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1章

  • 佛祖統紀說
  • 釋志磬
  • 4109字
  • 2015-12-12 11:29:38

歷代會要志第十九之四

三教出興  三教厄運  三教訞偽

三教談論  僧道角法  僧先道后

內律分財  僧制治罰  僧籍免丁

賜謚封塔  褒恤終亡  臨終瑞相

君臣慢法  韓歐排佛  化胡偽經

事魔邪黨  毀法惡報

三教出興 釋 道 儒

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佛從母夫人右脅而出。自行七步。舉右手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四月八日。五色光氣入貫紫微。太史蘇由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佛生在老子前三百四十五年)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二月十五日。佛在俱尸那城娑羅雙樹間入般涅盤二月十五日。西方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貫。山川震動。太史扈多曰。西方圣人終亡之相穆王時。文殊目連西來化王。于終南山造三會道場。王子造迦葉佛像襄王三年。秦繆公獲石像。由余曰。佛神也

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持經至。帝囚之。有丈六金神。破戶出之

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討匈奴。得祭天金人長丈余。帝列于甘泉宮。焚香禮敬成帝鴻嘉二年。劉向校書天祿閣。往往見有佛經哀帝元壽元年。景憲使月氏。得浮圖經還漢明帝永平七年。帝夢金人丈六飛行殿庭。傅毅曰。西方圣人。其名曰佛。帝乃遣蔡愔等使西域。于月氏遇摩騰竺法蘭。得佛像梵經。載以白馬。達于洛陽(此時三寶具足

列子著書稱。孔子答商太宰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文中子。或問佛。曰圣人也。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已上釋教出興

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老子生于楚陳郡(在孔子前五十四年)簡王四年。老子為周守藏吏。十三年為柱下史敬王元年。入函谷關。為尹令著道德經。西之流沙。漢靈帝光和二年。老君降天臺山。以大洞靈寶經并三箓感應篇。授仙人葛玄。北魏太武延和二年。嵩山道士寇謙之遇太上老君。命為天師。又遇老子玄孫李普文。授圖箓真經

唐高宗干封元年。幸毫謁老君。上尊號曰玄元皇帝。圣母曰先天太后玄宗開元二十九年。上夢玄元皇帝遣使得其像置興慶宮。命畫真容置諸郡開元觀。詔諸郡立玄元皇帝廟天寶元年。老君降丹鳳門。令田同秀奏。往尹令舊宅掘取金匱靈符以鎮國。改元天寶二年。上老君號曰大圣祖玄元皇帝七載。上老君號曰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載。上老君號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僖宗。詔成都老君玄中觀。改名青羊宮。近宮田地多植蔥蒜。臭穢熏蒸。賜錢買歸靖廬(已上道教出興

周靈王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魯陬邑景王十年。孔子朝周。問禮于老子敬王十九年。為魯中都宰。二十一年為司空。二十二年為大司寇。誅少正卯墮三都。魯定公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遂適衛。三十六年自衛反魯。刪詩定書系周易作春秋。以曾參孝為作孝經。三十九年。哀公西狩獲麟。孔子傷麟出非時。遂絕筆于春秋。四十一年四月乙丑孔子卒。葬泗水上。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漢平帝元始元年追謚孔子褒成宣尼公

宋孝武孝建元年。詔建孔子廟

梁武帝天監四年。詔天下立孔子廟

北魏孝文太和三年。謚孔子為文宣公

唐太宗正觀十一年。舊制釋奠。以周公為先圣。孔子為先師。至是房玄齡建議。請以孔子為先圣。顏子為先師陪饗。詔可高宗幸魯。祠孔子追封太師武后。追謚孔子隆道公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南向坐。弟子封公侯伯

宋真宗祥符元年。幸曲阜謁孔子廟。特拜加謚玄圣文宣王。五年避圣祖諱。改至圣文宣王仁宗敕賜兗州先圣廟飛帛御書殿額祭文神宗封孟子鄒國公。陪饗文宣王廟哲宗賜先圣廟田百頃。幸國子監。詣文宣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徽宗崇寧三年。以王安石陪饗文宣王廟。五年詔文宣王冕十二旒。服九章。政和元年。敕先圣廟用二十四戟。賜禮器大成新樂欽宗敕毀王安石陪饗(已上儒教出興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敕兩京諸郡立齊太公廟肅宗上元元年。追封太公為武成王。祭典同文宣王

宋真宗祥符元年。封太公昭烈武成王哲宗幸武成王廟肅揖(附于儒教

三教厄運 儒 道 釋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請以詩書百家語雜燒之有偶語詩書者棄市。三十五年以諸生誹謗。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人。坑之咸陽

漢桓帝延熹八年。宦官告司隸校尉李膺交結生徒。詔捕黨人。辭及二百余人。皆天下名賢。久之赦黨人禁錮終身

靈帝建寧元年。宦官殺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捕宗親賓客悉誅之。李膺詣獄。考死黨人。死者百余人。天下儒學有行死徙廢禁。六七百人

唐景宗天佑二年。朱全忠入長安。聚宰相裴樞朝士三十余人殺之。投尸于河

宋哲宗紹圣三年。詔文彥博三十七人。為元佑黨人。徽宗崇寧三年。置元佑黨籍。司馬光三百九人。刻石文德殿門。五年彗出西方。詔毀文德殿黨籍(已上儒教

漢明帝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請與西竺摩騰角法不勝。費叔才自感而死。呂惠通等六百二十人。并令出家

梁武帝天監二年。率群臣士庶發菩提心。永棄道教。十六年。敕廢天下道觀。道士皆反俗。北齊文宣天保六年。道士請與釋角法不勝。詔道士并從剃度。自是齊境并無道士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并罷釋道二教(已上道教

晉安帝隆安二年。桓玄輔政。詔沙汰僧尼。廬山遠法師上書力辨遂寢

陳后主至德三年。朝議令僧尼無業者皆休道。智禪師即停搜簡

北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帝信司徒崔浩說。案誅天下沙門。焚毀經像。后崔浩以罪腰斬族誅。帝為常侍宗愛所弒。文成即位。大復佛法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帝信衛元嵩說。并罷釋道二教。并令還俗。宣帝即位。詔復佛法靜帝大定元年。詔復釋道二教。杜祈入冥。見周武在鐵獄受苦

隋文帝。詔周朝廢寺咸與修營。戶口出錢建立經像煬帝大業五年。詔僧徒無德業者并令罷道。智者弟子大志上表。然臂乞興三寶。詔竟不行

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乞廢佛法。凡七上疏。詔僧道戒行虧闕者悉令罷道。月余停前沙汰。奕惡病死。有人入冥。聞已付越州泥黎玄宗開元二年。宰相姚崇奏。沙汰僧尼偽濫者萬二千人。并令還俗。禁度僧建寺鑄佛寫經開元十五年。敕天下村坊佛堂小者。并拆除之。功德移入近寺。公私望風。凡大屋大像亦被殘毀文宗太和九年。翰林李訓請。沙汰僧尼毀大內靈像。夜大風壞殿屋城門。帝懼敕停沙汰武宗會昌五年。用道士趙歸真宰相李德裕謀。毀拆天下寺院。僧尼歸俗者二十六萬人。長安人夜見穆王冡吏云。李炎奪壽去位。宣宗即位。捕趙歸真等十三人誅之。李德裕貶死崖州

周世宗顯德七年。敕民間銅像輸官鑄錢。廢寺院三千三百所。不許私度僧尼。有武將周百勝。入冥見世宗臥鐵床受罪。本朝太祖。大復佛法

宋徽宗。詔釋氏水陸道場。不當設三清等位。天帝不應與鬼神同列。道法師曰。毀佛之禍兆于此矣宣和元年。用道士林靈素言。詔改佛服天尊服。僧尼巾冠執簡稱德士。高僧日華嚴等不奉詔。開封尹盛章捕七人杖殺之。左街永道法師上書諫。上怒流道州。臺臣言。靈素妄議遷都改除釋教。上寤放死溫州。二年詔大復僧尼高宗紹興十二年。詹叔義上表。乞住賣度牒。十五年。敕僧道納免丁錢侍郎吳秉信請賣度牒被論而出。靈隱道昌禪師乞行度牒不報。侍郎吳子才乞行度牒。罷歸田里。二十年。大斂民間銅器寺觀佛像鐘磬。并令置籍。每斤收算二十

文中子曰。詩書盛而秦世滅非仲尼之罪也。虛玄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罪也。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已上釋教

三教訞偽 儒 道 釋

秦李斯初學于荀卿。及為秦相。請以詩書百家語。詣守尉雜燒之

漢靈帝中平初。鉅鹿張角事黃老。以符水療病。號太平道。十余年間眾數十萬。時號黃巾賊。皇甫嵩討平之。北魏孝莊時。冀州沙門法慶渤海李歸伯。率鄉人為亂。自號大乘佛。斬害僧尼焚燒經卷。元遙討破之

唐武后。有女人自稱圣菩薩。召見。時大安禪師至。問曰。聞汝善觀心。我心何在。三問皆驗。師復問之。女辭屈。變作牝狐。下階而走

三教談論

宋明帝。幸莊嚴寺。觀三教談論

唐高祖。幸國學。命博士徐曠沙門惠乘道士劉進善講說太宗詔祭酒孔穎達沙門惠凈道士蔡晃。入弘文談論三教 德宗圣節敕給事中徐岳沙門覃延道士葛參成。講論三教 敕沙門端甫。入內殿與儒道論議

敬宗。敕沙門道士四百人。于大明宮談論設齋文宗圣節。詔秘書監白居易沙門義林道士楊弘元。談論三教宣宗敕諫議李貽孫國師知玄同道士。談論三教

僧道角法

漢明帝。五岳八山道士。乞與西竺摩騰竺法蘭焚經角法不勝。呂惠通等并令出家

宋明帝。逸士顧歡作夷夏論。意黨道教。同徒袁粲為論以駁之。謂孔老教俗。釋氏出世。常侍何鎮之亦以書抵歡言。道家經籍簡陋

陳宣帝。南岳思禪師降伏道士歐陽正則十四人。敕貸罪給事僧眾(云云

北齊文宣。道士陸修靜等乞與釋氏角法不勝。并令剃度。不從者殺四人

北周武帝。詔群臣沙門道士。于內殿博議三教。法猛法師立論理勝。司隸大夫甄鸞上笑道論三十六篇。隋客問三教優劣。李士謙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唐高宗。詔沙門義褒等。入宮談論。道士李榮理屈語塞。令黃門引榮退席玄宗。道士吳筠造論毀釋氏。浙西觀察使陳少游請神邕法師。面決邪正。筠竟敗北代宗。沙門崇惠與道士角法告勝。賜紫衣

僧先道后

宋明帝。顧歡作論。以佛道二教。齊乎達化

北齊魏收。撰魏書作佛老志

唐太宗詔。老子李姓是朕之祖。名位宜在佛先。沙門智實詣闕申理。不許上謂弘福寺主道懿曰。佛老尊卑通人自鑒朕宗柱下故先老子。凡有功德僉向釋門。太原舊第亦以奉佛。未嘗創道觀也(云云)高宗。敕道士隸宗正寺。班在諸王次武后。敕僧尼依舊位在道士上

宋太祖。詔令僧道每當朝集。僧先道后。并立殿廷。僧東道西。若遇郊天。道左僧右(寧僧統僧史略)徽宗。敕道士位居僧上高宗。廬山道法師申劄都省。崇觀之后道士叨視資品。林靈素輩視兩府者甚眾。遂令道士冒居僧上。靖康建炎。道士視官已行追毀。而國忌行香寺院眾會猶敢傲然居上。今欲復正祖宗舊制(云云)。續據太常寺。稱因革禮。肆赦故事。道左僧右。嘉佑編敕紹興新書。并以僧道寺觀立文。政和條內。道在僧上。并已刪去。尋蒙朝旨。應行香立班諸處聚會。并依祖宗成法。以僧居左紹興十三年。臨安府道正劉若謙申省乞道士位僧上。都僧正善逵。乞檢準紹興三年。都省批送法道法師狀。繼蒙朝旨。依祖宗舊制以僧在上。告示劉若謙取知委

內律分財

唐德宗。敕亡僧資財舊例送終之余分。及一眾比來因事官收。并緣擾害。令仰依舊。一準律文分財法。官司仍前拘收者。以違制論

僧制治罰

梁武帝。制僧尼犯過。依佛律行罰

北魏僧犯殺人。依俗格斷。余犯付昭玄都統。以內律判之

唐太宗。詔僧徒有過準內律明為條制。詔頒遺教經。付京官刺史。僧尼業行與經不同者。公私勸勉高宗。奘法師奏二事。一者正觀以老子位在佛上。二者僧道有過同俗推勘虧辱法門。上曰。僧用俗法即遣停罷玄宗詔。僧尼有過一依佛律處分。州縣不得擅行決罰代宗詔。天下官司毋得捶辱僧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徐汇区| 文山县| 华宁县| 衡南县| 土默特左旗| 探索| 米易县| 特克斯县| 称多县| 绥芬河市| 北辰区| 青川县| 观塘区| 金门县| 汶上县| 驻马店市| 牟定县| 乌恰县| 太保市| 龙里县| 隆林| 昌都县| 迭部县| 镇原县| 称多县| 华蓥市| 应城市| 信阳市| 青冈县| 托克逊县| 达拉特旗| 阿克| 萍乡市| 霞浦县| 杭锦后旗| 黑龙江省| 巴马| 梓潼县| 贡山|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