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章

  • 醫宗金鑒
  • 佚名
  • 4955字
  • 2015-12-25 16:25:33

【注】囗肉性溫,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勝羊肉。余月食之動氣。囗能動風,生菜、梅、李動痰,合食之皆令人病。

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

【注】凡犬死必吐舌,惟中毒而死,其舌不吐,毒在內也,故食之害人。

痼疾人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愈。

【注】人有痼疾,不可食熊肉,因熊性猛悍,食之痼疾永不除。

食狗鼠余,令人發囗瘡。

【注】狗鼠食物有余存者,其物必有涎滴,因涎有毒,人若食此物,必發囗瘡。

治食犬肉不消成病方

,心下堅,或腹脹口干大渴,心急發熱,妄語如狂,或洞下方杏仁(合皮熟研用)一升以沸湯三升,和取汁,分三服,利下肉片大驗。

【方解】此以相畏相制之義也,犬肉畏杏仁,故用此而諸證悉除矣。

婦人妊娠,不可食兔肉及囗、雞、鴨,令子無聲音。

【注】妊娠食兔肉,令子缺唇;食囗肉,令子短項;食羊犬,令子多熱;食雞鴨,令子無聲音。此數者,妊婦皆不當食也。

兔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令人面發黃。

【注】兔肉酸寒,多食損元氣,絕血脈,令人萎黃。白雞雖得庚金太白之象,實屬風木,能助肝火。二物合食,動脾氣而發黃,故不可合食。

兔肉囗干姜,食之成霍亂。

【注】兔肉酸寒,陰性也,干姜辛熱,陽性也,性味相反,同食者必成霍亂。

凡鳥自死,口不閉,翅不合者,不可食之。

【注】諸烏自死,必閉口斂翅,若開口張翅,恐有毒不可食。

諸禽肉,肝青者,食之殺人。

【注】肝青者,被毒所傷,若食之必殺人。

雞有六翮四距者,不可食之。(距,雞腳爪也)【注】形有怪異者,有毒,故不可食。

烏雞白頭者,不可食之。

【注】色有不相合者,有毒,不可食。

雞不可合葫蒜,食之滯氣。

【注】雞蒜同食,能動風動痰,風痰發動,故氣滯。

山雞不可合鳥獸肉食之。

【注】山雞食蟲蟻有毒,與鳥獸肉相反,故戒合食。

雉肉久食,令人瘦。

【注】雉肉小毒,發瘡疥生諸蟲,以此則令人瘦。

鴨卵不可合囗肉食之。

【注】二物性寒發冷氣,不可合食。

雀肉不可合李子食之。

【注】雀肉性暖大溫,李子性寒味酸,溫得寒酸而滯氣,故不可合食。

婦人妊娠食雀肉飲酒,令子淫亂無恥。

【注】雀之性淫,酒能亂性,妊娠當戒食之,古慎胎教也。

燕肉勿食,入水為蛟龍所啖。

【注】蛟龍嗜燕,人食燕者,不可入水。雷公曰:海竭江枯,投游波而立泛,以蛟龍嗜燕故也。凡渡江海者,切不可食燕肉。

鳥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解毒之方

大豆煮汁,及鹽汁,服之解。

【方解】箭傷有毒,凡鳥獸被箭死者,肉毒,人食之,先服鹽汁,次服豆汁,解不及者死。

魚頭正白如連珠至脊上,食之殺人。

魚頭中無腮者,不可食之,殺人。

魚無腸膽者,不可食之,三年陰不起,女子絕生。

魚頭似有角者,不可食之。

魚目合者,不可食之。

【注】以上皆怪異之形色,必有毒也。

六甲日勿食鱗甲之物。

【注】六甲值日,食鱗甲物犯其所忌,故曰勿食。

魚不可合雞肉食之。

【注】魚屬火,善動;雞屬木,生風,風火相煽,故勿合食。

魚不得合鸕鶿肉食之。

【注】鸕鶿嗜魚,凡物相制相犯者,皆不可合食。

鯉魚鮓不可合小豆藿食之,魚子不可合豬肝食之,害人。(小豆藿即小豆葉也)鯉魚不可合犬肉食之。

鯽魚不可合猴雉肉食之。

醍魚合鹿肉生食,令人筋甲縮。

青魚鮓不可合胡荽及生葵并麥醬食。

囗鱔不可合白犬血食之。

【注】以上六條,皆能助熱動風,合食俱不宜。

龜肉不可合酒囗子食之。

【注】龜多神靈,不可輕食,若酒囗合食,更非所宜也。

囗目凹陷者,及腹下有王字形者,不可食之。其肉不得合雞鴨食之。

【注】囗無耳,以目為聽,目凹陷,及腹有王字形者,皆有毒,慎之。性與雞鴨相反,故不可合食。

龜囗肉不可合莧菜食之。

【注】龜囗皆與莧菜相反,若合食之,必成囗瘕。

囗無須及腹下通黑,煮之反白者,不可食之。

【注】無須腹黑反白者,怪異之囗也,故不可食。

食膾飲乳酪,令人腹中生蟲為瘕。

【注】膾乃牛、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乳酪酸寒,與膾同食則生蟲為瘕,故戒合食。

膾食在胃不化,吐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癥病,治之方。

橘皮一兩 大黃二兩 樸硝二兩右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頓服即消。

【方解】橘皮解魚毒,得硝黃使下從大便而出也。

食膾多不消,結為癥病,治之方

馬鞭草右一味,搗汁飲之。或以姜葉汁飲之一升亦消,又可服吐藥吐之。

【方解】馬鞭草主治癥癖血瘕,破血殺蟲,姜葉解毒,皆可用之。

食魚后食毒兩種煩亂治之方

橘皮濃煎汁,服之即解。

【方解】橘皮味苦辛溫,下氣通神,故能解毒。

食鯸囗魚中毒方

蘆根煮汁,服之即解。

【方解】鯸囗即河豚魚,味美其腹腴,呼為西施乳。頭無腮,身無鱗,其肝毒,血殺人,脂令舌麻,子令腹脹,眼令目花,惟蘆根汁能解之。

蟹目相向,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

【注】蟹目相背,若目相向,足斑目赤者,有毒,故戒勿食。

食蟹中毒治之方

紫蘇煮汁飲之三升。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冬瓜汁飲三升,食冬瓜亦可。

【方解】紫蘇、冬瓜,俱能解蟹毒,故用之。

凡蟹未遇霜多毒,其熟者乃可食之。

【注】蟹未經霜有毒,不可生食,經霜則毒無。

蜘蛛落食中,有毒,勿食之。

【注】蜘蛛有毒,凡落食上不可食,有毒故也。

凡蜂蠅蟲蟻等多集食上,食之致囗。

【注】蟲類有毒,凡蟲集食上者,食之則致囗。

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內經》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果實菜谷皆地產也。又云: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是以草實曰蓏,木實曰果。禮云:棗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囗之,柤梨曰攢之,則治果實有法矣。烹葵斷壺,紀乎豳風,芥醬芼羹,以養父母,則用五菜有道矣。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則配五谷有方。然其物有不宜常食者,有不宜食者。經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人安可不知其所禁忌乎?果子生食生瘡。

【注】果生之性,多濕多熱而有毒,或生食之,故令生瘡,腹脹作泄。

果子落地經宿,蟲蟻食之者,人大忌食之。

【注】凡果落地,隔夜尚不可食,而況蟲蟻食者乎?見之者切不可食。

生米停留多日,有損處,食之傷人。

【注】凡食之物停留多日,或隔夜者,若有損處,即蟲鼠所囓之余,皆有毒傷人。

桃子多食,令人熱,仍不得入水浴,令人病寒熱淋瀝病。

【注】桃味甘酸性熱,若多食者,令人熱。入水浴者,則濕與熱相搏,不得宣散,故令人外寒熱,內成癃癥也。

杏酪不熟傷人。(一云:殺人)【注】杏味酸苦有毒,酪釀未熟,若食之,恐害人也。

梅多食壞人齒。

【注】梅味苦酸,若多食者,令人齒損。齒者骨之余也,因腎主液而合骨,故傷齒。

李不可多食,令人腹脹。

【注】李味酸澀,若多食,則中氣不舒,故令人腹脹。

林禽不可多食,令人百脈弱。

【注】林禽味酸澀,多食則令百脈不得宣,故脈弱。

橘柚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注】『尚書』注:小曰橘、大曰柚。二者其味皆酸而性寒,若過食,則口雖爽而五味不知焉。

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瘡產婦亦不宜食。

【注】梨味甘酸性寒,若過食則令人中焦寒,金瘡產婦更宜戒之。

櫻桃杏多食傷筋骨。

【注】櫻桃、杏味酸性寒,若過食則傷筋骨。『內經』云:酸則傷筋。寒主傷腎,故傷筋骨。

安石榴不可多食,損人肺。

【注】安石榴味酸澀,酸澀則氣滯,肺主氣,宜利而不宜滯,滯則傷損矣,故不可過食也。

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動痰飲。

【集注】程林曰:胡桃潤肺消痰,何以動痰飲?因其性熱,多食則令人火動,煎熬津液而為痰飲矣。

生棗多食,令人熱渴氣脹,寒熱,羸弱者,彌不可食,傷人。

【注】棗性熱生渴,味甘生滿,羸弱者內熱必盛,脾胃必虛,故令人寒熱,尤不可食。

食諸果中毒治之方

豬骨(煆黑)右一味,為末,水服方寸匕。亦治馬肝及漏脯等毒。

【方解】以豬骨治果子毒,物性相制使然。治馬肝毒者,以豬畜屬水,馬畜屬火,此水囗火之義也。治漏脯毒者,亦骨肉相感之義耳。

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勿食。菌仰卷者及赤色者,不可食。

【注】木耳諸菌,皆覆卷而生,若仰卷而生,形色皆異,必有毒也,故不可食。

治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方

人糞汁飲一升;土漿飲一二升;大豆濃煮汁飲;服諸吐、利藥;并解。

【集解】李囗曰:悶亂欲死,毒在胃也,服吐、利藥并解,使毒氣上下分消也。

食楓樹菌而笑不止,治之以前方。

【集解】李囗曰:心主笑,笑不止,是毒氣入心也。以前方治之則解耳。

誤食野芋煩亂欲死,治之以前方。

【集解】李囗曰:煩出于肺,煩亂欲死,故知毒氣入肺也,亦用前方。

蜀椒閉口者有毒,誤食之戟人咽喉,氣病欲絕,或吐下白沫,身體痹冷,急治之方

肉桂煎汁飲之

;多飲涼水一、二升;或食蒜;或濃煮豉飲之;并解。

【方解】蜀椒味辛辣,性熱有毒,閉口者其毒更勝。如桂與蒜,皆大辛大熱之物,通血脈辟邪穢,以熱治熱,是從治之法也。冷水清涼解熱,地漿得土氣,以萬物本乎土,亦莫不復歸于土,見土則毒已化矣。飲豉汁者,吐以去其毒也。

正月勿食囗,令人面生游風。

【注】囗味辛散,通陽氣而走頭面,食生囗過于發散,故面生游風。

二月勿食蓼,傷人腎。

【注】蓼味辛散,辛能走腎,二月卯木主令,腎主閉藏,若食之則傷腎,故曰:勿食。

三月勿食小蒜,傷人志性。

【注】蒜辛熱有毒,奪氣傷神,三月陽氣盛,故勿食。

四月、八月勿食胡荽,傷人神。

【注】胡荽辛溫開竅,四月陽氣盛,八月陰氣斂,若食此辛散之味,必傷神也。

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氣力。

【注】韭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是月食之則乏氣力。

五月五日,勿食切生菜,發百病。

【注】五月五日,天中節,是日純陽,人當養陽以順時,若食生菜,是伐天和,故百病發焉。

六月、七月勿食茱萸,傷神氣。

【注】茱萸辛熱走氣,六月陽氣盛張,七月陰微將斂,若食此辛熱之味,有傷神氣也。

八月、九月勿食姜,傷人神。

【注】姜性熱,味辛辣,八、九兩月,秋主收斂,過于辛散,故傷人之神。朱子晦庵云:秋食姜,夭人天年,謂其辛走氣瀉肺也。

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人脈。

【注】椒性熱,味辛辣,十月陽氣盡斂,若食此辛熱之味,必損心傷脈。

十月勿食被霜生菜,令人面無光,目澀,心痛,腰疼,或發心瘧,瘧發時,手足十指爪皆青困萎。

【注】『道藏』云:六陰之月,萬物至此,歸根復命,以待來復,不可食寒冷,生菜性冷,經霜則寒,若食此,是伐天和,故有此等證。

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涕唾。

【注】薤味辛散走肺氣,食之令人多涕唾。

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飲食不化,發百病,非但食中,藥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

【注】脾旺寄于四時之季月,生葵滑利傷脾,若食之則飲食不化,而發百病。

囗韭初生芽者,食之傷人心氣。

【注】初生芽者,含抑郁而未透發,故食傷心氣。

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注】酒多濕,韭性熱,濕熱相合,令人病增。

生囗不可共蜜食之殺人,獨顆蒜彌甚。

【注】囗蒜皆不可共蜜食,若共食令人利下。

棗合生囗食之,令人病。

【按】此義未詳。

食糖蜜后,四日內食生囗韭,令人心痛。

【注】蜜與囗及韭、蒜皆相反,雖食蜜后四日內,猶忌之,若犯令人心痛。

生囗和雄雞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竅經年流血。

【集注】李囗曰:此皆生風發火之物,若合食則血氣更淖溢不和,故七竅流血。

夜食諸姜、蒜、囗等,傷人心。

【注】此皆辛熱辣物,夜屬陰氣,主收斂,不宜食而食之,則擾陽氣,故曰:傷人心。

蕪菁根多食,令人氣脹。

【注】此言不可過食,若過食則動氣而脹也。

薤不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病,韭亦然。

【注】薤、韭同牛肉食,皆難囗化,積而不消,則成癥瘕。

蓴多食動痔病。

【注】蓴性滑有毒,滑而易下,故發痔病。

野苣不可同蜜食之,作內痔。

【注】野苣味苦性寒,若同蜜食,必成內痔。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囗蟲。

【注】白苣味苦性寒,乳酪味甘性熱,一寒一熱而成濕,濕成則生蟲,故曰:不可食。

黃瓜食之發熱病。

【注】黃瓜多濕有毒。程林曰:動寒熱虛熱,天行熱病及病后,皆不可食。

葵心不可食,傷人,葉尤冷,黃背赤背赤莖者,勿食之。

【注】葵心有毒,背葉反常亦有毒,不可食。

胡荽久食之令多忘。

【注】胡荽辛溫開竅,久食耗心血,故令人多忘。

病人不可食胡荽及黃花菜。

【注】胡荽耗氣,黃花菜破氣耗血,皆病人忌食。

芋不可多食,動病。

【注】芋滯有毒,多食則脾困而脹生,故戒多食。

妊娠食姜,令子余指。

【注】余指,手多一指也。姜形類指,物性相感如此。

蓼多食,發心病。蓼和生魚食之,令人奪氣,陰核疼痛。

【集注】孫思邈曰:食蓼過多有毒,發心痛,以氣味辛溫故也。生魚鮓屬合食,則相犯奪氣也。陰核痛,亦濕熱致病耳。

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成惡邪病。

【注】凡物性相反,不可同食,同食則成惡邪病。

小蒜多食,傷人力。

【注】小蒜辛溫小毒,若多食氣散,故傷心力。

食躁式躁方

【按】食躁式躁之「式」字,當是「或」字,應改之。

【注】食躁或躁者,即今之食后,時或惡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湯吐之。

豉濃煮汁飲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泸溪县| 安达市| 静乐县| 临城县| 商南县| 米林县| 鹿邑县| 绵阳市| 莆田市| 获嘉县| 淮北市| 永川市| 高阳县| 文昌市| 新疆| 河间市| 区。| 昔阳县| 吉林市| 闻喜县| 永善县| 万载县| 洪泽县| 莆田市| 那坡县| 乐山市| 神木县| 罗平县| 绵竹市| 柘荣县| 台州市| 阳西县| 昌江| 论坛| 曲麻莱县| 屏东县| 扎兰屯市| 伊吾县| 通海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