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運動項目科學訓練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項目科學訓練專項赴加拿大研修班學習考察報告
- 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
- 4961字
- 2019-01-14 15:16:22
加拿大間歇性訓練對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的啟示
通過聽取加拿大魁北克省體育科研專家Guy Thibault博士的間歇性訓練監控模式講座,使我對冬季項目科學化訓練監控模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思考。
一、間歇性訓練模式
Guy Thibault博士認為,應用間歇性訓練模式之前,關鍵是要理解這種模式怎樣想出來的,因為訓練監控模式首先是一種訓練思想。早在1996年,Guy Thibault博士開始研究并試驗間歇性訓練模式。當時,他要求一名自行車運動員采用這種模式進行訓練,目的是想觀察經過這種模式的訓練試驗后,人體的疲勞是否能夠達到最大程度。結果他意外地發現,運動員的最大有氧能力多次階段性得到了提高。試驗之后,這名運動員參加了加拿大魁北克省運動隊的集訓,在集訓過程中,最大有氧能力沒有得到提高。集訓之后,Guy Thibault博士又一次要求這名運動員進行間歇性訓練,最大有氧能力又一次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然后,這名運動員回去進行夏季訓練,令Guy Thibault博士意外的是經過一個夏季訓練之后,他的最大有氧能力回落到原先的水平。個例試驗結果無法驗證這種間歇性訓練模式的有效性,卻啟發了Guy Thibault博士對間歇性訓練能夠提高以最大有氧能力為強度指標的人體運動耐力水平的認識,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的間歇性訓練模式理論與方法(見圖1)。

圖1 間歇性訓練模式示意圖
根據間歇性訓練模式示意圖,Guy Thibault博士指出了如何應用間歇性訓練模式來提高運動員的最大有氧能力為強度指標的耐力水平。例如圖1中:
A點可以應用為:4×(7 或8)×1:30 @ 85 % MAP(1:00-3:00);
B點可以應用為:2×(4 或5)×1:00 @ 1 1 0 % MAP(3:00-1 0:00)。
A點訓練含義是指,每次訓練強度為最大有氧能力的85 %,時間為1:30min,每組重復進行7或8次,共完成4組,每次訓練間歇時間為1:00min,每組訓練間歇時間為3:00min。B點訓練含義是指,每次訓練強度為最大有氧能力的1 10%,時間為1:00min,每組重復進行4或5次,共完成2組,每次訓練間歇時間為3:00min,每組訓練間歇時間為10:00min。比較A點和B點的訓練含義,我們可以看出,隨著訓練強度增加,訓練時間縮短,間歇時間延長。這種變化是以最大有氧能力指標歸類為一條強度曲線的,使不同重復次數和組數下的訓練時間與間歇時間之間的比例關系具有了一定的科學依據。按照間歇性訓練模式中的強度曲線,對不同重復次數和組數下的不同強度訓練進行合理的時間安排,訓練目標是提高運動員的訓練強度以及該強度下的訓練時間。
二、間歇性訓練模式的應用與啟示
自從Guy Thibault博士認識并研究出這種間歇性訓練監控模式之后,他就一直應用該模式輔助教練員進行相關能力訓練。多年的訓練數據統計結果表明,每經過10次系列訓練之后,運動員所增長的最大有氧能力所對應的負荷平均可以達到20Watts。Guy Thibault博士強調,要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和運動員個體特點來確定如何選取適當的訓練強度曲線,并且盡量采取80 %以上強度進行訓練,盡可能延長80 %以上強度的訓練時間。按照這種訓練監控模式,隨著運動員的能力提高,訓練強度不斷加大,訓練時間不斷延長,最終使運動員達到訓練目標所預定的競技水平。這也是與訓練負荷量調整的一般原則相一致的,即訓練開始階段的運動量比較大,以運動量帶動運動強度發展,接近比賽期的運動強度比較高,逐漸實現與競技狀態接軌。同時,根據運動員完成訓練質量情況,可以判斷運動員的相關能力水平,幫助教練員發現運動員訓練能力的發展區域。這一點啟示我們,在對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的研究中,要注意如何科學地協調與搭配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關系比例,使運動員的相關能力按照可監控與可預測的方向發展。
Guy Thibault博士還講述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加拿大自行車隊有一名運動員,由于冬季不能參加自行車比賽,就改為速滑項目訓練,他想參加速滑項目比賽。Guy Thibault博士建議他的教練員采用15min訓練時間對應30秒間歇時間的訓練模式,而教練員理解并按照20min訓練時間對應40秒間歇時間的訓練模式。結果是這名運動員在速滑比賽中獲得了2 枚銅牌。Guy Thibault博士指出,在應用間歇性訓練模式過程中,關鍵在于要理解間歇性訓練模式的作用與內涵,不要拘泥于具體的形式。這一點啟示我們,科學是發展的,一成不變就不是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校驗科學的作用。科學化訓練的每個方面都是有科學性聯系的,要以某種核心為樞紐組織起來,形成一定體系,使各個方面獲得協調發展,而這個核心是隨著認識與目的而變化的。要發展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就要根據科學的理念進行創造,并根據實踐結果調整具體的應用方法。這種理念可以滲透到訓練的很多方面,掌握了訓練監控模式的理念精髓,也就是一定程度上認識了訓練方法學上的制勝規律。同時,教練員的訓練經驗雖然都是比較豐富的,但訓練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原因在于教練員對訓練實踐有不同水平的思考能力。高水平的訓練需要高素質的教練員,高素質的教練員有很好的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來自教練員所積累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科學素質。沒有科學依據,我們的訓練就可能包含錯誤與盲目,訓練也很難達到系統化與科學化的要求。因此,也要注意不斷提高教練員的科學素質,加強他們的理解能力與認識深度,才能更好地應用先進的訓練理論與方法。
監控模式是訓練方法與理論的轉化形式,也是一種軟性的訓練手段。對于訓練手段,往往有多種應用性的訓練方式。實際訓練中的一個問題是運動員不能始終保持同一訓練強度進行訓練,而是隨著運動能力的變化,訓練強度水平也不斷變化。Guy Thibault博士找到一個解決辦法,他稱之為極限法(見表1),可以加強間歇性訓練模式的應用效果。
表1 訓練強度的極限法

表1是以每分鐘為單位來示意極限法的訓練模式。每組的重復次數為3次,前兩次間歇時間較短,屬于不完全恢復,第三次間歇時間較長,屬于完全恢復。根據不同強度等級來選擇訓練時間與間歇時間之間的比例,原則是訓練強度越大,間歇恢復時間越長。Guy Thibault博士指出,最高強度下的訓練時間與間歇時間的比例不要低于1:2,因為有效的訓練需要兼顧運動員的訓練質量與恢復能力。對研究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的啟示是,對運動量與強度變化的監控,目的是尋求最佳的訓練負荷量,同時也要考慮運動員的恢復問題,取得有利于訓練目標的訓練質量。應用訓練監控模式時,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原則和科學依據,來設計同一訓練模式下的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從而適應運動員的個體特點和實際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固守一套訓練方法,而能夠根據訓練監控模式創造適應實際情況的訓練方法,目的是挖掘訓練監控模式的訓練價值。而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可能來自同一訓練思想,這時候如果認識背后的訓練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訓練方法,避免訓練內容選擇的盲目性。
Guy Thibault博士又提出了一種預疲勞法,也可以用來加強間歇性訓練模式的應用效果。為了說明這種預疲勞法的使用形式,他舉了一個訓練例子:
第1分鐘,進行力量練習,例如大負重慢速度。
第2分鐘,進行速度練習,要求動作速度要快。
第3分鐘到第5分鐘,進行專項練習。
預疲勞訓練方法的科學依據是,根據肌肉特點,不同人體運動的力量與速度所要求的肌肉纖維性質也不同。前兩分鐘的練習,分別使肌肉快慢肌纖維產生一定的疲勞,可以增加肌肉纖維在專項練習中的工作強度。Guy Thibault博士也作了補充說明,目前對這種訓練方法的研究還不成熟,有待于進一步實踐。這一點啟示我們,在訓練實際中,不一定需要很高級的訓練器材,簡單實用的訓練方法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科學化訓練的任務之一就是善于開發利用現有手段,尤其是挖掘簡單訓練手段的專項性組合,并且具有一定科學性(科學依據),而所需要的動力可以來自某種訓練思想或者監控模式的支持,例如類似Guy Thibault博士的間歇性訓練模式。如何合理地把科學認識轉化為訓練方法,如何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訓練手段,既需要科研人員能夠了解運動項目規律和深入專項訓練實際,也需要教練員不斷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才能不斷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運動員的每一種能力訓練都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次的訓練結構組合搭配,都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訓練效果就是對這種藝術品價值的最好詮釋。高水平的教練員是運動訓練的藝術家,其訓練實踐所需往往是簡單的,用簡單的訓練手段也可以輔助加強專項訓練,同時根據訓練監控模式能夠兼顧非專項的輔助練習的負荷量安排。這是優秀教練員的內在品質,即對訓練計劃有足夠的系統性和科學性認識,并且能夠不斷自我學習提升,在科研人員的支持下創新訓練方法與策略,有效地解決訓練中的問題。
三、對科學化訓練機制的思考
根據Guy Thibault博士的講述,在形成間歇性訓練模式認識的過程中,離不開科研人員與教練員、運動員等運動訓練實體的有效合作。我國的一些教練員思維方式以感性認識為主,往往對規律只是感性認識,而沒有形成理性知識。而一些科研人員又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科研究上,不能深入訓練實際,這就造成科研人員與教練員之間相互溝通困難。我們早就認識到了科研與訓練“兩層皮”這種矛盾,但是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能深入訓練又能深入科研的要求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擔的?,F實情況是,科研人員沒有教練員的豐富訓練經驗,教練員沒有科研人員的專業研究能力。因此,在發展與應用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的過程中,科研人員與教練員、運動員良好的溝通與協作機制是科學化訓練工作的基礎條件。
許多簡單的東西實施起來很困難,因為并非能夠受到有關各方面的支持。為了達到宏觀上的科學化訓練,建立一種管理體系可能是有效的解決方法,管理體系的功能是協調和溝通科研人員與教練員之間的關系??茖W化訓練的管理體系不僅針對運動員個體,還包括針對運動項目,若有可能甚至還應針對整個體育系統。這樣,某個運動項目或者整個體育系統才能強健有力地發展。例如,加拿大實施的是全民健身理念下的競技體育,競技體育起到一種全民健身的引導作用。加拿大體育運動中心與大學之間保持經常聯系,體育運動中心可以方便地轉化與應用大學的科學研究成果,體育運動中心培訓各層次的教練員,協調與優秀運動員有關的教練員之間的交流和關系,并由勝任的教練員負責相應競技層次的運動員訓練。加拿大體育運動中心提倡分享理念與科研成果,因為理念與科研成果越被更多的人理解與應用,其所發揮的力量越大,國家的體育運動能夠得到更快的發展。對我國冬季項目來說,科學化訓練的基礎還比較薄弱。我們希望好的教練員也應該是好的科研人員,反之,好的科研人員也應該是好的教練員。教練員具有豐富的訓練實踐經驗,經過思考,能夠提出問題,并且能夠根據科學依據解決問題。科研人員,能夠理解訓練實際中的問題,并結合專項特點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依據。同時需要我們明確的是,教練員掌握運動員最后如何訓練的決定權,教練員的科學素養直接影響到訓練科學化的高度。科研人員不是教練員,科研人員的任務是提供科研成果給教練員,輔助教練員進行科學化訓練。
四、小 結
競技體育是高水平訓練效果的檢驗,背后是訓練科學化水平的較量。運動員的終極夢想是獲得金牌,而與金牌相關的因素有很多,科學化訓練的任務是根據科研成果與科學依據對這些因素加以合理有效地整合,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與思考科學化訓練的制勝規律。監控模式是科學化訓練制勝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監控模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的科學化程度。提高對科學化訓練監控模式的認識,更好地應用訓練監控模式,是訓練方法學上的制勝規律之一。
建立與優化監控模式是冬季項目科研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教練員與科研人員的密切合作。教練員根據經驗提出訓練方式和方法,設計訓練內容,科研人員據此深入研究,提出科學依據,并進而建立相關的監控模式與研制相關的訓練手段。Guy Thibault博士的間歇性訓練模式理論與方法,是通過間歇性訓練思想,把科學測試分析指標與訓練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并且兼顧了超量恢復問題,能夠實現可監控與可預測的運動能力訓練,使訓練計劃和目標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這種科學化訓練理念,背后是訓練學、運動醫學等多學科的有機整合,對于我國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的深入研究與發展,起到了拓展科研理念和啟發思維方式的積極作用。為了發展我國冬季項目訓練監控模式,可以充分借鑒國內外有關方面的先進理念,監控指標可以涉及到與人體心肺系統、神經肌肉系統、能量代謝系統有關的生理生化、生物力學等多學科,訓練內容可以涉及到訓練與恢復、負荷量與強度、運動速度與力量、能量消耗與利用等多種關系領域,進而形成多種具有可操作性的訓練監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