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權限
第二十四條 數人合成之著作,其中如有一人不愿發行者,應視所著之體裁,如可分別,則將所著之一部分提開,聽其自主;如不能分別,應由余人酬以應得之利,其著作權歸余人公有,但其人不愿于著作內列名者,應聽其便。
第二十五條 蒐集他人著作編成一種著作者,其編成部分之著作權,歸編者有之;但出于剽竊割裂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六條 出資聘人所成之著作,其著作權歸出資者有之。
第二十七條 講義及演說,雖經他人筆述,其著作權仍歸講演者有之,但經講演人之允許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八條 從外國著作譯出華文者,其著作權歸譯者有之;惟不得禁止他人就原文另譯華文,其譯文無甚異同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九條 就他人著作闡發新理,足以視為新著作者,其著作權歸闡發新理者有之。
第三十條 凡已注冊之著作權遇有侵損時,準有著作權者向詼管審判衙門呈訴。
第三十一條 凡著作不能得著作權者如下:
一、法令約章及文書案牘;
二、各種善會宣講之勸誡文;
三、各種報紙記載政治及時事上之論說新聞;
四、公會之演說。
第三十二條 凡著作視為公共之利益者如下:
一、著作權年限已滿者;
二、著作者身故后別無承繼人者;
三、著作久經通行者;
四、愿將著作任人翻印者。
第二節 禁例
第三十三條 凡既經呈報注冊給照之著作,他人不得翻印仿制,及用各種假冒方法,以侵損其著作權。
第三十四條 接受他人著作時,不得就原著加以割裂、改竄及變匿姓名或更換名目發行,但經原主允許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對于他人著作權期限已滿之著作,不得加以割裂、改竄及變匿姓名或更換名目發行。
第三十六條 不得假托他人姓名發行己之著作;但用別號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七條 不得將教科書中設問之題擅作答詞發行。
第三十八條 未發行之著作,非經原主允許,他人不得強取抵債。
第三十九條 下列各項,不以假冒論,但須注明原著之出處:
一、節選眾人著作成書,以供普通教科書及參考之用者;
二、節錄引用他人著作,以供己之著作考證注釋者;
三、仿他人圖畫以為雕刻模型,或仿他人雕刻模型以為圖畫者。
第三節 罰則
第四十條 凡假冒他人之著作,科以四十元以上四百元以下之罰金;知情代為出售者,罰與假冒同。
第四十一條 因假冒而侵損他人之著作權時,除照前條科罰外,應將被損者所失之利益,責令假冒者賠償,且將印本刻版及專供假冒使用之器具,沒收入官。
第四十二條 違背三十四條及三十六條規定者,科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罰金。
第四十三條 違背三十五條、三十七條之規定,及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二款之規定者,科以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罰金。
第四十四條 凡侵損著作權之案,須被侵害者之呈訴始行準理。
第四十五條 數人合成之著作, 其著作權遇有侵損時,不必俟余人同意,得以徑自呈訴,及請求賠償一已所失之利益。
第四十六條 侵損著作權之案,不論為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原告呈訴時,應出具切結存案,承審官據原告所呈情節,可先將涉于假冒之著作,暫行停止發行;若審明所控不實,應將禁止發行時所受損失,責令原告賠償。
第四十七條 侵損著作權之案,如審明并非有心假冒,應將被告所已得之利,償還原告,免其科罰。
第四十八條 未經呈報注冊,而著作末幅假填呈報注冊年月日者,科以三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之罰金。
第四十九條 呈報不實者,及重制時加以修正而不呈報立案者,查明后將著作權撤銷。
第五十條 凡犯巳本律第四十條以下各條之罪者,其呈訴告發期限以二年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