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天象也。卦之有圜圖、法天也。天之可見者、莫如陰陽。陰陽之可見者、莫如四時。天之陰極于冬、陰極陽生為冬至。天之陽極于夏、陽極生為夏至。故二至為陰陽之樞紐。卦之陽極于乾、陽極陰生而為姤。卦之陰極于坤、陰極陽生而為復。故乾坤姤復亦為陰陽之樞紐。知此可與言圜圖矣。歲一而已、二之為冬夏、四之為春夏秋冬、八之為八節者、陰陽迭運以成其寒暑也。卦各一而已、倍之十六、再倍之三十二、又倍之六十四者、陰陽迭運以成其貞悔也。夫天道流行始乎陽、而陽之初生又始之始也。陽則生于極陰、坤爰生復為陽始、冬至配焉。盡震宮八卦至明夷、離為貞卦。一陰又生于三爻、立春配焉。盡離宮八卦至于臨、兌為貞卦。一陽又生于二爻、春分配焉。盡兌宮八卦至于泰、貞卦三陽、立夏配焉。盡乾宮八卦至于乾、貞悔皆陽。陽極陰生得姤卦、夏至配焉。盡巽宮八卦至于訟、坎為貞卦。一陰又生于三爻、立秋配焉。盡坎宮八卦至于遯、艮為貞卦。一陰又生于二爻、秋分配焉。盡艮宮八卦至于否、貞卦三陰、立冬配焉。盡坤宮八卦至于坤、貞悔皆陰。陰極陽生、又得復卦配冬至。卦氣相配、循環無端。蓋天道左旋而卦則之。以陰陽之升降言、則復至乾姤至坤皆順。以卦體之初生言、則復至乾姤至坤皆逆。以衡圖相配言、則姤至坤為順、復至乾為逆。運行無窮而乾南坤北離東坎西之位不失。先天之八卦、得此益彰矣。
按、此篇以衡圖相配之順逆與說卦傳所稱順逆不同。說卦傳以豫推未生之卦為逆、數已生之卦為順。以合衡圖之序為順、逆衡圖之序為逆也。
楊道聲圜圖右轉以生六十四卦圖說
天左旋、日月星辰右轉。一順一逆、變化見矣。圜圖陰陽之升降則左旋以法天、六十四卦之相生則右轉以法七政。乾卦生兌離震、坤卦生巽坎艮。六子之所生、皆乾坤之所生也。故生卦之本、惟乾坤云。乾坤而六十四卦之位以正、三百八十四爻之變以回回焉。夬至坤皆生于乾、剝至乾皆生于坤。貞卦以宰之、悔卦以動之。悔卦之變一周而貞卦一變、貞悔之變一周而乾坤一變、六十四卦所以全乾坤之用也。貞悔六陽為乾、其變也自悔始。上九變則得夬、九五變得大有、五與上變得大壯、九四變則得小畜、四與上變則得需、四與五變得大畜、以及乎泰、則悔卦之變一周矣。悔卦之變一周、則貞卦九三變而得履、乃乾艮而兌進矣。兌之變一周而離退、離之變一周而震進、震之變一周而坤進、然后貞悔之變一周而消息視之。
貞悔六陰為坤、其變也亦自悔始。上六變則得剝、六五變得比、五與上變得觀、六四變則得豫、四與上變得晉、四與五變得萃、以及否、則悔卦之變一周矣。悔卦之變一周、則貞卦六三變而得謙、乃坤退而艮進矣。艮之變一周而坎退、坎之變一周而巽進、巽之變一周而乾進、然后貞悔之變又一周而消息亦視之。陰陽相易、貞悔相濟。六爻感應、若日月之往來而靡間也。若五緯之各得其道而不紊也。此其包括宇宙而無遺也。
楊道聲圜圖陰陽對待圖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無陽不成其為陰、陽無陰不成其為陽。陰陽相須、故圜圖有對待之象焉。乾生兌離震為陽卦。凡乾兌離震之所生、皆陽卦也。
乾至復三十二卦、是以居左。坤生艮坎巽為陰卦。凡坤艮坎巽之所生、皆陰卦也。坤至姤三十二卦、是以居右。陽左陰右、兩儀對待也。然陽卦之中亦有陰、陰卦之中亦有陽、又莫不自相對待。如一陽五陰之復剝比豫謙師、則對一陰五陽之姤夬大有小畜履同人也。二陰四陽之無妄家人離革中孚睽兌大畜需大壯大過鼎巽訟遯。則對二陽四陰之升解坎蒙小過蹇艮萃晉觀頤屯震明夷臨也。若泰歸妹節損豐既濟賁隨噬嗑益之對否漸旅咸渙未濟困蠱井恒、則陰陽半焉者也。乾之與坤、則以純陽而對純陽也。多寡相配、上下相求。東西成列一陰一陽、而開物成務之事畢矣。
楊道聲圜圖卦次圖說
孔子之說卦也、則曰八卦成列、因而重之。邵子之說卦也、則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二說蓋不類云、及詳夫圜圖、而知邵子固已摻孔子左券也。卦次運行以中為界。乾姤為首、坤復為尾、六十四卦若翼之垂。左右分行、起首而止乎尾。故貞卦兌二次乾一、繼而離三、繼而震四、左行及尾止焉。
巽五亦次乾一、繼而坎六、繼而艮七、繼而坤八、右行極尾止焉。悔則八卦一周、當貞之一卦、亦起首而止乎尾。左起乾一次二三、向左疊行、終而復始、乾至復是也。右亦起乾一次二三、向右疊行、終而復始。姤至坤是也。孔子所謂因而重之者此卦、邵子所謂遽而者即此卦也。邵子則言其相生之漸、孔子則言其已成之象。非邵子則孔子之言不明、非孔子則邵子之言不全、后之人執一而失之、亦重可慨夫。
楊道聲圜圖初爻圖說
兩儀既判、極天下之至變、若非兩儀之妙也。則極天下之至變、莫不有兩儀之之象也。圜圖初爻三十二陽居左、三十二陰居右、合而則一陰一陽也。乾至復坤至姤之卦備而兩儀立矣。
楊道聲圜圖二爻圖說
兩儀生四象、則極天下之至變、莫非四象之妙也。極天下之至變、莫不有四象之象也。圜圖二爻乾至臨十六陽、而間同人至復十六陰。坤至遯十六陰、而間師至姤十六陽。合之則二陽二陰、四象之象也。又合南三十二皆陽、北三十二皆陰、非即兩儀哉。
楊道聲圜圖三爻圖說
四象生八卦、則天下之至變、莫非八卦之妙也。極天下之至變莫非有八卦之象也。圜圖三爻乾至泰八陽、而間履至臨八陰。坤至否八陰、而間謙至遯八陽。姤至升復至無妄、而間訟至師明夷至同人、八卦之象也。合之則四陽四陰、八卦而即四象也。
楊道聲圜圖四爻圖說
八而倍之、十六所自起也。極天下之至變、莫不有八卦之象、則亦莫不有十六之象也。圜圖四爻乾至大壯四陽也、而間小畜至泰四陰。履至歸妹、同人至豐、無妄至震之間中孚至臨、家人至明夷、益至復、法皆仝矣。
坤至觀四陰也、而間豫至否四陽。謙至漸、師至渙、升至巽之間小過至遯、解至訟、恒至姤、法皆同矣。合之則八陰八陽、十六之象即八卦之象也。
而以四相間、又非四象乎。
楊道聲圜圖五爻圖說
十六又倍之、三十二所自起也。則有十六之象也。莫不有三十二之象也。圜圖五爻履兌二陽而間二陰之睽歸妹、謙艮二陰而間二陽之蹇漸。余五十六卦之相間、莫不皆然。合之則十六陽十六陰、十六之象即三十二之象也。而相間以二、亦即兩儀之象也。
楊道聲圜圖上爻圖說
卦之有六十四、生于三十二也。推而上之、生于一。一與二、三十二與六十四、卦之終始也。圜圖上爻一陰一陽相間而列。合之則三十二陽、三十二陰、六十四之象即三十二之象也。而陰陽相間以一為率、兩儀之象即太極之象也。
楊道聲圜圖雜撰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