氣、影響黨和政府形象、造成貧富懸殊、助長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等不再深入剖析,筆者著重從經濟層面對公款腐敗消費的危害性談起。

多年來無所節制的公款腐敗消費和公款奢靡享受畸形消費,對中國已經十分貧乏的資源、能源和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生產帶來了破壞性掠奪。公款腐敗消費背后必然是巨大的浪費,吃一半倒一半是最形象的比喻。這種浪費式消費傳遞到農業生產上,對土地、農作物以及資源、能源的利用必然是粗放式的。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助長劑、添加劑、催生劑等大量使用到生產之中。最終使得耕地被粗放式耕作,肥沃程度下降,農業生產被添加劑等化工原料侵蝕,資源、能源被竭澤而漁地挖掘。不但造成可持續性增長乏力,而且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公款腐敗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是經濟結構不合理、被嚴重扭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款腐敗消費泛濫成為多年來高物價的“兇手”之一。公款腐敗消費與消費者本人利益沒有受到任何約束,導致消費者消費起來對價格和成本漠不關心,無論多么高檔的消費品都敢消費,因為掏腰包的不是自己而是公款。這就將一些消費品價格被無限度拉高,包括大眾消費品以及住房價格,大到茅臺、拉菲葡萄酒等高檔酒類,小到海鮮、蔬菜等農副產品。公款腐敗消費拉高物價、房價,百姓還得實實在在掏腰包購買。這實際上轉嫁和連坐了低收入百姓的消費成本。多年來,物價居高不下,有貨幣超發的因素,也有公款腐敗消費對物價的無節制拉動原因。

公款腐敗消費對百姓消費的擠出效應是明顯的。由于公款消費拉高了物價,使得百姓消費不起,從而出現了擠出效應。而拉動經濟歸根結底還要依靠百姓消費。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主要是指居民消費,而不是公款的腐敗消費。中央推出八項規定后,公款腐敗消費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了。雖然高檔餐飲業和服務業門庭冷落了,但是,適用百姓消費的中低檔餐飲業和服務業已經火爆起來。遏制住公款腐敗消費后,擠出效應降低了,居民消費潛力被釋放出來了。這才是經濟的根本動力。怎能說反腐敗影響經濟增長呢?不但沒有影響,反腐敗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即:將公款腐敗消費對經濟的拉動轉變為真正的居民消費拉動。

世界經濟發展史告訴我們,腐敗經濟是一些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之一。嚴重腐敗、貧富懸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慢等是導致一些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政府腐敗是最重要的因素。亞洲的馬來西亞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馬來西亞除了宗教國因素外,其他與西方基本接軌,但是由于腐敗嚴重,導致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后徘徊不前,至今仍在“陷阱”中掙扎。

至于李稻葵教授說“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與改革相關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敗的大形勢下難以推進”,這種觀點更是匪夷所思,荒謬得不可理喻。如果反腐敗阻礙了改革的話,那么,這種改革本身就值得懷疑,極有可能是為腐敗保駕護航的改革;如果說反腐敗阻礙了地方政府官員的創新和嘗試的話,那么,這種創新和嘗試本身就是不干凈、不陽光或者是維護既得利益者利益的創新和嘗試。這樣的改革、創新和嘗試不要也罷。

作為經濟學家的李稻葵如此論述反腐敗與經濟的關系,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當然,李稻葵先生也不是圣人,有不少判斷失準的地方。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政府決定節假日高速公路施行小轎車通行免費,第一個節假日造成了擁堵后,李稻葵隨即就“大罵”是愚蠢政策,提議節假日不但不應該免費通行而且應該提高收費標準。最終的事實證明了一切。

抑通脹,打黑掃灰比貨幣政策管用

(2011年4月29日)

4月24日晚上8點多,邊吃飯邊聽央視新聞頻道菜賤傷農的新聞,一條“菜農吳曉靈因為菜賤鏟菜”的新聞把我嚇一跳,趕緊放下筷子,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何時改種菜了?不過,想想高盛養豬、網易老板丁磊也養豬了,為何吳行長不能種菜平抑物價?又一想,吳行長卸任副行長后不是到人大任職去了嗎?百思不解之際,央視打出字幕是菜農“吳小林”,并且是個中年漢子。

比吳小林還慘的是山東菜農因為卷心菜8分錢一斤而自殺,河南、河北、山東、廣東、上海等地紛紛有蔬菜價低并且滯銷的消息曝出。而新聞又說,各地超市、菜市場的蔬菜價格并未下降,卷心菜還是1.5元一斤左右。

4月25日,筆者通過《華夏時報》重慶站記者高詠梅了解到,一樣的卷心菜,在重慶只賣到每斤0.39元。重慶打黑后,菜霸消失,中間環節費用降低或是根本原因。

吳曉靈供職過的央行已經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20.5%的歷史新高,并且在今年已經連續兩次加息,通脹壓力并未減弱。然而,無論是央行還是吳曉靈女士本人,是無法幫助吳小林們把蔬菜賣出個好價錢的,亦很難抑制通脹發生。

唯一能幫助菜農和抑制通脹的是,像重慶那樣打擊流通環節中的黑惡勢力。另外尚需取消各種稅費,特別是取消過路費,降低石油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

控物價吳曉靈失靈

記得吳曉靈女士說過,她是一個貨幣主義者。相信她的央行前同事多是貨幣主義者,貨幣政策制定者中不乏弗里德曼的擁躉。

通貨膨脹的根源在于貨幣發行過多,在我國,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2009年和2010年財政刺激和放貸過多,兩年新增貸款18萬億元;第二,由于中國資本項尚未開放,對外貿易順差逐年增加,央行必然會發行基礎貨幣收回外幣,造成外匯儲備增加。3月份外匯儲備突破了3萬億美元,央行為此發行的基礎貨幣至少為19萬億人民幣。

今年,控制信貸的權力重新被央行收回后,央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不斷創造存款準備金率的新高,但是,通脹的壓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央行的各種報告可以證實這一點。

在中國,加息并不是有效抑制通脹的最好手段。本人多次強調“如果存貸款利率同時上調,銀行息差收益反而會擴大,這反而會刺激銀行放貸”。

再者,由于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最近標準普爾明確將美國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展望調低到“負面”,讓很多熱錢紛紛尋找新出路,新興市場國家是其首選。

中國是熱錢最喜歡的去處之一。據媒體報道,按照外管局此前公布的估算熱錢的方法,用“外匯儲備增量”減去“進出口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境外投資收益”這三項即為“熱錢”。一季度我國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前兩個月的FDI(境外直接投資)累計為178.25億美元,這與1974億美元的單季外匯儲備增量有1800億美元的差額,這意味著3月份FDI、外匯儲備境外投資收益和“熱錢”的總規模達到1800億美元。

央行行長周小川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都公開表示,加息可能會導致熱錢流入。

這樣,央行手里的牌只剩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了,《華夏時報》記者也計算過,發行央票的成本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一倍多。

從實際效果來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未導致物價下降,因為央行凍結的只是銀行的流動性,不能凍結老百姓手中的資金。

從商業銀行承受能力來看,當被央行凍結資金過多后,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再次提醒的是,未來最先出現流動性風險的是城市商業銀行和貸存比較高的銀行。

有形之手當維護市場秩序

約談限制物價上漲的結果只會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并且,允許石油、電等漲價,不讓下游的產品漲價顯然違背經濟規律。

本人曾向經濟學家謝國忠請教弗里德曼理論運用的條件,他說,只有在平衡而不是失衡的條件下,貨幣主義才管用。

那么政府的有形之手就該出手了。哪些是政府該管的,哪些不是政府該管的呢?

一般經濟學家認為,為市場創造相對公平的經營環境,降低附加在流通環節中的各種稅費,特別是打擊菜霸和其他黑惡勢力,是政府應該和必須要干的。

如果,各地下大力氣像重慶那樣鏟除黑惡勢力,菜價起碼下降一半;如果降低石油價格,減少和廢除公路收費,那么,農民生產的菜價格會相應提高,而到城市市民籃子里的菜價會大幅降低。其他城市的菜價也有望達到重慶蔬菜的價格水平。

本來,菜霸就該政府打擊,各種不合理的收費就該取消,如果油價更低,運輸成本降低,菜農不至于很受傷,菜價和其他物件也不至于瘋漲。

同理,不僅僅菜價被中間環節無形中推高,無論奶粉還是貴州茅臺,境外都比境內便宜,境內物流成本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假設,各地下力氣打黑掃灰,不僅僅菜價能降,整個物價都會有所下降。這樣,央行不必加息而導致熱錢流入,央行還能避免發鈔購買外匯,消除通脹根源。

反通脹僅靠央行是不行的,地方政府該出手了。

外匯儲備

外儲投資美元資產是被動正確的選擇

(2014年06月28日)

在微博上,帖子下面提“還錢”兩個字最多的有兩個博主,一個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一個是草根大V“@作家崔成浩”。當中國遇到大事,美國官方表現得跟憤青們不一樣或覺得美方不給力時,大批憤青便會在前者微博下留言要美國還錢;以鄰國身份出現的崔作家,每當他在微博上炫耀其國青少年享受免費教育、醫療、一日五餐時,也有很多人在其微博里要求其還錢。

現實世界竟然也有這樣的要求。前幾天,鳳凰傳奇發表聲明支持中國大媽們在紐約廣場跳廣場舞,聲明最后要求美國“還錢”。我對廣場舞國際化不感興趣、不予評論,咱們談談還錢吧。

需要說明的是,要美國還錢主要是因為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讓小崔的國家還錢主要是中國對其援助。其實,網友在小崔帖子下讓還錢主要是調侃,因為,無償援助是根本不可能還的。國債,是以國家名義發行的債券,當然到期要還的。只是動不動拿外匯儲備說事兒既不科學又不嚴謹,甚至有段子手都敢對此指手畫腳。以訛傳訛,對外儲造成很多扭曲的誤解,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家也會在這個問題上嘩眾取寵。

首先,要分析外匯儲備的形成與性質。中國的外匯儲備既不是國家的資產,也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資產。其形成主要有兩個部分構成:外貿盈余和對中國的投資。中國出口商品,收到外匯后,到商業銀行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把從企業那獲取的外匯賣給人民銀行,人民銀行獲得的外匯,就變成了外匯儲備。人民銀行的人民幣從哪來?每個國家的央行都有印鈔廠,中國也有。

另一個重要的組成是對中國投資。比如,美國通用要在中國投資一億美元,其必須兌換成人民幣,過程跟上述一樣。

這些外匯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表現的是負債性資產,但其所有權并不屬于央行,嚴格來說還是屬于上述企業。比如,通用想撤資了,他們用手里的人民幣兌換回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更像是企業或個人在央行的存款。

筆者多次反對所謂瓜分外儲的嘩眾取寵的愚昧建議。國家要用外匯儲備都需要從央行購買。2007年,中國在組建中投公司的時候,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15500億元人民幣,從央行手中購買了相當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中投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對外援助,比如對小崔的國家進行國際援助,那也得財政部門從央行購買外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枣强县| 张家川| 灵台县| 济南市| 奎屯市| 汝州市| 六盘水市| 阜宁县| 浦县| 体育| 金门县| 岑溪市| 兴义市| 道孚县| 稻城县| 塔城市| 河北区| 榆社县| 浦东新区| 盐城市| 罗源县| 松溪县| 肇东市| 黄浦区| 临漳县| 玉树县| 佛教| 湘西| 台东县| 平南县| 台安县| 剑阁县| 奉新县| 肃北| 星子县| 巴塘县| 论坛| 宜宾市| 明星|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