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在家煲湯,美味又健康
一鍋精心熬制的好湯,總是能給家人帶來別樣的溫情。
經常喝湯,好處非常多。研究表明,湯中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且不易流失,利用率高。早餐喝湯,可潤腸養胃,迅速補充夜間代謝掉的水分,促進廢物排泄;飯前喝湯,可增加飽腹感,從而減少食物的攝取量,達到瘦身減肥的效果;秋冬季喝湯,可驅趕寒冷,增強機體免疫力。而對于老年人,小孩,腸胃吸收功能不好、肥胖體虛、術后調養的人以及孕中后期的婦女來說,喝湯更是有百益而無一害。
不過,喝湯時間也有很多講究。一般來說,晨起半小時和飯前半小時為喝湯的最佳時機,因為早晨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能力最好,而飯前先喝少量湯,好似運動前的熱身,先使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促使胃酸分泌,為吃正餐做好準備,促進身體對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若飯后再喝湯,則會沖淡胃液,影響正常的消化吸收,增加腸胃負擔。此外,喝湯時湯的溫度不可過高,因為進食溫度過高的食物會引起食道黏膜損傷,長期下去會引起食道癌變。
喝湯也要依體質、季節作出合理的選擇。如夏季要選擇低熱原料煲湯,如蔬菜、魚類、飛禽類、菌類等,秋冬季應選擇牛、羊、狗肉類等。還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病人不宜喝脂類、固醇類含量較多的湯,而缺乏某種營養素的人可選擇此種營養素含量高的原料進行食補。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很多營養素之間有互補的作用,這也成就了許多餐桌上的黃金搭配,如海帶燉肉湯、鯉魚燉豆腐、蘿卜燉排骨等。而為了使湯的口味純正,一般不用多種動物食品同煨。所以說,合理選擇可搭配的食物原料是煲一鍋好湯很關鍵的一步。