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月 管理者的御下之道(4)
- 管理者每天讀點《道德經》(道德經管理日志)
- 楊云鵬 楊喬
- 3642字
- 2016-02-29 15:11:48
到了晚上,未受傷的戰士一直念叨著母親,兩眼直勾勾地。兩人都以為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身邊的鹿肉誰也沒動。天亮后,部隊救出了他們。
30年過去了,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帶的鹿肉活下來,但我也知道他活下來是為了他的母親。30年了,我裝著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二十幾年的朋友,我沒有理由不寬恕他。”
如果只看結果,犯錯者沒有什么好辯解的,只能接受失敗這個事實。但是下一個過程中,失敗者會比別人更加警醒。而且,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因為能力問題。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都有可能讓人失手。
很多人對失敗者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也有人對有失敗經歷的人另眼相看,將那些處于人生低谷的人心中的雄心和志氣點燃,達到“哀兵必勝”的效果。
對待犯過錯誤的人,比爾·蓋茨說,“近年來,微軟有意聘用了一些曾在逐漸敗落的公司里工作過的經理。當你的事業在走下坡路時,你就不得不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夜以繼日地潛心思考。我想讓我們的公司中有一些經歷過此境界的人。微軟將來肯定會遇到挫折和失敗,而我想要那些已證明了自己在逆境中能干得出色的人們聚在我們的麾下。”
面對做錯了事情的下屬,管理者做得“得饒人處且饒人”,而不能一味盯著下屬的錯誤不放。寬容和理解是一種力量,是上下級之間的橋梁和陽光。
行動指導
當下屬提到自己的失敗時,管理者不要嘲笑他的無能。聽一聽別人的失敗總結,甚至給他一個從頭再來的機會,他做得也許會比常人更好。
大國者下流也——強者要做出謙下的姿態
道德經箴言
原文: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道德經》第六十一章
譯文:大國善處下游,它就可以像天下柔靜的雌牝一樣。
企業管理者在平日要對員工表現親和的態度。
美國旦達航空公司的前任總經理說:“我找機械師、飛機駕駛員,以及機上服務人員全都來見我,如果他們真想告訴我們一些事情,我們會給他們時間。他們不必層層向上報告。在旦達,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沒有一個人有‘行政助理’來擋掉求見者。”
在旦達公司,高級主管一年至少要跟員工聚會一次,公司里的高階層與最低階層直接交換意見。花在溝通意見上的管理時間多得驚人,簡直令那些不在這種環境中工作的人無法想象。例如,最高主管單位一年內連續舉行4天會議,只是為了和亞特蘭大的隨機服務員談話而已。資深副總經理們一年通常要花100多天,風塵仆仆于各地。
高級主管間也需要彼此密切地交換意見。每周一上午有個幕僚會議,檢查所有的計劃、所有的問題與公司財物。然后,資深副總經理領著自己所轄部門的各主管吃午飯,讓他們知道最新情勢。因而公司的事很快地且定期地傳遍全公司上下。
旦達公司還提出“旦達為家的感覺”的哲學,并全力去付諸實踐。這家公司在公司內部徹底實行這套哲學,員工薪金付得比別家航空公司高,而且盡可能避免裁員。
美國旦達公司的管理者對員工不擺架子,甚至做出“低下”的姿態接近員工,走近員工心理,贏得得員工的信賴與追隨,正因為員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努力的工作,才使旦達航空公司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當員工的個體面對企業這個龐大的組織時,弱者的心態油然而生。如果管理者不以強者自居,而能以謙下對待員工,員工自然愿意為企業賣命,自然愿意擁有“把企業作為家”的理念。
如果下屬住院,領導一定要親自探望。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屬住院了,領導親自去探望時,盡管不說多說什么,下屬心理一定是感覺到溫暖,被重視,從而在工作上更加賣力。
有的領導干部,指揮日常事務得心應手,辦事公道正派,作風雷厲風行,可就是處理不好同員工的關系,對下面頤指氣使,疾言厲色,開口就訓人,也不懂得關心體貼下屬,結果搞得員工怨聲載道。當面不敢批評他,背后卻大發牢騷。由于心氣難平,干起活來也是別別扭扭,懶懶洋洋,這樣的團隊勢必影響工作效率。
但是,對于出色的領導和企業,他們則會十分重視營建一個不拘一格的,開放性的工作機制,與員工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系,坦誠相待,平等相處。
行動指導
但凡成功者多是心境平和寬容,拋除私心雜念之人,他們以身作則,與人為善,飲譽天下,在這種人格魅力的影響下,帶出一個智慧超群、團結協作的團隊。
第四周 領導力的修煉法則
天下多忌諱——個人影響力是管理者第一要素
道德經箴言
原文: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
譯文:天下越是多忌諱,人民就越是貧窮;民間的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是陷于昏亂;人們的技能越巧,反常之事物就日益紛繁;法令越森嚴,盜賊反倒更多。
如果一個領導者僅僅是因為權力和職位去“領導”,那么其影響力不可能有效,更不可能持久。
邁克是某跨國科技公司的副總。公司最近接手一個重要項目,他想從公司內部挑選一名成員來主持這個項目。單純找個優秀的人還不夠,他需要的是一個出類拔萃的領導者。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找到自己團隊成員大維,大維工作上有很有潛力的,他在參與過的項目中的工作取得過不錯的成績。邁克是按照大維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的工作能力,正是基于這一點,邁克決定決定和他談談。
邁克先先是說明了解項目的內容及希望大維承擔的任務,然后邀請他來主持這個項目。
大維聽完后想了想說:“我可以做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但是我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你必須任我為部門主管。”
邁克萬萬沒想到,大維在沒做工作之前,就提條件。他一時沒反應過來,不知道怎么回答?
猶豫片刻后,邁克解釋說,頭銜并不會因為新任務而隨之改變。接著他又說道,考慮到大維關心的問題,或許他并不是主持這個項目的合適人選。于是邁克收回了提議,開始重新考慮人選問題
邁克之所以收回提議,是因為他感覺大維是一個計較個人得失的人。好么他做事時會首先考慮公司的最大利益,還是只顧自己?由此看來,工作能力強并不說明就可以作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領導者更重要的是在員工心目中樹立個人影響力。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應該如何提升領導者的影響力?有關學者與專家提出了打造領導影響力的方法。
1.道德品質是決定影響力的重要因素
權力與影響力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一介平民一樣可以受人尊敬、受人愛戴,究其原因,道德品質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升領導影響力,必須培養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
2.提高自己的決策力
決策是領導者確定方針、策略的活動,是整個領導工作的關鍵與核心。因此,領導者要提升領導影響力,必須科學正確地進行決策。
3.在人際關系舒展中打造影響力
領導影響力是一種對他人的影響力,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在人際關系的互動中產生的。與他人建立真誠美好的關系是領導影響力的源泉。
4.提升語言藝術的水平
人們常常根據一個人的言談對他進行評價,對領導者也不例外。如果你具備一定的能力,又具備良好的口才,能夠輕易說服別人理解并執行你的意愿,那你就是個既能說又能干的人,就一定能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5.形象好才能影響人
領導影響力是依靠個人魅力影響他人,而個人魅力的展示首先是個人形象的問題,想影響別人就要展示出良好的形象。
行動指導
如果下屬不是因為你的個人魅力、知識、品格而服從你、接受你,僅僅因為你的職位不得不聽命于你,這種服從將隨著你的離職而迅速消失。
“事善能”——沒有不適合的人,只有不正確的用人
道德經箴言
原文:事善能。
——《道德經》第八章
譯文: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事善能”表現在用人上的“無所棄”。老子說:“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意思就是看人既看短處,更要看到長處,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優勢,做到人盡其才,這才是用人上的“大仁”、“大愛”。
伊尹是商湯的開國大臣,他幫助商湯打敗暴君夏桀,為建立商朝立下汗馬功勞。他原名叫阿衡,是有莘氏家的奴隸,雖然思謀精奇,才學宏深,卻不為人知。
有莘氏把女兒嫁給商湯時,阿衡作為陪嫁的奴隸到了商湯府中做廚子。一次上菜時,商湯偶然問起他有關烹調的事。阿衡恭恭敬敬、不卑不亢地談起烹調的技藝。商湯見一個廚子把烹調之事講得繪聲繪色、有條有理,就沒有打斷他。阿衡循序漸進,話鋒一轉,不知不覺把話題引向治理國家的道理,商湯越聽越奇。聽到阿衡講王道與霸道同炊火與爆炒的異同時,他毅然決定把國家政事交給阿衡(伊尹)管理。
商湯死后,伊尹又輔佐帝外丙、帝仲壬、帝太甲。太甲是商湯的孫子,當了三年皇帝后,開始胡作非為,亂成湯德政,失民心于天下。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桐宮悔過,自己行攝王政,讓成湯德政重布于天下。三年后,太甲悔過自新,向天下承認自己的錯,伊尹又把政權還給太甲。
太甲死后,伊尹又立其子沃丁為帝。這樣,伊尹成為成湯的五朝老臣。
伊尹如托孤老臣,忠心耿耿佐成湯治理天下。有這樣的人才,國家何愁不富強,帝王何愁不成明君呢?伊尹的忠誠與商湯對他的賞識和重用是分不開的。“士為知己者死”,領導者若要贏得下屬的忠心追隨就應當像商湯一樣,有一雙識人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