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農村教師儀表與行為漫談(5)
- 給孩子美好未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漫談(中小學教育教學新視點叢書)
- 本叢書編委會編著
- 2934字
- 2016-02-22 11:41:40
在教育中,學生對教師的印象也存在一個整體的觀念。所以,我們在注意細節問題的同時,還要注意整體形象的塑造。具體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在教師的角色定位時,盡量符合學生的要求。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師生交往中,學生依據學習和情感需求的不同,對老師的期望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定位:①學習的導師。教師應飽學有識,無所不能,成為自己學習上的引導者,使自己能增加學習效率;②代理家長。希望教師像父母一樣表現出對他們的關懷和縱容。③替罪羊。希望自己能向教師發泄自己的不滿,把自己體驗到的或真實或虛擬的挫折、痛苦等都歸罪于老師。因此可見,教師應深入的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作出正確的定位,使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得到滿足。
第二,整體形象的塑造要與具體情況相符合。教學活動的展開往往離不開具體的環境,而不同的環境對教師的形象又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交往的程度決定著教師形象塑造的著重點。交往較淺時,學生多側重于對老師的儀表、眼神、表情等外在特征的關注。反之,如果學生與老師交往較深,則著重于對內在的特點如品質、智慧、修養等的評價。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交往程度,選擇不同的形象裝飾側重點;其次,不同的教學內容對老師形象的要求也不同。教師的形象要隨著授課內容的不同或嚴肅認真、或開朗活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實現教學相長,進而給學生留下美好印象。
第三,塑造形象要揚長避短,突出個性。教師由于年齡段的不同,給人的印象也不相同,在塑造形象時就要與自己的年齡相符。青年教師熱情活潑;中年教師穩重干練;老年教師莊重慈祥,這是教師整體形象的美化目標。再如個性(主要是氣質與性格)與人的儀表、風度也要符合。要根據不同的性格特征,塑造不同的整體形象。因此,教師就要注重分析自己的長處、短處以及性格特征,在此基礎上才能成功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偠灾?,整體形象強調的是整體和諧。教師要善于調和自身的各種優點、缺點,使之達到一種和諧。給學生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教師課堂儀表
教師的個人儀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這個人的代名詞,好的儀表就像美麗的鮮花會贏得眾人的喜愛。反之。則會使人討厭。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課堂儀表。
教師在給一群陌生的學生上課時,第一堂課顯得尤為關鍵,因為他給同學留下的第一印象,對今后的教學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教師個人的儀表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學生的審美觀往往還不太成熟,他們往往更注重于外表的美麗。因此,如果教師在第一堂課上,表現得儀表堂堂,那么學生對他的印象必然很好。這里所說的儀表堂堂并不就是指穿得多華麗,主要是指一種干凈、整齊、舒適的打扮,能讓學生產生一種傾慕的感覺。有些老師認為外表的修飾無關緊要,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
教師的課堂儀表要做到穩重大方,既不求新也不求棄,太過時髦、新奇的服飾往往會在學生中產生不良影響,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跟風熱潮。這種盲目的模仿對學習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教師在衣服的選擇與搭配上一定要把握好度。
課堂中教師的美
由于教師的美具有相對的復雜性及獨立性,我們在此專門對課堂中教師的美進行具體的論述。
(1)形象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處于中心的,整個課堂教學都會圍繞著老師展開,他既是創造主體也是創造對象。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必須保持優美的形象。如果說把課堂看作一件藝術品的話,那么,他既是這一藝術品的創造者也是這一藝術品的主人公,教師形象的好壞決定著課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由此可見,在課堂上的老師和在課外的老師在這里是應該有所區別的。作為課堂藝術品的主人公,老師應該有高尚的情操、淵博的知識、優美的風采,構成一個完美的形象,是創作主體最高審美理想的反映。這樣的老師才能使整個課堂教學“熠熠生輝”。在講臺之外,這個教師或許也具有美好的品德和豐富的知識,但是也難免受一些社會風氣的影響,并通過他的行動表現出來。我們可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一個教師把一些沒有克服的缺陷帶進課堂上來,比如在知識上被學生問得張口結舌、不知所云的時候,整個課堂的局面就會非常尷尬,于是課堂教學也就毫無美感可言了。關于教師的“雙重人格說”,就很好地說明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對課堂內外的老師提出不同的美學標準。雖然我們也力求做到二者的統一,但很難實現。
(2)教師的美是一種莊嚴的美用莊嚴來形容美,是因為教師特殊的美是介于“崇高”和“優美”之間的,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又有“敬畏”又有愉悅的美感特征,表現出剛柔并濟的特點。這種莊嚴的美的由來是由于對教與學這種教學主體的適當的控制,他包括消極控制和積極控制兩個方面。之所以把前者稱之為“消極控制”,是因為它首先是被動的,是在問題發生了和可能發生的前提下通過紀律、規章制度來補救。其次是壓服而不是心悅誠服,并不能夠使人心理上真正接受它。積極控制則自然合理得多,要實現這種控制,就必須使學生在大腦中有對教師的偶像感和親密感,才能形成親與敬的情感交流,否則,這種控制也是無法實現的。
由此,就得出了教師之莊嚴美的美學特征。莊嚴的美學特征,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優良的品德,以及成為學生行為的楷模的風范。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不牽涉個人利益問題,不在學生面前詆毀同事,也不能過分地吹捧自己。
以謙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切忌為了個人恩怨對學生實行報復打擊,嚴厲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苛求;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學生。在處理與學生的糾紛時,也要以寬容大度為主,表現出師長應有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要本著認真負責任的態度。
教師在課堂上的形象應該是博學、智慧的,只有在學生心目中形成一個比較綜合的知識廣博的形象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舞學生對前途對未來充滿信心。在一項對大多數老師及其所教授的課程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會繼承他所崇拜的老師的某一個優點,有的甚至將其發揚光大,這就是信賴與崇拜的力量。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和人格形成具有相當大的作用。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在學生面前說“我不知道”或是不太清楚這類字眼,這不僅給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更是使學生認為老師也沒什么了不起,進而影響教師的整體形象。
(3)風度美風度美雖然僅在課堂藝術中占比較小的比重,但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的風度包括三個方面:長相、服飾和言談舉止。首先教師必須五官端正;其次是服飾必須莊重大方;再次是言談舉止必須優美自然,嚴謹而不局促,灑脫而不失度。就舉止而言,動作要剛柔相濟、快慢相宜、開合適度。千萬不能表現得太過夸張,既不能站立在一個地方一直不動也不能滿教室亂竄。在語言上清晰流暢、抑揚頓挫。干澀平淡的語言往往使學生昏昏欲睡。語速上盡量慢一些,讓學生跟得上你的思路才是關鍵。
(4)對學生的愛前三個方面都可以看作教師自身的素養,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形象。但是對學生的愛卻是最直接的與學生接觸而產生的,在這個層面上,學生對教師的印象則會比較客觀、公正。同時,這一素養也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如果僅僅擁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對學生完全沒有感情,那即使再美的形象也毫無用處。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形成基于親密而形成的美感。只要教師真心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教師與學生之間才不會有隔閡,這樣的師生關系才會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