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垢目又問。何謂為限何謂為礙。何謂其心偏局。佛言。畏惡生死三界之患言泥洹第一不了自然厭身之苦。憚無數劫周旋塵勞。布施持戒忍辱一心精進學智不倦。頭目耳鼻髓腦肌肉支體所在惠與不可稱限。乃到于佛豫懷是心。便卻不學菩薩法欲求滅身。是謂為限。已得羅漢欲有所度三昧禪息乃見人心不能豫睹一切根本不應病授藥適欲久住。觀察惡露不凈之軀。不以為樂視如仇賊。如虺如毒早證泥洹。是謂為礙。住于泥洹好明惡冥。不了諸法都無根本。而求處所不知空慧。是謂其心偏局。
離垢目又問佛言。何謂中跱。佛言。發菩薩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皆為妄想。欲得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圣德與眾卓異。不解本無如來之化。示現身命反求謂有。又謂有人欲度吾我不知本空行、四等心、四恩著行至空無見無為因止不知進退不知空慧。欲度眾生無善權方便。法身之明可以濟之。是謂緣覺學。說是語時。無數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于是長者子名曰凈教。與五千群從。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叉手白佛言。此諸群從好樂佛法。諸發道意。積何等行得至道慧。施行何法得攝佛土。佛言。有一法行而應道意。何謂一。心性調柔等向一切。是為一。佛時頌曰。
心性常調柔 志意不粗獷
平等攝一切 乃應菩薩行
復次又有二法為菩薩行。何謂二。寂然心凈離諸著觀。睹于無見唯志大道。是為二。佛時頌曰。
心凈常寂然 離見諸著觀
釋六十二疑 唯念大道行
又有三法為菩薩行。何謂為三。曉空不著。無相不縛。無愿不脫。是為三。佛時頌曰。
心常曉了空 無相不復縛
無愿無所脫 乃解三界結
又有四法為菩薩行。何謂四。常遵慈心無有害意。長養道化常修慈悲。愍傷眾生生死勤苦為之雨淚。常奉喜意和顏悅色。向于群萌無憎愛心。常行護心勸教眾生使發道意已發道意至不退轉已不退轉。至于道場無上正真。道是為四。佛時頌曰。
常遵四等心 和顏意志悅
愍哀眾生類 矜傷為雨淚
心欲度眾生 等心無憎愛
救護以道法 乃應菩薩行
又有五法為菩薩行。何謂五。奉于禁戒而無所犯。定意攝志令心惔怕。智慧解空而無所起。脫于五陰使無處所。示現三界睹無所有。是為五。佛時頌曰。
持戒無所犯 三昧意不亂
智慧分別空 濟脫五陰聚
睹見三世厄 示現在其中
隨時而開化 各令得其所
又有六法為菩薩行。何謂六。目睹皆空。耳聽無聲。鼻嗅無香。口語無言。身不存細滑。心無思想。是為六。佛時頌曰。
目所睹皆空 耳聽無有聲
鼻香無所著 舌味何所有
計身但四大 心了本空事
如是曉無形 乃應菩薩行
又有七法為菩薩行。何謂七。攝身口意寂定無亂無所復違。是為七。佛時頌曰。
常攝己身口 其心靜不亂
寂寞定三昧 神通無不達
又有八法為菩薩行。何謂八。施度無極。戒度無極。忍度無極。進度無極。寂定度無極。智度無極。權度無極。成名慧行。是為八。佛時頌曰。
布施度無極 戒忍精進禪
智慧自然達 道明為最尊
又有九法為菩薩行。何謂九。除五陰。去六衰。滅三垢。蠲八難。不著三界。不慕三世。離羅漢心。遠緣覺意。常志大道。是為九。佛時頌曰。
除五陰六衰 無三垢八難
不著于三界 三世無所處
以離羅漢心 無緣覺之念
常慕求大道 斯謂菩薩行
又有十法為菩薩行。何謂十。法寶三昧。善住三昧。無動三昧。度無轉三昧。寶積華三昧。日光耀三昧。諸利義三昧。現在三昧。慧光耀三昧。勇猛伏三昧。超日明三昧。是為十。佛時頌曰。
以法寶三昧 善住無所動
豎立不可震 寶積花三昧
光耀諸利義 現在慧光明
勇猛伏三昧 乃獲超日明
復次難垢目。菩薩布施天人樂從。開化慳者令無所惜。菩薩遵戒。天人樂從。化放恣者令無殃釁。菩薩忍辱天人樂順。化忿狷者令無纖介。菩薩精進天人樂從。化懈廢者令建勤力。菩薩一心天人樂習。化憒擾者令志安寂。菩薩智慧天人樂順。化蔽礙者令通圣范。菩薩行慈天人樂之。化不仁者令等惋戀。菩薩行悲天人樂之。化愚迷者悼愍眾生。菩薩喜悅天人樂從。化愁戚者法鼓自娛。菩薩行護天人樂之。救化無援將養一切。菩薩講法天人樂聽。化志俗者令慕圣典。菩薩謙苦天人樂恭。化貢高者奉敬三寶。菩薩利人天人樂惠。化無義者令普施恩。菩薩行等天人樂豫。化不恢泰令接未達。菩薩行權攝諸眾生。化之為善成平等覺悉生彼國。菩薩行三十七品以攝眾生。意止意斷根力覺道。攝取眾生使令寂然。若成佛時悉生彼國。菩薩在于大會講深妙法。欲使蠕動悉蒙超度。若成佛時皆生彼國。菩薩行十德以攝眾生。悉開化之護身口意。菩薩說經蠲除八難。以攝眾生行八正道。若成佛時皆生彼國。菩薩自省不求彼闕。以攝眾生離諸邪見六十二網。若成佛時皆生彼國。菩薩說法以攝眾生。脫于八縛得至八解。若成佛時皆生彼國。菩薩說法除八思議。至不思議法門之海。若成佛時悉生彼國。菩薩說法假使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成具佛事示現泥洹。度無量人皆使得道。如是離垢目。菩薩所行本末若斯。以應此行號字自然。成立國土度脫群黎。佛說是時。離垢目長者子五千營從。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尋時逮得不起法忍。于是居士名曰見正。前白佛言。我常聞佛思一奉覲。罪蓋之故不能自到。今日乃果欣踴難量。視尊無厭聽法不倦。唯加大恩使我世世值遇天尊。佛言。善哉善哉。有四事常不離佛。何謂四。常念如來立佛形像。聞經深義則信奉行。雖不見佛曉了本無。知十方佛則一法身。是為四事不離諸佛。又有四事雖面睹佛則不見之。如來現在不往聽經。不采其義。不能奉行。宣示于人。是為四雖面見佛則為不見。又有見佛。自計吾我。不解非常苦空非身墮四顛倒。聽經著音不能分別呼聲之響。于其人身則滅度也。佛以滅度不現世間。其人聞經欣然心開。如冥睹明曉知如來隨俗現化。奉行道禁不違經典。離外邪法六十二見。行四等心無僧無愛。佛雖滅度志達如是常為相見。復問曰。何謂見佛。何謂聞法。何因供養。佛言。見如來身。觀知何行得至于佛。本因六度無極。愍傷一切如父如母如子如身不貪四大是為見佛。聞說經法不著音聲。但取其法不取于人。取要不聲取慧不形取正不說。是為聞經。若見道跡往來不還無著緣覺世尊菩薩。等心供養謙遜卑順不以憍慢。為見圣眾。又問曰。何謂魔事。佛言。魔有四事。何謂為四。一曰身魔。身犯眾惡五陰六衰不順佛法。二曰欲塵魔。愛欲情態無有休息。三日死魔。生諸想著不興法念。四曰天魔。及與官屬來試乞求無有厭足。意止意斷魔則降伏。譬如兩木相揩則自生火還燒其木。火不從水出不從風出不從地出。其四魔者亦復如是。皆由心生不從外來。譬如畫師畫作形像隨手大小。雖因緣合有彩有板有筆。畫師不畫不能成像。四魔如是心已堅固便無所起則無四魔。所以者何。五陰無處四大本無。十二因緣無有端緒。曉了如是則無魔事。計我人有壽命墮魔見縛。分別無身乃降伏魔。離垢目白佛。何謂法寶三昧。佛言。不斷三寶佛法圣眾。何謂不斷。發無上正真道意。成諸德本如須彌山。信樂大乘心不動移。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億百千藏皆滿具足。逮成殊勝難當總持。而成就達施度無極。初發心時舍身之安。常憂一切諸樂。所樂不以為樂。棄俗所慕以法為樂。何謂俗樂。吾我人壽五陰六衰十二因緣伎樂飲食官爵奉祿財物富貴妻子奴婢眷屬營從田宅牛馬車乘是俗所樂。何謂法樂曉知無我無人無壽無命。五通六達十二部經。講讀諷誦菩薩道法。于七法財不以為厭。四恩之行。行四等心慈悲喜護。六度無極眾善之行。無毀害心蚑行喘息人物之類。以為國土不自稱譽不毀其余。其心慺慺常志一切。天神龍鬼人民大小睹斯人者。莫不興意而為善德。是謂法樂。又行十事。何謂十。信根第一。定根為本。大慈為元。大哀為尊。志性調柔。諸通慧正。建立眾生。四恩為首。道品則最。志護佛法以為徒隸。是為十復次不犯十行。何謂十。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恚嫉狐疑邪見。是為十。愍念十方如母念子。于色痛想行識不亂。不為俗人所惑。不為榮華所侮。不從貪人不從嗔恚不從愚癡。不謗三寶不懷譎詭。興六念行佛法眾施信慧。出入行步不尚矜高。初發意者如月始生會當成滿。天龍鬼神所見擁護。不為邪惡所見中害。心存三法以道為寶以世為無常。是為法寶三昧也。離垢目又問曰。何謂善住三昧。佛言。譬若如地。善惡美苦臭香不凈之物悉受不污。菩薩如是受一切法而自修立。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平等如掌。眾寶蓮華以為莊嚴。逮成殊勝難喻總持。則具超越戒度無極。又行十事蠲八難態。建立佛德度于聲聞。緣覺之乘。凈身口意諸事所由皆從佛法。嚴莊志性度三趣厄。具滿諸愿檢御人心。是為十。身常行慈不竊不淫。講議經典不為浮華。至誠和諍言軟不粗未曾綺飾。舍貪念施為人安調。離于邪見而樂正法。常觀非常苦空非身。以世為穢以法為計。心自修立常患不及。視身無益五陰則損欲拔五欲。佛道為尊不懷悔恨。察天無常觀人如夢。三涂最苦憐愍傷之。以何方便自濟生死五陰之難并化他人。計十方人則為我所。所以者何。欲度脫之。見來侵者不念其惡。若光益者不偏念善。見罵詈者默而不報。若撾捶者受而不挍。若嗔恚者慈心向之。若輕毀者哀而不害。又自羞恥從無數劫在生死中。五陰所蓋不能自拔。心迷意惑流于五江四懼之患不能自覺。有物能施知財非常身非我有。求于善友遠離惡友。發意向佛恒求尊經。不慕世名行常恭敬。志于信戒聞施慧道。不為疑惑犯禁懈怠慳貪愚癡舍道義也。常思念法如饑求食。稍入于道如泉遠流稍入于海。如母生子乳哺養育。治生救命不居畜積。供給父母弟兄妻子奴客婢使皆念愍哀欲令得度。不墮三涂使越三界。歸命三尊佛法圣眾。獲三達智無礙之慧。不為三垢之所沾污。其行是者則善住三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