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 醫宗金鑒
  • 佚名
  • 4982字
  • 2015-12-25 16:25:33

大豆二七粒,以雞子白并酒和,盡以吞之。

【方解】雄雞冠血及肝、卵白、豬脂、大豆、酒、醋等物,無非用陽物以勝陰祟也。管吹內鼻中,謂將雞冠血或合熱酒,含在不病人口內,以葦管或筆管插入病人鼻孔中,使氣連藥吹之,其藥自能下咽,氣通噤自開也。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

礬石半筋,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注】厥而身壯熱者,陽厥府病也,外以礬水浸腳,蓋以厥起于下,而收攝陽氣也。

【集注】程林曰:厥陽獨行,故卒死而壯熱。岐伯曰: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礬石,收攝藥也,以之浸足,而收斂其厥逆之氣。

救卒死而目閉者方

騎牛臨面,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方

灸手足兩爪后,十四壯了,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注】卒死張口反折者,用灸以通陽氣,但飲以五毒諸膏方。

救卒死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糞也)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注】尸厥目閉,口張失便,反張,四肢不收,陰厥藏病也。有如是之證者,用騎牛臨面之法,正所以厭邪也。薤汁灌耳,皂角吹鼻,皆通其諸竅,而閉塞者可通也。灸手足甲后,以通外陽也。馬屎取吐之法,灸中脘、關元,以通內陽之法也。

救小兒卒死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狗屎一丸,絞取汁,灌之。無濕者,水煮干者取汁。

【方解】凡屎皆發陽氣,用狗屎亦取發陽氣也。

救卒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

麻黃(去節)三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 甘草(炙)一兩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諸感忤。

【注】中惡客忤,便閉里實者,仲景用備急丸,可知無汗表實者,不當用備急丸通里,當用還魂湯以通表也。通里者,抑諸陰氣也;通表者,扶諸陽氣也。昧者不知,以麻黃為入太陽發汗之藥,抑知不溫覆取汗,則為入太陰通陽之藥也,陽氣通動,魂可還矣。

又方:韭根一把 烏梅二七個 吳茱萸(炒)半筋右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櫛,內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方解】韭根、吳茱萸、烏梅之治,亦收陽氣法也。浮為陽,沉為陰,陽生陰死義也。

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分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于晝,又熱,猶應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桂湯及粥清含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更令兩人,以兩管吹其兩耳朵,此法最善,無不活者。

【注】旦至暮陽氣有余,陽主生,故雖已冷必可治也。暮至旦,陰氣有余,陰主死,故稍難也。自縊之人,必可治者,恐此當有言語忿爭,氣盛不散,故可治也。暮至旦,固難治;然遇夏時夜短于晝又熱,皆陽氣有余,猶應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溫者,雖一日以上,猶可治之。觀此諄諄告切,仲景仁心,惟恐人畏其繁瑣而不治也。此法嘗試之,十全八、九,始知言果不謬。弦弦,猶言緊緊也。揉胸按腹,摩臂脛屈伸之,皆引導其氣之法也。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療之方屈草帶繞暍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亦可用熱泥和屈草,亦可扣瓦囗底按及車缸,以著暍人,取令溺須得流去,此謂道路窮卒無湯,當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溫,若湯便可與之,不可泥及車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熱泥土暖車缸,亦可用也。

【注】中暑卒死之人,不可置放陰涼之處,恐其閉熱在內,猶被凍之人,不可沃以熱湯,恐其閉寒在內,反為大害也。

救溺死方

取囗中灰二石余,以埋人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嘗試蠅子落水而死者,而囗灰埋之自活。

【集解】李囗曰:囗灰得火土相生之氣,以埋人則外溫衛氣,而內滲水濕。故能使水出七孔而活。

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方

大黃(切,浸湯成汁)一兩 緋帛(燒灰)如手大 亂發(燒灰用)如雞子大 久用炊單布(燒灰)一尺 敗蒲一握三寸 桃仁(去皮、尖、熬)四十九個 甘草(炙、銼)如中指節右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成,內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

先銼敗蒲席半領,煎湯浴,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痛處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注】外浴以散其瘀,內服以下其瘀,斯兩得之矣。

【集注】徐彬曰:從高墜下,法當救損傷筋骨為主。然頓跌之勢,內外之血必無不瘀,瘀不去,則氣不行,氣不行,則傷不愈,故以桃仁、大黃,逐瘀為主,緋帛紅花之余,亂發血之余,合童便以消瘀血。湯浴能活周身氣血,然筋骨瘀血必有熱氣滯郁,故以炊單布受氣最多而易消者,以散滯通氣,從其類也。加少炙甘草,補中以和諸藥也。

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金匱要略』二十四、二十五兩門,原列在卷末,其文似后人補入,注家或注、或刪,但傳世已久,難以削去。茲仍附原文,另為一篇,以存參考云。

凡飲食滋味,以養于身,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自非服藥煉液,焉能不飲食乎?切見時人不閑調攝,疾疢競起,若不因食而生,茍全其生,須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凡煮藥飲汁,以解毒者,雖云救急,不可熱飲,諸毒病得熱更甚,宜冷飲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

【注】此言五藏有病,而禁之以五味何也?肝木病若與之以辛,辛助肺氣,恐囗肝也,故肝病則禁辛。心火病若與之以咸,咸能益水,恐水囗火也,故心病則禁咸。脾土病若與之以酸,酸味屬肝,恐木囗土也,故脾病則禁酸。肺金病若與之以苦,苦味屬火,恐囗金也,故肺病則禁苦。腎水病若與之以甘,甘能補脾,脾主囗水,故腎病則禁甘。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辯曰:春不食肝者,為肝氣王,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敗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時,不可死氣入肝,恐傷魂也。若非王時,即虛,以肝補之,佳。余藏準此。

【注】此言四時,有宜食,有不宜食者。如春為肝王,則脾弱,故宜食脾,而不宜食肝,若食肝,則肝益王,而脾更弱,故曰:不可救。又云:肝王之時,不可以死氣入肝,即『內經』毋伐天和之意。若伐天和,則傷肝,肝主魂,恐復傷魂也。若非王時,即虛,虛則以肝補肝,故謂之佳,余藏準此。

凡肝藏自不可輕啖,自死者彌甚。

【注】謂諸畜獸臨殺之時,心有所驚,肝有所忿,食之俱不利,故曰:不可輕啖,如獸自死者,必中毒而死,更不可食也。

凡心皆為神識所舍,勿食之,使人來生復其對報矣。

【注】人與物雖別,而貪生畏死之心則一也,惟其心為神識所舍,故曰:勿食之凡肉及肝落地不囗塵土者,不可食之。

豬肉落水浮者,不可食。

諸肉不干,火炙而動,見水自動者,不可食之。

六畜肉,熱血不斷者,不可食之。

諸五藏及魚,投地塵土不污者,不可食之。

【注】以上五條,皆怪異非常,必不可食之。

諸肉及魚,若狗不食、鳥不啄者,不可食之。

【注】凡禽獸不食之肉,必有毒,不可食之。

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

【注】朱點惡血所聚,此色惡不食也。

父母及本身所屬之相,不可食,食之令人神魂不安。

【注】此為仁人孝子之心也。

食肥肉及熱羹,不可飲冷水。

【注】食肥肉熱羹后,繼飲冷水,冷熱相搏,膩膈不行,不腹痛吐利,必成痞變積,慎之慎之。

穢飲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

【注】言敗腐之物,皆不宜食也。

自死禽獸口閉者,不可食之。

【注】凡自死之物,其肉皆有毒,口閉則毒不得外泄,切不可食。

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

【注】疫毒能死六畜,其肉必有疫毒,故不可食。

獸自死,北首及伏地者,食之殺人。

【注】凡獸北向自死,及死不僵而伏地者,食之多殺人。

食生肉飽,飲乳,變白蟲。

【注】食生肉飽,即飲乳酪,則成濕熱,必變生白蟲。

疫死牛肉,食之令病洞下,亦致堅積,宜利藥下之。

【注】疫死牛肉,有毒不可食,食之若洞瀉,為其毒自下,或致堅積,宜下藥利之。

脯藏米甕中有毒,及經夏食之,發腎病。

【注】脯肉藏米甕中,受濕熱郁蒸之氣,及經夏已腐者,食之腐氣入腎,故發腎疾。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用黃蘗搗屑,取方寸匕服。

【注】六畜自死,肉中有毒,中其毒者,以此方服之,若能解毒也。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

燒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飲生韭汁三升亦得。

【注】郁肉,密藏經宿之肉也。漏脯,經漏水之脯也。食之中毒,以燒犬屎、人乳汁、生韭汁,量其輕重而解之。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

大豆濃煮汁飲之,數升即解,亦治貍肉、漏脯等毒。

【注】同上郁肉,大豆汁亦能解毒。

治食生肉中毒方

掘地深三尺,取其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數沸,澄清汁,飲一升即愈。

【注】地漿能解諸毒,掘得黃土有泉滲出,謂之地漿。三尺,大概言也,未見黃土,皆穢土,得黃土乃可取用。

治食六畜鳥獸肝中毒方

水浸豆豉,絞取汁,服數升愈。

【注】食禽肉獸肝,中毒在胃,故用豆豉涌吐其毒。

馬腳無夜眼者,不可食之。(夜眼一名:附蟬尸)【注】凡馬皆有夜眼,若無者其形異,故勿食之。

食酸馬肉不飲酒,則殺人。

【注】馬肉味酸有毒,故飲酒以解之。

馬肉不可熱食,傷人心。

【注】馬屬火,肉熱火甚,恐傷心,當冷食之。

馬鞍下肉,食之殺人。

【注】鞍下肉,久經汗漬有毒,食之殺人。

白馬黑頭者,不可食之。

【注】『食療』云:食之令人癲。

白馬青蹄者,不可食之。

【注】白馬青蹄,騎之不利,人食之必取害,故不可食。

馬肉囗肉,共食醉飽臥,大忌。

【注】馬肉屬火,囗肉屬水,共食已屬不和,若醉飽即臥,則傷脾氣,故曰:大忌。

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

【注】諸肉雜食,恐難消化,亂于腸胃,故成霍亂。

馬肝及毛,不可妄食,中毒害人。

【注】『漢史』,云:文成食馬肝而死,故曰:不可妄食。恐中其毒也。

治馬肝毒中人未死方

(馬肝一名懸囗)雄鼠屎二七粒,末之,水和服,日再服。

【注】馬食鼠屎則腹脹,是鼠能制馬也,故中馬肝毒,以此解之。

又方:人垢,取方寸匕,服之佳。

【注】人垢,即人頭垢也。用方寸匕,酒化下,得吐為佳。

治食馬肉中毒欲死方

香豉二兩 杏仁三兩右二味,蒸一食頃熟杵之服,日再服。

【方解】日華子云:黑豆調中下氣,治牛馬瘟毒,杏仁下氣,氣下則毒亦解矣。

又方:煮蘆根汁飲之良。

【方解】蘆根味甘性寒,解諸肉毒。

疫死牛,或目赤,或黃,食之大忌。

【注】牛疫死,目或赤或黃,疫毒甚也,大忌食之。

牛肉共豬肉食之,必作寸白蟲。

【注】牛肉共豬肉食之,脾胃濕熱者,能生寸白蟲。當戒之。

青牛腸不可合犬肉食之。

牛肺從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蟲如馬尾,割去勿食,食之損人。

【注】凡牛腸、肺、值三月至五月,濕熱交蒸之時,必生其蟲,戒勿食之。

牛羊豬肉,皆不得以楮木、桑木蒸炙,食之令人腹內生蟲。

【注】古人煉藥多用桑柴火,楮實子能健脾消水,楮木亦可燒用,何以蒸炙諸肉食之即生蟲乎?其或物性相反也。

啖蛇牛肉有毒,食之殺人,不可食。

【注】啖蛇牛何以識認?惟毛發向后順者是也。

治啖蛇牛肉食之欲死方

飲人乳汁一升,立愈。以泔水洗頭,飲一升愈。牛肚細切,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飲之,大汗出愈。

【注】人乳,能解馬肝、牛肉之毒,用頭垢吐其毒而愈,用牛肚不甚善。

治食牛肉中毒方

甘草煮汁,飲之即愈。

【方解】甘草味甘,能解百毒。

羊肉其有宿熱者,不可食之。

【注】羊肉性熱,若其人有素熱者,忌食之。

羊肉不可共生魚酪,食之害人。

【注】羊肉熱,與生魚酪乳共食,必不益人也。

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懸筋,食之令人癲。

【按】此義未詳。

白羊黑頭,食其腦作腸癰。

【注】諸腦有毒,惟此羊腦食之作腸癰。

羊肝共生椒食之,破人五藏。

【注】羊肝、生椒皆屬于火,共食恐損傷人五藏也。

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

【注】豬肉滯,羊肝膩,共食則氣滯而心悶矣。

豬肉以生胡荽同食,爛人臍。

【注】胡荽與豬肉不可同食,不可多者,恐動風疾。云爛人臍,此義未詳。

豬脂,不可合梅子食之。

【注】豬脂滑利,梅子酸澀,性相反也,故不可合食。

豬肉合葵食之少氣。

【按】此義未詳。

鹿肉不可合蒲白作羹,食之發惡瘡。

【注】鹿肉性溫,九月至正月堪食,他月食之,則冷痛。如和蒲作羹食之,發惡瘡,此義未詳。

麋脂及梅李子,若孕婦食之,令子青盲,男子傷精。

【集注】李囗曰:人目以陰為體,以陽為用。麋,陰獸也,梅及李味酸苦,亦屬陰類,孕婦三物合食,則陰氣太盛,陽氣絕少,故令子青盲也。男子精氣宜溫暖,陰盛則精寒。『本草』云:麋脂令陰痿。

【按】麋蹄下有二竅,為夜目。『淮南子』云:孕婦見麋而生子四目。今三物合食,令子青盲,皆物類相感,胎教慎之。

囗肉不可合囗,及生菜、梅、李果食之,傷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文登市| 天柱县| 军事| 二连浩特市| 宁乡县| 天门市| 鹤庆县| 大荔县| 综艺| 历史| 高阳县| 枣强县| 安庆市| 五台县| 屏南县| 岳普湖县| 龙州县| 丰原市| 应城市| 墨江| 崇义县| 崇左市| 海城市| 嘉定区| 修水县| 万盛区| 疏勒县| 新巴尔虎左旗| 隆安县| 昭平县| 合川市| 遂昌县| 洪湖市| 湖南省| 三明市| 田阳县| 潞西市| 开阳县| 邹平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