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疳證門

疳證總括

大人為勞小兒疳,乳食傷脾是病原,甘肥失節生積熱,氣血津液被熬煎。初患尿泔午潮熱,日久青筋肚大堅,面色青黃肌肉瘦,皮毛憔悴眼睛 。

(注)大人者,十五歲以上也,病則為勞;若十五歲以下者,皆名為疳。緣所稟之氣血虛弱,臟腑嬌嫩,易于受傷。或因乳食過飽,或因肥甘無節,停滯中脘,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熱盛成疳,則消耗氣血,煎灼津液。凡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熱。

日久失治,致令青筋暴露,肚大堅硬,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發 ,而疳證成矣。然當分其所屬而治之,庶不致有誤也。

脾疳

脾疳面黃肌消瘦,身熱困倦喜睡眠,心下痞硬滿腫脹,臥冷食泥腹痛堅,頭大頸細食懶進,吐瀉煩渴便腥粘,攻積消疳肥兒治,補脾參苓白術先。

(注)脾屬土,色黃主肌肉。故脾疳則見面黃,肌肉消瘦,身體發熱,困倦喜睡,心下痞硬,乳食懶進,睡臥喜冷,好食泥土,肚腹堅硬疼痛,頭大頸細,有時吐瀉,口干煩渴,大便腥粘之證也。宜先攻其積,用消疳理脾湯、肥兒丸主之。積退然后調理其脾,以參苓白術散主之。

消疳理脾湯蕪荑 三棱 莪術 青皮(炒) 陳皮 蘆薈 檳榔 使君子肉 甘草(生) 川黃連 胡黃連 麥芽(炒) 神曲(炒)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消疳理脾用蕪荑,三棱莪術青陳皮,蘆薈檳榔使君草,川連胡連麥芽曲。

肥兒丸人參(二錢半) 白術(土炒,五錢) 茯苓(三錢) 黃連(二錢) 胡黃連(五錢) 使君子肉(四錢) 神曲(炒) 麥芽(炒) 山楂肉(各三錢半) 甘草(炙,錢半) 蘆薈(煨,二錢半)上為末,黃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化下。

參苓白術散人參(二錢) 茯苓 白術(土炒) 扁豆(炒) 薏米(炒) 山藥(炒,各五錢) 陳皮(三錢) 縮砂 桔梗(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建蓮子(去心,五錢)共為細末,每服一錢,老米湯調服。

疳瀉

疳疾傷脾因作瀉,先清后補為妙訣,初宜清熱和中湯,久瀉參苓白術捷。

(注)疳瀉之證,多緣積熱傷脾,以致水谷不分,頻頻作瀉,法當清熱滲濕,以清熱和中湯主之。若瀉久不愈,當漸為調理,參苓白術散主之。

清熱和中湯白術(土炒) 陳皮 濃樸(姜炒) 赤苓 黃連 神曲(炒) 谷芽(炒) 使君子 生甘草 澤瀉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疳久泄瀉名疳瀉,清熱和中功甚捷,白術陳濃赤苓連,神谷使君草澤瀉。

參苓白術散(方見脾疳)

疳腫脹

疳疾腫脹面浮光,傳化失宜脾肺傷,氣逆喘咳胸膈滿,御苑勻氣服最良。

(注)疳疾腫脹之證,多因傳化失宜,以致脾肺兩傷。現證氣逆喘咳,胸膈痞悶,肚腹腫脹,面色浮光。宜用御苑勻氣散治之,其腫脹自消矣。

御苑勻氣散桑皮(蜜炒) 桔梗 赤苓 甘草(生) 藿香 陳皮 木通引用姜皮、燈心,水煎服。

(方歌)疳久脾虛腫脹生,御苑勻氣有奇功,桑皮桔梗赤苓草,藿香陳皮合木通。

疳痢

疳疾日久頻下痢,多緣腸胃熱凝滯,或赤或白腹窘急,香連導滯為妙劑。

(注)疳痢之由,皆因熱結腸胃所致。故痢時或赤或白,腹中窘痛,急用香連導滯湯治之,其痢自愈。

香連導滯湯青皮(炒) 陳皮 濃樸(姜炒) 川黃連(姜炒) 生甘草 山楂 神曲(炒) 木香(煨) 檳榔大黃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疳久下痢名疳痢,香連導滯功最良,青陳濃樸川連草,楂曲木香檳大黃。

肝疳

肝疳面目爪甲青,眼生眵淚澀難睜,搖頭揉目合面臥,耳流膿水濕瘡生,腹大青筋身羸瘦,燥渴煩急糞帶青,清熱柴胡同蘆薈,調養逍遙抑肝靈。

(注)肝屬木,色青主筋。故肝疳則見面目爪甲皆青,眼生眵淚,隱澀難睜,搖頭揉目,合面睡臥,耳瘡流膿,腹大青筋,身體羸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之證也。治宜先清其熱,用柴胡清肝散,蘆薈肥兒丸主之。若病勢稍退,當以逍遙散、抑肝扶脾湯調理。

柴胡清肝散銀柴胡 梔子(微炒) 連翹(去心) 胡黃連 生地黃 赤芍 龍膽草 青皮(炒) 甘草(生)引用燈心、竹葉,水煎服。

(方歌)柴胡清肝治肝疳,銀柴梔子翹胡連,生地赤芍龍膽草,青皮甘草一同煎。

蘆薈肥兒丸五谷蟲(炒,二兩) 蘆薈(生) 胡黃連(炒) 川黃連(姜炒,各一兩) 銀柴胡(炒,一兩二錢) 扁豆(炒) 山藥(炒,各二兩) 南山楂(二兩) 蝦蟆( ,四個) 肉豆蔻(煨,七錢) 檳榔(五錢) 使君子(炒,二兩半) 神曲(炒,二兩) 麥芽(炒,一兩六錢) 鶴虱(炒,八錢) 蕪荑(炒,一兩) 朱砂(飛,二錢) 麝香(二錢)共研細末,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米飲下。

加味逍遙散茯苓 炒白術 當歸 白芍(炒) 柴胡 薄荷 炙甘草 丹皮 梔子(炒)引用姜、棗,水煎服。

(方歌)加味逍遙散如神,茯苓白術當歸身,白芍柴胡薄荷草,再加丹皮梔子仁。

抑肝扶脾湯人參 白術(土炒) 黃連(姜炒) 柴胡(酒炒) 茯苓 青皮(醋炒) 陳皮 白芥子 龍膽草 山楂 神曲(炒) 炙甘草引用姜、棗,水煎服。

(方歌)調理抑肝扶脾湯,參術黃連柴苓良,青陳白芥龍膽草,山楂神曲甘草嘗。

心疳

心疳而赤脈絡赤,壯熱有汗時煩驚,切牙弄舌口躁渴,口舌生瘡小便紅,胸膈滿悶喜伏臥,懶食干瘦吐利頻,瀉心導赤珍珠治,茯神調理可收功。

(注)心屬火,色赤主血脈。故心疳則見面紅目脈絡赤,壯熱有汗,時時驚煩,切牙弄舌,口舌干燥,渴飲生瘡,小便紅赤,胸膈滿悶,睡喜伏臥,懶食干瘦,或吐或利也。

熱盛者,瀉心導赤湯主之∶熱盛兼驚者,珍珠散主之;病久心虛者,茯神湯調理之。

瀉心導赤湯(方見木舌)珍珠散珍珠(三錢) 麥冬(去心,五錢) 天竺黃(三錢) 金鉑(二十五片) 牛黃(一錢) 胡黃連(三錢) 生甘草(二錢) 羚羊角 大黃 當歸(各三錢) 朱砂(二錢) 雄黃(一錢) 茯神(五錢) 犀角(三錢)上為細末,每服五分,茵陳湯調服。

茯神湯茯神 當歸 炙甘草 人參引用龍眼肉,水煎服。煩熱者加麥冬。

(方歌)茯神湯內用茯神,當歸甘草共人參,若是煩熱麥冬入,清補兼施功最純。

疳渴

肥甘積熱傷津液,大渴引飲心煩熱,速用清熱甘露宜,熱減津生渴自歇。

(注)疳渴者,多因肥甘積熱煎耗脾胃,以致津液虧損,故不時大渴引飲,心神煩熱。

速用清熱甘露飲,其渴自愈。

清熱甘露飲生地黃 麥冬(去心) 石斛 知母(生) 枇杷葉(蜜炙) 石膏〔 (按,宜用生者為是)〕甘草(生) 茵陳蒿 黃芩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耗液傷津成疳渴,清熱甘露飲如神,生地麥冬斛知母,枇杷石膏草茵芩。

肺疳

面白氣逆時咳嗽,毛發焦枯皮粟干,發熱憎寒流清涕,鼻頰生瘡號肺疳。疏散生地清肺效,清熱甘露飲為先,肺虛補肺散最妙,隨證加減莫遲延。

(注)肺屬金,色白主皮毛。故肺疳則見面白,氣逆咳嗽,毛發枯焦,皮上生粟,肌膚干燥,憎寒發熱,常流清涕,鼻頰生瘡也。先用生地清肺飲以疏解之,繼用甘露飲清之。

日久肺虛者,當以補肺散主之。

生地清肺飲桑皮(炒) 生地黃 天冬 前胡 桔梗 蘇葉 防風 黃芩 生甘草 當歸 連翹(去心) 赤苓引用生姜、紅棗,水煎服。

(方歌)生地清肺用桑皮,生地天冬前桔齊,蘇葉防風黃芩草,當歸連翹赤苓宜。

甘露飲生地黃 熟地黃 天冬 麥冬(去心) 枳殼(麩炒) 桔梗 黃芩 枇杷葉(蜜炙) 茵陳蒿 石斛引用紅棗肉,水煎服。

(方歌)甘露飲治肺火壅,生熟地黃二門冬,枳桔黃芩枇杷葉,茵陳石斛共煎成。

補肺散白茯苓 阿膠(蛤粉炒) 糯米 馬兜鈴 炙甘草 杏仁(炒,去皮尖)水煎服。

(方歌)肺虛補肺散通仙,茯苓阿膠糯米攢,馬兜鈴配炙甘草,杏仁微炒去皮尖。

腎疳

解顱鶴膝齒行遲,骨瘦如柴面黑黧,齒齦出血口臭氣,足冷腹痛瀉哭啼。腎疳先用金蟾治,九味地黃繼進宜,若逢稟賦氣虛弱,調元散進莫遲疑。

(注)腎屬水,色黑主骨。患此疳者,初必有解顱,鶴膝、齒遲、行遲、腎氣不足等證。更因甘肥失節,久則漸成腎疳,故見面色黧黑,齒齦出血,口中氣臭,足冷如冰,腹痛泄瀉,啼哭不已之證。先用金蟾丸治其疳,繼以九味地黃丸調補之。若稟賦不足者,調元散主之。

金蟾丸干蝦蟆( ,五個) 胡黃連 黃連(各三錢) 鶴虱(二錢) 肉豆蔻(煨) 苦楝根白皮 雷丸蘆薈(生) 蕪荑(各三錢)上為末,面糊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五丸,米湯化下。

九味地黃丸熟地 茱萸肉(各五錢) 赤茯苓 澤瀉 牡丹皮 山藥(炒) 當歸 川楝子 使君子肉(各三錢)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如芡實大,用滾白水研化,食前服。

調元散人參 茯苓 白術(土炒) 山藥(炒) 川芎 當歸 熟地黃 茯神 黃 (炙) 甘草(炙) 白芍(炒)引用姜、棗,水煎服。

(方歌)調元散治稟賦弱,參苓白術干山藥,芎歸熟地共茯神,黃 甘草同白芍。

疳熱

小兒疳疾身發熱,輕重虛實當分別,初用青蒿飲為宜,日久鱉甲散最捷。

(注)疳疾之證,身多發熱。治者宜分別輕重、虛實治之。病初起多實者,鱉甲青蒿飲主之;日久多虛者,鱉甲散主之。

鱉甲青蒿飲銀柴胡 鱉甲(炙) 青蒿 生甘草 生地黃 胡黃連 赤芍 知母(炒) 地骨皮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疳疾血虛身發熱,鱉甲青蒿藥有功,銀柴鱉蒿草地芍,胡連知母地骨同。

鱉甲散人參 黃 (炙) 鱉甲(炙) 生地 熟地 當歸 白芍(炒) 地骨皮水煎服。

(方歌)疳疾日久骨熱蒸,鱉甲散治效從容,參 鱉甲生熟地,當歸白芍地骨同。

腦疳

腦疳多緣受風熱,又兼乳哺失調節,頭皮光急生餅瘡,頭熱發焦如穗結,鼻干心煩腮囟腫,困倦睛暗身汗熱,龍膽龍腦丸甚良,吹鼻龍腦效甚捷。

(注)腦疳者,因兒素受風熱,又兼乳哺失調,以致變生此證。頭皮光急,腦生餅瘡,頭熱毛焦,發結如穗,鼻干心煩,腮囟腫硬,困倦睛暗,自汗身熱也。腦熱生瘡者,龍膽丸主之;煩熱羸瘦者,龍腦丸主之。外用吹鼻龍腦散吹之,其證自愈。

龍膽丸龍膽草 升麻 苦楝根皮(焙) 防風 赤茯苓 蘆薈 油發灰(各二錢) 青黛 黃連(各三錢)上為細末,豬膽汁浸糕糊丸,如麻子大,薄荷湯下,量兒大小與之。

龍腦丸龍腦 麝香(各五分) 雄黃(二錢) 胡黃連(三錢) 牛黃(一錢) 朱砂(一錢五分) 蘆薈(生,三錢) 干蝦蟆(灰,四錢)上為細末,熊膽合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薄荷湯下。

吹鼻龍腦散龍腦 麝香(少許各研細末) 蝸牛殼(炒黃) 蝦蟆灰 瓜蒂 黃連 細辛 桔梗(各等分)上為細末,入瓷盒內貯之,每取少許吹入鼻中,日吹二次。

眼疳

疳熱上攻眼疳成,癢澀赤爛胞腫疼,白睛生翳漸遮滿,流淚羞明目不睜,疏解瀉肝散最妙,云翳清熱退翳靈,日久不瘥當補養,逍遙羊肝二方從。

(注)眼疳者,疳熱上攻于眼,故發時癢澀赤爛,眼胞腫疼,白睛生翳,漸漸遮滿,不時流淚,羞明閉目也。先用瀉肝散疏解之,再用清熱退翳湯消其翳。若目久不瘥,法當調補逍遙散,或羊肝散主之。

瀉肝散生地黃 當歸 赤芍 川芎 連翹(去心) 梔子(生) 龍膽草 大黃 羌活 甘草(生) 防風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瀉肝散治肝熱壅,生地當歸赤芍芎,連翹梔子龍膽草,大黃羌活草防風。

清熱退翳湯梔子(微炒) 胡黃連 木賊草 赤芍 生地 羚羊角 龍膽草 銀柴胡 蟬蛻 甘草(生) 菊花蒺藜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清熱退翳消云翳,梔連木賊芍生地,羚羊龍膽銀柴胡,蟬蛻甘草菊疾藜。

逍遙散羊肝散青羊肝(一具,去筋膜,切韭吐濃片) 人參 羌活 白術(土炒) 蛤粉(各等分)上為細末,令勻聽用,將藥置荷葉上,如錢濃一層,鋪肝一層包固,外以新足青布包裹蒸熟,任兒食之,如不食者,及夏月恐腐壞,則曬干為末,早晚白湯調服,服完再合,以好為度。若熱者減人參。

鼻疳

疳熱攻肺成鼻疳,鼻塞赤癢痛難堪,浸淫潰爛連唇際,咳嗽氣促發毛干。熱盛清金化毒效,疳蟲蝕鼻化蟲丸,調敷須用鼻疳散,吹鼻蟬殼效通仙。

(注)鼻疳者,因疳熱攻肺而成。蓋鼻為肺竅,故發時鼻塞赤癢,疼痛浸淫潰爛,下連唇際成瘡,咳嗽氣促,毛發焦枯也。熱盛者,宜清金散、蔣氏化毒丹主之;蟲蝕者,用化蟲丸主之。外用鼻疳散敷之,或以吹鼻蟬殼散吹入鼻內。

清金散生梔子 黃芩 枇杷葉(蜜炙) 生地黃 天花粉 連翹(去心) 麥冬(去心) 薄荷 元參 生甘草 桔梗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清金散治肺壅熱,梔子黃芩枇杷葉,生地花粉翹麥冬,薄荷元參甘草桔。

蔣氏化毒丹(方見胎赤)化蟲丸蕪荑 蘆薈(生) 青黛 川芎 白芷梢 胡黃連 川黃連 蝦蟆(灰,各等分)上為細末,豬膽汁浸糕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杏仁煎湯下。

鼻疳散青黛(一錢) 麝香(少許) 熊膽(五分)上為細末,干者用豬骨髓調貼,濕者干上。

吹鼻蟬殼散蟬殼(微炒) 青黛(研) 蛇蛻皮(灰) 滑石 麝香(各等分細研)上為細末,每用綠豆大,吹入鼻中,日三用之,疳蟲盡出。

牙疳

疳成毒熱內攻胃,上發齦肉赤爛疼,口鼻血出牙枯落,穿腮蝕唇命多傾。攻毒消疳蕪荑效,繼以蘆薈肥兒靈,外用牙疳散時上,能食堪藥始能生。

(注)牙疳者,因毒熱攻胃而成。故熱毒上發,齦肉赤爛疼痛,口臭血出,牙枯脫落,穿腮蝕唇,病勢危急。急用消疳蕪荑湯瀉其毒熱,繼以蘆薈肥兒丸清其余熱。外用牙疳散,時時敷之自愈。總之,此證必胃強能食,堪勝峻藥,始有生機,否則難治也。

清疳蕪荑湯大黃 芒硝 蕪荑 蘆薈(生) 川連 胡黃連 黃芩 雄黃水煎服,服后便軟及不食者,去大黃、芒硝,加石膏、羚羊角。

(方歌)蕪荑消疳大黃硝,蘆薈蕪荑二連標,黃芩雄黃一同入,能清積熱牙疳消。

蘆薈肥兒丸(方見肝疳)牙疳散人中白( 存性) 綠礬(燒紅) 五倍子(炒黑,各等分) 冰片(少許)上為極細末,先用水拭凈牙齒,再以此散敷之,有蟲者加檳榔。

脊疳

積熱生蟲蝕脊膂,手擊其背若鼓鳴,羸瘦脊骨鋸齒狀,身熱下利煩渴增,十指皆瘡嚙爪甲,此名脊疳病熱兇,蘆薈丸同金蟾散,急急調治莫從容。

(注)脊疳者,因積熱生蟲,上蝕脊臂也。以手擊其背,必空若鼓鳴,脊骨羸瘦,狀若鋸齒,始為脊疳外證。亦身體發熱,下利煩渴,十指皆瘡,頻嚙爪甲,其證最為可畏。須先以蘆薈丸殺其蟲,繼用金蟾散消其疳,隨時調治,或可愈也。

蘆薈丸生蘆薈 青黛 朱砂 熊膽 胡黃連 貫眾 地龍(微炒) 川黃連 蟬蛻(去足) 雷丸(各五錢)麝香(一錢) 蝦蟆(酥涂炙焦,一個)上為細末,用蝸角肉研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粥飲下,量兒大小與之。

金蟾散蟾(酥涂炙焦,一枚) 夜明砂(炒) 桃白皮 樗根白皮 地榆 黃柏 訶黎勒(皮煨) 百合 人參大黃 白蕪荑(炒) 胡粉(各三錢) 檳榔(一錢) 丁香(三十七粒)上為細末,每服五分,粥飲調下。

蛔疳

過食膩冷并肥甘,濕熱生蛔腹內纏,時煩多啼時腹痛,口唇色變溢清涎,腹脹青筋肛濕癢,使君散治莫遲延,不愈下蟲丸極效,蛔退補脾肥兒丸。

(注)蛔疳者,因過食生冷、油膩、肥甘之物,以致濕熱生蛔,腹中擾動,故有時煩躁多啼,有時肚腹攪痛,口唇或紅或白,口溢清涎,腹脹青筋,肛門濕癢也。先用使君子散治之;不愈,下蟲丸主之。若蛔退,又當調補其脾,肥兒丸主之。

使君子散使君子(瓦上炒為末,十個) 苦楝子(泡去核,五個) 白蕪荑 甘草(膽汁浸一宿,各一錢)上為末,每服一錢,水調服。

下蟲丸苦楝根皮(新白者佳酒浸焙) 木香 桃仁(浸去皮尖) 綠包貫眾 蕪荑(焙) 雞心檳榔(各二錢) 輕粉(五分) 鶴虱(炒,一錢) 干蝦蟆(炒黑,三錢) 使君子(取肉煨,三錢)上為末,面糊成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滾白水下。

肥兒丸(方見脾疳)

無辜疳

無辜疳傳有二因,鳥羽污衣著兒身,或緣乳母病傳染。頸項瘡核便利膿,蟲蝕臟腑身羸瘦,面黃發熱致疳生。清熱宜用柴胡飲,消疳肥兒效如神。

(注)無辜疳者,其病原有二∶或因浣衣夜露,被無辜鳥落羽所污,兒著衣后,致成此證;或因乳母有病,傳染小兒,以有此疾。

其證頸項生瘡,或項內有核如彈,按之轉動,軟而不疼,其中有蟲如米粉,不速破之,使蟲蝕臟腑,便利膿血,身體羸瘦,面黃發熱也。治宜先清其熱,柴胡飲主之;再消其疳,以蘆薈肥兒丸主之。

柴胡飲赤芍藥 柴胡 黃連 半夏(姜制) 桔梗 夏枯草 龍膽草 浙貝母 黃芩 甘草(生)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柴胡飲治無辜疳,赤芍柴胡川黃連,半夏桔梗夏枯草,龍膽浙貝芩草煎。

蘆薈肥兒丸(方見肝疳)

丁奚疳

偏身骨露號丁奚,肌肉干澀晝夜啼,手足枯細面黧黑,項細腹大突出臍,尻削身軟精神倦,骨蒸潮熱渴煩急,化滯五疳消積治,補養人參啟脾宜。

(注)丁奚者,遍身骨露,其狀似丁,故名曰丁奚也。其證肌肉干澀,啼哭不已,手足枯細,面色黧黑,項細腹大,肚臍突出,尻削身軟,精神倦怠,骨蒸潮熱,燥渴煩急也。

先用五疳消積丸化其滯,繼用人參啟脾丸理其脾病,可漸愈矣。

五疳消積丸使君子肉(炒,五錢) 麥芽(炒) 陳皮 神曲(炒) 山楂(各一兩) 白蕪荑 黃連 膽草(各三錢)上為末,陳米飯為丸,每服一錢,米飲下。

人參啟脾丸人參(五錢) 白術(土炒,五錢) 白茯苓(五錢) 陳皮(四錢) 扁豆(炒,五錢) 山藥(炒,五錢) 木香(煨,二錢) 谷芽(炒,三錢) 神曲(炒,三錢) 炙甘草(二錢)上研細末,煉蜜為丸,重一錢,用建蓮湯化下。

哺露疳

乳食不節傷脾胃,羸瘦如柴哺露成,吐食吐蟲多煩渴,頭骨開張哺熱蒸。先用集圣消積滯,繼用肥兒甚有靈;若還腹大青筋現,人參丸服莫從容。

(注)哺露者,因乳食不節,大傷脾胃也。其證羸瘦如柴,吐食吐蟲,心煩口渴,頭骨開張,日晡蒸熱,先用集圣丸消其積滯,再用肥兒丸調理其脾。若哺露日久,肚大青筋者,又宜攻補兼施,以人參丸主之。

集圣丸蘆薈(微炒) 五靈脂(炒) 夜明砂(淘洗焙干) 縮砂仁 木香 陳皮 莪術 使君子肉 黃連 川芎(酒洗炒) 干蟾(炙,各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青皮(制,二錢)上為細末,用雄豬膽二個,取汁和面糊為丸,每服一錢,米飲送下。

肥兒丸(方見脾疳)人參丸人參 麥冬(去心) 半夏(姜制) 大黃(微炒) 黃 (炙) 茯苓 柴胡 黃芩 炙甘草 川芎訶黎勒(煨) 鱉甲(炙)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以粥飲下,量兒大小與之。

吐證門

吐證總括

諸逆上沖成嘔吐,乳食傷胃或夾驚,或因痰飲或蟲擾,虛實寒熱要分明。

(注)嘔吐一證,皆諸逆上沖所致也。夫諸逆之因,或以乳食過多,停滯中脘,致傷胃氣,不能健運而上逆也;或于食時觸驚,停積不化而上逆也;或痰飲壅盛,阻隔氣道;或蛔蟲擾亂,懊 不安而上逆也。總之,上逆之因雖不同,而皆能成嘔吐也。但病有虛有實,有寒有熱,治者當于臨證時參合兼見之證,審慎以別之,庶不誤矣。

辨嘔吐噦證

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吐證名,無物有聲為噦證,分別醫治中病情。

(注)吐證有三∶曰嘔,曰吐,曰噦。古人謂嘔屬陽明,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吐屬太陽,有物無聲,血病也;噦屬少陽,有聲無物,氣病也。獨李杲謂嘔、吐、噦俱屬脾胃虛弱。潔古老人又從三焦以分氣、積、寒之三因。然皆不外諸逆上沖也。治者能分虛實,別寒熱以治之,自無不曲中病情矣。

傷乳吐

乳食過飽蓄胃中,乳片不化吐頻頻,身熱面黃腹膨脹,消乳保和有神功。

(注)傷乳吐者,因乳食過飽,停蓄胃中,以致運化不及,吐多乳片,猶如物盛滿而上溢也。其證身熱面黃,肚腹膨脹。治宜消乳丸、保和丸。化其宿乳,安胃和中,節其乳食,自然止也消乳丸香附(制,二兩) 神曲(炒) 麥芽(炒,各一兩) 陳皮(八錢) 縮砂仁(炒) 甘草(炙,各五錢)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粟米大,量兒大小與之,姜湯化下。

保和丸南山楂(二兩) 神曲(炒,一兩) 茯苓 半夏(姜制,各一兩) 連翹(去心) 陳皮 萊菔子(炒,各五錢)上為細末,面糊為丸,麥芽湯化服。

傷食吐

過食傷胃腹脹熱,惡食口臭吐酸粘,眼胞虛浮身潮熱,須服三棱和胃煎。

(注)傷食吐者,因小兒飲食無節,過食油膩、面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而成也,其證肚腹脹熱,惡食口臭,頻吐酸粘,眼胞虛浮,身體潮熱。治宜清胃和中為主。先用三棱丸止其吐,再用和胃湯化其滯,而病漸愈矣。

三棱丸三棱(煨) 陳皮 半夏(姜制) 神曲(炒,各一兩) 黃連(姜炒) 枳實(麩炒) 丁香(各五錢)上研細末,面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湯下。

和胃湯陳皮 半夏(姜制) 縮砂仁(研) 蒼術(炒) 濃樸(姜炒) 藿香葉 香附(炒) 甘草(炙) 山楂 神曲(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和胃湯治嘔吐頻,陳皮半夏縮砂仁,蒼術濃樸藿香葉,香附甘草山楂神。

夾驚吐

食時觸異吐清涎,身熱心煩睡不安,截風觀音散極妙,止吐定吐丸可痊。

(注)夾驚吐者,多因飲食之時,忽被驚邪所觸而致吐也。其證頻吐青涎,身體發熱,心神煩躁,睡臥不寧。先用全蝎觀音散截其風,次用定吐丸止其嘔,而病可痊矣。

全蝎觀音散人參(三錢) 黃 (蜜炙) 扁豆(炒) 茯苓(各五錢) 蓮肉(去心,三錢) 木香(煨,一錢五分) 白芷(二錢) 羌活 防風 天麻 全蝎(去毒,各三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上為細末,姜棗煎湯調服,量兒大小與之。

定吐丸丁香(二十一粒) 蝎梢(去毒,四十九條) 半夏(姜制,三個)上為細末令勻,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煎湯化服。

痰飲吐

痰飲壅盛在胸中,痰因氣逆嘔吐成,眩暈面青吐涎飲,香砂二陳六君寧。

(注)痰飲吐者,由小兒飲水過多,以致停留胸膈,變而為痰,痰因氣逆,遂成嘔吐之證。其候頭目眩暈,面青,嘔吐涎水痰沫也,宜用香砂二陳湯。虛者,香砂六君子湯治之。

香砂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藿香砂仁。

香砂六君子湯藿香 縮砂仁 白術(土炒) 人參 茯苓 半夏(姜制) 陳皮 甘草(炙)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香砂六君虛痰吐,藿香縮砂共白術,人參茯苓及陳皮,半夏甘草同煎服。

蟲吐

蟲吐胃熱或胃寒,色變時疼嘔清涎,寒熱當以陰陽辨,化蟲加減理中痊。

(注)蟲吐之證有二∶有以胃經熱蒸者,有以胃經寒迫者,皆能令蟲不安,擾亂胃中而作吐也。其證唇色或紅或白,胃口時痛時止,頻嘔清涎。屬寒屬熱,當從陰陽之證辨之,熱者化蟲丸主之,寒者加減理中湯主之。

化蟲丸蕪荑(五錢) 鶴虱 苦楝根皮 胡粉 使君子肉 檳榔(各一兩) 枯礬(二錢五分)上為細末,面糊為丸,量兒大小與之。

加減理中湯人參 干姜 白術(土炒) 川椒引用烏梅一個,水煎服。

(方歌)加減理中寒吐蟲,人參干姜白術從,川椒烏梅伏蟲動,煎成服下即安寧。

虛吐

虛吐多因胃弱成,神倦囟動睡露睛,自利不渴頻嘔吐,丁沉四君藥最靈。

丁沉四君子湯人參 白術(土炒) 茯苓 炙甘草 丁香 沉香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胃虛嘔吐不思食,丁沉四君治最宜,參術苓草補其胃,丁香沉香溫其脾。

實吐

小兒實吐腹脹滿,二便不利痞硬疼,發渴思涼吐酸臭,三一承氣可收功。

(注)實吐者,小兒平素壯實,偶而停滯,胸腹脹滿,二便秘澀,痞硬疼痛,口渴思飲寒涼,吐多酸臭也。宜用三一承氣湯下之,二便利而吐止矣。

三一承氣湯芒硝 生大黃 枳實(麩炒) 甘草(生) 濃樸(姜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三一承氣治實吐,滌滯通塞功最著,芒硝相配生大黃,枳實甘草同濃樸。

寒吐

朝食暮吐為冷吐,乳食不化不臭酸。四肢厥冷面唇白,姜橘丁萸理中煎。

(注)寒吐者,皆因小兒過食生冷,或乳母當風取涼,使寒氣入乳,小兒飲之,則成冷吐之證,其候朝食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當溫中定吐。胃微寒者,姜橘散主之;寒甚者,丁萸理中湯主之。

姜橘散白姜(二錢) 陳皮(一兩) 炙甘草(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棗湯調服。

丁萸理中湯即理中湯加丁香,吳茱萸(溫胃止嘔)。

熱吐

食入即吐因胃熱,口渴飲冷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加味溫膽湯可痊。

(注)熱吐之證,或因小兒過食煎爆之物,或因乳母過食濃味,以致熱積胃中,遂令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治宜清熱為主,加味溫膽湯主之。

加味溫膽湯陳皮 半夏(姜制) 茯苓 麥冬(去心) 枳實(麩炒) 生甘草 竹茹 黃連(姜炒)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熱吐須用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良,麥冬枳實生甘草,竹茹黃連水煎嘗。

瀉證門

瀉證總括

小兒泄瀉認須清,傷乳停食冷熱驚,臟寒脾虛飧水瀉,分消溫補治宜精。

(注)瀉之一證,多因脾被濕浸,土不勝水而成。然致病之原各異∶或乳食停滯不化,或感受寒暑之氣,或驚邪外觸,或臟受寒冷,或脾虛作瀉,更有飧瀉、水瀉之證。致疾之因不同,而調治之法亦異。醫者詳細辨之,或分消、或溫補,因證施治,庶不誤矣。

傷乳食瀉

乳食過傷瀉酸膿,噫臭腹熱脹滿疼,口渴惡食溺赤澀,保安平胃奏神功。

(注)傷乳食瀉者,因乳食過飽,損傷脾胃,乳食不化,故頻瀉酸膿也。噫臭腹熱,脹滿疼痛,口渴惡食,小便赤澀,須用保安丸消其滯,次用平胃散和其脾,庶積消而瀉止矣。

保安丸香附(醋炒) 縮砂仁(各一兩) 白姜(炮) 青皮(醋炒) 陳皮 三棱 莪術 炙甘草(各五錢)上為細末,面糊為丸,量兒大小與之,白湯化下。

平胃散(方見 乳)

中寒瀉

過食生冷中寒瀉,腸鳴脹痛泄澄清,面白肢冷懶飲食,理中訶子散堪行。

(注)中寒瀉者,因過食生冷,以致寒邪凝結,腸鳴腹脹,時復疼痛,所瀉皆澄徹清冷,面色淡白,四肢逆冷,飲食懶進也。溫中理中湯主之。止瀉,訶子散主之。

理中湯(方見不乳)訶子散訶子(面煨) 肉豆蔻(面煨) 白術(土炒) 人參 茯苓 木香(煨各一兩) 陳皮炙甘草(各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姜湯調服。

火瀉

火瀉內熱或傷暑,暴迫下注腹痛疼,煩渴瀉黃小便赤,玉露四苓可收功。

(注)火瀉者,皆因臟腑積熱,或外傷暑氣,故瀉時暴注下迫,肚腹疼痛,心煩口渴,瀉多黃水,小便赤色也。先用玉露散清其熱,再用四苓湯利其水,庶得其要矣。

玉露散寒水石 石膏(各一兩) 甘草(三錢)上為細末,量兒大小,溫湯無時調服。

四苓湯茯苓 白術(土炒) 豬苓 澤瀉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火瀉小便不利通,利水除濕用四苓,茯苓白術豬苓澤,燈心為引共煎成。

驚瀉

(注)驚瀉者,因氣弱受驚,致成此證。其候夜臥不安,晝則驚惕,糞稠若膠,色青如苔。治宜鎮心抑肝,先以益脾鎮驚散定其驚,次以養脾丸理其脾,庶可愈矣。

驚瀉因驚成泄瀉,夜臥不安晝惕驚,糞稠若膠帶青色,鎮驚養脾服通靈。

益脾鎮驚散人參(錢半) 白術(土炒) 茯苓(各三錢) 朱砂(八分) 鉤藤(二錢) 甘草(炙五分)上研細末,每服一錢,燈心湯調服。

養脾丸人參 白術(土炒) 當歸 川芎(各三錢) 青皮(醋炒) 木香(煨) 黃連(姜炙) 陳皮(各二兩) 神曲(炒) 山楂 縮砂仁 麥芽(炒各一錢)上研細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陳倉米飲下。

臍寒瀉

剪臍失護受寒冷,糞色青白腹痛鳴,散寒和氣飲極效,溫補調中湯最靈。

(注)臍寒瀉者,多因斷臍失護,風冷乘入,傳于大腸,遂成寒瀉之證。其候糞色青白,腹痛腸鳴。先用和氣飲溫散之,再以調中湯溫補之,庶治得其要矣。

和氣飲蒼術 紫蘇 防風 赤苓 豆豉 藿香 陳皮 濃樸(姜炒) 炙甘草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方歌)和氣飲具溫散功,蒼術紫蘇共防風,赤苓豆豉藿香葉,陳皮濃樸甘草同。

調中湯人參 茯苓 藿香 白術(土炒) 炙甘草 木香(煨) 香附(制) 縮砂仁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臍寒瀉用調中湯,人參白術煨木香,藿香茯苓同香附,縮砂炙草引煨姜。

脾虛瀉

脾虛食后即作瀉,腹滿不渴少精神,面黃懶食肌消瘦,參苓白術奏奇勛。

(注)脾虛瀉者,多因脾不健運。故每逢食后作瀉,腹滿不渴,精神短少,面黃懶食,肌肉消瘦也,宜用參苓白術散以補脾,其瀉自止。

參苓白術散(方見脾疳)

飧泄

清氣下陷失健運,完谷不化飧瀉名,補中益氣湯升補,久瀉腸滑用四神。

(注)飧瀉者,或因春傷風邪,清氣下陷,脾失健運,以致完谷不化也。治者須補養脾土,用補中益氣湯升其中氣。若泄瀉日久,腸滑不禁者,用四神丸治之。

補中益氣湯人參 黃 (蜜炙) 當歸(土炒) 白術(土炒) 炙甘草 陳皮 升麻(土炒) 柴胡(醋炒)引用姜棗,水煎服。

(方歌)飧瀉多因清陽陷,補中益氣湯最驗,參 歸術草陳皮,升麻柴胡功無限。

四神丸補骨脂(四兩) 五味子 肉豆蔻(面裹煨,各二兩) 吳茱萸(水浸炒,一兩)上為細末,生姜棗肉為丸,每服一錢,米飲下。

水瀉

脾胃濕盛成水瀉,懶食溏瀉色多黃,清濁不分溺短澀,胃苓升陽除濕湯。

(注)水瀉者,皆因脾胃濕盛,以致清濁不分,變成水瀉之證。其候小便短澀、懶食、溏瀉色黃,宜用胃苓湯以除濕。若瀉久不止,則用升陽除濕湯治之,其證自愈。

胃苓湯蒼術(炒) 陳皮 濃樸(姜炒) 白術(土炒)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澤瀉 豬苓引用生姜紅棗,水煎服。

(方歌)濕瀉胃苓湯堪行,蒼術陳皮濃樸同,白術茯苓炙甘草,肉桂澤瀉共豬苓。

升陽除濕湯蒼術(炒) 陳皮 防風 神曲(炒) 麥芽(炒) 澤瀉 升麻 炙甘草 羌活 柴胡 豬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升陽除濕瀉不停,蒼術陳皮共防風,神曲麥芽澤甘草,升麻羌活柴豬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虞城县| 福贡县| 富宁县| 镇江市| 黔江区| 收藏| 托克托县| 格尔木市| 成武县| 镶黄旗| 原阳县| 乐都县| 武义县| 辰溪县| 自治县| 牡丹江市| 南部县| 昭觉县| 南部县| 河南省| 大同市| 象山县| 鄂温| 庄河市| 龙胜| 大竹县| 镇江市| 旬邑县| 内乡县| 同德县| 都昌县| 峨山| 江北区| 民丰县| 利川市| 金昌市| 博爱县| 仙居县| 丰顺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