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月 管理者的御下之道(3)
- 管理者每天讀點《道德經》(道德經管理日志)
- 楊云鵬 楊喬
- 4940字
- 2016-02-29 15:11:48
從1889年開始,福特曾經兩次嘗試創辦汽車公司,但最終都因為管理出問題而失敗。1903年,福特與其他人合作創辦了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后來,福特聘請了管理專家詹姆斯·庫茨恩斯出任經理。在詹姆斯的卓越管理下,1908年,獨霸天下的福特T型車誕生了。隨后,T型車極其迅速地占領了汽車市場,而福特汽車公司也一舉登上了世界汽車行業第一霸主的寶座。
直到20世紀20年代,在近20年的時間里,福特公司只向市場提供單一色彩、單一型號的T型車。他的銷售人員多次提出增加汽車的外觀色彩,但福特的回答是:“顧客要什么顏色都可以,只要它是黑色的。”
因為不愿適應市場需求去改動自己的汽車設計,福特公司就這樣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因為福特的獨斷專行,員工也都紛紛離職,最后連庫茨恩斯也無奈另覓他處。1928年,福特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被通用汽車公司超越。這個教訓是深刻的。在亨利·福特晚年時,福特汽車公司已經面臨垮臺。
福特的教訓讓我們明白:身為管理者,不可過于迷戀職位的高低與權力大小,上下級關系不要冰冷,在溫情脈脈。員工想要的并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公司,而只是一個充滿愛的團隊。
企業管理者在領導員工的時候,不能依賴制度的框架而使下屬覺得管理缺乏感情,不能片面地依靠命令而使下屬產生束縛和限制,不能因為上下級關系而使員工產生距離感;否則,團隊將會層出不窮地產生問題。
感情作為聯系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紐帶,存在于管理者與下屬之間,這種感情是互相影響的。想得到下屬的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首先應懂得怎樣理解、信任、關心和愛護他們。有投入才會有產出,有耕耘才會有收獲,不行春風,哪得春雨?所以,作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對下屬以心換心,以情動情。
與下屬以心換心、以情動情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人人都有這種需要。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認為:凡是人都希望別人尊敬和重視自己,關心體貼自己,理解信任自己。這種需要,是屬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是比生理和物質上的更高級的需要。物質只能給人以飽暖,精神才能給人以力量。“士為知己者死”,如果管理者能夠對下屬平等相待,以誠相見,感情相通,心心相印,從思想上理解他們,從生活上關心和愛護他們,在工作上信任支持他們,使他們的精神得到滿足,他們就會煥發出高昂的熱情,奉獻出無私的力量,就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其實最好的領導方式應該是空氣式的領導。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不給人沒有意義的壓力,正如好的領導給員工的壓力是生活所必需的壓力,是員工自我鞭策自加的壓力;但空氣卻無處不在,人們離不了空氣,當一個領導是企業離不開時,說明了領導對公司發展的價值。領導的思想、理念,所傳遞的制度規范也要彌漫在企業的每個角落;能達到這種境界的領導才是真正高明的領導。
行動指導
最好的領導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不可或缺。
第三周 寬以待人,讓下屬助你一臂之力
“不以兵強天下”——不強迫下屬才是成功的企業家
道德經箴言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道德經》第三十章
譯文:用道的原則輔助國君的,不促使國家以武力逞強于天下。
管理者無論不管他人做什么,要讓他們自己去做去想。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他人,給他人一種自重感,他就會主動和你合作。
卡扎菲醫師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家大醫院工作,醫院需要新添一套X光設備,許多廠商聽到這一消息,紛紛前來介紹自己的產品,負責X光部門的卡扎菲醫師因而不勝其擾。
但是,有一家制造廠商則采用了一種很高明的技巧。他們寫來一封信,內容如下:
我們工廠最近完成一套X光設備,前不久才運到公司來。由于這套設備并非盡善盡美,為了希望能進一步改良,我們非常誠懇地請您前來撥冗指教。為了不耽誤您寶貴的時間,請您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馬上開車去接您。
“接到信真使我感到驚訝。”卡扎菲醫師說道,“以前從沒有廠商詢問過他人的意見,所以這封信讓我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那一星期,我每晚都忙得很,但還是取消了一個約會,騰出時間去看了看那套設備,最后我發現,我愈研究就愈喜歡那套機器了。
“沒有人向我兜售,而是我自己向醫院建議買下那整套設備的”。
對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應該做到:讓別人覺得那是他們的主意。江海之所以能成百谷之王,是因為懂得身處低下,方能成為百谷之王。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是處于強勢地位的,如果能夠以溝通代替強權,就必然會獲得下屬的尊重,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親自發現的思想,遠遠要比別人用銀盤子盛著交到你手上的那些思想幫助更大。沒有人喜歡推銷或是被人強迫著做某事。這就要求我們別把意見強加給別人。現實中,有些管理者一遇到問題就斤斤計較,這是你的事,那是他的事,自己一點虧都不能吃;而當所有員工共同努力取得成果時,可管理者在老板面前,卻對別人的付出只字不提,儼然所有功勞都是在他一個人的正確領導下取得的。這樣的領導,憑什么讓下屬死心塌地追隨你,又憑什么讓老板心悅誠服地信任你?
一個人的位置越高,意味著付出越多,就必須具有吃虧的精神。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夠了。管理者就不一樣,上司會把壓力轉加給你,自己的工作你要頂上,下屬的困難與麻煩同樣也會找你解決。
如果管理者想使人信服,就應當做到別將自己的意見強壓給別人,盡可能的征求他人的意見。卡扎菲醫師身上發生的例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行動指導
管理者在領導下屬時,要尊重他人意見,不能用強硬的方法,物壯則老,用強硬的方法,否則說話太沖、做事太生硬,很快會在員工心目中失去權威。
“居善地”——“處下”才能獲得“心”的認可
道德經箴言
原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道德經》第八章
譯文:水居處于善之地,心念系于善之淵源,給予善之仁愛,言語秉持善之信義,理政基于善之治理,從事著善之本能,行動于善之時刻。
作為管理者,對待下屬要給與尊重,用一顆善心相處,怕吃虧又放不下尊嚴的管理者無法凝聚員工的向心力。
在美國西北地區有一家公司,每逢仲夏,都要舉行名為“感謝周”的慶祝活動,是專門為了慶祝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下來的成就。在“感謝周”中,最熱鬧、最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一個有趣的游戲:員工們在一臺老式“泡水”游戲機邊玩擲球擊目標游戲,這種游戲是一旦有人擲球擊中目標,就有一位漂亮的女郎被拋入水中。而在“感謝周”期間,一旦員工擲球擊中目標,扔進水里的不是女郎,而是其公司的部門經理。這些經理,輪流坐在“泡水”游戲機里,等待著被員工們往水中拋。
這一游戲,似乎很失經理的“尊嚴”。然而,正是這種管理人員的“卑下”,換來了員工的心理平衡,上下級之間的鴻溝消失了,在一片歡樂聲中,人心得以凝聚。文化風俗不同,我們當然不一定都要通過這種“感謝周”的方式,來獲取員工的心理平衡,企業的領導不要像美玉那樣璀璨明亮受人注目,而是要像石頭一樣地暗淡五色,普普通通,毫不特殊。
如果你做了管理者,就別怕吃虧。因為管理者是連接老板與下屬的橋梁。這個角色決定了管理者需要在老板和下屬之間尋求一種平衡,要讓老板放心,也要讓下屬舒心。那么中間那些窩心的事兒,就需要管理者具體要求吃虧的精神來承擔了。
因此,管理者需要有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要多替公司和下屬著想,少為一己之私利著想。當部門利益與公司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公司的利益;當兄弟部門有困難時,我們需要主動地予以支持,因為“助人實際上就是助己”;當個人利益與下屬利益有沖突時,我們需要優先考慮下屬的利益。
一般來說,企業的組織結構呈金字塔形,塔的上端是成功者,是政策的制定者,他們享有權利;塔的下端是普通的被管理者,他們是政策的對象。上端對下端有著很大程度的控制權。然而,這種金字塔式的控制卻不能長久,很容易出現問題,時不時就要崩潰。原因就在于處于塔頂的政策制定者們,往往因為過于舒適或者高高在上而不再了解企業的內部狀況,使得他們的主觀很快與現實脫離,使決策失誤頻頻發生,最終導致企業走向破產的深淵。
作為管理者,本來處于領導地位身就容易引人注目,如果再不加注意,張揚自己的權威,就必然與下屬之間形成越來越深的等級鴻溝。這樣的結果就是凝聚力的喪失,就是領導與下屬之間的相互疏遠,甚至對立。同時,當這種等級鴻溝在企業中存在的時間過長,又會使下屬心理失衡,產生心理障礙,既無益于下屬的身心健康,更會影響其工作質量。
行動指導
只有領導者善于處下,重視員工的想法,改善員工和管理者之間的交流方式,企業才會具有持續的活力。
“心善淵”——換位思考,順利解決棘手問題
道德經箴言
原文:心善淵。
——《道德經》第八章
譯文:存心幽深而明澈。
管理者時常有些人抱怨自己不被他人理解,其實,換個角度可能別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在美國的一次經濟大蕭條中,90%的中小企業都倒閉了,一個名叫克林頓的人開的齒輪廠的訂單也是一落千丈。克林頓為人寬厚善良,慷慨體貼,交了許多朋友,并與客戶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在這舉步維艱的時刻,克林頓想要找那些朋友、老客戶出出主意、幫幫忙,于是就寫了很多信。可是,等信寫好后才發現:自己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了!
這同時也提醒了克林頓:自己沒錢買郵票,別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怎么會舍得花錢買郵票給自己回信呢?可如果沒有回信,誰又能幫助自己呢?
于是,克林頓把家里能賣的東西都賣了,用一部分錢買了一大堆郵票,開始向外寄信,還在每封信里附上2美元,作為回信的郵票錢,希望大家給予指導。他的朋友和客戶收到信后,都大吃一驚,因為2美元遠遠超過了一張郵票的價錢。每個人都被感動了,他們回想了克林頓平日的種種好處和善舉。
不久,克林頓就收到了訂單,還有朋友來信說想要給他投資,一起做點什么。克林頓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在這次經濟蕭條中,他是為數不多站住腳而且有所成的企業家。
溝通大師吉拉德說:“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才會出現融洽的氣氛。”我們需要多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對方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和贊賞,就會報以合作的態度。如果我們只強調自己的感受,別人就會和你對抗。
當我們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想到“他怎么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呢”時,我們也可以嘗試自己先主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也許會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答案。許多矛盾誤會等也會迎刃而解。
優秀的管理者懂得設身處地,從下屬的角度考慮問題。下屬的想法和需要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很瑣碎、不起眼的。管理者只有細心觀察,將心比心,你才能成為一名深得人心的好領導。《圣經》告訴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因為八 們不愿意跟隨對他們漠不關心的管理者。
在管理過程中,如果領導與下屬發生沖突時,領導應當從其下屬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其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換位思考有利于采納員工意見,進行有效的管理溝通,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實施愉快的水式管理。特別是對待下屬的尖銳意見,換位思考能夠讓領導保持頭腦清醒,從其中發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管理中通過換位思考,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強信心,建立信任關系。
行動指導
在處理上下級關系時,站在對方角度想事情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換個角度替對方多思考一下,關系立刻就會變得緩和。
不責于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道德經箴言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恕,安可以為善? 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譯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難以消解的余怨,這怎么能算是完善?因此,圣人憑契約關系來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絕不無依據地責成于人。
一個人,不追究,不指責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是一種博大的氣度。管理者更不能盯著下屬的錯誤不放,而要給予對方改正錯誤或補救的機會,這樣,反而更能得到下屬的感動。
在二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發生激戰。最后兩名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系。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互相鼓勵、安慰。半個月過去了,他們仍未與部隊聯系上,幸運的是,他們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艱難度過幾日,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
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遇到了敵人,經過再一次激戰,兩人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已安全時,只聽到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在肩膀上。后面的戰友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起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趕忙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扎戰友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